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教师必看]教学常规45条

第一章 总则

第1条 为优化小学教学常规管理,有效克服教学工作中存在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正确引导教学改革,提高教学常规工作的整体效益,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特制订本规范。

第2条 指导思想: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为宗旨,以《山东省中小学教学基本规范》为依据,规范办学行为,鼓励教学创新,促进教学常规管理稳步提升。遵循教育规律,研教相融,倡导开放、阳光、分享、成长的育人环境,推行“生本新课堂”教学改革,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回归教育本真,全面落实立德树人。

第3条 本规范包括教学计划、教学研究、课堂教学、作业布批、教学评价、学生辅导等,是学校教学常规的基本要求。

第二章 教学计划

第4条 国家教育部和省教育厅有关课程的计划、意见、规定等,是根据国家教育方针政策制定的法规性文件,其中规定了学制、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课时安排、教学要求等内容,教育部门和学校应严格遵照执行。

*第5条 学校、教研室(教研组)、教师要根据国家和省市的要求分别制定教学工作计划。学校教学计划包括:学年教学计划和学期教学计划,旨在对学校主要教学工作、教学改革、教研活动做出统筹安排。教研室(教研组)教学计划包括:本学科的教学研究、主题研讨、课题研究、命题研究、青蓝工程等具体安排。教师学期教学计划包括: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明确本学期课程教学任务、学段间及年级间教材内容衔接,熟悉教材编写意图、特点、整体结构及具体教学内容,明确各章节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及联系,拟定教学进度、教学措施等。

第6条 各种计划要全面规划本学年(或学期)的教学,要详细具体,切实可行,计划应具体到每周的安排。学校教学计划于开学前向全体教师宣布,其它计划开学后一周内完成。

第7条 学科教学计划由教研员(教研组长)召集,全体备课组长共同协商制定;教师教学计划应在学科教学计划的基础上,结合班级实际制定。

第8条 对教学工作计划执行情况,学校应进行阶段性检查和总结。

第三章 教学研究

第9条 教学研究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手段和途径。教研部门和学校都应重视教学研究工作。

第10条 健全以教师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形成崇尚学术、崇尚研究的氛围。要加强学校教研室建设,充分发挥教研室的作用。教研室要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和教改实验,要从教学的现实问题出发研究课题,努力提高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第11条 积极开展学科教研活动。教研室每学期组织学科大教研活动不少于2次,学校每月组织语数英学科主题教研活动不少于1次,其他学科每两月不少于1次,由包教研组教干或学科教研员牵头,具体负责。

*第12条 建立健全教研活动制度,制定完整的教研活动安排表,增强教研活动的目的性、针对性、计划性和有效性。活动要突出“四研”:即研究学生、研究课标教材教法、研究课堂教学、研究阶段质量;“五定”:定时间、定地点、定主题、定中心发言人、定记录人;“六把握”:把握教材、把握学情、把握教学目标、把握教法学法、把握作业设计,把握阶段性检测及分析。要以转变教学方式、提高课程实施水平为重点,开展教学观摩研讨、教学总结反思、教学案例分析、课改专题研讨等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组织好“三课”(研究课、评优课、展示课)的研讨。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撰写教育论文或经验总结一篇。

第13条 开展基于信息技术应用的课堂研讨活动。深入开展“一师一优课”和“一课一名师”活动。提倡网络集备和网络教研,完善校本资源库。依托智慧教育云平台和智慧平板积极开展网络集备和网络教研,进行网上资源共享。

第14条 落实领导包学科制度。学校中层干部要根据自己任教学科,包靠、参与学科教研活动,对学科教研的工作进行具体指导和帮助。通过学科共性问题研讨活动、课堂课例打磨活动,指导学科教研活动,提高教师对教材、对课堂、对学科共性问题驾驭能力。

第15条 开展基于教学实际的课题研究活动。积极开展校、区、市、省级多种层次的研究课题,积极申报高层次的区级、市级、省级课题,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课题的研究活动。课题研究要结合学校实际,围绕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突出教学常规过程管理。课题研究已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将研究成果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发挥科研课题对教学的引领作用。

