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白龙江、眉山“远景楼”【转载】

 

白龙江
长江支流嘉陵江的支流。发源于甘肃与四川交界的郎木寺,在四川广元汇入嘉陵江。
白龙江全长576公里,河道穿行于山区峡谷之中。
白龙江流域是古代“藏彝走廓”的通道之一,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区。整个流域山峦起伏,江河纵横。上游属岷山山脉,中游属泰岭山系,大部分为高坡陡岸。
从广元进入九寨沟,白龙江的沿江公路为必经之路。据说,此前这条路异常难行,塌方、泥石流是家常便饭,一旦天不作美,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迷人的白龙江风光

白龙江


 

苏东坡家乡的地标------远景楼

          来眉山之前,早已拜读过苏轼的《 眉山远景楼记》,但那只是文字上的印象,虽然心驰神往,终究不知其外貌如何?仔细查了百度地图,这赫赫有名的远景楼,在地图上居然找不到其准确位置!难道眉山人民对自己的地标建筑,竟然忽略了吗?好在我这人不是路盲,且多年来坚持一人独自浪迹,早已练就了走南闯北的功夫,到任何陌生的地方从来也没有迷失过方向。因此,我相信只要我走遍小小的眉山城,就一定找得到。



      下图、  因为晨雾较大,再来一张



        下图、  拉近镜头,依旧看不清楚,看来我的相机该换了。



         下图、  这是从东坡湖边拍的远景楼



        下图、 走进远景楼



         下图、  十三层、高八十米的远景楼近在眼前



   

        远景楼之变迁

      远景楼始建于北宋元丰元年(公元1078年),至北宋元丰七年(公元1084年)竣工,可与岳阳楼、黄鹤楼、滕王阁齐名媲美,为“中国四大名楼”之一。

创建之初,应时任眉州知州黎希声相约,在外宦游的大文豪苏东坡曾为家乡这座名楼作《眉州远景楼记》。从此,远景楼便闻名遐迩,令人刮目相看。

经过宋、元,到明末,眉州远景楼逐渐衰败,并被损毁于兵火。到了清代乾隆年间,时任知州蔡宗建又及时修复了远景楼,且有诗为证:署名远景楼,楼成人不返。人无百岁身,景且千年远。但可惜的是,没过多久,这座名楼再次遭遇被废毁灭的厄运。至此,原本孤独凄凉的远景楼便无影无踪,销声匿迹。

好在2004年初,眉山倾力建设中国诗书城,并提出重建眉州远景楼。

历时近三年,而今,重建的远景楼以它崭新的风貌和姿态落成于浪漫的东城外滩,成为中国诗书城建设一道独具魅力的风景。

重建的眉州远景楼,位于东坡湖西岸的东城湖广场南侧,二环路与湖滨路交叉路口以东的绿化带上,总建筑面积30000多平方米,主楼13层,高度80米,为目前国内最高最大的仿古建筑塔楼。主楼两侧是仿古裙楼,名曰“超然阁”和“醉月阁”,主、副建筑浑然融合,视野开阔,组成了一幅融水、天、楼为一体的宏图壮景。

在历史上,“眉州远景楼”曾两度被毁。去年秋,这座名楼再次矗立在东坡湖畔。

2003年底,眉山市开始重建远景楼。该楼采用宋代建筑风格,观赏性与实用性并重,游人可在楼上登高望远,欣赏东坡湖全景,领略岷江河风光,尽享“登临览观之乐,山川风物之美”意境。重建的远景楼,主楼共13层,高达80米,裙楼也有5层,据介绍,它是目前全国最高大的仿古建筑群之一。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余斌挥毫泼墨,写就《重建眉州远景楼记》。 (见附件一)

