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杂谈·空巢老人
       看过一个童话故事,在一片茂密的山林里,栖息着很多小鸟,它们有的在翩翩起舞,有的在歌唱,然而在这片山林里,却有一对老鸟趴在窝中,它们心中感叹着:孩子们的翅膀硬了,都飞走了,剩下我们两个老的好凄凉、好孤单……


     不知道您是否还记得央视那个公益广告?老母亲,过节时做了满满一桌子的菜,盼望着子女回家看看,结果只盼得几个电话。“忙,忙好。”透露了身为母亲内心无限的孤独和愁绪。“他们四处打工,活得也很不容易,哪有时间顾得上我们这些老人啊!”——说起儿女,多数老人是一声叹息,对儿女的远离并没有任何的责备之意。父母对于子女,永远都没有抱怨,没有牢骚;相反,绝大部分老人对于子女经济供养和生活照料的满意度都非常高。他们总为子女着想,对于子女未尽孝道总能给出自我满意的解释,而子女只要在这方面做了一点一滴的事情,他们就会非常感动、非常满意。“可怜天下父母心”,这句被无数人说过无数次的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话,背后包含着多么刻骨铭心的无奈和哀伤……


      现如今,就有了“空巢”一词,用以比喻日常生活中子女长大后像离巢的小鸟一样,一个个地“飞”走了,家中只留下相依相伴的父母,而这也产生了现今社会越来越突出的一个群体:空巢老人(空巢家庭)。一般认为空巢家庭是指子女不在身边,只有两位老人的家庭。也有学者将空巢家庭分为三类:一是本身就无子女的老人,二是子女不在身边的家庭,三是子女在身边却疏于联系的家庭。最新的研究又加入了“新空巢家庭”,即目前独生子女因为升学出国等原因较早离家的家庭,尽管父母只有40岁左右,但已经进入空巢期。随着家庭结构的变化、居住条件的改善,老年人与子女分居的越来越多,再加上子女的工作压力大,闲暇时间少,外出经商、出国留学人员的增加,城市、农村的空巢家庭在大量出现。没有子女同住的“空巢家庭”在不断增加,目前空巢老人家庭约占老年人家庭的25%。子女不在身边,老年人“生活单调寂寞”、“缺少精神慰藉”就有可能引发一些心理健康问题。孤独、焦虑、无助感、无成就感都是空巢老人普遍的心理问题,而且空巢老人最易发生老年抑郁。


    空巢心理问题之一:无成就感

    退休后,原有的生活节奏被彻底改变,老年人难免会出现一段不适应期。在家里无所事事自然感到冷清、寂寞。人际圈子窄、兴趣爱好少,还不能适应退休之后的生活,导致心理上的无成就感。

    专家建议:在退休之前就应计划退休之后的生活,退休以后可以做自己平时喜欢又没有时间做的事情,扩展自己的爱好,比如画画、书法、音乐、钓鱼、爬山等。扩大人际交往,多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在这些活动中获得成就感。

    空巢心理问题之二:对子女情感依赖性强、孤独、焦虑

    很多老人经常打电话给子女,或者做好一桌饭菜等孩子们回去,甚至因为想见见子女而产生躯体疾病。如果子女感到厌烦或者嫌其啰嗦,将会加重老人心理上的孤独、焦虑感。人老了越来越像小孩,对子女的依赖好比儿童时期孩子对父母的依赖。这种强烈的依赖来源于“分离焦虑”,所以,家里的老人会经常打电话给你,“啰嗦”很多事情。减轻其心理的分离焦虑。


     专家建议:其实子女只要回家看望一下老人,和他们聊聊天,你会发现父母的需要很简单,他们需要被关注。心理问题从躯体上的疾病体现出来,潜意识里就是希望被爱、被关注。所以,对子女来说,听父母讲述的内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在听。如果子女学会倾听,至少可解决父母80%的心理问题。

    空巢心理问题之三:不再被需要

     小李的妈妈自己一个人住,子女非但不关心她,还经常指责她这做得不好,那做得不好。最近老人喜欢上捡垃圾,家里堆满了杂乱的东西,子女要扔掉这些东西,她就很难过。她为什么那么喜欢垃圾,原因就是她觉得自己像垃圾,跟垃圾“同病相连”。老年人的心理问题多源于和子女之间关系出现了问题。时下,一对年轻夫妇赡养4个老年人的现象屡见不鲜。子女有了自己的小家庭,难得回家看望父母,家里的老人就会产生一种“没人再需要我”的感觉,所以小李的妈妈才感觉自己是垃圾。


