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爱孩子, 就是不要为他们擦屁股

(1)

摘要:
把“行为有后果”的这个观念运用到管教子女的原则上,作父母的让子女知道自己言而有信、言出必行,那么管教的挑战已解决了一大半。
*********************

内容:
周末大清早还想赖床时,传呼机像催命符一样的响了起来,那电话号码看起来还算眼熟,就打了个电话过去,看看是怎么回事。电话另一头的妇人声音急促∶“昨天晚上我孩子没回来,我好着急,该怎么办?”我仔细地问了些情况,知道这个母亲推测孩子可能在外面玩得太晚,也许还喝了点酒,不敢醉醺醺的回家,只好去朋友家睡到酒醒。她大概处理孩子这类问题行为很有经验,马上就问到孩子回来该怎么办,要怎么处罚,将来孩子才不敢再犯?

[怎样处罚才收效]

我怎么能保证用什么方法使这个孩子下不为例?

这位妈妈谈起不再给零用钱、禁足、没收开车的特权……,大清早问我这么棘手的问题,我还没完全清醒呢!突然灵机一动,想到这已不是第一次她问我这类的问题。以前这个孩子被警察抓起来,妈妈说不要立刻保释孩子,让他在监牢里面尝点苦头,也许以后比较乖些。但是后来禁不起孩子苦苦哀求,没几天就把他保出来。再过了几天,孩子痛苦全忘,像个没事人,故态复萌,父母亲和他对质时,他还嫌他们啰嗦,使得父母亲非常懊恼当初为什么那么快就把他保出来。

管教子女时,父母亲常问∶在子女出现问题时,该怎么样处罚他们?有一派的心理学家认为根本不该用“处罚”这个字眼,因为一方面这个字眼太过负面,另一方面 “处罚”可能也没法那么有效地矫正孩子的不良行为。他们用“后果”这个字眼来取代“处罚”,认为任何行为都有后果,后果有正面性的,也有可能是负面性的。大部分的后果是伴随行为而来,或是约定俗成的,像是进食与重量,迟到与考绩间的关系;少部分的后果是由制定制度的人决定的,像是销售业绩与佣金间的关系。这些后果的用意是希望人能保持良好行为,若是尝到行为的苦果能记取前车之鉴,避免再度犯错,就是达到了目的。

拼命吃肥肉、蛋糕、糖果等热量高的东西,又少运动,会变胖是不争的事实(当然新陈代谢极端快速的特例一定有,却不在本文讨论范围之内)。上班总是迟到的人,除非自己是老板,如果老板不严格督促属下,公司会赚钱,诚属少见。许多员工是老板不下班,自己不敢走;如果迟到不被扣薪水,或是老板不叫去训话的话,很难改变惯性迟到。所以,如果不良行为没有负面后果,一般人很难改变自己的行为问题。纽约市大停电的时候,一片漆黑,人做坏事没法找到证据,许多人就在那个时候又偷又抢,人性丑陋的一面表露无遗。

[从小培养好习惯]

当然有些人自律严谨,心里有把尺,不会逾矩。但是这种特质若不是从小培养出来的话,很少会在成年之后,自然衍生出来;除非一个人幡然悔改,使得他的世界观、价值观完全转变。

当然,有些不良行为并非每次都尝到恶果,因此造成人们在尝到后果时只会抱怨,并不见得会省察自己。大部份的人开车都有超速的经验,被警察拦下来开罚单时,不会想到从前有多么侥幸,只会认为自己这次特别倒霉;然后循规蹈矩了一阵子,又故态复萌。但如果每个路口都装了隐藏的相机,一不守规矩,自动照下照片,罚单送上家门,连申辩的机会都没有,那还有什么人会不循规蹈矩?即使有,这种现象也相当少见。

学习心理学说到,行为建立之后,若继续不断不定时地给与奖励或报酬,这样的行为很容易变成习惯。赌博如果是次次输,大概不会有砍断手指的赌徒。就是有赢、有输,人们才会不断地想法翻本。当然这只是用浅显的道理来解释后果如何影响行为。要建立良好的行为,在行为建立的初期,逢好行为必奖赏、鼓励;到行为成为模式之后,可以不定期的奖赏、鼓励,那么良好的行为或可继续保持下去。

至于不良行为出现时,若每次必尝痛苦的后果,甚或这苦是刻骨铭心的痛,那么当事人会因此不敢再重蹈覆辙。怕就怕在出事时,有人解救危难,可能令当事人产生这样的心态∶既然这次有贵人相助,下次可能不会那么惨,没关系,再试试自己的运气吧!

