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清代散文概述

(一)黄宗羲文

1.人物简介黄宗羲,明末清初经学家、史学家、思想家、地理学家、天文历算学家、教育家,东林七君子黄尊素长子。字太冲,一字德冰,学者称梨洲先生。黄宗羲学问极博,思想深邃,著作宏富,与顾炎武、王夫之并称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或清初三大儒);与弟黄宗炎、黄宗会号称浙东三黄;与顾炎武、方以智、王夫之、朱舜水并称为“明末清初五大家”,亦有“中国思想启蒙之父”之誉。

2.著作 著有《南雷文定》、《明夷待访录》、《宋元学案》、《明儒学案》等。

3.文学创作观 黄宗羲主张文学应当反映现实社会,表达作者的真情实感,这具有现实主义的特点。

4.史学研究方法

(1)重视史料搜集。

(2)注重真实性。

(3)注重史学主体即史学家在治史中的作用

①要求史学主体通过自己的思维运作确保史学研究的客观性,以真实地揭示历史的本来面目。

②史学主体在史学研究中应当有自己的是非观,不仅要“寓褒贬于史”,还得对历史事件作出中肯的评价。

③要求史学主体以饱含自身情感的笔写出历史过程。

5.作品解读《原君》:黄宗羲的政论集《明夷待访录》的开宗明义篇。全书包括《原君》、《原臣》、《原法》等阐发民主、平等思想的篇章,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把批判的矛头直指君主专钊及其理论基础的论著,它鲜明地体现了近代民主思想。但是他颂扬了古人之君,攻击的只是暴君;把历史上一切社会动乱和王朝兴废的原因,都归结为人类自私自利的本性,并说“好逸恶劳,亦犹夫人之情也”,这些都有事偏颇。

(二)顾炎武文

1.人物简介顾炎武,著名的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师。本名继坤,改名绛,字忠清;南都败后,改炎武,字宁人,号亭林,自署蒋山俑。明末诸生,青年时发愤为经世致用之学,并参加昆山抗清义军,败后漫游南北,曾十谒明陵,晚岁卒于曲沃。学问渊博,于国家典制、郡邑掌故、天文仪象、河漕、兵农及经史百家、音韵训诂之学,都有研究。晚年治经重考证,开清代朴学风气。其学以博学于文,行己有耻为主,合学与行、治学与经世为一。诗多伤时感事之作。

2.著作 代表作有《日知录》、《音学五书》、《军制论》、《天下郡国利病书》。

3.学术思想

(1)顾炎武是清朝“开国儒师”、“清学开山”始祖。

(2)他为学以经世致用的鲜明旨趣,朴实归纳的考据方法,创辟路径的探索精神以及他在众多学术领域的成就,宣告了晚明空疏学风的终结,开启了一代朴实学风的先路,给予清代学者以极为有益的影响。

(3)他提倡“利国福民”,并认为“善为国者,藏之于民”。他大胆怀疑君权,并提出了具有早期民主启蒙思想色彩的“众治”主张。

4.为学宗旨 顾炎武治学,以“明学术,正人心,拨乱世,以兴太平之事”为宗旨。

5.作品解读《<广宋遗民录>序》:该篇选自《顾亭林诗文集·亭林文集》卷二。明代程敏政著有《宋遗民录》一书,朱明德又从而扩充为《广宋遗民录》,并请顾炎武为序。时在1679年(清康熙十八年),顾炎武六十七岁。文中借为宋代遗民录作序的机会,巧妙地借题发挥,一面感叹坚持民族气节的知音难得,一面又对遗民中的变节分子作了辛辣的嘲讽。文章写得委婉含蓄,在字里行间透露出一股愤激之情,寄托了作者无穷的感慨。