      专家建议:父母需要的关心,并不是我们认为的生活上的照顾,而是“被需要的感觉”,比如子女可以给老人谈谈个人工作上的问题,虽然他不一定给出建议,但老人觉得子女还是需要我的指点的。


     现代社会多为独生子女家庭,儿女长大成人后多到外地求学、就业。即使在农村,即便子女众多,他们也纷纷外出进城务工,这就客观造成了老人们空了巢。这并非子女不敬不孝,而是为了人往高处走,想在这个社会生活得更好,年轻人只能不断努力打拼,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守候在父母身边”很多情况下成了一种被渴望的理想状态,这也许就是对“自古忠孝不能两全”的当代诠释吧。因此,作为父母,首先要从自己心理上迈过这一关,意识到这种社会现实,敞开心扉去接纳它适应它。“心”是自己的,只有实现了自我安慰,才能真正实现自我释放。


     现在,空巢老人已经是社会关注的一个重要群体,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为老人服务的行列。


     在内蒙古呼和浩特的某一社区,81岁的宝山老人与老伴一起生活,子女们都不在身边,前段时间他想为老伴办理城镇医疗保险,但不知如何办手续,去居委会问详细情况。“我本以为办理这次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要费些力气,可不想居委会工作人员跟我说:‘大爷您身体不好,腿脚不方便,办城镇居民医保的事就交给我们吧。’”宝山大爷说。如今,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帮助下他老伴已领到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本。除了生活上的不便,精神上的寂寞是大多数空巢老人的主要烦恼。与宝山老人同住一个社区的秦奶奶和老伴儿,家中3个子女都已成家立业,只剩下二老独自住。秦奶奶说,她和老伴儿生活并不成问题,就是觉得家里总是空荡荡的。孩子们能陪老两口的时间实在少得可怜。因此每逢节假日,邻居们都会送过来香喷喷的饭菜,东家一盘饺子、西家一碗肉,有时一顿饭能品尝到好几家的菜肴。社区的孩子们也会经常到去他们家做客,陪老人聊天,顺便帮助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进入老龄社会,像宝山老人、秦奶奶一样儿女不在身边的空巢家庭越来越多,而与此同时,在内蒙古像这一社区一样关爱照料空巢老人的居委会、社会团体、民间组织也越来越多。居委会的工作人员每逢节日都会通过各种方式让儿女不在身边的老人们感受社区的温暖,让空巢老人不空心,尽管是累点,但感觉很欣慰。


     在浙江杭州的某一社区,则是为留守的老人们提供服务券,把“服务券”当钱花。沈明珍是一名孤寡老人,市级低保户。住在社区有20多年了。大家碰到她都说,老太太你很会讲笑话,那么开心,好像没有愁事。她说,社区里对我生活方方面面都想到了、照顾到了,我蛮满意了,像我们这样的孤寡、困难老人,可以在社区享受到很多实惠,感到自己还是有人关心的。原来每个月社区都会发给她100块钱的服务券,社区干部说这叫“居家养老服务券”,让困难老人在几十个居家养老服务网点用,钟点工、理发、裁缝,什么都有。沈明珍老人的这100元服务券,除了26元交电话座机费,其他的都叫钟点工。干不动的重活、累活,像洗被单、擦窗户,都叫钟点工来帮忙。过年前,她就叫钟点工来过3次,里里外外彻底地把房子打扫了一遍。社区老年人食堂取名叫“女儿家”,名字就好听,店里清清爽爽。食堂中午开放,每次还可以拿服务券抵用1块钱,与此同时,看书读报的“夕阳阁”也即将开放。同时,社区还给每位老人安排了一位助老员,帮助老人做做家务,陪老人聊聊天。社区还专门为老人们配备了呼叫器,一红一绿两个按键,有紧急情况就按红键求救,平时有事按绿键求助,这么一来,有意外时也不怕叫不应了。


       对“空巢老人”的关心必须是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的。因为“空巢老人”面临的问题很多,如:养老保障问题、安全问题、无人照料问题、身心健康问题、基本收入低下问题等等,哪个方面处理不当照顾不到,都会使老年人享受不到一个健康、和谐、幸福的晚年生活。


      澳大利亚最近发生的一桩事引发了全社会的反思:64岁的乔治先生在悉尼的公寓中死去一年多后,才被破门而入的消防队员发现。在乔治过世的这一年里,房东仍从他的银行账户中扣款,****也继续发给他福利金。


