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手把手口传秘授,教徒弟学会针灸绝技(一份教科书上没有的速成“教材”)

通玄医道 通玄医道 2024-02-02 06:30

导语:过去老中医传授技术,没有教材,全凭口传秘授,徒弟用笔记录。师傅在传授针灸技术时,会在自己或者徒弟身上扎,然后再让徒弟自己扎。等到掌握了基本要领之后,师傅还会出题让徒弟作答,一直到徒弟能够自己独立操作为止。

本文是河北行唐名医杨成岐先生早年跟随师傅学针灸的详细经过,对于有志于针灸治病者,这是一份十分难得的实战“教材”,能够使自己少走弯路,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针灸入门金钥匙——四总穴与十要穴

礼拜天,同又到了老师家里。“我们是传统的师带徒教学,没有教材、没有讲义,中医学博大精深,灵活性较大”,老师说:“我们就从最简单的针灸学起吧!针灸简便效廉,不受经济条件和物质条件的限制,在农村应用最为广泛,且简单易学,较易掌握。”

老师说:“针灸学的要领是掌握穴位的位置、功能主治、常用取穴方法、针刺手法和针灸处方原则。以后你每次来我都会让你在笔记本上抄写《针灸大成》里面的一段歌诀,我给你讲一讲其中的意思,你回去反复背诵,要背得滚瓜烂熟,这样才能终生不忘。今天我们就先说四总穴。你在笔记本上先写这四句话: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

然后老师开始详细讲解这四句话的意思:“这四句话是针灸治病的总纲领。肚腹,就是我们的肚子,是整个腹腔的总称,肚腹三里留,就是腹腔的疾病要针足三里进行治疗。腰背,就是腰背部的位置,腰背委中求,就是腰背部的病证要取委中穴进行治疗。头,就是脑袋,项是后脖颈,头项寻列缺,就头部和脖子后面的疾病首先要取列缺穴进行治疗。面口合谷收,就是面目、口唇部位的疾病要首先想到针灸合谷穴治疗。

接着,他给同盼写出了十要穴,让他抄在笔记本上。三里内关穴,胸腹中妙诀。曲池与合谷,头面病可彻。腰背痛相连,殷门昆仑穴。头项若有病,后溪并风池。膝前兼胸胁,环跳与阳陵。三百六十穴,不外十要穴。治病如神灵,效似汤沃雪。然后老师详细地讲述了这几句话的含义:足三里配内关可治疗胸腹部位的疾病,如急慢性胃肠炎、胃溃疡、心脏病、心绞痛等疾病:曲池配合谷可以治疗头面部的疾病,如面神经麻痹、各类头痛、半身不遂、口眼斜等:腰背部的疼痛可以取殷门和昆仑穴进行治疗:头项部位的疾病如落枕、头痛项强、抽搐、角弓反张等可取后溪、风池穴进行治疗:膝盖前面和胸胁部位的疾病如膝关节炎、膝关节结核肝气不舒所致的胸胁胀痛、胸膜炎、胸腔结核等可取环跳与阳陵泉进行治疗。这几个穴位的疗效相当灵验,就像将一瓢开水泼在雪上,雪立即融化一样神速。

从此,你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十一二岁的孩子旁若无人地背诵针灸歌赋:“要针风,先针风府百会中;或针水,水分脐上一寸取:或针结,针刺大肠支沟穴……”

以后他又学习了十四经脉、奇经八脉、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的循行部位和作用,学习了临床常用取穴方法和一些穴位的功效。

特殊功效的特殊穴位:八会穴

一天,老师提出:“我们今天学习一些特殊穴位的特殊功效。”“什么?特殊穴位的特殊功效?哪几个穴位是特殊穴位?"