凭栏远眺,眉州远景楼巍巍屹立,楼上青瓦、白檐、褐柱浑然天成,堂皇霸气,两旁裙楼典雅婉约,光彩迷人,整个建筑庄重古朴,舒展大方,散发出东坡文化的魅力。

900多年前,北宋元丰元年(公元1078年),远景楼始建,至北宋元丰七年(公元1084年)竣工,与岳阳楼、黄鹤楼、滕王阁齐名,并称为“中国四大名楼”。创建之初,在外宦游的乡人、大文豪苏东坡为这座名楼作了《眉州远景楼记》。从此,远景楼便闻名遐迩。

说远景楼不能不说眉州知州黎希声。当年北宋神宗熙宁年间,黎希声为人刚正,仁慈清明,深受眉州百姓的爱戴和拥护。正是这位黎知州十分重视城市建设,在他的主持下,眉山修建了声名远播的远景楼。

据载,黎知州修建远景楼的高度只有30米,是当时眉山城内最高的建筑,典型的唐宋建筑风格,大气、精美,堪称巴山蜀水一大胜景,历代文人常在此吟诗作画、交友唱酬,老百姓也常常领着亲朋好友和家人上楼游玩。经过宋、元,到明末,眉州远景楼逐渐衰败,并被损毁于兵火之中。直到清乾隆年间,时任知州蔡宗建及时修复了远景楼,但没过多久,这座名楼再度被毁。

远景楼的出名与流传,很大程度上是借助于大文豪苏东坡撰写的佳作《眉州远景楼记》 (见附件二),人以楼记,楼以人名,妙趣横生。《眉州远景楼记》写作的缘由,作者自有交代:公元1078年7月,“轼方为徐州,吾州之人以书相往来,未尝不道黎侯之善,而求文以为记”。原来黎知州本是苏东坡父亲苏洵的老朋友。眉州好友在与苏东坡的通信中,常称道黎知州的善政,同时请苏东坡为远景楼作记。

《眉州远景楼记》无疑是苏东坡关于家乡眉山市最重要的作品,其中有这样的描述:“吾州之俗,有近古者三:其士大夫贵经术而重氏族,其民尊吏而畏法,其农夫合藕以相助。盖有三代、汉、唐之遗风,而他郡之所莫及也……因守居之北墉而增筑之,作远景楼,日与宾客僚吏游处其上……若夫登临览观之乐,山川风物之美,轼将归老于故丘,布衣幅巾,依邦君于其上,酒酣乐作,援笔而赋之。”文章中,苏东坡记叙了故乡优良的民风民俗和官吏工作作风,充分表达了官民和谐、政通人和的社会理想,还表明了将来告老还乡定要登临远景楼,尽享观览的愿望。现今,《眉州远景楼记》的碑刻仍镶嵌在眉山三苏祠博物馆内。

         下图、 远景楼侧面



          下图、 远景楼正面



          下图、 乘坐电梯到达11层,这层已被改造为茶馆



            下图、凭栏下望眉山市容     南望



        下图、凭栏下望眉山市容



          下图、凭栏下望眉山市容    西望



         下图、  凭栏下望眉山市容      东望   



 



            下图、  凭栏下望眉山市容      北望          



 



       下图、 远景楼的裙楼“超然阁”



         下图、 远景楼的裙楼“醉月阁”



         下图、远景楼的裙楼



        附件一: 

 重修眉山远景楼记

眉州远景楼,始建于宋。昔太守黎錞筑于环湖,向为文人士民交往唱酬、登高望远之胜景。乡先贤苏轼感念太守政声,因赋《眉州远景楼记》。人以楼记,楼以人名。果与岳阳、黄鹤、滕王并列天下四大名楼。历宋、元、明,废。清,知州蔡宗建复修,有诗为证:“署名远景楼,楼成人不返。人无百岁身,景且千年远。”惜再废。

往事越千年,谁人唱大江?欣逢中华盛世,眉山建区设市。弘扬优秀文化,推进经济发展。中共眉山市委、市人民政府鼎力拓新,引民间资金为资本,倾力建设“中国诗书城”。斯楼有幸,三筑于东坡湖畔。