[亲尝行为的后果]

有个母亲要孩子把玩具收好,不要乱扔,还说如果妈妈看到玩具丢在客厅时,一定把玩具丢掉,孩子保证一定好好收拾自己的玩具。有天不知怎么搞的,他把一个最名贵、值好几百块的玩具扔在客厅里,妈妈看到之后立刻丢到垃圾桶,孩子好伤心,直说下次不敢,妈妈还是不让他由垃圾桶里捡回来。当笔者演讲时,用这个例子问家长们,在相同状况中会怎么处理时,许多家长都说会把玩具藏起来,过一段时间再拿出来给孩子玩。许多家长认为丢掉价值不菲的玩具太可惜,我也很不明白为什么要给孩子买这么贵的玩具,但却很佩服她的铁血手腕,这一来孩子乱扔东西的坏习惯一定改好了。当然教导孩子宽容、原谅的功课是很重要的;然而若每次遇事,就为他们收拾残局,宽容或原谅原属特例反而变成了惯例,孩子根本就不会在乎自己的不良行为会带来什么样的不好后果
了。

那些遇事能拖则拖,甚或拖到最后一秒钟,还是“皇帝不急”的人,每次在紧要关头都能化险为夷,而且在做事情时,肾上腺素的亢奋给自己一种有效率、罩得住、洋洋得意的感觉,要这种人改变行为模式,简直是不可能。因为他们并没有经历到这种坏习惯的后果。但是如果有这么一次,因为拖的缘故,错过了一生难得一见的机会,那么改变才可能发生。不然的话,别人怎么劝,都没用。

把“行为有后果”这个观念运用到管教子女的原则上,作父母的让子女知道自己言而有信、言出必行,那么管教的挑战已解决了一大半。常常看到父母亲在家里甚或公众场合数数字,多半是数到三。倒不是有人数学不好,需要父母耳提面命,而是在数三以前,父母常说∶“你再不听话,我就要……我现在数到三,一、二、二点一、二点二……”有时小公主、小王子连眼皮都不抬一下,作父母的受不了挫折,认为自己的权威受到挑战,总是要教训孩子一下,打了下去,旁边的人大喊:“虐待儿童!”,搞得父母亲和孩子两败俱伤,落荒而逃。

[别为孩子擦屁股]

杏林子在“北极第一家”的著作中提到,两岁的侄儿自己会上厕所之后,有一回,他在别人帮他擦屁股时大哭起来,因为他要自己做。当孩子做错事时,父母亲立刻为他们收拾残局、摆平场面,孩子可能不会当场大哭,然而以后可能就该父母老泪纵横了。父母对子女爱到深处无怨尤,什么事都肯为孩子做;但若没有自知之明,不知道自己的举动其实是为孩子擦屁股,等到来不及之后才恍然大悟,不过是徒增悲伤。

 

 

(2)

摘要:
佛州州长的女儿在购买处方的药物时作假,做州长的爸爸在女儿出庭时,并没有陪着出席,却透过儿子向媒体道出他的立场……
*********************

内容:
在上期与这期杂志出刊之间又有件与本篇文章要探讨的主题有关的事情发生,让我越发觉得爱孩子,真是不要为他们收拾残局;不然孩子老没学会教训,不但使得父母万分头痛,对他们自己也百害而无一益。

