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小学语文的几种课型

小学语文几种课型

要全面落实课程标准提出的教育目标,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全方位优化语文教学过程。语文教学过程包括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方面教学,以及这五方面教学的所有教学程序,即教学预设、教学操作、作业留批、教学评价等各教学环节。同时从大语文教育观方面讲,语文教学过程还应该包括课外语文活动和生活中学语文。语文教学所有这此方面都是互相联系、互相促进的,因此,语文教师应该在更新教学观念的前提下,统筹兼顾,认真研究优化各个教学环节。

(一)、优化识字、写字教学

识字写字是新闻记者和习作的基础,是学生学好各门学科的必备前提。为此《语文课程标准》明确重提:“识字写字是一二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为了在保证这一重点的同时,使小学生尽早阅读,开发智力,发展语言和思维,提出了:“识写分开,多认少写”的策略。同时开辟两条识字渠道:教材识字和生活识字,以加快识字速度。然而,当前课堂教学普遍存在只抓阅读理解,蜻蜓点水式的处理识字写字的状况。尤其对写字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往往把教师指导写字、学生练字的环节挤掉,或者以展示媒体课件代替写字指导,因而造成识字不扎实,写字不落实。这种状况必须改变,切实加强识字写字教学。

1、优化识字教学

1)明确各学段识字教学的要求和重点

小学各学段识字应有不同的要求与侧重,体现识字教学的阶段性、连续性。

一二年级识字教学要求:①采取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②会认1600——1800字,其中的800——1000字会写、会用;鼓励学生在生活识字,增加识字量。③使学生掌握三套识字工具:A、会用汉语拼音熟练、准确地拼读字音;B、认识27种笔画,8种笔顺,149个常用的偏旁部首(见人教版课程标准教材一年级上册教师用书附录),7种汉字结构和构字能力强的近百个独体字;C、学习用音序、部首两种方法查字典。④指导学生结合实物、图片、词句,或结合生活组词、造句等形式感知字义。教学重点是字形教学,难点是组织指导学生生活识字。

三四年级识字教学要求:①使学生比较熟练地运用音序、部首两种方法查字典,练习自己学习生字、新词。②认字量累计达到2500个,会写会用其中2000个左右。③针对用字量增加出现的错别字高峰,加强同音字、形近字比较辨析,注意纠正错别字。④加强联系上下文理解字义的训练,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识字能力。教学重点是培养独立识字能力,难点在于纠正错别字。

五六年级识字教学要求:①在低、中年级识字基础上,指导学生用已有的识字技能自学生字,能根据生字的语言环境从字典中正确地选择字义,形成独立识字的能力。②鼓励学生遇到不认识、不会写的字勤查字典、词典,主动检查修改作文和书面作业中的错别字,养成书面表达斟酌用字的好习惯。教学重点是字义的教学。难点是培养良好的识字、用字习惯。

2)用好常规识字教学法

汉字是由音、形、义三个因素构成的统一体。识字过程就是建立和巩固字的音、形、义之间联系的过程,以达到见形而知音、义,听音而知义、形。汉字的音、形、义教学是有一定规律的,传统识字教学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字音教学。识字首先要指导学生读准字音,其主要方法有:A、教会学生熟练地用汉语拼音准确地拼读字音,这是最主要的方法。B、加强同音字归类比较。汉字中存在大量的同音字,分为“音同形异”“音同形近”两类。“在再”“作做坐座”这类音同形异的字,往往因字音相同而用错,造成“别字”。教这类字,要结合词句,着重从字义和字形上比较,多用字组词说句,使学生记住各自的用法。“峰锋蜂”“晴情”这类音同形近的字,要根据形声字形旁表意、声旁表音的构字规律,以熟字带生字,着重分析字形中不同的地方,分别组词说句,理解字义。也可以用选词填空、编歌诀等方法记住它们的用法。C、多音字教学,要指导学生学会在语言环境里据词按义定音的方法。例如“黄瓜已经长到一尺长了”。D、利用形声字的声旁帮助记忆字音。如教“睛清”就可以用“青”来记忆字音,只是要注意声调的不同。汉字70%是形声字,用这种办法可以推测认识好多字。

