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原生家庭对婚姻的影响

    在开始这个内容之前,我们先思考几个问题:

   (1) 你从小最想得到却一直没有得到的东西是什么?

   (2) 你从小一直没被满足的心理需求是什么?

   (3) 你小时候常常会产生怎样的情绪?

   (4) 你身上的敏感点是什么?也就是说你最不想让别人提到哪些内容?

   (5) 你成长经历中印象最深的事情是什么?

   (6) 当你情绪不好的时候,你通常用什么方法来缓解?

   (7) 你们的家庭规则和生活习惯是怎样的?

   (8) 父母的关系如何?你与父母哪一方的关系更好一些?

   (9) 你在家里排行第几?你是否嫉妒你的兄弟姐妹?

   (10) 影响你一生的决定是什么?

    不难看出,这些都是我们与父母之间互动的体验,每个人的回答都会不同,即使是兄弟姐妹也不一样。而这些问题的答案将伴随或决定我们一生是否幸福快乐。


原生家庭影响了我们什么

    我们一生有两个家,一个是父母给我们的家,是原生家庭;一个是我们自己结婚之后建立的家,是新生家庭。

    家庭塑造人,说的就是原生家庭。原生家庭塑造人的个性和人格,奠定安全感,培养情商和价值观,家庭的关系模式决定了我们成人后人际关系模式。

    一位来访者说,因为与老公生气回了娘家,看到父母相互指责,忽然心里一动:这不是我自己真实生活的再现吗?她终于明白自己为什么总爱指责别人,原来是在不自觉地重复父母的互动模式。可是,这些不是她想要的生活,但是好像受着某种神秘力量的指引,到时候又不由自主就去指责别人了,这次跟老公吵架也是这种情况。

    在人际互动中,我们会不知不觉按照我们在原生家庭中习得的模式,或者会反其道而行之。譬如,儿子很敬重父亲的人品,就会以父亲为榜样,模仿父亲的言行和处事风格。反之,如果父亲有恶习,儿子非常厌恶,孩子将来有可能成为一个自律性很强的人。

    在择偶问题上,如果女儿得到了父亲很充足的爱,而且敬重父亲的人品,将来就会找到与父亲类似的另一半。如果小时候父亲工作忙,对女儿关注很少,女儿长大后就会寻找一个工作平庸,但是能时刻陪伴自己的人做伴侣。

    但是,也有另一种情况,原生家庭中父母一方的某些恶习,会在孩子身上强迫性重复。虽然孩子厌恶父母身上某些行为,但是长大后有时候会重复父母的这些行为。我的来访者小钱就是这样,小时候因为母亲外遇父母离婚,离婚后她跟着父亲生活,家境的窘迫和别人白眼让她性格很倔强。因为自卑和对婚姻的恐惧,她嫁给了一个远不如自己的老公。结婚几年后,她发现自己的老公与别的女人暧昧,她受到很大打击,一方面担心老公离开自己,一方面又无法原谅老公的过错。于是产生报复心理,在外面找了一个情人。但是她陷入了更大的纠结:明明自己最讨厌妈妈的行为,为什么自己也会如此呢?

    除此以外,原生家庭还会让我们拥有一些心理情结或心理按钮。每个家庭都不是完美的,小时候没有满足的愿望、父母有意或无意给我们造成的心理创伤等,都会成为我们长大后的心里情结。当遇到类似场景或相似事物刺激,就像碰到了没有痊愈的脓包,过去的伤痛会让我们产生与当时事件不相称的痛苦体验。譬如,遭受过家暴的孩子忍受不了配偶对自己动手;经常听母亲抱怨父亲无能的孩子,会受不了丈夫的老好人脾气;自己小时候爱哭、被嘲笑的孩子,对妻子的眼泪不但不为所动,还大动肝火。心里情结还包括:怕不公平、怕被忽视、害怕被批评、怕与人关系太近等。