事情是这样的∶当我正在剧场欣赏百老汇音乐剧如醉如痴之际,传呼机突然抖动不已,趁着中场时间回复那个传呼。一个气急败坏的母亲在电话另一头,声音又快又大∶“你赶快去看我的孩子,我把他赶出去了,他又赌、又用毒品,我们不给钱,就骂我们,或是威胁我们,最近更是变本加厉,还打我们。”在进一步澄清的过程中,我了解当妈妈不给孩子钱时,起了冲突。她气不过,打了电话给警察,警察来了要强制带走孩子,并且计划强行送去戒毒中心。

[没辄的母亲]

做母亲的担心孩子在警局里留了档案,因此用了个借口又把警察打发走了。其实早几个月前,父母亲曾把孩子带来找我协谈。孩子一直否认自己有问题,也不愿意再继续接受辅导,当然也就没什么好谈了。当时我与父母亲提到不该继续给他零用钱,他们还说不给不行。孩子身上有钱,要叫他不赌、不用毒品,我看绝对的不可能。因为他如果能克制自己的冲动的话,就不会有今天的问题了。当我明白这个孩子还是跟以前一样的拒绝寻求专业的帮助与介入,因此表示就算我去了孩子暂住的地方,跟他谈话也没用。做母亲的继续说,他在外面没钱用很可怜,把他赶出门之前,还给了他一点钱。如果过几天钱用完了,该怎么办?看来我需要好好费番口舌,说服她不该这么做,音乐剧中场的时间已到,这番谈话只好暂时打住。

走笔至此,想到这些日子来,正好是布什家族年轻一辈的事情闹得满城风雨的时候∶总统的两个女儿使用伪造的身份证买酒,被识破;接着是佛州州长的女儿在购买处方的药物时作假,做州长的爸爸在女儿出庭时,并没有陪着出席,却透过儿子向媒体道出他的立场,虽然很关心孩子,但他们作父母的使用“坚韧的爱”的原则,认为这个女儿该受点教训,不然学不会功课。虽然贵为总统或是州长的女儿,老爸大可使用职权把这些丑闻压下去(也许在美国硬要压制、走关系的话,可能在将来选举时,会给对手一个大作文章的机会),但是他们没有,我想如果小辈们的问题在接受专业帮助与尝到痛苦的后果之下,再犯的可能性不大;除非她们的问题有长久的历史并且超过常人想象的严重。

[管教孩子有原则]

当孩子小的时候,他们的不良行为没有尝到后果的滋味,长大后,不良行为很可能使他们身限囹圄。然而在公共场合时,因为父母亲不让他们率性而为,父母在施行管教时,作儿女的大哭大闹,引来外人虐待儿童的批评。有的父母确实有虐待自己孩子的嫌疑甚或是问题,但是并不是每一个体罚的举动都是在虐待儿童,当然在气头上打孩子,可能会失控。

如果管教孩子没有计划、原则,追在孩子的问题行为之后才想对策,那么这样的管教形式就可能在纵容和虐待之间打转。当然孩子上学时,老师会把“保护自己、不容他人虐待”的观念教给孩子,孩子多半都清楚什么是虐待。但在公众场合孩子行为失控,父母干预时,外人摇旗吶喊说父母在虐待孩子的话,父母自觉权威扫地,孩子觉得有外人撑腰,以后父母更要认为管教难为了。孩子可能在父母作势要打他时,就威胁父母做出要举发他们虐待子女的举动。笔者并不全然反对体罚,但是认为许多父母用手打孩子,对于孩子而言,父母的手是牵着他们、呵护他们的,是表达爱与接纳的方式之一。若用来处罚他们,只会让他们又爱又怕,长期下去增加混淆的感觉。有的父母认为用手最方便,在气头上那里顾得这么多。若是有这种想法,那显然是这类父母管教子女,受到自己
的情绪影响,没有计划、没有原则。

小人儿也许说不清道理,但是却很清楚父母亲数一、二、三,纯粹是威胁的举动,大多数的情况下,事情不会太糟的。而父母亲以为自己是给孩子恩典的宽延,谁知孩子却不领情。更糟的是孩子以为父母不过只是个纸老虎,说话不算话,有什么好怕的?

