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常见解表药——紫苏叶

  【概述】本品为唇形科植物紫苏 Perilla frutescens L. Britt的干燥叶(或带嫩枝)。夏季枝叶茂盛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别名】赤苏叶、香苏叶、红苏叶、桂苏叶。

  【药性类别】发散风寒药

  【性味与归经】辛,温。归肺、脾经。

  【功能与主治】解表散寒,行气和胃。用于风寒感冒,咳嗽呕恶,妊娠呕吐,鱼蟹中毒。

  【用法与用量】59g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

  【临床应用】

  1.苏叶汤(《不知医必要》)治伤风发热;苏叶、防风、川芎各4.5g,陈皮3g,甘草1.8g。加生姜2片煎服。方中紫苏解表散寒。

  2.紫苏饮(《普济本事方》)治子悬胎气不和,胀满疼痛,兼临产惊恐,气结连日不下:紫苏茎叶30g,大腹子、人参、川芎、陈皮、白芍药各15g,当归9g,炙甘草3g。水煎服。方中紫苏行气和胃。

  3.紫苏散(《普济本事方》)治肺感风寒咳嗽:紫苏叶、桑白皮(蜜炙)、青皮、五味子、炒杏仁、麻黄、炙甘草各等份。为末,每次6g,水煎服。方中紫苏解表散寒。

  紫苏叶 《中国药典》

  【拼音名】 Zǐ Sū Yè

  【英文名】 FOLIUM PERILLAE

  【别名】苏叶

  【来源】本品为唇形科植物紫苏Perilla frutescens L.Britt的干燥叶(或带嫩枝)。夏季枝叶茂盛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性状】本品叶片多皱缩卷曲、碎破,完整者展平后呈卵圆形,长411cm,宽2.59cm。先端长尖或急尖,基部圆形或宽楔形,边缘具圆锯齿。两面紫色或上表面绿色,下表面紫色,疏生灰白色毛,下表面有多数凹点状的腺鳞。叶柄长27cm,紫色或紫绿色。质脆。带嫩枝者,枝的直径25mm,紫绿色,断面中部有髓。气清香,味微辛。

  【鉴别】

  1本品叶的表面制片:表皮细胞中某些细胞内含有紫色素,滴加10%盐酸溶液,立即显红色或滴加 5%氢氧化钾溶液,即显鲜绿色,后变为黄绿色。

  2取本品粗粉0.7g,置500ml 圆底烧瓶中,加水250ml ,混匀,连接挥发油测定器,自测定器上端加水至刻度,并溢流入烧瓶中为止,再加石油醚60 90℃1.5ml,连接回流冷凝管,加热至沸,并保持微沸2 小时,放冷,分取石油醚层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紫苏叶对照药材0.7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μl ,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6090℃-醋酸乙酯19:1为展开剂,展开,展距15cm,取出,晾干,喷以二硝基苯肼试液,放置。供试品色谱中,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炮制】除去杂质及老梗;或喷淋清水、切碎,干燥。

  【性味】辛,温。

  【归经】归肺、脾经。

  【功能主治】解表散寒,行气和胃。用于风寒感冒,咳嗽呕恶,妊娠呕吐,鱼蟹中毒。

  【用法用量】 59g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

  【备注】(1)紫苏叶能散表寒,发汗力较强,用于风寒表症,见恶寒、发热、无汗等症,常配生姜同用;如表症兼有气滞,有可与香附、陈皮等同用。紫苏叶用于脾胃气滞、胸闷、呕恶,不论有无表症,均可应用,都是取其行气宽中的作用,临床常与藿香配伍应用。此外,本品有能行气安胎,常配砂仁、陈皮同用,治疗妊娠恶阻、胎动不安。紫苏辛温,能解鱼蟹毒,中鱼蟹毒后可用单味紫苏煎服,或配合生姜同用。

  【摘录】《中国药典》

  紫苏 《全国中草药汇编》

  【拼音名】 Zǐ Sū

  【别名】赤苏、红苏、红紫苏、皱紫苏

  [FS:PAGE]

  【来源】唇形科紫苏属植物紫苏Perilla frutescens L.Britt.的带枝嫩叶。9月上旬花序将长出时,割下全株,倒挂通风处阴干备用。

  【性味】辛,温。

  【功能主治】散寒解表,理气宽中。用于风寒感冒,头痛,咳嗽,胸腹胀满。

  【用法用量】 13钱。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紫苏叶 *辞典》

  【出处】《药性论》

  【拼音名】 Zǐ Sū Yè

  【别名】苏叶(《本草经集注》)。

  【来源】为唇形科植物皱紫苏、尖紫苏等的叶。在9月上旬(白露前后)枝叶茂盛花序刚长出时采收,置通风处阴干,然后将叶子采下。

  【源形态】

  ①皱紫苏,又名:赤苏(《补缺肘后方》),紫苏(《食疗本草》),红紫苏。

  一年生草本,具特异芳香。茎直立,高30100厘米,紫色或绿紫色,圆角四棱形,上部多分枝,具有紫色关节的长柔毛。叶对生叶柄长2.57.5厘米,有紫色或白色节毛叶片皱,卵形或圆卵形,长412厘米,宽2.510厘米,先端突尖或长尖,基部圆形或广楔形,边缘有锯齿,两面紫色,或上面绿色,下面紫色;两面疏生柔毛,下面有细油点。总状花序稍偏侧,顶生及腋生;苞卵形,全缘;花萼钟形,外面下部密生柔毛,先端唇形,上唇3裂,下唇2花冠管状,先端2唇形,紫色,上唇2裂,裂片方形,先端微凹,下唇3裂,二侧裂片近圆形,中裂片横椭圆形雄蕊42强,生于花冠管中部子房4裂,花柱出自子房基部,柱头2裂。小坚果褐色,卵形,含1种子。花期67月。果期78月。