(三)侯方域文

1.人物简介侯方域,字朝宗,明末清初著名文人,擅长散文,以写作古文雄视当年,与方以智、冒襄、陈贞慧合称“明末四公子”,与魏禧、汪琬合称“清初三大家”。清初作家孔尚任撰《桃花扇》传奇剧本即是写侯方域与秦淮名妓李香君的爱情故事,反映南明一代兴亡的历史剧。

2.著作 著有《四忆堂诗集》6卷、《壮悔堂文集》1 0卷。

3.文学评价 其散文往往能将班、马传记,韩、欧古文和传奇小说手法熔为一炉,形成一种清新奇峭的风格,而尤以传记散文见长。

4.作品解读《李姬传》:歌颂了明末秦淮名妓李香君明大义、辨是非,不阿附权贵的高尚品德。写品行高洁、侠义美慧的李香君,栩栩如生,跃然纸上;同时也写反面人物阮大铖及其他人,均有声有色,形象生动。文字简练,叙事分明,情节曲折,具有短篇小说的特点。

(四)王夫之文

1.人物简介王夫之,字而农,号姜斋、又号夕堂,世称“船山先生”。他是中国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集大成者,与黄宗羲、顾炎武并称为明末清初的三大思想家。

2.著作 代表作《读通鉴论》、《宋论》、《尚书引义》、《读四书大全说》等。

3.思想主张

(1)王夫之一生主张经世致用的思想,坚决反对程朱理学。

(2)“太虚一实”的唯物论思想;

(3)唯物主义的道器观;

(4)“太虚本动天地日新”的辩证法思想;

(5)因所以发能、能必副其所的唯物主义认识论;

(6)理势相成,即民见天的历史观和社会政治思想;

(7)有欲斯有理的伦理思想;

(8)内极才情外周物理的美学思想。

4.作品解读《桑维翰论》:选自《读通鉴论》卷二十九。桑维翰,字国侨,洛阳人。唐庄宗时进士,石敬瑭引为掌书记。清泰三年,石敬瑭叛唐,他主谋引契丹兵为助。石敬瑭即位,累迁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等。执政期间,又力主臣服契丹。本文极力鞭挞维桑翰,称他“祸及万世”,自他以后,由契丹而女真,由女真而蒙古,由蒙古而清,“贻祸无穷,人胥为夷”,其罪魁祸首就是桑维翰。文中对桑的不遗余力的讨伐,表现了王夫之强烈的民族气节。其借此鞭挞明末清初桑维翰一流的人物,是不言自明的。

(五)姜宸英文

1.人物简介 姜宸英,明末清初书法家、史学家,与朱彝尊、严绳孙并称“江南三布衣”。字西溟,号湛园,又号苇间。

2.著作 著有《湛园集》、《苇间集》、《海防总论》等。

3.文史成就姜宸英曾参与修纂《明史》,史称为文“宏博雅健,但叙事稍差”。姜宸英深谙经史之学,为文有根柢,善于通过史论阐发一些颇有意义的见解,同时也能诗词。

(六)唐甄文

1.人物简介唐甄,明末清初的思想家和政论家。初名大陶,字铸万。

2.著作及影响

(1)著有《潜书》,分上下两篇,上篇主要论学术,下篇主要论政治。

(2)创作过程:《潜书》是唐甄遗世的唯一著作,也是他最重要的著作。起初名叫《衡书》,初刻只有13篇,署名唐大陶。后来逐渐增加到97篇,并改名《潜书》,署名唐甄。

(3)内容:全书的内容不在于引经注典,更不同于汉后诸儒的文字章句之学,而在于针对时弊,吸取明末政治腐败导致农民起义的教训,提出一系列抨击君权专制和倡导以民为本的进步的政教观点和主张,旨在善政养民,摒弃程朱理学,以实学济世扶危,治国平天下。