[操心一辈子]

除了数一、二、三之外,明明孩子自己可以做的事,父母总是觉得孩子做不来,就算是可以做也做不好,还不如自己做,来得便捷、麻利,孩子若没有学会一些面对生活所需的基本技巧,长大之后,仍得依靠父母,不然就一团糟,那该怎么办?朋友曾告诉我这样的故事∶有个孩子回台湾去看生病的父亲,没定回程票,后来看到爸爸的情况逐渐康复中,想想也该回美国的家了。正在打电话给航空公司确认回程的日期与位置时,爸爸问他在干嘛,儿子说了一下来龙去脉,爸爸马上说∶你不会,让我来打这个电话。这个故事特别突出的地方在于儿子已将近七十岁,爸爸也九十好几了。

听起来好笑,然而这类的对话在父母、子女之间屡见不鲜。姑且不论子女的年龄有多大,许多父母亲恪守着这样的想法“他们是我的孩子,我总是得为他们操心”。甚至于子女长大、成家立业、有了孩子之后,常常年长的父母还会跟着他们背后,叮咛他们穿衣、吃饭的事,虽然这是一种表达关心的方法,但是父母亲需要在孩子成长之后把呵护的关系慢慢变成友谊性的关系。其实有些父母在老年的时候,因着健康的缘故,还须依赖子女甚或子女得要扮演照顾者的角色。若是清楚亲子的关系可能面临的改变以及孩子成长过程中所需学习的技巧,也许父母亲可以在许多事上渐渐放手,辅助孩子长大成人。因为随着孩子在各方面的发展,呵护性的关系会带来窒息的感觉,成长中的子女若是要面对发展课题的挑战,那么就很有可能要挣脱只有呵护性的关系,比方说,要他多穿点
衣服,他偏偏短袖、短裤、打光脚乱跑;要他穿正式点,他偏穿上到处都是补钉的衣服。那些不愿意违逆父母心意的子女则变得非常依赖父母、无法独立,或者他们到了中年阶段,看起来好像进入中年危机,其实是面对延迟青春期的叛逆。

[给孩子机会学习]

这种父母亲事无巨细必躬亲督促的行动例子在日常生活中到处可见。比方说孩子小时在母亲喂饭时跟着妈妈抢调羹,有些妈妈一掌打下去,骂到∶“搞得到处都是,脏兮兮的,不要捣蛋,妈妈喂比较快……”。其实各种技巧都是在错误与尝试中慢慢娴熟,若是剥夺他们学习的机会甚或重复地说他们不行,那对孩子会有极大的负面影响。

当然父母确实知道当孩子到了某个年龄,再给孩子喂饭、替他擦屁股,也太过头了。有些事情可能没有那么显著的分野,比方说∶孩子明明有时间的观念,也懂得拨闹钟了,作妈妈的还是要作孩子的人工闹钟。当然如果是柔声细语一边摸她的头发、一边亲她的脸颊,还叫着“小公主,该起床了”。用这种方式表示亲密,心理学家也不会反对。但是如果动气似的,每隔两分钟就叫她几声、甚或去掀她的被子,用这种方式叫孩子起床,大家都不高兴,只会更助长孩子的依赖,何必呢?父母亲常说不叫他们起床,万一上学迟到怎么办?我猜若是告诉孩子非得早上六点出发,去迪斯耐乐园玩,起来晚了就不带他们去玩,到时可能是孩子催着父母快快起床、快快出发。孩子们碰到想去做的活动,一定会显示出自动自发、起床的能力,若父母亲平常不给孩子学习的机会,他们根本
不会在这方面督促自己。

[你是否溺爱孩子]

父母亲在面对如何合宜地爱护、管教子女,而不至于造成他们依赖、不能面对自己行为后果的议题时,需要先认出自己在那些方面常为孩子擦屁股,若是否认自己溺爱孩子,那么这两期的文章会读来不痛不痒;若您觉得“心有戚戚焉”,请拭目以待下期的应对之道。

