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位面之子的崛起:昆阳之战

刘秀是东汉的开国皇帝,表面上延续了西汉刘姓皇室对天下的统治。实际上,他只是有着西汉皇室的血脉,并没有享受到西汉朝廷的余荫,不论是政治利益还是物质利益,刘秀几乎全是靠自己奋斗打拼。与他的后代刘备的境遇有些相似,俱是起身于陋室,闻达于乡邻,声名于乱世,功成于隐忍。但是刘备却不能和他的祖宗刘秀相比,毕竟在运气这一方面,刘秀可谓是经常被上天眷顾。网络上对刘秀其人就有一个独特的称号:“位面之子”,仔细分析网络上的评论,我们发现原因在于评论都认为刘秀运气特别好,这一好气运的过程几乎贯穿了刘秀的一生,从他起义掌兵开始一直到称帝建国,自始至终都是顺风局,哪怕遭遇逆战,也会有敌方来送人头。

 



最典型的案例就是昆阳(今河南叶县)之战,史书上记载昆阳之战时,有流星坠入王莽大军军营,作战时莽军还遭遇狂风天气,并且伴有暴雨,滍水暴涨,一时间出现这么多在现代看来都觉得不可思议的反常天气,很是古怪,而且当时西汉末年的社会尤其迷信谶纬,这么多反常的天气密集出现,对于王莽军士气的打击极为严重。另一方面王莽军在平定起义的过程中,虽然人多势众,但士气低落,兵卒普遍战心不强,维护新朝的决心也并不强盛。反观刘秀这边虽然部队人数远比不上王莽军,但好在兵卒多为劲卒,战斗意志坚定,强悍有力,且多以骑兵为主。各种因素综合之下,刘秀打赢了这场在当时甚至现在看来都不可能成功的战役。有羡慕嫉妒刘秀好运气的网络好事者,夸大天象条件,主观上认为是天时条件起到了决定性作用,积极地在网上表述相关观点,影响了一大批对于历史不是十分熟悉的网友,也因此,位面之子的称号就悄然流行了。可是对于熟悉历史、研究历史的人来说,昆阳之战的胜利绝对不是一句好运气就能得来的,天象条件对于刘秀军起到了帮助,但这种帮助的影响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毕竟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在于人。我们要用一种相对客观理性的思考方式去重新在史料中回顾这场战争。


 

一、刘秀其人


 刘秀


我们先来看刘秀此人,字文叔,南阳蔡阳人,他是刘邦的第九世孙,贵为皇室后代,出自景帝所生的长沙王刘发一系。因西汉时期文景二帝为削藩制定的推恩令,刘发的后代层层被推恩。到刘秀的父亲刘武之时,已经与白身平民无异了。更加不幸的是刘秀在九岁时就成了孤儿,是他的叔父刘良养育了他。据说刘秀身高七尺三寸,眉须美,隆准大嘴。而且他出身民间,少时历经苦难,所以性格很好,为人辛勤能干、踏实稳重,后汉书记载他:“性勤于稼穑。”刘秀有个哥哥,名叫刘𬙂,善于结交豪杰侠士,对刘秀时有嘲笑,说刘秀就像是刘邦的哥哥刘仲一样,只懂得种田。刘秀也从不在意,只顾自的种好地。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刘𬙂此人性格豪爽直率,不拘小节,居然把刘秀比作刘邦的哥哥刘仲,那谁又是刘邦呢?相比于刘𬙂的放浪不羁,刘秀为人更加务实低调。在王莽当政的天凤年间,刘秀有机会去了长安太学,学习《尚书》经典,从而简单学习了一些儒家大义,结交了一些朝廷高官子弟。可惜刘秀在太学安心读书的时间并没有很长,在王莽末年,天下连年灾祸遍地,蝗虫肆虐,寇盗蜂起,民不聊生。就连当时堪称风调雨顺、向来富庶的南阳也遭遇了饥荒,之前豪门家族豢养的宾客也多沦为贼盗。

 