“特殊穴位有八会穴、八脉交会穴、原穴、络穴、五输穴、俞穴、募穴、郄穴、下合穴、交会穴等。五输穴又分井、荥、输、经、合等特殊穴位。今天我们主要学习八会穴、八脉交会穴的功能主治,顺便再讲一讲马丹阳十二神针。”

老师接着讲:“人体脏、腑、气、血、筋、脉、骨、髓的精气会聚之处的八个腧穴叫'八会穴”。它在《黄帝内经》中没有记载,最早见于《难经》,

八会穴与其所属的八种脏器组织的生理功能有着密切关系。具体来说,也就是脏会章门,腑会中脘,气会膻中,血会隔俞,筋会阳陵泉,脉会太渊,骨会大杼,髓会绝骨。

老师说,这八个穴位初期主要用于热性病的治疗。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组特定穴位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医家们的重视,不仅用于热病的治疗,后世还逐渐扩展到治疗许多疾病,成为临床常用的穴位。

接着,老师对八会穴与其所属的八种脏器组织的生理功能进行了详细讲解。脏会章门,也就是说章门穴是脏的会穴,它是足厥阴肝经的第13穴,既是八会穴之一,又是脾的募穴,因能治内脏疾病,所以说“脏会章门”。章门穴位于侧腹部第11肋端的下缘,穴位下面有腹内斜肌、腹外斜肌和腹横肌,有第10肋间动脉、静脉,稍下方有第10肋间神经。之所以将其归为脏会,是因为该穴为脾之募穴,脾为后天之本、气血化生之源,五脏所需精微皆禀于脾,故以脾之募穴为脏之会穴。此穴具有疏肝健脾、调气活血之功效,能治疗胁痛、腹胀、肠鸣、泄泻、呕吐、黄疸、痞块、小儿疳积诸症。临床施针时当斜刺,进针向下向后斜刺1.5~2.2厘米,亦可用艾灸。临床常取此穴治疗急慢性肠胃炎、腹胀、呕吐、泄泻、消化不良、小儿疳积、急慢性肝炎、急慢性胆囊和胆道疾患所致的胁痛黄疸,以及肝脾大、胆道包块及奔豚气等。

腑会中脘,中脘是腑的会穴,又是胃的募穴,又名太仓,同时又是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胆经、足阳明胃经与任脉的交会穴,它能治胃腑的多种疾病。《难经本义》说“六腑皆禀于胃”,所以说它是腑的会穴。该穴是任脉的第12穴,位于前正中线脐上4寸。其深部正对幽门部,其下有腹壁上动脉、静脉,分布有第7、8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用针时可直刺2.5~5厘米,亦可灸。此穴具有调理中焦、行气活血、清热化滞之功效,临证常用于治疗胃疼痛、腹胀、肠鸣、呕吐、泄泻、痢疾、黄疸、胆囊炎、虚劳、吐血、脏躁、癫狂、痫证、产后血晕、痰浊头痛等。

气会膻中,膻中是宗气的大会处,又是心包的募穴,也是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与任脉的交会穴,因该穴能调理气机,治疗“气海”的各种疾病,所以说气会膻中。该穴是任脉的第17穴,位于前正中线两乳头之间,平第4肋间隙,正当胸骨体上,其下有胸廓(乳房)内动、静脉的前穿支,分布有第4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用针时当平刺0.75~15厘米,亦可艾灸,具有宽胸理气、降逆化痰的功效,主治气喘、噎膈、胸痛、心悸、心烦、咳嗽、乳汁少等病。临床有在伏天以发疱法灸膻中,预防支气管哮喘发作而取效者:也有三伏天在膻中用白芥子、莱菔子、白附子、斑蝥等制成膏药贴敷,治慢性支气管炎而收到远期疗效者。

