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秋膘是「贴」还是「扒」,你怎么选?

      「贴秋膘」这个词,在当下应该被重新解读,采取新的思路实现。甚至可以说,现在的很多人并不适合「贴秋膘」,而是应该「扒秋膘」。


      白露已过。年已过半。到了白露就算是真正入秋了,白露基本结束了暑天的闷热。

      白露时节,天高云淡,气爽风凉,早晚的温差较大,晚上会感到一丝丝的凉意,明显地感觉到凉爽的秋天已经到来。

      老话讲,进入秋天后,就开始要贴秋膘了。那这种说法到底对不对呢?

      贴秋膘这种流传已久的习俗,传统意义上的目的,是为迎接寒冬打好身体基础,让人能够安然过冬。经过了暑气弥漫的炎炎夏日,人的食欲多少会有所下降,消化功能相对来说也差一些,人的体重多少会减轻。瘦了当然需要「补」。

      人们一般会吃味厚的美食佳肴,当然首选吃肉,达到「以肉贴膘」的目的。炖肉、白切肉、红焖肉、肉馅饺子、炖鸡、炖鸭、红烧鱼……大家都在盘算着如何把这个养生功课做到位。

      有些「膘」一定要贴

      「以瘦为美」的观念害人不浅啊,很多热爱健身塑型的人,都在跟「体脂率」这个玩意死磕着,仿佛多涨一两体重,都能带来极大的罪恶感。

      徐文兵老师在《字里藏医·膏肓》的部分说过,当人脏器寒冷的时候,不由得会吸收、合成脂肪,形成「膏肓」来包裹、覆盖脏器。

      人体体表的脂肪,也是为了有效抵抗寒邪入侵身体的手段。有人瘦到骨瘦如柴,可能随身都要带着个棉垫子,不然坐在椅子凳子上的时候,屁股硌得疼,而且还会觉得肚腹冷痛,分分钟就要去厕所。

      人之所以要长「膘」,即脂肪,一是为了储存能量,二是为了保温取暖,三是为了缓冲减压、保护脏器。没有脂肪或膏肓的保护,就相当于将五脏六腑暴露在体表一样。寒气直中脏腑,这些人免疫力往往比一般人更弱,也更容易得各种重病,或者是出现抑郁症等邪气缠身的精神类疾病。

      所以,我们对于脂肪的看法应该客观一些,不要心怀不安,没限度、没章法地消脂减脂,最后搭上自己的健康为代价。

      有些「膘」可以「扒」

      当下来说,我们的饮食已经并不像过去那些单一、匮乏了。让我们每个人在物质生活的层面都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兴之所至打开手机叫个外卖,就能享用到一桌丰盛又美味的佳肴。

      我们的身体,我们的消化系统,总是为了解决这些精美的、高营养的食物而被过度使用着。

      所以「贴秋膘」这个词,在当下应该被重新解读,采取新的思路实现。甚至可以说,现在的很多人并不适合「贴秋膘」,而是应该「扒秋膘」,比如我。

      也许有人会说,如果不吃些高营养补一补,身体是会虚掉的啊。可是,你真的需要补虚吗?我要说的是,这个「虚」,其实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一是确有其虚。由于生来底子差,或者后天工作、学习、生活操劳过度,或者因为节食瘦身等原因对身体造成的实质性损伤。这类情况的确是可以「贴」秋膘啦。

      二是因为日常所食所饮没有被身体很好地转化利用。吃得太多,吃得太猛,吃得太杂,吃得没规律,吃得营养太高,都让脾胃肠道不堪重负。留在体内成为血脂、血糖、尿酸、尿蛋白、胆固醇等让你提心吊胆的检测指标。这类情况就应该要「扒」秋膘啦。

      三是被各种媒体的言论宣传所误导。当下很多标榜为「健康」「养生」,打着中医旗号的媒体,嗯,你懂的,这些媒体制造恐慌,让一些养生小白,尤其是我们的长辈,最容易对号入座,认为自己「虚」。

      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很多时候,根本不用给自己的身体附加那么多东西,而是应该适当做做「减法」,相信生命本来的潜力。

      平衡「秋膘」是王道

      在我看来,「贴秋膘」这个事情的内核,其实就是调和身体的内在平衡,让自己呈现一种不偏不倚的状态去应对严冬以及未来的生活。

      脾胃是人体的后天之本,如果这个话题落在狭义上的「进补」,我们理应先调养好脾胃,这样所食所饮才能被最大程度地转化利用,成为维护身体健康的砖瓦。

      秋季的进补,总的原则为,食用一些平和、清润的食物缓解秋燥,同时补益脏腑。

      如果平时脾胃比较虚弱的话,可以着重于粥羹或者五谷粉之类比较容易消化的东西。

      如果是体质比较虚寒的人群,在食用一些性质偏温的食物以外,还可以通过艾灸为调理体质加一把力。

      如果是脾胃阴虚有热,怎么吃都感觉猴瘦猴瘦的,可以适当在自己平时喝的粥粥水水里加些麦冬、芦根、玉竹、南沙参等滋阴的东西。

      「秋膘」并不一定都是吃着「贴」

      按揉穴位也是不错的方法。首先,先要把胃宠好。我们可以按揉足阳明胃经的内庭穴和足三里:

      内庭穴:足背第2、第3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足三里:小腿前外侧,犊鼻穴下3寸,距胫骨前嵴一横指(中指)处。

      其次,保持三焦经的通畅在「进补」这个话题里是不可忽略的。三焦在人体里,是负责通行元气、疏通水道、运行水谷的器官。很多时候,我们体现出来的「虚」,其实就是气血精微传输不畅,没有被送到本来的目的地。

      三焦经上有翳风、角孙、四渎、消泺4个穴位最容易堵塞。

      翳风:颈部,耳垂后方,乳突下端前方凹陷中。角孙:侧头部,折耳廓向前,当耳尖直上入发际处。

      四渎:前臂背侧,肘尖下方5寸,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尺骨与桡骨之间。消泺:臂外侧,肘尖与肩峰角连线上,肘尖上5寸,按压有酸胀感。

      打通三焦经,我也特别推荐大家没事的时候做做八段锦里「双手托天理三焦」这个动作:

      最后,就是顺应天时,调整自己的作息时间了。我们之所以会「虚」,或者觉得自己「虚」,其实是因为我们消耗了太多不必要的「内耗」。从另一个层面来说,减少内耗,就是对自己最好的补养。

      《内经·四气调神大论》曰:「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

      生活在变,人也在变,所以对于流传下来的传统习俗和养生方法,我们应该结合当下,结合自己身体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调整、改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如何正确进补养生?有讲究,是个大学问!
中医养生咨询 如何帮助自己提升气血能量
秋冬进补 六多六少
六味地黄丸滋养脏器,但医生提醒:3类人吃了反而等于“吃毒”!
闲谈进补与养生
图文:脾胃虚弱者如何进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