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承气汤并不局限“大便硬”“燥屎”症,还广泛应用于......
userphoto

2024.04.22 北京

关注

杨佃会,杨孟祥 肖相如频道 2024-04-22 07:03

导读:今天学习历代医家用大承气汤的经验。



吴崇奇


有人认为本方的厚朴用量独重,应是方中的主药,亦有人认为枳实为主药,如成无己说:“枳实苦寒,溃坚破结,则以苦寒为之主,是以枳实为君,厚朴味苦温,泄满除燥,则以苦温为辅,是以厚朴为臣;芒硝味咸寒,以除消热实,故芒硝为佐,大黄味苦寒,以荡涤燥热,故以大黄为使,是以大黄有将军之号也。

又如柯韵伯说:“诸疾皆因于气,秽物之不去,由气之不顺也,故攻积之剂,必用行气之药以主之,亢则害,承乃制,以承气之所由,故以承气名汤······厚朴倍大黄是气药为君名大承气······大黄倍厚朴是气药为臣名小承气。”个人认为成氏与柯氏二说不妥。

其一,厚朴气味为苦温之品,具有宽肠化滞、行气除满之功,而枳实苦微温,下气消痞破结,二药主要针对兼证痞满腹胀而设,不能治疗热结便秘之主证,故不能为方中之主辅药,应为佐使药,而大黄苦寒,既能泄热通便,又能攻下除实,即针对疾病病因,主证而进行治疗,故为全方之主药。

其二,三承气汤中有用枳朴者,有不用枳朴者,有用芒硝者,有不用芒硝者,有用甘草者,有不用甘草者,惟大黄则无方不用,可见三方之主药当属大黄。如果主药是枳朴则调胃承气汤方中不用枳朴,而方名亦称承气,其义则不可理解。

其三,《金匮要略》中的厚朴三物汤,主治气滞腹胀便秘,故厚朴药量倍于大黄,重点在于行气通便为主,其方剂命名反不加“承气”二字,可见方名称“承气”者,不在于有无枳朴二药而得名。

大承气汤中,大黄苦寒,泄热通便,攻下除实为主药,芒硝咸寒,泄热润燥软坚,助大黄荡涤泻下,推陈致新为辅药,二药相须为用,增强泻热通便作用,枳实苦微寒,消痞破结,厚朴苦温,行气除满,二药相合,调畅气机,消痞除满,有助于硝黄泻下,共为佐使药。

全方虽药仅四味,但药简效宏,结构严谨,配伍精当。既有硝黄之泻实,又有枳朴之下气。泻下与行气并用,相得益彰,则痞满燥实四症俱去,从而达到急下存阴的目的。综上所述,大承气汤方义中的主从关系不能简单以行气药厚朴、枳实的剂量而定,应以药物在方中的主要功效来决定。



高国青等

大便硬”并非一个单独的临床症状,而是一个具备了其他几个客观症状之后的病理性概念,是一个推断之词。腹满而喘,短气,可推断为大便已硬;潮热,手足濈然汗出,可推断为大便已硬;谵语,可推断为有燥屎;绕脐痛,烦躁,可推断为有燥屎。

究竟大便已硬与否和胃肠中有否真正的燥屎,必须参照病人的其他症状(如不大便,绕脐痛,腹满而喘,短气,潮热,手足濈然汗出,谵语等)推断。

也就是说,只有这些外在症状的出现,才是内在所谓大便硬或有燥屎的标志。追本溯源,凡病因病机上符合邪热化燥,结聚胃肠,阻滞腑气,上扰神明,不论大便硬与不硬,就可用大便硬这一病理性概念概括之,就可用大承气汤荡涤胃肠,通腑泻热。

因而,“大便硬”这一医学术语,既有症状之意,又寓概念之旨。我们用大承气汤治疗的急性胆囊炎、急性阑尾炎、急性胰腺炎、肠梗阻等,不一定有大便硬或有燥屎的症状,但它符合大承气汤证的病因病机,符合大便硬这一病理性概念,用承气汤治疗就可取得满意疗效。

大承气汤的适应证候,并不局限于“大便硬”这一腑气不通的病理性概念之中,还被广泛应用于热扰神明的谵语,独语如见鬼状,循衣摸床等症。



杨麦青

承气汤证主要病机是“胃家实”。所谓“胃家实”不应单纯地视为消化道局部紊乱现象,而大承气汤实是通过消化道血行的急剧改变,诱导、改善了脑部血行,从而纠正了脑微循环瘀滞所致的脑细胞中毒状态。
因此,应用承气汤的最远疗效能达到脑部而不仅在“胃家”。所以临床上对刚痉,年幼儿的高热惊厥,年长儿的谵语、循衣摸床,以及伴随消化道黏膜腺分泌而出现的热结旁流等均可使用此一疗法。


祁自忠等

本方为攻下法之代表方,有通腑逐邪、推陈致新之功,与清热解毒、清营凉血、和解退热、疏肝利胆、肃肺涤痰、活血化瘀,杀虫安蛔等药物配伍,可广泛用于内、外、妇、儿各科,特别在危重急症的救治中,运用恰当,常能收到立竿见影之效。
大承气汤的应用指征,前人以“痞,满、燥、实”四字概之,已无争议。舌苔和脉象,为辨证之重要依据,苔见黄燥,焦黑起刺者固当攻下,黄腻苔亦属可下。
我们体会,只要腑气不畅,大便不通,而且确实有燥结、食积、虫积、浊痰、瘀血等阻闭于内,有时亦不必囿于舌象,不必待四证具备,即可下之。
当然,下法有峻下、润下、缓下之别。大承气汤药性峻猛,宜用于实、热、里、结之证,中病即止。腑气通利后及时转用它法善后,不可一味攻逐,损其正气。
病情较轻而需用攻下者,亦可选用调胃承气汤,小承气汤之辈。急症病人有的服药困难,可采用鼻饲、灌肠法给药。
将药液煎成300~500ml,灌肠后保留20min以上,使药物从肠道吸收,直达病所,往往起效更快。对于昏迷、呕吐、小儿等服药困难者,为一比较理想的给药途径。

end

人划线

,
选择留言身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泻下剂』寒下>大承气汤(传统医学)
大承气汤小承气汤和调胃承气汤区别
三承气汤临证比较
患者不大便五六日,拿不定主意该不该用峻下法,先用小承气汤试试
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全文二
泻下剂之祖,阳明腑实证之主方——大承气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