 

 

(3)

摘要:
天下的父母都认为该尽力保护孩子,他们不能犯错,若是留下不良记录,一生就完了。
*********************

内容:
谈到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如何可以避免为他们擦屁股的场面,可能要先探讨父母怎么看待孩子,因为他们对孩子的看法,会影响到管教的模式。

一般来说,华裔父母对子女常有下列几种看法:

父母亲总是认为孩子嘴上无毛,做事不牢,自己吃过的盐比他们吃过的饭还多,走过的桥比他们走过的路也多,不管他们年龄有多大,就是没长大,表现不够好,需要自己的督导、影响。拥有这种看法的父母总是认为自己需要事必躬亲的管教,孩子或者会完全照着父母的心意去做,这样一来,孩子变得依赖、被动,但看起来是乖乖牌的样子,却很难担保成人之后会免除一段令人跌破眼镜的“离经叛道”逆反行为。有些孩子接受父母过度的爱心,会觉得窒息,落入了常见的青少年反叛的风暴期。

[包庇流于姑息]

天下的父母都认为该尽力保护孩子,他们不能犯错,若是留下不良记录,一生就完了。因此若有什么事情发生,如果能私下料理好,就竭尽所能去做。比如说,当少女怀孕时,通常父母第一个想法就是拿掉胎儿,完全不顾虑生命的尊严。当孩子闯了其它的祸,有时他们并没有提出要父母收拾残局的要求,父母就先把状况处理好,孩子既然没有经过刻骨铭心的痛苦,问题行为的故态复萌自是常见。就算孩子提出要父母收拾残局的要求,如果父母照着去做,其实是给孩子姑息的信息。如果父母能了解这样做法背后的议题,可能当初就不会采取息事宁人的做法了。

中国人常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心态,尤其在第一代移民群体中,更是认为只要进到好学校,拿到高学位,人生便会一帆风顺。因此只要子女读书好,对其他方面的要求则大为放宽。孩子的聪明在知道有机可乘的时候,表露无疑。父母亲既然网开一面,孩子为什么非要循规蹈矩?再加上许多孩子的好成绩是父母的督促与补习堆积起来的,如果孩子自己不会自动自发,总是父母拨一下算盘珠子、才动一下,好的大学是进得了,但可以待多久就难说了。

在笔者的临床经验中,这几年来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在加州,亚裔的孩子高中毕业时成群结队进加州大学九大分校读书,但念了两年之后,无法继续保留学籍,而提早离校,这种状况的学生数目逐年增加,虽然目前没有实际的统计数字,但从一些个案的口中知道这些孩子并不笨,但是他们不是延后青少年时期逆反心态的阶段,就是无法自动自发。被督促的经验并没有转化成自己的价值观念,因此离家住校之后,当父母管不着,一切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时,就成了这种局面。

有些父母自己太忙,对孩子的处境觉得内疚、怜惜,也有些因着离婚或丧偶的关系觉得孩子小小年纪却无法得到双亲的照顾,怪可怜的,或者自己尚未从失婚、丧偶的痛苦中挣脱出来,因此对孩子的行为常常网开一面。还有些父母没有先设定管教计划,常在气头上告诉孩子,如果他怎么做,就会有那样的后果。等到事情真的发生、他们的行为越界时,父母有可能是因随兴所至立下的规矩,到时却忘了自己当初是怎么说的,或者后果太过严重、于心不忍,更遑论夫妻之间意见不同,而对孩子的问题行为有不同的作法。于是所说的后果无法执行,再加上孩子可能会察觉到父母不记得细节,从中赖皮;种种因素都可能造成子女行为逾矩、没有规范的现象。

[让孩子自己来]

在父母为子女擦屁股的前题是他们认为孩子无法独立自主。那么在哪些方面,父母总是无法放手、让孩子自己来呢?日常生活、睡觉、起床、洗澡、穿衣、吃饭、甚或时间的运用、金钱的管理等,在在都可以看到明明孩子已经够大了、可以慢慢学习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但是父母还是不放心。