     “空巢老人”缺乏社会关爱已经成为一个突出的全球性社会问题。在美国、比利时、丹麦、法国、英国等国家,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65岁以上独居者就占人口的11%以上,而瑞典独居老人更是高达40%,因此,欧美发达国家普遍建立了比较成熟的社区养老模式和养老保障体制,并在照顾独居老人方面想出了很多妙招。


     日本:每天监测用水量

     日本《读卖新闻》最新报道,从明年3月起,东京水道局将推出一项每天用电子邮件向儿女发送独居老人用水信息的服务,以方便晚辈通过用水情况了解父母是否健康安全。这一服务首先要在独居老人家中安装电子指示器,记录老人每小时的用水量,之后将数据通过电子邮件发给指定的手机。“人们每天都要使用自来水,很容易从用水数据变化中知道是否发生了什么事。”水道局官员介绍,儿女可选择了解老人每天某一时段用水的情况,如做饭或洗澡的时间,以便了解是否一切如常。因为这两个时间段用水比较固定,一旦发现哪天用水量突然减少或大幅增加,就说明老人可能出现了意外。在此之前,日本还开展了很多“守护高龄者服务”。主要有定期探访,与老人闲聊,就能从气色上观察老人的健康状况。守护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还会定期给老人打电话,询问健康状况,以及生活上的变化。并在独居老人附近寻找有闲暇时间的邻居,安排他们在需要时最快赶到老人家救急。服务中心还为独居的老太太们佩戴特殊的项链,这种项链能显示老人的具体位置,如果老人有不适,只需要按下任何一颗珠子,就会发出求助信号。煤气表、感应冰箱和热水壶也是日本监测独居老人安全的一个有效措施。服务中心在老人的冰箱手柄、热水壶和煤气表上,都安装了感应装置,老人每天都会烧水、做饭和开冰箱,如果一整天冰箱都没有打开过,水壶没有被动过,没使用煤气洗澡或做饭,那装置就会通知煤气公司、家属和服务中心赶快去探望老人,看是否有情况发生。


      当然,再先进的技术也无法替代儿女的亲情和照顾。在这方面,日本还提出了“一碗汤距离”的概念,即子女与老人居住距离不要太远,以送过去一碗汤而不会凉为标准。


    英国:老人都戴摔倒监测器

    对独居老人来说,摔倒是最常见的意外伤害。对此,英国推出了“摔倒监测器”和“漫水监测器”。老人只要把“摔倒监测器”别在皮带上,一旦摔倒,监测器的平衡被打破,与地面呈水平状态时,它就会自动向呼叫中心报警。“漫水监测器”则是放在浴室或厨房的,一旦地面湿滑,它就会发出警报,然后由最近的社区人员来看老人是否受伤,是否需要帮助。

     加拿大:义工定期上门照顾

       加拿大对空巢老人有一套完善的护理体系。老人通常被分为4级,1级为有自理能力的,这种老人会被安排住进老人公寓;2级就需要他人照顾,老人可入住“辅助房屋”,一日有三餐供应,有24小时护士值班,并有电铃、呼唤器等设施方便的呼叫服务,每天还会有1小时医生巡诊服务;3级需要药物护理;4级则为生活不能自理者。3—4级的老人需要24小时医护服务,因此他们大多被建议入住养老院。若选择在家居住的空巢老人,不但会有社区护士、义工定期打电话或上门关照,还会得到一些特殊优待,如免费改装无障碍浴缸、厨房等。


     瑞士:配备全套“电子保姆”

      瑞士的很多社区都配备了全科医生和护理工,社区还在被允许的情况下,替部分独居的老人安装24小时智能闭路电视监管摄像头、对讲机。一旦老人按下对讲机上的报警钮,即使老人无法说话,值班员也可查找到老人的门牌号码。独居老人外出活动时,社区还为他们准备了随身携带的全球定位系统,通常情况下,几分钟内救援人员就会由此找到老人,实施救助。社区还为自理能力稍强的独居老人配备了3G手机。由于这些电子辅助求救装置安全可靠,使用方便,所以老人们都习惯地称呼它们为“电子保姆”。


     香港:“平安钟”能急救

     香港的“一线通平安钟服务”是独居老人一道重要的安全防线。“平安钟”其实就是一个遥控按钮,分项链式和手表式两种,仅重20克,而且防水,老人连洗澡也可以戴,接受范围覆盖全屋。它集合了倾诉电话、义工上门探访等功能,能24小时监控老人的情况。老人只需按动主机或身上的遥控按钮,便能与服务人员通话,查询生活所需讯息,与社工分享心事,舒缓情绪等。另外一项“随身宝”服务,则非常适合60岁以上、喜欢户外活动的老人。当遇到紧急情况时,老人只要按下“随身宝”的按键,便可以联络到“长者安居服务协会24小时呼救中心”,并及时得到救援。据统计,13年来,香港老人通过此服务,已累计获得330多万次救助。


