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攘外安内,健脾除湿,预防病毒入侵致病!






作者/刘伟

      西医认为所有人都是易感人群,但中医认为微生物都有适合自己生存的环境,就像霉菌只会生长在潮湿阴暗的环境而不会在阳光充足的环境下生存一样。

      新冠病毒也一样,从五运六气的推演到临床病例的观察,患者脾虚湿邪为患占了主要成分,因此体内有痰湿的患者就是中医认为的易感人群。如果你是痰湿体质,你就可能会成为病毒最喜欢攻击的目标。

      所以中医看病,不是预防病毒,而是即是有病毒来,也不让它生存,改变病毒的生存环境,是中医的治疗和预防措施。因此强健脾胃,去掉体内湿邪在当前形势下就显得极为重要。

      怎么做才能去除体内的痰湿呢?我们先要明白湿气的来源,以及有哪些因素会促进生痰生湿。从湿的来源上讲,可以分为外湿和内湿两种。

     外湿是外感六气,即风、寒、暑、湿、燥、火之一。六气本是自然界中正常的气候变化,但如果超过一定限度,就成为邪气,会对身体造成伤害,称为外感六淫,湿邪是其中相对最常见也是最难处理的。

      外湿主要是气候或居住环境潮湿等原因使从湿气由口鼻、皮毛入侵人体,侵犯胃肠,影响脾之运化。比如今年冬天的武汉的绵绵冬雨,还有海边或者南方的梅雨季节,或者你夏天淋雨涉水,夏天过分吹空调,运动或炎热出汗时受凉湿邪就会停留在体内。

      内湿多是由脾失健运引起,《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指出“诸湿满肿皆属于脾”,脾位于人体中焦,主运化水谷精微也运化水液。《素问・经脉别论》说“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对于摄入体内的水液,一方面是经脾的气化成津液,通过心肺而达到周身脏腑,发挥其濡养滋润作用,另一方面代谢后的水液和某些废物也要由脾转输到肺、肾,进而气化为汗、尿等排出体外,以维持人体的水液代谢平衡,也就是脾有促进水排出去的作用。

      脾虚,运化功能不好,就会造成水液代谢出现障碍,送达或排出水液障碍,造成湿浊水肿,多余的水如果在局部停聚过久,遇寒或热就会凝集成痰。

      所以湿的表现常常是各器官水液不能代谢出去而积聚的症状,比如水肿、头重、多汗、舌苔厚腻、皮肤多油,湿疹,大便粘滞不爽,以及身体很多脏器出现的结节、囊肿、包块、脂肪瘤等,常常是湿聚成痰的表现。以上就是脾生湿,脾为生痰之源的发生机制。脾为后天之本,《脾胃论・脾胃盛衰论》指出“百病皆有脾胃衰而生也”,脾胃差会生痰湿,会变生百病,这也是痰湿生百病的根源。

      外湿和内湿的关系非常密切,二者互相促进互相影响,外湿会犯脾,脾失健运后水谷运化失常形成内湿,百病丛生也就更容易招致外湿的侵袭。

      外湿的成因比较清楚,内湿形成有哪些原因呢?

第一:情志  

1、思虑过重。中医认为思虑伤脾,脾失健运,水湿内停,就会出现食欲不振,四肢乏力,身体倦怠的症状。

2、情志不遂  有些人是对周围的事总有很多不满,经常为一些小事就发脾气,怒伤肝,肝气郁结,肝木克脾土也会脾虚,形成痰湿郁积,给身体埋下一颗危险的炸弹。

第二:饮食

1、是饮食不节,吃饭没有节制,饥饱失常。有人吃得少,要减肥,一直节食,造成脾胃无力运化食物,脾胃没有能量的来源,就会越来越弱。还有人吃得多,饮食无度,觉得自己爽最重要,要吃就要吃痛快,这会加重脾胃的负担,脾胃无力去运化如此多的食物,造成脾虚。一些人在减肥过程中,忽饥忽饱会破坏人体自身的运化节奏,对脾胃的伤害更重。脾胃一伤,水谷精微运化功能不良,湿就会从内而生,积聚成痰,造成很多问题。