刘秀


王莽政权颠覆在即,刘秀为避免朝廷征召与新朝陪葬,所以隐居于新野,靠在宛城(即南阳)卖稻谷为业。身边有清楚刘秀身世底细的宛城人李通就借用图谶之语劝告他说:“刘氏复起,李氏为辅。”李通造反之心昭然若揭,刘秀不是不明白李通的意思,但是当时天下大势并不明朗,刘秀也不具备揭竿而起的实力,或者这么说,刘秀可能根本就没考虑过推翻新朝、接续刘氏统治的想法。但是李通的一番劝告让刘秀有了一些不一样的心思。前已提及,刘秀有一哥哥,名叫刘𬙂,想来兄弟俩感情甚笃,刘秀就觉得自己这个哥哥豪爽大气,能成大事,况且现在王莽政权败亡在即,天下已经大乱,于是就偷偷与刘𬙂商量大事,并且购买储存了一批武器弓弩。这种行为在当时可是十恶不赦的大罪,刘秀兄弟俩此时显然已经走上了揭竿而起的道路。到了地皇三年十月,刘𬙂、刘秀兄弟就与李通、李轶兄弟起兵于宛城,刘秀时年二十八岁。
 

昆阳之战


𬙂、刘秀起兵的消息传到了南阳老家,南阳刘氏宗族听闻刘起兵造反,惊惧异常,纷纷准备逃跑,避免朝廷追缉连坐。他们都还以为是那个结交豪侠的刘太过于鲁莽,以致闯下大祸,说:“伯升(刘𬙂字)杀我。”当他们得知刘秀也在造反行列之后,才定下心神,认为就连刘秀这种“谨厚”的老实人都造了反,那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呢?于是南阳宗族稍安,宗族子弟也投身于光复汉室的伟大事业之中。此后,刘刘秀兄弟四处与莽军作战,逐渐声名远扬。到了更始年间,刘玄称帝,以刘𬙂为大司徒,刘秀为太常偏将军,刘秀直到此时还被人认为只是哥哥刘𬙂身边的跟班,故而众人都习惯性忽略了刘秀这个老实人的存在,殊不知刘𬙂能够战功赫赫,其实是刘秀在幕后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刘秀

刘秀表面上为人木讷老实,不动声色,很难被旁人关注,实际上刘秀性格沉稳,内心洞察,并且遇事善于随机应变,极具智慧。刘𬙂起兵之时,刘秀是参与谋反的核心人物,可是对外,大家只知是刘𬙂造了反,甚至自家宗族都没人知道刘秀也是核心之一。宗族子弟知道刘𬙂造反纷纷逃跑,刘𬙂刘秀如果得不到宗族的大力支持很有可能将遭遇失败,彻底功亏一篑,是刘秀主动绛衣大冠,站了出来,让宗族子弟知道刘秀也造了反,形成一种反差效果,这才让亲友犯了嘀咕。刘𬙂为人可能不工于心计,大家平时不够信服,那么谨厚如刘秀去造反似乎胜算比较大,另外就是老实人都造了反,何况那么多心高气傲的宗族子弟?此时再不站出来,似乎是连刘秀都不如?刘秀简单一招就让南阳刘氏家族团结在一起,共同抵抗来自朝廷的压力。再有就是刘𬙂刘秀起初起兵之时,军中财物分配不合理,惹起诸将领不满,他们打算反攻刘氏兄弟,在此危急关头,还是刘秀挺身而出,把自家宗族分得的财物主动拿出来分配众人,大家这才觉得刘秀兄弟真够意思,转而放下兵戈配合刘氏兄弟继续与莽军作战。以上种种皆表明,刘秀绝对不单纯是网友印象中的天生好运之人,刘秀能够打赢昆阳之战,乃至最后称帝开国是和他本人的智慧离不开关系的。
 

影视剧中刘秀形象


二、昆阳之战的背景
 

图转自搜狐“丸子来说历史”


接下来,我们谈谈昆阳之战。地皇元年,王莽代汉自立,国号为新,推行新政,王莽改制未能挽救社会衰败的态势,农民起义波及全国各地,北方有起义军将眉毛涂红号为赤眉,南方有起义军号为绿林,刘玄、刘𬙂、刘秀部就在绿林起义军体系之下。赤眉、绿林两大农民起义集团给王莽新朝政权以极大的破坏和打击,严重威胁新朝政权的存续。做皇帝没多久的王莽早就为动荡的朝政忧虑不已,为此,他急切想要迅速剿灭起义军,于是直接选择了声势最大的赤眉军为围剿重点,以太师王匡、国将哀章统率的十余万大军主力进攻赤眉。对于南方的绿林军,王莽则派出了一支由甄阜、梁丘赐率领的先锋部队配合地方郡县部队协同进行围剿。但是王莽低估了绿林军的真实水平,为严控军权,王莽对郡县部队约束很大,只能依令而动,不令而动必遭军法处置,地方军队受到军令掣肘,以致经常贻误战机。
 