即成,凡十三层,高八十米。煌煌乎,建筑大观;巍巍乎,高入云端。欣然登临,心旷神怡。东邻万顷碧波,嫫颐祥瑞;西望瓦屋横空,峨眉霁雪;南眺岷江浩浩,中岩拥翠;北襟成都,天府锦绣。喜人文第一州又添新景,乐千载诗书城光耀千秋。临风把盏,涛酒华年,雪泥鸿爪,百姓永传。

是为记。(王晋川) 

                              

  下图、  东坡广场的“东坡醉月”塑像   

                塑像的黑色花岗岩底座上,镌刻的是苏东坡著名的《赤壁赋》全文



                  

下图、《眉州远景楼记》的碑刻仍镶嵌在眉山三苏祠博物馆内。这是三苏纪念馆内的文字



              

           附件二

 眉山远景楼记       苏轼

 全文如下:

 吾州之俗,有近古者三。其士大夫贵经术而重氏族,其民尊吏而畏法,其农夫合耦以相助。盖有三代、汉、唐之遗风,而他郡之所莫及也。始朝廷以声律取士,而天圣以前,学者犹袭五代之弊,独吾州之士,通经学古,以西汉文词为宗师。方是时,四方指以为迂阔。至于郡县胥史,皆挟经载笔,应对进退,有足观者。而大家显人,以门族相上,推次甲乙,皆有定品,谓之江乡。非此族也,虽贵且富,不通婚姻。其民事太守县令,如古君臣,既去,辄画像事之,而其贤者,则记录其行事以为口实,至四五十年不忘。富商小民,常储善物而别异之,以待官吏之求。家藏律令,往往通念而不以为非,虽薄刑小罪,终身有不敢犯者。岁二月,农事始作。四月初吉,谷稚而草壮,耘者毕出。数十百人为曹,立表下漏,鸣鼓以致众。择其徒为众所畏信者二人,一人掌鼓,一人掌漏,进退作止,惟二人之听。鼓之而不至,至而不力,皆有罚。量田计功,终事而会之,田多而丁少,则出钱以偿众。七月既望,谷艾而草衰,则仆鼓决漏,取罚金与偿众之钱,买羊豕酒醴,以祀田祖,作乐饮食,醉饱而去,岁以为常。其风俗盖如此。故其民皆聪明才智,务本而力作,易治而难服。守令始至,视其言语动作,辄了其为人。其明且能者,不复以事试,终日寂然。苟不以其道,则陈义秉法以讥切之,故不知者以为难治。

 今太守黎侯希声,轼先君子之友人也。简而文,刚而仁,明而不苟,众以为易事。既满将代,不忍其去,相率而留之,上不夺其请。既留三年,民益信,遂以无事。因守居之北墉而增筑之,作远景楼,日与宾客僚吏游处其上。轼方为徐州,吾州之人以书相往来,未尝不道黎侯之善,而求文以为记。 嗟夫!轼之去乡久矣。所谓远景楼者,虽想见其处,而不能道其详矣。然州人之所以乐斯楼之成,而欲记焉者,岂非上有易事之长,而下有易治之俗也哉!孔子曰:“吾犹及史之阙文也。有马者借人乘之。今亡矣夫。”是二者,于道未有大损益也,然且录之。今吾州近古之俗,独能累世而不迁,盖耆老昔人岂弟之泽,而贤守令抚循教诲不倦之力也,可不录乎!若夫登临览观之乐,山川风物之美,轼将归老于故丘,布衣幅巾,従邦君于其上,酒酣乐作,援笔而赋之,以颂黎侯之遗爱,尚未晚也。

                                                                                                     元丰元年七月十五日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三苏故里:起舞弄清影 晚霞映眉州
冷香阁|“半月题”联赛第五期:眉山远景楼
仙苏43 眉山往事:一颗让苏轼笑得差点坠马的柠檬
苏轼《苏轼文集·眉州远景楼记》阅读训练
东坡眉州远景楼记
四川最美街道之:中国最美的内陆外滩(实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