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新视角:从明代马政的日益废弛来管窥大明王朝的衰败之路

大明王朝开国君主、明太祖朱元璋剧照!

众所周知,战马在冷兵器时代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配备了优秀战马的骑兵部队往往就是战场上最锋利的钢刀!所以古往今来,一直都有'善骑者,无阵不摧。'的美誉!

同时,如果我们纵观历代封建王朝的历史就不难发现,凡强盛者无不是以骑兵威震四方、称雄天下。

例如西汉武帝时期的卫青、霍去病等名将就是以强悍的骑兵军团彻底击败了匈奴部落;东汉末年时期的曹操以骑兵部队降服了桀骜不驯的乌桓部落;大唐王朝以数十万骑兵军团南征北战、东征西讨,最终博得了'天可汗'的称号和'万国来朝'的盛况。

李世民曾被北方游牧民族尊奉为“天可汗”!

事实上,汉唐时期的骑兵部队之所以如此强盛,那和当时运转良好的马政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所谓马政就是指以战马的采购、驯养、征调、使用等事务为主要内容的制度(“马政”类似于'战马管理制度'的简称)。

例如西汉武帝时期曾在西北地区、东北地区分别设置了三十六所养马机构,共计驯养了三十多万匹战马,相当于每个养马地大概驯养了万匹战马。

再例如唐王朝贞观年间至麟德年间的四十年间(627-665),当时各地的养马机构曾累计驯养了七十多万匹战马,堪称'秦汉以来,唐马最盛。'

汉武帝时期每个养马地大概驯养了万匹战马!

反观马政衰颓的两宋王朝则不然。由于两宋王朝没有占据西北、东北等重要的产马区(西北产马区被西夏占据,东北产马区被辽、金占据),所以两宋时期的战马常常是入不敷出、供不应求的状态。这使得宋廷不得不以步兵对付辽、金、西夏、蒙古等游牧民族的铁骑,其结果就是屡战屡败、偏安一隅。

事实上,明朝的马政也曾集封建王朝之大成,在明朝前期,运转良好的马政也曾为大明王朝的开疆拓土、平叛定乱奠定了坚实的军事基础。

明朝前期的马政也曾为大明王朝奠定了坚实的军事基础!

但是待至明中后期,伴随着整个统治阶级在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的全面腐朽,马政也不可避免地日趋废弛了。例如明孝宗时期(1487-1505年在位)的大臣杨廷和就曾直言进谏道:'马政之弊,自京师以达于天下。'

透过明朝马政的兴盛与废弛历程,我们或许可以管窥大明王朝由盛至衰的整个轨迹。

透过明朝马政的兴衰历程,我们或许可以管窥大明王朝由盛至衰的整个轨迹!

一、大明王朝的养马机构与养马方式

大明王朝开国君主、明太祖朱元璋曾对群臣说过:'昔人问国之富,即数马以对者何?盖事在戎,其戎始轩辕。其马载甲士,代涉劳,备边御辱,足折冲,斯力之大,斯功之美,可不爱育乎!所以古人先马而钱粮,故数马以对。马之功不但备戎事耳,若使君有道,则马之力牵犁耜驾粪车,辟土沃田,其力甚焉,所以古重之者为此也。'

这段话的意思是'以前君主询问国家是否昌盛时,臣子为什么总要以马匹的多寡来应答?这是因为对于国家而言,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军事,而军事的重点又在于战车。战马可以搭载将士,可以防御边疆,可以冲锋陷阵,它的力气之大、功劳之大,怎么能让人不喜爱呢!所以古人总是先统计马匹,后统计钱粮。战马不仅可以用来行军打仗,而且还可以耕田犁地,所以古往今来,人们都很重视马匹。'

正因为明太祖朱元璋十分重视马匹的作用,所以大明王朝开国之初就十分重视马政了。

朱元璋十分重视马匹的作用,故而大明王朝建国之初十分重视马政!