王莽


更始政权建立之前,刘玄大军中王凤、刘秀兄弟歼灭了王莽派下来平乱的甄阜、梁丘赐率领的先锋部队,占领了昆阳等城。刘𬙂也在南阳城外打败了前来参与围剿的以严尤、陈茂率领的地方郡县部队,南阳虽然尚未被绿林军攻占,但是已经被层层合围,若新军不来营救迟早会被绿林军拿下。本来绿林军势力没有赤眉军势力大,所以从洛阳而来的王莽大军的主要关注点是在赤眉不在绿林。但是刘𬙂刘秀兄弟打的漂亮仗还是引起了新朝政权的注意,如果此时绿林军的刘玄能够稳住心态,继续步步为营,稳扎稳打,实力会稳步提升,莽军主力也不会吸引到自己这边。但是刘玄急于建立政权,意图尽早实现绿林军的内部整合与控制,于是提前公开称帝,国号为汉,年号更始,打出的是恢复汉朝的口号。更始政权的建立无疑捅了新朝禅继于汉的软肋,消息传到洛阳王莽那里,王莽当即意识到南方绿林军的威胁远比赤眉更加严重。绿林军在性质上不仅仅是单一的农民起义军,其内部更是有着各种地方豪族乃至刘氏宗族的参与,提出的恢复汉朝的口号也更加容易获得平民百姓的理解与支持,再者,绿林军在作战中表现出的战力水准和破坏效果超出预计,如果不及时进行干预,极有可能势大难制。
 



甄阜、梁丘赐战死后,王莽决定迅速转换战略重心,一边调遣正在和赤眉作战的主力部队南下与绿林作战,另一边放宽对郡县部队的约束,紧急征召并调集郡县部队,向南方派遣,意图彻底消灭绿林军。王莽这次组成了比进攻赤眉军更为强大的阵容前往讨伐绿林军,王莽军以大司徒王寻、大司空王邑为统帅,率军号称百万,其中带甲之士四十二万,前往颍川(今河南禹州)与严尤、陈茂汇合,后径直向南阳方向开进准备救援,途中经过昆阳时,王寻、王邑却停了下来,打算先把昆阳拿下,然后再进军南阳。王寻、王邑这支部队的构成也比较特殊,按《后汉书》语:“能为兵法者六十三家数百人,并以为军吏;选练武卫,招募猛士,旌旗辎重,千里不绝。时有长人巨无霸,长一丈,大十围,以为垒尉;又驱诸猛兽虎豹犀象之属,以助威武,自秦、汉出师之盛,未尝有也。” 

三、昆阳之战的过程

地皇三年五月,王莽军与绿林刘玄军的战争大有一触即发之势。新朝政权一方,王莽四十二万大军号称百万,以王匡、王邑为统帅,部队主力是经过王莽改制后的中央禁军以及在洛阳集结的各郡县地方部队。部队主力从洛阳出发,在颍川汇合严尤、陈茂所部后,向南阳方向进军,途中围攻昆阳。昆阳附近的以王凤、王常为统帅的汉军一万多人被围困于昆阳城中,刘秀所率的骑兵三千余人在颍川探听到敌军动向后也撤退至昆阳附近待机作战。战争双方在南阳则攻守颠倒,南阳城内是新朝将领岑彭固守待援,城外则是汉军主力对其作长期围困。
 



昆阳方向,绿林汉军诸将领见新军强盛,避战退入昆阳城中,“皆惶怖,忧念妻孥,欲散归诸城。”如果诸将真的四散逃走,那么昆阳城就会轻易被新朝夺去,围困南阳的汉军主力则会直接暴露于新军面前,到时候内外交困之下,汉军岌岌可危。刘秀着眼于整个战争大局,进入到昆阳城内,说服包括汉军主帅王凤、王常在内的一众将领,要求大家坚守昆阳城,刘秀自己与骠骑大将军宗佻、武威将军李轶等出城寻求援兵。说到这里,大家也就明白汉军主帅虽为王凤,但是其表现出的战斗意志和军事技能远不如刘秀,刘秀实际上就成为昆阳之战的重要决策人物。
 