*第16条 加强集体备课。集体备课以备课组为单位进行。同一年级各学科任课教师分别组成备课组,每年级仅一名任课教师的学科,跨年级成立备课组。大学科集体备课每单元1次;小学科集体备课每月1次;每次集体备课包组教干和教研员要全程参与,集备内容比教学进度要至少提前一周。教师每学期参与集体备课不少于4-6次;每次集体备课包组教干要全程参与,备课内容比教学进度提前一周。

*第17条 集体备课要做到“四定”、“四备”。“四定”:定时间,半天无课日每周一次(有难度的学校至少保证两节课);定地点;定内容,严格按照计划安排进行,提前一周拟定好课题;定主备人,逐周安排好每次活动的主备人和先导课授课人。 “四备”:备学生(了解学生学习的全面情况,备学生的心理特点,探讨学生学习的掌握情况,对症下药讨论现阶段教学方案)、备下周学习内容、备重点课例、备作业(课前预习作业、课堂作业及达标题、课后延伸作业等;作业要少而精,作业要分层)。集备时要带教材、带课标、带U盘(存放PPT)、带教辅材料(平板班级教师要带平板),要做好集备流程与内容记录,签到、拍照,教研室与年级组双线按时检查,及时收集备记录并存档。

*第18条 开展基于听评课的教研活动。学校建立健全开课、听课和评课制度,实行推门听课制度。学校每位教干要随堂听课,每次随堂听课后同时检查备课和作业。每学期对听课情况至少汇总2次,及时分析诊断。教师每学期听评课20节以上;校长每学期听评课20节以上,业务校长、教研室主任、教导主任、学科教研员和负责教学的中层干部每学期听评课40节以上。做好听课笔记和评议记录,加强与教师的交流研讨,做到听了要评,评了要改。积极借鉴课堂观察等先进工具,提高听评课实效性。

第19条 学校每学期对教干教师的听课笔记检查不少于2次,既要查数量更要看质量。听课笔记教学流程记录不全或没有听课者的反思与评价意见的,视为不合格笔记。凡被视为不合格笔记的,不得列入听课数量的统计。

第20条 学校要加强课堂视察的研究和实践,每学期组织一定数量的课堂观察活动,记录课堂观察笔记,加强观察后的反思与探讨,切实改进教师的教学行为。听课结束后,应在教研组教研活动中组织评课,并有评课记录;外出学习听课,在教研组内交流学习心得。

第四章 课堂教学

第21条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基础,是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不备课不准上课。所有教师必须精心备课,备课要课时齐全,作文指导课、习题课和讲评课都要有备课;禁止照搬照抄教学参考书的内容,禁止抄袭现成的教案和课件。课时教案是在单元集备的基础上进行个人备课,并编写出课时教案。教案力求科学规范,具有先进性、创新性和实效性,力求联系实际,贴近生产和生活,反映最新科技成果和发展动态。

*第22条 备课形式为纸质备课和电子备课两种形式,教龄3年(含3年)以下的教师手写详案;教龄3年以上的教师,要求以电子备课方式完成教研组(备课组)分配的课时教案(详案),其余在资源共享的基础上完成简案(可选用书头备课或是卡片备课)。毕业年级下学期,教师备课要与习题讲评和知识整合教案相结合,注重教学的实效性,突显备考的针对性,教案形式不作统一要求。

第23条 倡导多种形式的实用型教案备课。简案备课要求注意突出重点、简明扼要,实用性强;详案备课要突出强调实用性,当详则详,当略则略,要避免教学内容及知识点罗列过多、过细、过繁的现象,突出教学设计、学法指导、教后反思,要避免学法设计浅层化、简单化,注重学情分析、因材施教、突出针对性;书头备课要准确把握书头教案的实质,不要把教案从备课本搬到课本上,要注重学法的设计与指导,而不只是教材内容的梳理;旧案新备要求旧案不能过旧,已经无利用价值的旧案不能再用,新备要新,要体现新的教学理念、新的学情分析、新的学法指导,旧案新备的方式可同卡片式教案、书头教案配合使用。