大明王朝的养马机构较多,其中较重要的机构有以下几个:

1.御马监

所谓'御马'顾名思义是指皇帝专用、皇家专用的马匹。而御马监就是负责管理皇家御马的马政机构。御马监内有掌印太监、监督太监、提督太监各一人,除此以外还有监官、掌司、典簿、写字等下属。

2.两京太仆寺

所谓'两京'是指靖难之役后,明成祖朱棣以南京城和北京城皆为大明京城的制度。而两京太仆寺即是指分设在南京城和北京城两地的马政机构。

两京太仆寺不仅主管京城马政,而且也主管山东、河南、安徽、江苏四地的马政(虽然这四地皆不是战马的主要产区,但作为京师重地,势必要有规模庞大的骑兵部队坐镇此地,所以此四地的马政工作并不轻松)。

御马监和两京太仆寺是大明王朝时期重要的马政机构!

3.行太仆寺

行太仆寺是两京太仆寺的下设机构,分别设立在辽东、北平、山西、甘肃、陕西五地(此五地皆是马匹的主要产区)。

行太仆寺不仅主管当地的马政,而且还负责当地骑兵部队的管理工作。即骑兵部队出征时由行太仆寺分配马匹,而战争结束后,则由行太仆寺收回马匹。

4.苑马寺

大明王朝中后期,伴随着军事行动的日益增多(内部民变,外部蛮族入侵),大明军队对战马的需求也与日俱增。

为此,大明王朝就在北直隶、辽东、平凉、甘肃四个战马主要产地又增设了苑马寺这一马政机构,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提高战马产量,扩充骑兵部队。

行太仆寺和苑马寺是重要的养马机构!

大明王朝对于马政的重视,不仅体现在广设养马机构这一方面。除此以外,大明王朝还广泛采取官方养马和民间养马两种方式相结合的战马培育工作。

官方养马比较容易理解,其主要形式就是国家提供专门的草场,然后组织各大养马机构广泛参与的养马工作。而民间养马的方式就比较多样了,具体而言,民间养马有以下几种方式:

官方养马就是国家提供专门的草场,大规模地养马

1.计户养马

大明洪武六年(1373年),明太祖朱元璋颁布诏令,规定江南地区每十户百姓要共养一匹战马,而江北地区则每五户要共养一匹战马。

战马由官府提供,养马户要精心抚育。如若战马能年产一匹马驹,则养马户可免徭役;如若不能年产一匹马驹,则养马户要继续负担部分徭役;如若战马无故消瘦或病死了,则养马户要照价赔偿。

大明王朝曾推行计户养马制度!

2.计丁养马

大明永乐十二年(1415年),明成祖朱棣开始改革计户养马制度为计丁养马制度,并从北至南地逐步推行。明成祖朱棣先是规定每15个男丁共养一匹马,后来又改为每20个男丁共养两匹马。

大明王朝后来曾屡屡变更丁数,但其奖惩措施却基本和洪武时期类似,都是养育战马较好者,可免徭役,而养育战马较差者,则要受罚。

明成祖朱棣改革计户养马制度为计丁养马制度!

3.茶马贸易

通俗而言,所谓茶马贸易即是指大明王朝以茶叶换取北方游牧民族的马匹,两者彼此贸易、互通有无。(大明王朝的茶马贸易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往往也带有强烈的'以茶治夷'的色彩,双方的贸易规模和贸易价格并不完全由市场决定,而是由行政命令来决定)。

大明王朝曾在长城沿线地区设立70多处马市,而这些马市皆由朝廷设置的茶马司管辖。史载大明洪武时期曾经一年采购13500匹战马;明孝宗弘治十五年(1502年),陕西巡抚杨一清兼管陕西马政时,也曾先后共计采购近两万匹战马。

总的来说,茶马贸易是大明王朝获取优良战马品种的主要方式,尤其是优良种马。

茶马贸易是大明王朝获取优良战马品种的主要方式!