(4)涉及到的教育主张

①目的与作用:以“尽性达才”、“明功辨义”的观点重新解释儒家教育的目的与作用。

②教育目标:提出“全学”教育内容,把传统学校教学内容由单纯的书本知识扩大到现实生活与生产以及军事知识技能范围,以培养“全学人”为教育目标。

③尊师重傅;提出尊师重傅以加强皇太子教育的主张。

④政教思想:提出治化之源在于吏治的政教思想,批评学校教育的局限性。

(5)涉及到的其他思想

①在学术思想方面,反对只谈心性不讲事功。

②在政治思想方面,对当时的君主专制制度有所抨击,反映了当时人民的艰苦生活和剥削阶级的奢侈残暴。

③由于封建地主阶级的立场和理论上的唯心主义的局限,因此,书中也流露了浓厚的调和阶级矛盾和人性论的观点。

3.思想主张

(1)批判封建专制,提倡社会平等;

(2)大胆批判专制君主;

(3)倡导经世致用之学。

(4)思想局限性:在唐甄思想深处,仍把国泰民安的希望寄托在贤明君主身上。

(七)郑日奎文

1.人物简介 字次公,号静庵。县志谓其“喜为诗,得二李骨法。其顾金文,排宕闳肆,驱策百氏。”

2.著作 著有《静庵集》十卷、《诗集》五卷、《格言录》。清初著名文学家、文论家。

3.作品解读《游钓台记》:这是一篇颇为奇特的游记。本文写作者乘舟北上,道经七里滩观赏钓台的情况,反映了一个封建士大夫徜徉山水的心情。作者道经七里滩,并没有登钓台游览,但他写目游、鼻游、舌游、神游、梦游、耳游,善于变化想象,景物生动如画,引人入胜。

(八)邵长蘅文

1.人物简介邵长蘅,一名衡,字子湘,号青门山人。早年诗学唐人,后改学宋人,前后诗风迥异。内容多为写景、吊古,常借以寄托怀念明室之意。其诗具有浑脱苍凉、流畅自然的特点。文宗唐宋,继承唐顺之,归有光为文传统,与侯方域、魏禧齐名。

2.著作《青门全集》:详细叙述了江阴县典史阎应元和江阴人民坚决抵抗清兵,保卫江阴县城的英雄事迹。充分表现了阎应元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和英雄气概。形象鲜明,情节生动,感人至深。

(九)方苞文

1.人物简介方苞,字灵皋,一字凤九,晚年号望溪,亦号南山牧叟。是清代散文家,桐城派散文创始人,与姚鼐、刘大櫆合称桐城三祖。

2.著作 著有《望溪文集》等。代表作有《左忠毅公逸事》、《狱中杂记》等。

3.创作主张

(1)他是“桐城派”的创始人之一,论文以“义”、“法”为主,“道”、“文”统一。“义”就是要求文章阐发封建伦理观念,而“法”也就是对词语、章法定出种种限制,因此给“桐城派”的散文带来很大的局限性。

(2)他的治学宗旨以儒家经典为基础,尊奉程朱理学,日常生活都遵循古礼。

4.作品解读《左忠毅公逸事》:本文记叙左公为国选才、狱中忧国,史公勤於公务、敬事长辈等轶事,表现了左公为了救国培养人才、提拔人才、保护人才的高尚品质,刻画他为了锄奸救国而坚强不屈、大义凛然的形象,并见左公知人之明及感召之深,表现了左公与史公的深厚师生情谊。有一种正直的态度,是当时一代好官。本文具有鲜明的写作特色:

①语言精炼,结构严谨;

②人物形象,刻画生动;③妙借别人口语,以代赞词。

(十一)郑燮文

1.人物简介郑燮,清代官吏、书画家、文学家。名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一生主要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世称“三绝”,擅画兰、竹、石、松、菊等植物,其中画竹已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

2.著作 著有《板桥全集》。

3.作品解读《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四书》:选自《郑板桥集家书》,是郑燮在乾隆九年、任山东范县知县时所写。信中对过去“士农工商”的提法,针对当时士风日坏的现象,提出贬士为四民之末,以农为首的主张。这不能不说是郑燮对士风日下的愤激语。但重农而又尊重农民的思想,确是可贵的。全文在款款道家常中充分表述了他的主张。文章语言亲切,感情深沉真挚,文风自然流畅,明白如话。