*第24条 备课检查实行双线督查制。教导处每学期进行两次大型的全面检查,时间分别在期中、期末两次质量调查之前进行,平时每两周抽查一次;年级组每月至少对本年级教师的备课检查一次,平时每周抽查一次。每次检查都必须有详细文字记录,检查结果要及时反馈给老师,积极开展备课展评活动,优秀作品在全校范围内(或常规展室)展览,每学期至少开展1次。

第25条 努力建设生本高效课堂。上课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新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必须充满活力,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创新精神,把课堂还给学生,着力打造生本高效课堂,向课堂教学要质量。

第26条 要深入推进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坚持立德树人,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因材施教。实施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重视对学生动手操作、制作、演示与示范的指导,禁止以讲实验、画实验、看挂图、看视频等代替学生动手做实验。尊重学生经验,加强实践,打通知识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重视教学流程再造,突破固有模式束缚,着力解决教师机械讲解、学生被动听课的问题,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遵循学科教学规律,突出学科特点。基于标准,吃透教材,目标明确,环节简约。注重课堂反馈,以教学目标的达成和学生行为的变化作为主要评价标准。

*第27条 教学过程中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优化探究的材料和方法,既重结果又重过程。做到三讲(讲核心问题,讲思路方法,讲疑点问题)三不讲(已经会的不讲,合作学习能会的不讲,能听明白的不重复讲),四精(精选、精讲、精练、精评)、五让(能让学生观察的要让学生观察,能让学生思考的要让学生思考,能让学生表述的要让学生表述,能让学生动手的要让学生动手,能让学生总结的要让学生推导出结论,教师不能包办代替)、四注重(注重启发诱导,注重学法指导,注重情感渗透,注重培养创新思维)。课堂要做到重点突出有力,难点突破有方;师生进行有效的互动交流,学生的参与意识强,注重课堂气氛的调节和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做到训练得当,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反馈措施有力;积极探索现代教育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实现教学的信息化。

*第28条 规范教师课堂行为。教师要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工作,提前3分钟候课,站立讲课。上课衣着得体,举止文明、亲切、自然、大方。课堂上要求师生使用普通话,语言清晰、准确、条理、生动、文明、富有启发性和吸引力;板书清楚,书写工整,用字规范,布局合理,重点突出。上课不准携带手机,不得迟到早退,不得中途离开教室,不得拖堂。严格按课程表上课,不得随意调课、缺课。禁止酒后上课。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羞辱学生。

*第29条 坚持教后反思与总结。课后要认真撰写教后反思,用红笔突出体现(3年以上教龄教师可用电子稿),每月不少于1次,反思要结合教学实际,写出真情实感,便于及时总结教学得失。

第30条 加强课堂巡视督查。学校业务教干要关注常态课堂教学质量,建立课堂教学随机抽查调研和督查制度,落实推门听课、教干日常巡课制度,切实实现“轻负担、高质量”。

第五章 作业布批

第31条 要精心进行作业教学。学生作业包括口头和书面作业,各科作业都要刚性化,教师要有明确的要求和具体的检查督促措施。理科每天都要布置适量的书面作业,文科每天要布置适量的读背作业和一定的书面作业,禁止给学生家长布置作业。

第32条 提倡作业设计层次性,作业布置可分为必选与自选,所有题目教师要先做,要精选。创新作业内容和方式,内容上突出开放性和探究性,形式上体现新颖性和多样化。多布置一些发展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探究、迁移拓展、提高能力的导学性作业。不得布置重复性的、惩罚性及超过学生合理学习限度的作业。

*第33条 严格控制学生课业负担。每次布置作业,年级主任、班主任、备课组长和任课教师要主动协调,作业总量不得超出规定要求。作业量具体要求如下:

作业量控制: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其他年级每天家庭作业量不超过1小时。

课堂作业设置:各学科作业设置分为规定作业和学校特色作业两个层面。

规定作业:语文作业练字每天1行,每周批改1次,课堂作业或选订的一科一辅练习每课1次,读书笔记每学期不少于8次,大作文每学期不少于8篇,小作文(写话)每学期不少于8篇(也可将读书笔记和小作文练笔整合在一起)。数学课堂作业每周不少于1次,选定的一科一辅资料要进行批改(建议一年级设数字练字,每周批改一次)。英语作业每单元2次,AB部分各一次,高年级英语写话或读书摘抄每学期4次(建议设英语练字,每周批改一次)。其他学科认真使用好选订的一科一辅材料。各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制订各学科特色实践性作业,特色作业每学期不少于4次。