2、过食生食。生是指生的食物,尤其是水果和蔬菜。果蔬往往寒凉,适量吃有利于身体健康,如果吃得过多会脾胃寒凉,造成气血不足,表现为面色蜡黄、乏力;有些女生会月经不调,月经量变少,还会有宫寒,痛经等。因为脾主统血,有些人会因为脾虚,统血能力下降,造成月经量多,甚至贫血。凡事有度,不能过分,一天的饮食要以“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

3、过食冷食。寒凉的食物危害很大,尤其是夏天喝冷饮吃雪糕等冷食,一方面会直接对脾胃甚至心脏造成伤害,另一方面寒凉会促进水湿凝结成痰,“脏寒而生满病”,会引发很多严重健康问题,比如湿疹、过敏性鼻炎、哮喘等过敏性疾病,甚至造成自身免疫系统疾病。

4、饮酒。酒味甘、苦、辛,其本性为水,窖藏多为阴寒之地,故其本性属寒属湿,所以我国古代的酒因为度数低,一定是要温饮以中和其寒性,否则易助湿生痰,比如著名的温酒斩华雄,青梅煮酒论英雄都是例子。随着酿酒技术的提高,酒精度数逐渐增高,其寒性越来越被其辛辣温热之味取代,寒性渐弱,温性渐强,但其水的助湿之性是一直存在的。所以日常的低度酒如黄酒、米酒以及日本的清酒都最好要温后再喝。啤酒,尤其是冰镇啤酒则格外寒凉伤脾胃,助湿。烈性酒辛温之性较强,适量饮用可以通经络祛风寒,但过量会伤肝,同时本性未变,水助湿邪,会导致湿热内蕴。

5、少喝牛奶和酸奶 牛奶和酸奶寒而滋阴润燥,会助湿生痰,尤其是酸奶更寒,且味酸收敛,更易伤脾助湿。(可参见公众号之前的文章)

6、喝茶要谨慎 茶可清神醒脑,止渴生津,有去油腻,降血脂、血压等诸多功效,但茶性苦寒,尤其是以绿茶、白茶、生普洱为代表的未发酵茶,苦寒之性尤烈,且对肝的生发作用强烈,肝木克脾土,极易伤脾胃,造成痰湿内蕴,茶友可以适当喝些红茶和黑茶等全发酵茶。(可参见公众号之前的文章)

7、少吃油腻肥甘之物。高油脂食物往往运化困难,容易困脾生湿。少量甜食可以益气补脾,但过食甘味会益气化热,“甘能助湿,中满者不宜用”,反增湿热。比如肥肉、油炸食品、黏糕、巧克力、糖果糕点、饮料等都要减少摄入。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还有一些中药、保健品比如甜味的甘草、燕窝、海参、石斛、厚重滋腻的阿胶等也有助湿的作用,痰湿体质的人一定要慎重。

加强祛湿应该:

第一:适当运动。《黄帝内经·素问·宣明五气篇》上说,“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是谓五劳所伤”。“脾主身之肌肉”, “久坐伤肉”,伤的其实就是伤脾。久坐缺乏运动,脾的运化功能就弱,造成脾虚及湿重。 同时如果脾虚,人会发胖,肌肉松弛,感到倦怠乏力,就更不想运动,如此就会进一步伤脾,恶性循环,使体内痰湿逐渐堆积。

第二 增加祛湿的药食同源的中药和食物,如扁豆、茯苓、炒薏米、白术、玉米须、冬瓜、苏叶等等,有的可以泡水喝,有的可以做菜。脾虚可以加用党参、生黄芪等等。(完)

(作者:刘伟,北京某门诊部医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痰是如何形成的?
脾虚湿气重三招健脾去湿 脾主运化水湿,脾虚则运化无力,湿从内生,
3.脾虚,脾湿,痰湿,是一样的问题吗?该怎么处理呢?脾的特点是“喜燥厌湿”,它的一大功能,就是将体内...
大象腿、过度肥胖怎么办?中医:6味药祛湿排痰,温补脾胃足矣!
脾虚百病生,脾健病无踪,一味简单的中药,健脾养胃,利水燥湿
脾虚湿重,归脾丸越补越虚?中医:痰湿阻滞,先祛痰湿再健脾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