二、大明王朝马政日益废弛的原因

大明王朝早期的马政机构制度严谨、运转通畅,这为大明王朝巩固统治,开疆拓土奠定了良好的军事基础。但是,伴随着大明王朝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日益腐朽,明代的马政也随之日益废弛了。

例如大明王朝初期,仅陕西一地的养马机构就能保持每年蓄养数万战马的规模。然而待至明孝宗弘治时期(1487-1505年在位),据陕西巡抚杨一清统计,陕西当地的养马机构只蓄养了两千余匹战马而已(其中也多老弱马匹)。

陕西马政的日益废弛不过是大明王朝马政全面废弛的一个缩影,而如果深究大明王朝的马政为何会如此迅速衰败,其原因或许有以下几点:

陕西巡抚杨一清督查陕西马政时,就发现当地的马政已经基本废弛了!

1.宗室藩王、地主豪强对官营牧场的巧取豪夺,从根本上破坏了马政

众所周知,大明王朝的藩王虽无实权,但却可以依赖藩王的身份而纵情享受荣华富贵。在古代,最大的财富就是土地,而牧场动辄千亩、万亩的规模就不可避免地会成为宗室藩王和地主豪强们巧取豪夺的目标了。尤其是王府牧场往往和官营牧场相距较近,这就更为宗室藩王侵夺国家牧场提供了便利条件。

例如陕西地区的牧场,据陕西巡抚杨一清核实,当地的牧场面积由原本的13万多顷变成了实际的6万多顷,而那'无故消失'的7万余顷牧场毫无疑问就是被当地宗室藩王所侵夺了(平民百姓哪里敢侵吞国家牧场呢!只有宗室藩王才有能力、有胆量侵夺国家牧场啊!)。

明代藩王常常利用藩王身份侵占国家牧地!

再例如隶属于南京太仆寺管辖的草场本有数万顷,然而待至万历时期(1573-1620年),这数万顷牧场已经有十之六七被当地的地主豪强蚕食为耕地了。史载'南北两太仆寺及京营,各边孳牧马匹,皆有牧马草场,其后场地多为豪强所侵。'

总的来说,作为拥有政治特权的宗室藩王和地主豪强而言,他们出于获取荣华富贵的目的,必然会对地域辽阔且管理疏漏的养马地区虎视眈眈。正如《明史·马政》所记载的一样:'官吏侵渔,牧政荒废。'这实为明代马政衰败的主要原因。

地方上的地主豪强往往也会蚕食牧地!

2.民间养马的考核标准过高以至于民怨沸腾

上文曾说过,大明王朝除了采取官方养马这一方式外,还积极推行民间养马的政策。只不过这民间养马的政策不仅要求严格,而且还常常流于形式,并逐渐成为地主豪强欺压良民的工具。

例如大明王朝规定民间养马之家不仅要保证马匹建康,而且还要完成年产一驹的任务,否则养马之家不仅不可免除徭役,而且还要额外赔偿(一般而言,牛、马等牲畜的生产规律是三年产两驹左右,除非特别精心地培育,否则很难达到年产一驹的标准)。

这等严苛的考核标准使得民间养马户常常因养马而耽误农业生产。另外,因为无法达到年产一驹的任务而被官府勒令赔偿而破产的事例也是数不胜数。史载'民间官马为累,一马在家,朝夕喂养,至缚其身,不得奔走衣食。'

严苛的养马考核标准使得民间养马户常常因为养马而耽误农业生产!

除此以外,由于大明王朝大多推行数户、数丁(多丁)共养一匹战马的政策,这往往会使得豪强之家借机欺压良民。例如每户轮流养马一个月时,豪强之家就会强行将自己的养马日放在夏季这种草木丰盛时期,如此一来,只需要定期放养即可达成目标。但是贫弱之户往往会被强行摊派为冬季的养马日,这时要想完成养马目标就必须付出数倍心血了。

事实上,这并非是臆想猜测,《明史·马政》就曾记载道:'有丁多之家倚恃豪强欺压良善者,令丁少人户一般轮养,靠损小民,甚至略无人心,着令幼儿寡妇笃疾残废一概出马备钱,有伤风化。'

大明王朝的民间养马政策往往成为豪强之家欺压良民的工具!