(十二)全祖望文

1.人物简介全祖望,清代学者、文学家。字绍衣,号谢山,学者尊称为谢山先生。一生致力经史,也写了不少碑传,歌颂明清之际具有民族节气的志士。

2.著作撰《鲒埼亭集》38卷,《外编》50卷,《诗集》10卷。另有《汉书地理志稽疑》6卷,辑补《宋元学案》100卷,《全校水经注》40卷并补附4卷。

3.思想主张

(1)史学思想:站在地主阶级立场上反对农民起义,但还是有民本主义和人民性思想。主张经世致用。同时运用去短集长的史学方法。

(2)民族思想:他主张鼓舞民族意识、褒奖气节。

(十三)袁枚文

1.人物简介袁枚,清代诗人、散文家。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袁枚是乾嘉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乾隆三大家”。为“清代骈文八大家”、“江右三大家”之一,文笔与大学士直隶纪昀齐名,时称“南袁北纪”。

2.著作 代表作有《小仓山房集》、《随园诗话》、《子不语》、《新齐谐》等。

3.写作特点

(1)作品直抒胸臆,突出个人的情趣,文笔丰富多变。

(2)其散文,以写人物的传记碑铭居多。

(3)其传记文有三个鲜明特点

①善于选材和把握分寸,进行恰如其分的描述,褒奖而不流于空洞、涉于阿谀。

②感情丰富,尤其突出表现在本应写得严肃端谨的神道碑、墓志铭及行状之中。

③在书事、小传等文中,他往往多注意场景的烘托,善于在情节的跌宕上下功夫,只抓住一两件事发挥,突出人物的思想,塑造人物风神与性格,文笔生动有致。

4.作品解读《书鲁亮侪》:本文的出色之处,在于巧妙地把记人与记事融合起来,以人物为中心,集中笔墨叙写“摘印”事件中的鲁亮侪,凸显鲁亮侪的“奇男子”形象。文章的开头先写鲁亮侪老年时的形貌,然后用倒叙手法补叙鲁少年时的生活,前后两段又都与文章的中心“摘印”密切关联。以侧面描写映衬主要人物的手法,文中运用得也很突出,这种写法,与《左传》、《史记》一脉相承。

(十四)钱大昕文

1.人物简介钱大昕,清代史学家、汉学家。字晓征,一字辛楣,号竹汀。钱大昕是中国18世纪最为渊博和专精的学术大师,他在生前就已是饮誉海内的著名学者,王昶、段玉裁、王引之、凌廷堪、阮元、江藩等著名学者都给予他极高的评价,公推钱氏为“一代儒宗”。

2.著作 著有《二十二史考异》、《潜研堂文集》等。

3.作品解读《弈喻》:该散文寓意深刻,以下围棋为比喻,阐述了“人贵有自知之明,也贵有知人之明,不要妄自尊大,也不要轻视别人”的道理。全文依事取警,抽象事理,短小精悍,议论风生,能给读者以许多教益。

(十五)姚鼐文

1.人物简介姚鼐,清代著名散文家,与方苞、刘大櫆并称为“桐城三祖”。字姬传,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世称惜抱先生、姚惜抱。其论学主张集义理、考据、词章之长,不拘汉、宋门户;所著古文风格简洁严整,在文学史上有一定地位;但求所讲求的神理气味、格律声色等,仍着重于形式与技巧。

2.著作 著有《九经说》、《惜抱轩全集》等,曾编选《古文辞类纂》对清代中叶以后的散文影响很大。

3.文学成就

(1)作为“桐城三祖“之一,姚鼐被盛誉为“中国古文第一人”、“中国古文的高峰”。他提倡文章要“义理”、“考证”、“辞章”三者相互为用。

(2)在美学上,提出用“阴柔”“阳刚”区别文章风格。“阳刚”是豪放,“阴柔”是婉约。提出富有创造性的“阴阳刚柔说”,这对我国古代散文审美理论和风格特征是一次重大突破。