血会膈俞,膈俞是血的会穴,因其靠近横膈膜,能调血理气,治血分诸疾,所以说血会膈俞。该穴是足太阳膀胱经的第17穴,位于第7胸椎棘突下,督脉旁开1.5寸处,在斜方肌的下缘,其下有背阔肌、最长肌,有第7肋间动、静脉背侧支的内侧支,分布有第7胸神经后支的内侧支,深层为胸神经后支外侧支。用针当斜刺1.5~2.2厘米,宜用灸法。该穴具有理气宽中、和胃的功效,临床常用以治疗血虚、吐血、胸闷、气喘、咳嗽、呕吐呃逆、食欲不振、潮热、盗汗等。临床报道针刺膈俞、膏肓具有纠正贫血的作用,也有人报道治疗更年期综合征有效,膈俞对气滞血瘀、脉络瘀阻的中风病有理想的治疗效果。

筋会阳陵泉,阳陵泉是筋的会穴,又是足少阳胆经的合穴,为足少阳胆经的第34穴。因其位于下肢外侧(阳)的腓骨小头(陵)前的凹陷(泉)处,所以叫阳陵泉,它具有舒筋活络的作用,所以说筋会阳陵泉。穴下有腓骨长肌、胖骨短肌,有膝下外侧的动、静脉,正当腓总神经分为腓浅神经和腓深神经处。该穴有清肝利胆、舒筋活络之功效,主治半身不遂、下肢痿痹、膝关节肿痛、下肢麻木、脚气、胆囊胆道疾患,以及胁痛、口苦、呕吐、黄疸、破伤风、小儿惊风等疾病。行针时可以直刺或斜向下刺2.5~4厘米,亦可用艾灸。临床实践证明,针刺阳陵泉确实能较好地缓解患者的痉挛状态。

脉会太渊,太渊是脉的会穴,同时它又是手太阴肺经的输穴及原穴。由于该穴位正当寸口脉气最旺(桡动脉、静脉循行处)处,所以说脉会太渊。该穴位于腕横纹上桡动脉侧的凹陷处,在桡侧腕屈肌腱的外侧,拇展长肌腱的内侧。其下有桡动、静脉,有前臂外侧皮神经和桡神经浅支分布。该穴具有调肺止咳、通脉理血功效,主治咳嗽、气喘、咯血、呕血、咽喉肿痛、胸痛、无脉症、腕臂痛等疾病。施针时当避开桡动脉,可直刺0.5~0.75厘米,亦可艾灸。临床上常配列缺、天突等穴治疗咳嗽、气喘,配内关、心俞治疗无脉症。

骨会大杼,大杆穴是骨的会穴.因第1胸椎骨形如织布的机杼而称为杼骨。该穴位于第1胸椎骨棘突下旁开1.5寸,故名大杼,又因其主治骨病,所以说骨会大杼。穴下有斜方肌、菱形肌、上后锯肌、最深层的最长肌,有第1肋间动、静脉背侧支,分布着第1胸神经后支内侧皮支,深层为第1胸神经后支外侧支。施针时以斜刺1.5~2.2厘米为宜,亦可艾灸。该穴具有疏风清热、坚筋益骨的功效,临床主治咳嗽、发热、鼻塞、头痛、项强喉痛、肩胛骨痛等疾病。老师说,他的临床实践证明,针刺大杼穴对足跟痛有较好的疗效,骨折复位后艾灸该穴能促进骨痂形成。

髓会绝骨,绝骨又名悬钟,悬钟是髓的会穴。因其能治疗骨髓疾病,所以说髓会绝骨。该穴在外踝上3寸,腓骨前缘与腓骨短肌肌腱之间凹陷处,此处为腓骨短肌与趾长伸肌分歧处,有胫前动、静脉分支及腓神经分布。施针时可直刺1.5~2.2厘米,亦可艾灸。该穴具有通经活、强筋壮骨之功效,临床可治半身不遂、颈项强直、胸腹胀满、足胫挛痛、脚气、腋下肿痛等疾病。《标幽赋》认为该穴配环跳穴可治下肢痿痹。老师认为该穴还有降压、降血脂等作用。