3.牧马生活艰苦、马政官员卑贱致使马政管理流于形式

众所周知,我国战马产区大多是西北地区或东北地区,这些地方的自然气候较为恶劣,生活环境较之中原地区也远远落后。而普通的牧马军人或牧马百姓的待遇也不算好,所以绝大多数百姓或军人都不愿意抛家舍业地从事牧马工作,这使得基层牧马工作往往流于形式,甚至于欺瞒隐匿。

另外,大明王朝时期,尤其是大明王朝中后期,马政官位比较卑贱,这使得绝大多数官吏都不愿担任马政官。同时,大明王朝也多以贬官之人充任马政官,这进一步加剧了马政官的卑贱处境。诸位大可试想一下,这些被贬黜的官吏怎么可能尽心尽力地从事马政工作呢!他们做出敷衍了事,欺上瞒下等举动倒是不足为奇。

牧马之地多在西北地区或东北地区,当地自然环境较为恶劣,这使得真实的牧马生活十分辛苦!

三、大明王朝马政废弛后的影响

从战术角度而论,大明王朝初期的明太祖朱元璋和明成祖朱棣虽然一直有心彻底剿除北元势力而屡屡发动北伐战役,但却常常因为缺乏足够的骑兵军队而屡屡无功而返。

例如明成祖朱棣曾先后六次发动北伐战役,每次出兵都高达30-50万人,但其结果却是'出师无功,戎马资储十丧八九,灾祸迭作,内外皆疲。'

朱棣曾先后刘赐出师北伐,但却均无功而返!

从战略角度而论,正因为马政衰败,骑兵部队严重不足,所以大明王朝的统治阶级面对北方游牧民族的袭扰战时,总是采取龟缩不出、纵其劫掠的战略。例如大明王朝弘治至嘉靖年间,鞑靼部首领曾率领本部十万骑兵侵犯河套地区,他们在当地烧杀劫掠,无恶不作,但大明王朝对此却反应迟钝以至于鞑靼骑兵尽情劫掠后扬长而去。

再例如鞑靼土默部首领也曾率领本部骑兵在北京、辽东等地大肆劫掠,面对这种近在眼前的袭扰,大明王朝倒是迅速集结了一批军队准备御敌。但是却因为君臣上下皆畏敌如鼠,所以十余万明军就眼睁睁地看着敌方骑兵烧杀劫掠,史载:'(明军)凡十余万骑,相视莫敢前发一矢。'此即发生于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的'庚戌之变'。

嘉靖二十九年的“庚戌之变”是大明王朝龟缩不出,任其劫掠的典型事例!

结语

总而言之,纵观大明王朝的历史就不难发现,其军事威胁主要来自于北方游牧民族。面对擅长骑兵作战的游牧民族,单靠步兵军团是无法取得最终胜利的,终究还是要靠强大的骑兵部队才能永绝后患。

而要想组建强大的骑兵部队就必须要为军队提供充足的战马,而要想提供充足的战马,就必须构建起制度严谨、运转流畅的马政。此三者是环环相扣、紧密相连的关系。

然而明代的马政却有一条明显的兴衰历程。在大明王朝前期,马政曾为大明军队提供了充足的战马,这为大明王朝平定叛乱、开疆拓土奠定了坚实的军事基础。但是在大明王朝中后期,伴随着当时的统治阶级在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的全面腐败后,明代的马政也不可避免地走向了日益废弛的末路。

这种日益废弛的马政不仅极大地削弱了大明王朝内平叛乱、外御强敌的能力,而且也深刻地影响了明朝君臣的国防观念,即大明王朝面对北方游牧民族的袭扰时,总是采取龟缩不出、任其劫掠的错误战略。这恐怕也是大明王朝最终覆灭的原因之一吧!

参考文献

(清)张廷玉等撰:《明史》,中华书局2013年点校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马政制度最为周全的明朝,为何如宋代一样陷入边军无马的窘境?
设立于1506年,大明正德元年,甘肃首所畜牧学校在平凉成立
打击豪强,是组织永葆青春的必经之路!
京城之外有座古庙,庙里供奉的神仙挺特殊,竟和养马有很大的关系
古代战马如斯主要,“自然牧场”失守后历朝历代若何养马呢
明代辽东马政衰败考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