    一位来访者讲过这样一件事,小时候,他父母对他期望很高,经常会为了激励他说“你看别人家谁谁谁学习多好”“人家拿了多少奖状”,他当时非常愤怒,却不敢表达出来。后来结婚后,妻子不经意一句话“你看隔壁老王家买了一辆几十万的车”,他一下子暴怒起来,对妻子大吼:“你看他好跟他过去!”妻子不解,不就一句话,何至于发这么大火?妻子不知道,就是这句话触动了他的心理情结,引爆了他积聚多年的愤怒。

    原生家庭会让我们受到一些心理创伤,为了让自己免受痛苦折磨,我们会采取很多方法保护自己,这就是“心理防御机制”。譬如,一位母亲对孩子要求特别苛刻,经常会批评贬低孩子。母亲会不断跟孩子讲:妈妈是为了你好。当孩子在成长中产生一些不良情绪之后,母亲告诉他:不要在乎自己的不良情绪,你还不会处理情绪,长大了自然就会了。于是孩子学会了“压抑”的防御机制,是为了自己当时免受不良情绪的折磨。可是,因为不良情绪需要疏导,不能被长期压抑,所以,到了高中时期,就可能形成严重的强迫症。

    另外,原生家庭会把不同的生活习惯、价值观念带到新生家庭。譬如一个不喜欢吃辣椒的人娶了爱吃辣椒的老婆;一个不爱收拾家务的人嫁给了一个有洁癖的老公;一个上进心强的老婆忍受不了老公的拖拉、不上进;一个大男子主义的老公接受不了男女平等的观念,非要让老婆自己承担家务等。我第一章提到门当户对,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相似的价值观和生活习惯会减少很多摩擦,有利于夫妻间沟通和理解。

    婆媳关系也是原生家庭遗传过来的。如果原生家庭里的亲子关系大于婚姻关系,就会导致婆媳矛盾,因为婆婆和媳妇会为了争夺一个男人的爱而发生冲突。


原生家庭影响我们对爱的选择

    每个家庭都有不同的教育方式和相处模式,给孩子营造了不同的成长环境,这就造成了孩子长大后在爱情选择和处理情感问题上会有所不同。

    如果父母过度溺爱孩子,就会让孩子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特点,过于自恋,掌控欲望强。因为在孩子心中,原生家庭就是自己的世界,父母几乎能满足自己的所有需要,他们会认为这个世界都是为自己服务的。但是,出了家门,走入社会,在与同学朋友交往过程中,他们明显感觉世界并不是围着自己转的,于是他们心理失衡了,会有自卑感和失控感,但为了保持自己在团体中的位置,他们不得不压抑自己的需求,去讨好别人。这样的家庭状况很容易让孩子形成忧郁型人格和回避型人格。他们在婚恋中会比较任性刁蛮、不讲道理、爱生气,需要爱人哄着自己。他们会对成熟稳重的大叔型或姐姐型的对象情有独钟。

    我们多次提到恋父、恋母情结。这样的人在小时候没有与异性父母很好地分离,心底就对异性父母产生过多的依恋。譬如,父亲因为在外地工作或者经常出差,在男孩儿的成长中缺失,男孩儿就很容易对妈妈产生过多依恋。青春期性萌动的时候会把性对象投射到妈妈身上,导致出现乱伦现象。如果妈妈太强大,他不能实现自己的愿望,就会转移目标,爱恋老师或者阿姨辈的人。我的一位来访者会对房主大妈产生幻想,受到道德和欲望的双重折磨。

    这些是恋母情结非常严重的表现。倘若情结不是很严重,会在婚恋中找更像妈妈的人做伴侣。他们的心理年龄与实际年龄不符,一旦遭遇感情挫折和婚姻失败,他们比旁人产生更大的痛苦,因为在他们内心,失去的不仅是爱人,在潜意识里是在与自己的母亲决裂,这是他们无法割舍的痛。我见过一位极端来访者,五年都没有走出失恋的折磨。

    从小在父母吵架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会非常缺乏安全感。因为0~6岁的孩子非常弱小,需要父母保护才能活下来。而且小孩子还不能识别自己和世界的关系,他们认为自己与父母(父母就代表自己的世界)是一体的,认为“父母好,我会好;父母不好,我就不好”。而且他们对声音很敏感,父母大声的争吵会让他们非常害怕,会自动产生这样的思维:是我不好,父母才会吵架,父母一吵架,就不要我了。我亲耳听到楼下的一对夫妻争吵,三岁的孩子哭着喊:“爸爸妈妈你们别吵了,我不闹了,我乖。”孩子会自动把责任归到自己身上来,以此阻止父母吵架。