(3)发展刘大櫆的“拟古”主张,提出“神、理、气、味、格、律、声、色”为文章八要。

(4)以宋儒之学为治学之本,同时不废除汉儒治经之长。

(十六)汪中文

1.人物简介汪中,清代哲学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阮元、焦循同为“扬州学派”的杰出代表。遍读经史百家之书,卓然成家。能诗,工骈文。精于史学,曾博考先秦图书,研究古代学制兴废。

2.著作 《哀盐船文》、《述学》、《广陵通典》、《容甫遗诗》等。

3.作品解读《狐父之盗颂》:该文选自《述学补遗》。文章为《列子说符》篇的狐父之盗写的颂赞。“颂”是古代的一种文体。该文文前有散体的序,颂文用四言韵语。这是一篇愤世嫉俗之作,指出世俗的所谓盗,倒是真正的仁者,那些满嘴仁义道德的人,却是一些无仁无义之徒。其感情之愤激,语言之明快锐利,在古文中,特别是在清文中少见。

(十七)洪亮吉文

1.人物简介洪亮吉,清代经学家、文学家。初名莲,又名礼吉,字君直,一字稚存,号北江,晚号更生居士。长于骈体文,与孔广森并肩,学术长于舆地。洪亮吉论人口增长过速之害,实为近代人口学说之先驱。

2.著作 著有《卷施阁诗文集》、《附鲒轩诗集》、《更生斋诗文集》、《汉魏音》、《北江诗话》及《春秋左传诂》。

3.文学成就

(1)洪亮吉精于史地和声韵、训诂之学,善写诗及骈体文。论诗强调“性情”、“气格”,认为诗要“另具手眼,自写性情”。

(2)洪亮吉一生好游名山大川,其山水诗有些许佳作。

3.作品解读《出关与毕侍郎笺》:出自《洪北江诗文集》。作者的好友黄景仁死于运城,他从西安赶往料理丧事,并将棺柩送回常州安葬。本文就是作者向当时陕西巡抚毕沅报告经过情况的一封信。

(十八)梅曾亮文

1.人物简介梅曾亮,清代散文家。字伯言。梅曾亮少喜骈文。与同邑管同交好,转攻古文。姚鼐主讲钟山书院,二人俱出其门。管同早卒,曾亮居京师20余年,承姚鼐余势,文名颇盛,治古文者多从之问义法,有继主文坛之势。

2.著作 著有《柏枧山房文集》等。

3.创作主张

(1)梅曾亮生在封建制度解体之际,主张“文章之事莫大乎因时”,他有些比较客观的“因时”之作,反映一定的社会问题,但表示束手无策。

(2)他曾批评骈体文矫揉造作,但他对于散文的见解,基本上未脱桐城派窠臼。虽然他还认为“性情异,文章亦异”,但也只是桐城派内部的大同小异。因此,他的散文在艺术上往往选声练色,姿韵安雅,笔力微弱,与其盛名不能相符。

(3)他作文之余,常以悲欢为诗。著有《柏枧山房集》31卷。

4.梅曾亮在文坛上的作用

(1)他在桐城派的发展演变过程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①他潜心古文学习,其古文创作成就吸引了许多文人归附门下。

②道光后期桐城古文家较有名者相继谢世,这为古文创作形成以梅氏为中心,客观上提供了优越的外部环境。

(2)他把刘大提倡的“气”说,进一步阐述发挥。他主张文章在主题鲜明、一气呵成的同时,要善于曲折尽意,不能一味直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左传》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东汉史学家班固和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的区别
唐宋八大家
古文功底不好?那也不妨读读这几本书
清.桐城派代表人物图鉴
历代真正的国学大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