这八个特定腧穴,除了能治疗所在经脉的病证之外,还具有其特殊的治疗效果,因而受到今人的特别关注。在临床方面,凡与此八种脏腑组织有关的病证,均可选用八会穴治疗,如脏病取章门,腑病取中脘,各种出血病证取血会膈俞,骨病取大杼,筋病取阳陵泉,血脉的病变取脉会太渊,骨髓的病变如肾虚髓空可取悬钟穴进行治疗。老师告诉同盼以后在临床要灵活掌握这些穴位的用法,反复揣摩它们的独特效果。讲完这一段后,他让同盼记下了这样一段歌诀:脏会章门腑会脘,血会膈俞气会膻:筋会阳陵骨大杼,髓会绝骨脉太渊。

特殊功效的特殊穴位:八脉交会穴

老师说,八脉交会穴是金元时代窦汉卿得于宋子华之手的针灸取穴方法,最早见于《针经指南》,又称“窦氏八穴”,也就是奇经八脉和十二正经脉气相通的八个腧穴。它是目前临床常用特定穴的重要组成部分。八脉交会穴的主要内容是:公孙通冲脉、内关通阴维脉,会合于心、胃、胸;临泣通带脉、外关通阳维脉,会合于目锐眦、耳后、颊、颈、肩;后溪通督脉、中脉通阳跷脉,会合于目内器、颈项、耳、肩;列缺通任脉、照海通阴跷脉,会合于肺系、咽喉、胸膈。这里第一组公孙配内关可以治疗胸腔和腹腔部位的病证。第四组列缺配照海可以治疗腹腔和盐腔部位的病证。这四个穴位均为奇经八脉交会于十二正经的阴经上的六位,算得上是“阴穴”,主治为五脏六腑的病证,为内为阴,也可以说是“阴病”。所以,可以将第一组穴位和第四组穴位联合应用治疗内脏疾患,如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的疾病,均可同时取此四穴,谓之“四阴同施”,可起到协同和相加的作用。

第三组后溪配申脉可以治疗头面五官及四肢腰背部位的病证,第二组临泣配外关可以治疗头面五官及关节部位的病证。这4个穴位为奇经八脉交会于十二正经的阳经上的穴位,算得上是“阳穴”,主治部位为头面五官及四肢、关节的病证、同样,第三组穴位也可以与第二组穴位联合应用治疗口腔、五官、运动系统及内分泌系统的疾病,谓之“四阳同治”。

这里所说的相通,应当理解为通过各穴本身所属经脉而通向奇经八脉。后来将这种相通关系说成“交会”,所以称作“八脉交会穴”。八脉交会穴始载于《针经指南》。《标幽赋》说的“阳跷、阳维并督、带,主肩背腰腿在表之病:阴跷、阴维、任、冲脉,去心腹胁肋在里之疑”,说的就是八穴的治疗作用。临床运用时,对于“四阴同施,四阳同治”的原则可灵活选穴。如左上配左下,右上配右下,左上配右下,右上配左下,或左右上下共同施针。由于奇经与正经的经气通过八穴相会通,所以此八穴既能治奇经病,又能治正经病。如公孙通冲脉,它既能治足太阴脾经的病,又能治冲脉的病。在临床上常采取上下相应的配穴法。如下肢公孙配上肢内关治疗胃、心、胸部病证。上肢列缺配下肢照海穴治咽喉、胸膈、肺等疾病。另外,古代医家根据人体气运行规律和人体生物钟学说,结合天干、地支、九宫、八等应用,创造出飞腾八法和灵龟八法,这是一种按时取穴治疗疾病的方法。讲到这里,他让同盼记下明代刘纯《医经小学》卷三所记载八穴的歌诀:公孙冲脉胃心胸,内关阴维下总同;临胆经连带脉,阳维目锐外关逢:后溪督脉内眦颈,脉络亦通;列缺任脉行肺系,阴跷照海膈喉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阳陵泉穴的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针灸快速入门的不二法门–针灸取穴的五大要点秘诀
常用穴位口诀
娄绍昆《针灸入门“一夜通”》一
《中医穴位治疗口诀归纳》
膝关节痛特效穴 - 1009044812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