    父母经常争吵的家庭的孩子,觉得自己的家随时都会散掉,自己随时都可能被抛弃,内心极度缺乏安全感。一般会形成两种极端个性:一种是攻击性强,沿袭父母的行为方式,用暴力来解决问题,容易形成冲动型人格;一种是极度自卑懦弱,没有主见,很怕被抛弃,容易形成依赖型人格。第一种人在感情中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容易使用家庭暴力。第二种人因为害怕被抛弃,猜疑敏感,过度黏着对方,对方会感到窒息而逃离。

    童年期,如果父母没有与孩子生活在一起,包括离异家庭的孩子,孩子就难以形成归属感,会有很强烈的被抛弃的感觉。因为与父母连接太松散,孩子没有得到足够的爱,很难信任别人,不懂得如何去爱,难以与人建立亲密关系,会患得患失。我有一位来访者,女朋友是单亲家庭长大的孩子,在相处两个月之后,女孩儿突然提出分手,他不知所措。后来通过细致分析,他明白,这个女孩儿过于敏感多疑,过于悲观,当她感到一点点不如意,就赶紧中断关系,因为她怕关系亲密之后会受到更大的伤害。在这样家庭长大的孩子,不会表达情感,一般心里有想法不表达出来,会让别人去猜。如果对方猜不中,她就以为对方不懂自己,没有必要再延续感情,然后把自己包裹起来,成为拒绝融化的冰。

    过于在意别人看法的父母,会压抑孩子的自我,过多猜测别人怎么想,造成强烈的内心冲突。我的一位来访者在高中的时候,因为体弱多病,班里开空调太冷他受不了。但是他不敢表达自己的意见,怕别人嘲笑他,于是在说与不说的纠结中,成绩下滑,注意力不集中。大学毕业后,遇到一个女孩,偶然原因两个人在一起,但是女孩的很多做法让他不满意,但是怕伤害女孩儿,怕别人说自己不负责任,怕女孩找他麻烦等,最终没有提出分手,结婚之后就抑郁了。

    父母教育理念不一致的家庭,譬如父母一个唱白脸一个唱红脸,孩子内心会出现分裂。现代心理学通过多年系统的观察发现,婴孩儿,是天使和魔鬼的合体,而且年龄越小,他身上的恶就会越可怕。不过,他们只有心理上的恶,因为没有真实的攻击性,所以构不成伤害。可是,不是每一个婴孩儿都会成为恶人,是因为爱可以转化恶。如果一个孩子能和他的亲人建立稳定安全的关系,孩子身上的恶就会转化成善,成为天使。可是,他与父母的关系是非常不稳定的,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而且,父亲的打骂让他又畏惧又愤怒,妈妈虽然能安抚,但又在纵容他的恶。因此,一个红脸,一个白脸,一个严苛,一个娇纵,一场自作聪明的家庭角色游戏,塑造了一个欺软怕硬、逃避责任、编造谎言、两面三刀的“双面人”。这样的人,在婚恋关系中,他们很会说话,平时对情侣很好,但是他们会经常说谎,背着对方去做一些出格的事情。

    成天把钱挂在嘴边的父母会培养出过于物质化的孩子,孩子会用金钱来衡量一切,为了金钱不惜采取一切手段;父母对感情不忠诚,孩子也很难对自己的感情负责;重男轻女的家庭很容易导致夫妻关系恶化。


化解之道:走出原生家庭

    法国哲学家莫里斯·布朗萧认为,一个健全的家庭具有以下特征。

    (1) 家庭不仅提供生存所需,也提供生长空间。

    (2) 它能满足成员的心理需求,包括自主和依赖之间的平衡,也能提供社会化训练以及性别角色的认同。

    (3) 它让每一个家庭成员(包括父母)都有成长和发展的机会。

    (4) 它是一个建立自尊的地方。

    (5) 它是个人社会化的主要单位,同时也是社会持久发展的关键。

    (6) 它是一个形成孩子品格和道德价值观的结构。

    两个来自完全不同的家庭的人,带着原生家庭的烙印组成新生家庭,我们必须要明白双方在家庭文化、互动模式、家庭规则、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异,不然,很可能造成两败俱伤,甚至三败俱伤。