南阳在当时可谓是相当繁华的大都会,城高墙深,难以攻克。南阳若是被绿林军攻占,意义十分重大。而昆阳只是一个坚固小城,顶多就是王莽大军营救南阳的一个小障碍,就算放弃也对莽军影响不大,但是王寻、王邑却犯了神经似的非要先拿下昆阳才去救南阳。严尤就曾劝诫王邑避开昆阳,直驱南阳,汉军主力一破,则绿林会迅速崩溃,但是王邑志高气满听不进严尤的劝告,将几十万大军驻扎在昆阳城下,猛攻昆阳。城内汉军仅八九千人,刘秀出城求援之后,城内将领失去核心支柱人物,统帅王凤等人摇摆不定最终选择向新军王邑投降,昆阳之战最神奇的事情就在此时发生。接到投降书的新军统帅王邑不接受投降,非要打算靠军队强攻下来,展示新朝军队的强大作战能力。这下不仅严尤、陈茂等人傻了眼,就连被围困的汉军王凤等人都傻了眼,投降不成莫不是新军要屠城?拒绝投降的王邑没想到自己的决定让昆阳汉军爆发了求生的战斗力,汉军摒弃了投降思想,只能同仇敌忾,全力作战。史书记载:“(莽军)围之数十重,列营百数,云车十余丈,瞰临城中,旗帜蔽野,埃尘连天,钲鼓之声闻数百里。或为地道,冲輣幢城。积弩乱发,矢下如雨,城中负户而汲。”战况空前激烈,新军几度攻下城头,又迅速被汉军抢夺回去,甚至城中男女老少都走上城墙,殊死战斗。小小的昆阳城内部汉军八九千部队硬是挡住城外新军十几万的轮番进攻。

 



昆阳城大战发生的同时,相比于汉军在昆阳城内有大量粮食物资的情况,南阳城内新军将领岑彭的日子很不好过,此时已经是兵少食尽,既无斗志,又无救兵。出了城的刘秀的日子也不好过,跑到各地求援兵,但是各地起义军领袖一听新朝大军几十万都不敢出兵,刘秀没有办法只能汇合之前在城外待机的绿林汉军部队,这些几乎都是刘秀所部骑兵为主的亲信部队,也仅一千余人,就连这些人都是刘秀许诺战后给予重金才跟着刘秀作战的。

 



四、昆阳之战的结果
可是就这么点人怎么打几十万?平时,刘秀只能带着骑兵绕着莽军大营四处袭扰,试图找到突破口,但是新军兵多将广,每次袭扰只能打打擦边球,难以奏效。不过每次袭扰都让王邑抓狂不已,刘秀就像一匹饥肠辘辘的饿狼,时不时就对自己的大军咬上一口,虽不至于有性命之忧,但每次都对己方士气造成一定打击。王莽大军所包围的昆阳城中部队形势危急,中间一度将被新军攻破,严尤见昆阳短期难以攻下,便劝告王邑说攻城讲究围三缺一,留下一个缺口,让城内兵民逃走,降低作战决心,但王邑觉得自己实力雄厚,不必放开缺口。于是汉军只能奋死作战。恰好在更始元年五月底,战争对刘秀来说起了转机,南阳方向有消息传来,宛城新军守将岑彭因内无粮草,外无援兵,被迫投降。刘秀迅速将南阳被攻占的消息传遍昆阳,于是昆阳城内汉军士气高涨,昆阳城外新军士气遭受打击。新军王邑此时也有些坐不住了,本来是为了去解救南阳,现在南阳坚城已经被汉军攻占,汉军十万主力正在向昆阳赶来。昆阳本来是支线战场,随着战机流逝,反而成了主战场,王邑更是没有重新调整阵型应对汉军,依旧发了疯似的必须要拿下昆阳。

 



《后汉书》载:“夜有流星坠营(莽军)中,昼有云如环山,当营而陨,不及地尺而散,吏士皆厌恹。”在这个谶纬流行的时代,天象就是至高行为标准,皇帝可以为天象更改年号、撤换丞相。新军大营出现流星,一时间令统帅王邑及以下数十万兵卒惊惧异常,士气再度低落。轮番攻城已经让王莽大军疲惫不已,城中汉军只有不满万人就如此难打,更何况南阳赶来的十万主力。王莽大军还多是从洛阳附近征召集结的郡县部队,成分还以贫苦百姓为主,这种部队打打顺风仗还行,可真要跟起义军打个你死我活,估计王莽大军还确实不具备这样的战斗力。再加上刘秀部队不失时机的在新军大营附近不断袭扰,就连一度“见小(小股敌军)敌怯”的刘秀本人都披甲上阵,汉军诸将领更是奋勇争先,拼命杀敌。结合流星事件给王莽大军造成的压力,刘秀更是将南阳失守、汉军主力已至的假消息传遍莽军大营各个角落。刘秀又精选三千效死之士,直攻新军中军大营,周围军营因为没有得到命令,加上畏惧,不敢前往中军营救,只能坐视刘秀部队轻易将统帅王寻杀死,王邑、严尤、陈茂侥幸逃跑。中军已被刘秀数千人攻破,数十万新军群龙无首,无法形成有效抵抗,巧合的是作战期间居然遭遇极端风雨天气,军中猛兽惊慌失措,在营中肆虐,莽军士气直坠入谷底,霎时大溃。史书载:“走者相腾践,奔殪百余里间。会大雷风,屋瓦皆飞,雨下如注,滍水盛溢,虎豹皆股战,士卒争赴,溺死者以万数,水为不流。王邑、严尤、陈茂轻骑乘死人渡水逃去。(刘秀)尽获其军实辎重、车甲珍宝,不可胜算,举之连月不尽,或燔烧其余。”