比方说,在美国出生、成长的孩子对冷热的感受,因体质好的缘故,与父母的不同。但许多父母成天叮咛孩子该多穿衣服,孩子当耳边风、自己生闷气。像这类父母撒手不管、孩子可能真的会遭殃的议题,也许可换一个做法来帮助孩子负责任。

有位母亲为了让孩子学习自己照顾自己,就给孩子设立健康基金。如果孩子一年不发烧、不生病、不需要看医生,就有多少的奖金〈当然给孩子的奖励或处罚得与行为的幅度有相当的比例,这些后果也是他们所在乎的〉,结果那个孩子比父母更小心气候的变化,相当在乎自己不要生病。

至于吃饭方面,有时小孩像是摇头神仙,给他们吃什么,他们不是用舌头顶出来,就是拼命摇头,一餐饭吃下来,父母亲得追在后面喂,该是一个轻松愉快的场面,常常搞得人仰马翻。最近在 Focus on the Family的广播节目中,Dr. Leman 谈到怎么治孩子偏食的毛病。一位母亲问他,说自己的孩子痛恨吃意大利面条,该怎么办?Dr. Leaman建议那位母亲做一餐就只有意大利面条的晚饭,同时不为那个孩子摆上餐具,也不要叫他来吃饭。当孩子发现全家人,除了他以外,都在吃饭,问为什么不叫他,也没有他的份。妈妈回答说:“因为你不爱吃”。孩子东看西看,最后终于说他可以试试看。之后,再也没有听到孩子抱怨意大利面条了(当然各家的情况不一样,可能做法不同,但只要原则抓对,结果应该是蛮正面的)。

[亲子关系的消长]

Dr. Dobson在一次的演讲中提到,其实父母与子女的差距在孩子出生之后就越来越小。他用数目的比例来阐述这个观点。比方说孩子出生时,父母那时已是二十岁,孩子才一岁,因此是二十比一的差距。十年之后,父母三十岁了,孩子是十岁,亲子间的比例成为三比一。再过十年,比例成为二比一。在二十比一的阶段对待孩子的方法与在二比一时,自是大不相同。但许多父母并没有这样的领悟,还是一成不变。

当亲子的比例越来越小时,关系的成份会带上一些友谊的色彩,甚或到一个地步亲子关系易位,需要成年子女来照顾年迈的父母。然而父母若从不曾接纳孩子会长大成人的事实,在亲子的互动中,随着岁月的度过,会感觉越来越疏远、紧张有增无减,摇头叹息,根本没法享受子女逐渐成长后亲子关系中的新光景。

在《过优不及─如何建立你的心理界线》一书中,克劳德与汤森德指出:作父母的对有问题的儿女会发出最后通牒,如果父母对这些警言都能坚持到底,我相信很多年轻人都会浪子回头的。他们还提到一个常见的现象:“父母常常会对孩子大声嚷嚷或唠叨不停,却又不让孩子承受恶行的后果。“爱,却有限制”,“温和,仍要求子女必须为后果负责”的父母,才能养育出有信心、对生活有控制力的子女。”

不为子女擦屁股的道理实在很简单。父母先得有自知之明,知道问题出在那儿,再加上夫妻或是同辈朋友之间的互相督促,同时对孩子问题行为的管教是有计划的,不为他们擦屁股自是不难。孩子出招可能使得父母措手不及,但总是可以说:“让我好好想想在这个问题上怎么管教你”。省得常给孩子的警告好像是稻草人似的威胁。如果孩子相信父母是言出必行(不管是正面或负面的行为后果),他们的行为一定会有许多的改进。




此帖由 annete 在 2005-12-01 20:55 进行编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父母之爱 第四篇 孩子的心理卫生
不要对孩子大吼打骂了!这4条管教要领,既简单又有效……
斯宾塞论自然管教(中)
切记!管教孩子的4条铁律
夜读丨不懂感恩的孩子,再优秀也没用
第二章第二节、孝敬老人、管教子女(2)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