    美国:狗是老人的救命帮手

    狗是人类忠实的朋友,在美国,宠物狗还是独居老人最好的伙伴和救命帮手。经过训练的宠物狗,变成了导盲犬、助听犬,甚至急救犬。在加州的一家宠物训练学校,记者看到,有刚出生70天的宠物狗,就和老人们一起来上训练课,不同的班级会训练不同的项目。在助听犬训练班上,老师们会不停地重复主人的名字,宠物狗们在听到主人名字后,就会跑向主人,并提醒主人有人叫他。成功完成这套动作的狗,会获得食物的奖励。同样的方法,也能训练宠物狗们帮主人听门铃声和闹钟声,甚至火警声。在学校里,记者还发现,老人们更喜欢训练牧羊犬作为急救犬,因为它们更聪明。当发现老人倒下或发病时,急救犬被训练赶紧冲出门去呼救,或者扑向电话上的某个按钮。这个按钮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一键通。虽然宠物狗们并不知道一键通的作用,但只要它们按下按钮,电话就会迅速拨通老人子女或社区的救护电话。宠物狗还被训练在电话里狂叫,以此来通知他人,赶紧来救助自己的主人。宠物训练学校里的老师还总结出了一套训练方法,让宠物狗们能预测到老人身上即将发作的疾病,并用吠声发出警告。据了解,训练后的狗可在病情发作前40分钟发出信号,老人就会有时间找到一个安全的地方休息,并在发作之前寻求帮助。


     德国:安排大学生和独居老人合住

     德国的妙招之一就是安排一些大学生和独居老人合住,大学生可以帮助老人做晚餐、清扫房间,陪老人看电视、聊天、散步、外出采购等,这样,既照顾了老人,又省下了宿舍的租金。


      记得《论语》里有一段“子游问孝”的故事。孔子回答子游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翻译成现代文就是,现在的人以为孝顺就是能奉养父母,但这是很不够的,因为对狗对马,人也能饲养它。如果对父母只有“奉养”而没有“敬”的话,那和饲养狗马有什么区别呢?


      在这里,一个“敬”字把孝的精髓点出来了。那么,什么是“敬”呢?单从“犬马”来看,“敬”的一种重要含义就是人情了吧!从这个意义上说,孝敬父母其实是一种感情的回馈,孝敬父母还需要子女有心。仅仅有****来“健全社会养老机制”显然是不够的,子女同样要有所作为。作为儿女,为事业拼搏无可厚非,但不管多忙多累,终需记得身后那双渴望被关怀的父母。“老小孩儿、老小孩儿”,沧桑的岁月消磨了他们所有的斗志,人到暮年,他们已然回归到一种如孩子般的简单心态,就想多看看儿女,就想天天有儿女围绕身边,哪怕他们贫穷懒惰。在老人看来,这就叫天伦之乐,这就叫晚年幸福,这就叫老有所依、老有所养。所以,常回头望望,常回家看看,是做儿女的责任和本份,更是对父母的安慰和补偿,把父母放在心上,也把自己放在父母心上。


     “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哪怕给妈妈刷刷筷子洗洗碗,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一辈子不容易就图个团团圆圆……”一首《常回家看看》唱出的是空巢老人的心声,是宽容的父母对孩子最简单的要求。多抽空回几次家、打电话的频率再加大一些,或许独守空巢的孤独将会得到一丝的缓解。“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面对越来越多的空巢老人,为人子女,理当理解父母们内心的诉求,哪怕是一声问候、告知远游的方向和近况,对于父母来讲也多了一丝宽慰。


     在老龄化日益加剧的今天,空巢老人中或许就有你我的父母、你我的长辈,有一天,你我也会老,可能也会成为空巢老人中的一员。尊老爱老,既是为人的基本道德准则,更是建设和谐社会中不可忽视的一环,所以,请伸出关爱的手,陪他们一起走,在他们老了孤单了的时候,远离困苦和忧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宁养狗不养娘,孝道沦丧如此地步 !
你会选择远离父母去外地发展吗?
父母何时胜猪狗
守护空巢老人各有各的妙招
空巢老人适合养什么宠物?
怎样温暖“空巢老人”的孤独寂寞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