 



五、结语
昆阳之战后,王莽辛辛苦苦组织起来的几十万大军逃回洛阳的只有数千人,新朝朝廷再也无力组织起对赤眉、绿林的镇压。昆阳之战的失败也给王莽以沉重的心理打击,他怎么也想不明白自己的几十万大军是怎么被刘秀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子带着几千人打败的。但是他没机会知道了,绿林大军很快攻入洛阳,王莽被杀,新朝政权以及王莽内心中的那个理想社会也随之覆灭了。
 

王莽


昆阳之战的天象条件不是造就刘秀胜利的绝对因素,王莽和王邑的错误指挥、刘秀独特的军事才能促成了昆阳之战的结果。王莽、王寻、王邑本就没有什么军事斗争经验,还不听从军事将领的意见,先是仓促组织十几万大军出征赤眉,轻视南方绿林。先锋部队在南方挫败,居然又撤下正与赤眉作战的主力部队派往南方,部队刚经历完大战还未来得及休整,又和地方郡县上紧急征召的穷苦百姓一起送往南阳参战。不考虑部队实际情况,又不给地方军队放权,事事要靠兵符传递军令,无令而行必遭军法处置。王邑在作战中只顾个人喜好,随心所欲,几次错失战机不说,居然连一些军事常识都不具备。这样的无知统帅又怎么和踩着刀刃“造反”的刘秀相比呢?

反观刘秀,在战争初期,就先做好军事动员工作,务必请汉军诸位将领死守昆阳,他本人更是一反怯懦姿态勇闯敌营,突破重围去请求援兵,援兵没有,就想办法用钱财收买敢死之士。身处昆阳外围,不是见死不救,而是不停袭扰莽军,令其疲上加疲,刘秀彻底摸清王莽新军情况后,认为四十二万大军只不过是纸老虎,他又适时散布假消息说南阳已破,十万大军已到昆阳,自己还亲自率精兵直冲莽军中军大营,试问这样的胆识气魄,整个中国历史上又能出几个?如果刘秀身边有善于观察星象的术士,那么刘秀大概是能提前预知天气条件的,也就能运用到战争中为我所用。这不是猜测,后世周瑜火烧赤壁、诸葛亮借东风、陆逊火烧连营等战例都是对天气条件有着相应的预判,并非巧合。故而,刘秀能够在昆阳之战中打的如此出神入化,实乃是其本人战争智慧发挥了相当高的水准。

昆阳之战中,刘秀发挥出的独特的、杰出的军事领导和军事指挥才能令人称赞,他对于战机的把握也堪称经典,每一次对敌情的分析都可谓是做到了极致。另外,他对于敌方的侦察、对作战双方人性的把握、对舆论造势的重视、对天气条件的了解都可以说是将战争打成了一门艺术。刘秀在昆阳之战中表现出的独特优势在当时可谓是天时地利人和全都具备,足称得上是军事大师。网友们戏谑的称其为“位面之子”只不过是跟风评论,不知其所以然罢了。昆阳之战的胜利不是因为天象条件决定的,刘秀在其中的主观努力与客观把握是造就这场以少胜多经典军事史战例的主要因素之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刘秀近乎完美,为何在历史中存在感不高?
九千守军是如何打败了百万大军的?赢了这一仗,他才能当上皇帝!
王莽是怎么死的?
【魂入东汉】光武帝刘秀,史上最完美的帝王?
烧车河——昆阳之战
光武帝刘秀为何能打赢昆阳之战,昆阳在哪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