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皇太后是怎样炼成的
 

    皇太后们的日常生活

    说到皇太后,大家一定想到了各种各样的宫廷纷争。的确,要是想真正成为皇太后,必须走出一条一般女性所难以想象的艰难的权力路程。

    成为太后的条件

    在明清两代,但凡能成为太后的,必须具备以下两个条件之一:

    1. 已故皇帝的正宫娘娘,也就是皇后。皇帝去世后,作为皇帝的原配妻子,尽管可能没有为皇帝生育皇子,也能够自然而然地升格为太后。

    2. 现任皇帝的亲生母亲。虽然在已故皇帝生前没有机会成为皇后,但是凭借着“母以子贵”的惯例,自然而然地也就升格为皇太后。

    也就是说,按照第一个条件,你要战胜若干个同样是或有后台或有金钱或有心计的女人,在“我要当皇后”这个超级残酷的竞争游戏中取得最终环节的胜利。

    当然,如果你取得了胜利,然后还为皇帝生下了一个嫡皇子,那就更是名正言顺的太后。很可惜,符合原始身份是皇后,又有自己的亲生嫡皇子,又熬过了自己的老公的钻石级标准的女性,整个明清两代,总共才有两位,即明仁宗皇后张氏和明孝宗皇后张氏。

    为了达到做太后的目的,也不乏心狠手辣的女子。比如明宣宗的皇后孙氏,千辛万苦干掉了宣宗的原配皇后,成为一国之母。可偏巧她自己竟然不能生育。于是,按照大多数历史学者都认可的事实,她和宣宗一起导演了一幕人间惨剧。心有不甘的她将宫里面一个没有留下名姓的女子所生下来的孩子据为己有,当然这个孩子是皇帝自己的,而这个孩子也享受到了很多明代小皇子们所享受不到的高端待遇,两岁就被立为皇太子。他就是后来的英宗。

    这个秘密一直没有人敢泄露出去,英宗真正的生母就从历史文献中彻底消失了。直到英宗生命的最后一刻,才有人斗胆向皇帝吐露了真实情况。而这时那位孙太后也已经不在人世了。

    如果你没有这个福分当上皇后,而且也没有那么多心计能够把现任皇后干掉,那么你就只能指望为皇帝产下皇子了。而这就意味着将竞争传递到下一代。

    在明代,惨烈的竞争现象倒是没怎么出现过。其一,明代有皇太子制度,立了皇太子,其余的小朋友们只能靠边站了。再有,明代实行分封制度,非皇太子的皇子们一成年,就要远离北京,到外地去当藩王,一辈子不准再进京。到了封地,基本上等于被监视了起来,一举一动朝廷都清楚得很,所以一般人也不愿或不敢去谋求皇太子的位置。

    明神宗的爱子福王殿下,倒是和他的母亲郑贵妃一起联手想要搏一把,但因外有群臣反对,内则福王到了岁数,最终还是按照祖宗规定,到洛阳去当自己的土皇帝了。忙活了半天,皇位还是太子殿下的。

    但是清朝就不一样了,一句“立贤不立长”,让很多本无希望的小朋友看到了曙光。再加上清朝对于皇子们严格的教育制度,所有的皇子几乎都很优秀。因此竞争就愈发显得激烈了。

    就算成了太后,要想真正在太后这把交椅上坐稳,你还得长寿,如果耗不过皇帝,成为太后的机会还是比较渺茫的。

    拼来拼去换来的太后地位,其实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好。太后用民间的说法其实也是“寡妇”。每日陪伴左右的无非就是青灯古佛。所以在慈宁宫区,佛堂面积比那些太后太妃太嫔的寝宫要宽敞得多。除此之外她们也没有什么娱乐活动。唯一能安慰她们的就是生活条件的优越。看看她们的生活清单吧:

    太后每年的宫分(即年薪)包括黄金二十两,白银二千两,除此之外,还有绫罗绸缎、各种貂皮不胜枚举。就连每天做饭用的食材,都足以让人瞠目结舌:每天需要盘肉五十斤,猪一整头,羊一整只,小牲口两只,新粳米就得要两升,黄老米五合,高丽米三升,粳米面三斤,白面十五斤,荞麦面一斤,麦子粉一斤,豌豆三合,芝麻一合五勺,白糖二斤一两五钱,盆糖八两,蜂蜜八两,核桃仁四两,松仁两钱,枸杞四两,晒干枣十两,猪肉十二斤,香油三斤十两,鸡蛋二十个,面筋一斤八两,豆腐二斤,粉锅渣一斤,甜酱二斤十二两,青酱二两,醋五两,鲜菜十五斤,茄子二十个,黄瓜二十条。光做饭用的食材就说得快跟报菜名一般了。

    当然这也不可能是太后一个人吃,很多饭菜甚至只是摆设。按照皇室规定,每道菜甚至都不能吃超过两口。这也是为防止有人会利用皇室用餐的喜好而向饭菜里面投毒。

    在清宫档案当中,还有一种皇上、太后过寿所独有的吃食。这就是“九九盒”。

    九九盒需要将若干种吃食拼凑装成一盒,这样的盒子要准备九九八十一个。每个盒子里面的内容丰富多彩,总体来说分为四大类,即点心、鲜果、蜜饯和肉类熟食。点心有寿字饼、万字饼、福字饼、禄字饼、喜字饼、如意饼、福寿饼、鹤年酥、长春饼、百花酥、三桃饼、松仁酥、七星饼、花桃酥、松寿饼;鲜果则有苹果、白梨、葡萄、桃、李子、南荠、石榴;蜜饯则是桃脯、杏脯、苹果脯、梨脯;肉类熟食则有熏猪、熏鸭、熏鸡和熏肉。一个九九盒,真可谓是包罗万象了。

    皇上中的孝子们

    吃穿毕竟只是外部因素。其实最能让太后欣慰的,无非就是儿子的孝顺了。在清代,孝子的故事层出不穷。康熙、乾隆这两位就是典型。

    康熙帝的祖母孝庄文皇后在清朝历史上可谓是举足轻重的人物。清朝初年的政局稳定和她的功劳是分不开的。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冬,孝庄文皇后病重。康熙帝不分白天黑夜在慈宁宫“席地侍奉”,亲自为孝庄调制药饵,亲自步行到天坛向上天祷告,请求减少自己的寿命来为太皇太后延寿,但是最终孝庄还是于当年阴历十二月二十五日撒手人寰。康熙帝痛不欲生,当年的除夕都在慈宁宫守灵。为了表达自己的孝心,他还做出了一件让常人难以想象的事:在慈宁宫东侧,康熙年间有一座重檐庑殿顶的大殿,这是康熙帝在孝庄生前为她修造的一处寝宫。而且孝庄也时时向皇帝称赞住在这座寝宫里面非常舒适。可惜好景不长,孝庄在这座寝宫中居住没多久便过世了。于是康熙帝下令,将这座宫殿整体拆运到河北遵化清东陵,并依照原样重建,作为停放棺椁的“暂安奉殿”。这也就是我们今天见到的昭西陵的隆恩殿。

    乾隆皇帝对自己的母亲更是极尽孝心。每次外出巡游几乎都要奉皇太后同行。乾隆十五年(1750年)更是为了筹备皇太后六十大寿,在北京西郊的万寿山专门兴建了大报恩延寿寺,并且在寺庙周围兴建了很多景点建筑,形成了一处颇具规模的皇家园林——清漪园,这就是今天颐和园的前身。而颐和园里面举世闻名的长廊,也是乾隆专门为了母亲能在雨天欣赏昆明湖风景而专门修建的。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皇太后八十大寿,乾隆皇帝不顾自己已经六十岁的高龄,身穿彩衣,亲自为皇太后登台演出,以让自己的母亲开怀一笑。可以说作为一国之君,他把孝道发挥到了极致。

    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孝圣宪皇后离开了人世。这之后,乾隆皇帝下令太后居住过的寿康宫保持原装陈设,以供自己瞻仰和缅怀生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京华寻旧录之 太后住哪儿
嘉庆帝驭人有术却治家无方,道光帝和睿皇后备受煎熬,但不敢言
清朝的皇太子,地位和待遇有多高?
孝惠章皇后
清宫疑案:让乾隆帝爱恨交加的3个女人(图)
从女犯到太后,从巅峰跌落尘埃,大明朝的这位太后一生堪称传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