  野生或栽培,分布几遍全国。

  ②尖紫苏,又名:野生紫苏。

  形态与上种相似。全体被疏柔毛。叶长卵形,先端长尖,基部楔形,下延至叶柄,具粗圆齿,两面均平坦,不皱,紫色而被毛。花冠紫红色或淡红色。小坚果褐色至淡黄色。

  以上植物的根及近根老茎(苏头)、茎(紫苏梗)、宿萼(紫苏苞)、果实(紫苏子)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生境分布】主产于江苏、湖北、广东、广西、河南、河北、山东、山西、浙江、四川等地。

  【性状】干燥完整的叶呈卵形或圆卵形,多数皱缩卷曲,或已破碎,两面均棕紫色,或上面灰绿色,下面棕紫色,两面均有稀毛;先端尖,边缘有锯齿,基部近圆形,有柄,质薄而脆。切碎品多混有细小茎枝。茎四方形,有槽,外皮黄紫色,有时剥落,木质部黄白色,中央有白色疏松的髓。气芳香,味微辛。以叶大、色紫、不碎、香气浓、无枝梗者为佳。

   【性味】 辛,温。

  ①《别录》:'味辛,温。'

  ②《千金·食治》:'味辛,微温,无毒。'

  ③《本草衍义》:'味微辛甘。'

  【归经】 入肺、脾经。

  ①《滇南本草》:'入脾、肺二经。'

  ②《本草经疏》:'入手少阴、太阴,足阳明经。'

  ③《本草经解》:'入足厥阴肝经,手太阴肺经。'

  【功能主治】

  发表,散寒,理气,和营。治感冒风寒,恶寒发热,咳嗽,气喘,胸腹胀满,胎动不安。并能解鱼蟹毒。

  用于感冒风寒,发热恶寒,头痛鼻塞,兼见咳嗽或胸闷不舒者。本品能发散表寒,开宣肺气,可与生姜同用。兼有咳嗽者,常配伍杏仁、前胡等,如杏苏散;若兼有气滞胸闷者,多配伍香附、陈皮等,如苏散。用于脾胃气滞,胸闷,呕吐之证。本品具行气宽中,和胃止呕功效。偏寒者,每与藿香同用;偏热者,可与黄连同用。偏气滞痰结者,常与半夏、厚朴同用。又用于妊娠呕吐,胸腹满闷,常与陈皮、砂仁配伍,以加强其止呕、安胎的效果。用于进食鱼蟹而引起的腹痛、吐泻,单用或配生姜,白芷煎服。

  ①《别录》:'主下气,除寒中。'

  ②孟诜:'除寒热,治冷气。'

  ③《日华子本草》:'补中益气。治心腹胀满,止霍乱转筋,开胃下食,并(治)一切冷气,止脚气。'

  ④《本草图经》:'通心经,益脾胃。'

  ⑤《履巉岩本草》:'止金疮出血疗痔疾,煎汤洗之。'

  ⑥《滇南本草》:'发汗,解伤风头痛,消痰,定吼喘。'

  ⑦《纲目》:'行气宽中,消痰利肺,和血,温中,止痛,定喘,安胎。'

  ⑧《本草逢原》:'能散血脉之邪。'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3钱。外用:捣敷或煎水洗。

  【注意】 温病及气弱者忌服。

  ①《本草经疏》:'病属阴虚,因发寒热或恶寒及头痛者,慎毋投之,以病宜敛宜补故也。火升作呕者亦不宜。'

  ②《本草通玄》:'久服泄人真气。'

  【备注】紫苏有两种,其中一种叶背紫色,有芳香清甘之味,常用此种鲜紫苏叶和嫩姜捣烂加盐拌白切猪肉,白切鸭肉食用;或用鲜紫苏叶加大蒜头,食盐捣烂为凉拌菜食用。有行气健胃,帮助消化,发汗祛寒之作用。

  【摘录】《*辞典》

  紫苏苞 *辞典》

  【出处】《本草逢原》

  【拼音名】 Zǐ Sū Bāo

  【来源】为唇形科植物皱紫苏、尖紫苏等的宿萼。

  【源形态】植物形态详'紫苏叶'条。

  【功能主治】治血虚感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2钱。

  【名家论述】《本经逢原》:'亡血家大虚,及妊妇产妇发散,用紫苏苞最佳,取其气味皆薄,而无过汗伤中之患也。'

  【摘录】《*辞典》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紫苏叶
紫苏
了解三苏,介绍客家擂茶
紫苏,叶散寒解表、宣肺化痰;梗理气宽中;老茎疏风散寒;子滑肠
药性歌-紫苏
可药可食可赏——紫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