    很多家庭模式会代代相传,如果我们没有自我觉知,就会陷入这种家族噩梦中无法解脱。所以,培养我们的觉知,从潜意识主宰过渡到意识主宰,了解自己原生家庭带给自己的影响,走出原生家庭的强迫性重复。

    第一,清理原生家庭的负面影响。每个人的原生家庭带来的不都是负面影响,还有很多正面的。即使是正面影响,也会因为两个家庭的差异导致一些矛盾冲突。夫妻双方最好坐下来把自己的家庭习惯和规则摆出来,慢慢地调整融合变成双方都能接受的新生家庭的习惯和规则。

    第二,觉察心里情结的根源。因为一件小事引发了我们强烈的情绪反应,我们就需要深入探究在这个情绪背后有怎样的心理情结,是怎样的心理创伤一直没有得到疗愈。

如果夫妻之间发生矛盾,双方可以借助这个契机,做一次心灵回溯,回忆自己在成长经历中发生过哪些类似事件和情绪体验。然后在对方帮助下,用客观和成熟的思维去审视当时的事件,理性剖析当时的心理感受和创伤,接纳、理解、安抚对方,走出原生家庭的阴影,帮助彼此成长。

    这个功课可以设置一个时间和场景,睡前夫妻共处是最佳时机。因为深夜也容易让双方打开心扉,不设防备。值得注意的是,探索原生家庭很可能引发当事人强烈的情绪反应,有的人可能暂时产生心理退化现象,会产生迷茫感、无我感,不知道自己处在儿时还是当下。如果配偶的问题较深,还是建议进行专业心理疏导,避免出现不必要的状况。

    第三,与过去划清界限。并不是我们找到了心理情结、宣泄了情感,问题就彻底解决了,每个人在相处中都或多或少带着过去的影子,夫妻双方要留意一些看似是因现在而引发,却是指向过去的情绪。尤其是丈夫,不要一发生矛盾就躲到自己的洞穴里面去,而应勇敢地与妻子一起找到情绪的出处,然后在原生家庭与新生家庭之间设立一道防火墙,明白告诉对方:有什么想法就说出来,大家一起解决,不要发无名火。

    第四,培养出新的应对方式。每个家庭都会建立新的规则,这是家庭成长的基础。而人是终身成长的,随着社会交往和朋友圈子的扩大,每个人都会不断吸纳一些新的规则和理念,不断充实着新生家庭。孩子出生后,父母不仅要统一教育理念,还要进行自我提升,培养新的应对方式。譬如,丈夫要收回玩心,做一个负责的父亲,妻子要多鼓励丈夫,丈夫多体贴妻子,为孩子营造和谐健康的家庭环境,同时为孩子将来的新生家庭做好榜样。

    作为新生家庭的成员,我们不能把对方当作原生家庭中父母的替代,而应真正把对方当作一个人看待,不能简单地复制原生家庭的婚姻模式,而要察觉彼此的情感,进行良性的情感互动,恰当满足彼此的内心需求,营造新的婚姻模式。


【作者简介】

陈素娟,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家庭教育讲师,多家心理网站特聘心理专家,中学高级教师、全国德育先进工作者、市作协会员。著有《相守一生的秘密——幸福婚姻枕边书》、《三岁对了,一辈子就对了》、《整理好自己,再去做父母》、《心理暗示的力量——成就孩子一生最需要的100个心理暗示》等书,各大网店有售。擅长婚恋、人际系、家庭教育、神经症辅助治疗等方面的咨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抑郁症不仅没有打败我,反而开启了我身上的小宇宙
“我决定不婚不育,为了让我的父母断子绝孙!”
刘亮:家庭治疗的核心理论和技术(含案例演示!)
如何抚平原生家庭的创伤?|| 渡过
原生家庭,不等于“原罪”
一个心灵成长的男人是如何爸气十足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