*第34条 作业批改与反馈。各项作业要全批全改,作业批改要及时准确,使用规范的批改符号,合理运用激励性评语。应做到有发必收、有收必改、有练必评、有错必纠,学生订正后,要进行二次批阅。学生要建立纠错本和积累本。学校根据学科实际确定批改方式和要求,注重作业批改的实效性,禁止让学生及家长代为批改作业。由于作文批改工作量大,各学校可以根据班额确定作文的批改总量(50人以内全批全改,50人以上每次至少精批1/2)。

第35条 建立完善学生作业设计、布置、检查、总量控制和质量监控机制。教导处、年级组要严格执行作业布置规范要求,严把作业质量关,严控作业总量。每周检查作业布置和批改情况,及时总结、反思和整改。检查结果要及时反馈给老师,并做好材料归档。

第六章 教学评价

第36条 教学评价在教学中起着导向、激励、促进发展和质量监控的作用。要逐步建立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教师业务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

第37条 加强命题研究。每学完一个单元,及时进行单元自测,检验学生的阶段学习情况,调整教学。各类调研要把好命题质量关,命题时,切忌整卷照抄、照搬,可以选用课本例、习题;鼓励命制一些教材改编题、原创题、创新题及与传统文化结合的试题等。各类测试学科的命题,既要兼顾知识的覆盖面,又要注意对重点知识的重点考查;既要面对实际夯实基础,又要兼顾能力分级考查。试卷要求应与课程标准保持一致,并体现一定的信度、效度和区分度。要发挥好测试的诊断、导向、激励功能。

*第38条 规范考务流程。教研室要对教学质量进行调研,调研过程中做到正考风,树学风,促教风,全面提升调研质量。

第39条 质量调研实施流程:

(考试前一周)制定方案→(考试前两天)准备考务→(考试前一天)领取试卷并保密→(考试前一天)召开考务会→(会后第一监考人或班主任)整理考场→(教务处、年级组)验收考场→(考试第一场前60分钟)领取分发试卷→(第一场前40分钟)监考人员签到→(第一场前15分钟)监考人员到考场→(第一场前10分钟)领学考生守则→(第一场前5分钟)启封分发试卷→(第一场准点)考生开始答卷→(第一场结束前15分钟)信号提醒考生→(第一场考试结束)依序收试卷→(第一场结束5分钟内)试卷送考务室验收装订→(验收无误后)送保密室→(第二场前10分钟)监考人员入考场→(其他半天第一场考试前30分钟)监考人员签到

第40条 做好阅卷诊断讲评。考试结束后要及时批阅、统计、分析,力争试卷批阅不过夜,并及时做好诊断讲评,全面诊断教与学的情况,精心上好试卷讲评课。

第41条 合理使用测试结果。学校每学期至少举行一次举行成绩分析会,组织教师和班主任对测试结果进行认真分析,了解学生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情况,反思矫正日常教育教学的得失,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学生考试成绩不得以任何形式公开,应单独反馈给学生,并及时准确地记入学生成长(综合素质评价)档案。不得按学生考试成绩对教师和学生排列名次,不得单纯按学生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奖惩教师和学生的主要依据。

第七章 学生辅导

第42条 辅导要以因材施教为原则,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面向学生的每一个方面,尤其要做好学困生的辅导,关注他们的进步。。

第43条 学校要把培优工作作为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对学有余力或具有某种特长的学生应加强指导和培养,为他们提供超前学习或发挥特长的条件,尽可能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促进他们脱颖而出。

第44条 严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扎实推进全员育人导师制,积极构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格局,力争做到全员育人过程精细,结果完美。

第45条 加强学生课外指导。学校要帮助学生科学处理课堂学习与课外学习、实践的关系,做到课内课外有机结合。双休日和节假日要指导学生参与和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组织活动要做到有目的、有计划、有实效、有落实,防止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小学教师教学量化考核细则
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实施细则
小学教学常规管理
坪头中学校本教研制度
学校制度汇编(100种)
《落实教学常规,提高教学质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