  字形教学。字形教学是识字教学的难点,教师须根据汉字构字规律和小学生认识字形的心理特点进行教学。主要方法有:A、循序渐进,培养学生自己分析字形的能力。繁体独体字,要指导学生用笔画、笔顺一笔一划地分析、记清字形。出现合体字时,要注意教好组字部件,然后就可以用字的部件来分析合体字,记忆比较复杂的字形了,如“树”字就可以分为“木又寸”。笔画多的字,要提醒学生注意容易多笔画少笔画的地方。B、加强形近字的比较。随着年级升高用字量增多,三四年级错别字将出现高峰。学生读字、写字时往往张冠李戴,经常出现“未末”不分,“折拆”混淆的情况。为了防止错别字,教师必须在识字教学中加强形近辨析比较,反复练习,记住形近字之间细小的差别。C、利用汉字的构定规律帮助学生分析字形。“日月水火”等象形字,教学时要尽量联系图像;“看明尘笔”等会意字,可用联想会意的方法记住字字形;“杨柳桦松”等形声字,应该利用形声字的规律帮助记忆字形。D根据一些字的特点,编歌诀、谜语,有时记忆字形的效果更佳,例如“横戌,点戍,戊中空。”E、识字与写字结合,只有能正确书写,才能说字形被清晰记忆了。

  字义教学。字义教学实际是词义教学。正确地理解词义是发展学生语言、培养读写能力的起点,教学中要根据具体字词的特点,联系学生已有知识经验运用多种方式,启发学生领会字词的意思和用法。具体方法如:A、利用实物、图片、动作、媒体课件等多种直观教学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字词意思。为了理解一些字词的意思可以让学生摸一摸,做一做,尝一尝。B、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有些词语比较抽象难理解,例如“团结”“紧张”“愣”等,这类词语最好用生活中的事例来说明,让学生联想生活中的体验去理解。 C、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字词意义。联系上下文语言环境理解字词的意思是词义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例如《翠鸟》一课理解“鲜艳”这个词,只要让学生认真地读读描写翠鸟的语句,想象一下:那橄榄绿的头巾、翠绿的花纹、背上浅绿的羽毛和腹部羽毛的赤褐色的,就能体会到翠鸟的色彩又鲜亮又美丽,这个词的含义就明白了。D、充分利用汉字的构字特点,形象地进行字词义教学。象形字、会意字本身形象地表示了字义,如“伞笔林”。形声字的形旁具有提示字义的作用,学生可以借其推知许多字的字义。如“抱饱鲍胞刨”和“病痛疼疾”等,凭借汉字的形声字的特点,可以见字形推知其大意。

3)各类课文的识字教学

新编课标的教材以人教版为例,在生字呈现形式上,注意吸收多年来各种识字教学研究的优秀成果。低年级课本采取的识字方式多种多样,大体上归为三类:一是看图识字,二是归类识字,三是随文识字。不管哪类识字,作为识字活动都有一个不可违背的程序:即“提出生字(以何种方式呈现生字)→教学生字(用什么方法认识和记忆生字)→复习巩固(包括课上及时重现与课下复习巩固)”。识字方式的分类,主要根据生字的呈现形式和教学原理的不同。识字教学应该研究不同识字方式的具体教学方法。这里就看图、归类、随文三种识字方式提出基本教学思路,供教师们参考。

  看图识字的教学

看图识字的特点,是用图片提供感性材料,把汉字所表示的事物概念形象化。在呈现生字新词的同时,呈现相关图片,并通过图片帮助建立字音、字形与字义(事物)的联系。这种识字形式生动有趣,符合儿童认识事物的规律,有利于提高识字教学效率。低年级教材的“看图学词读文”、“看图字词归类识字”,都属于看图识字。

“看图学词读文”,课文形式是一幅图画;一组词语(或没有词语);一篇短文;从词语或短文中提出生字。这类课文教学的基本程序是:“指导看图-读词识字(或不呈现词语直接读文)→读短文识字→集中识字→读词读文(或其他词句练习)→练习写字。”①看图,结合认识事物出示词语,认识词语中生字,把培养观察力与建立字词的音、形、义联系结合起来;②读短文,使词语及其中的生字在短文中复现、强化,同时,借助拼音试读了短文生字;③从文中提出生字或词语着意认读,并进一步指导读好短文,读中理解字词的意思;④把所有的词语读一读,提出其中的生字进行认读强化;⑤再一次把字词放回文中复现,加深音、形、义的联系;⑥认真细致地指导写字。如果识字量较大(七八个以上)需要两课时,教学内容和步骤可作如下调配:第一课时:指导看图→读词识字→读文识字→指导写字(一部分生字);第二课时:复习字词→指导细读课文→集中识字→指导写字(另一部分生字)。

“看图字词归类识字”,课文形式是一幅或几幅图;一组词语;从词语中提出生字。这类课文的教学程序一般是:“指导看图→读词识字→拓展联系(组词说句)→指导写字”。需要说明的是,识字教学的每一步都要设计生动有趣的活动方式,在识字读词的过程中可以穿插扩词、说句训练。在重视识字的同时,不可淡化朗读的指导。

  归类识字的教学

“归类识字”,是根据汉字音、形、义某一方面特点,把要学的字分别归类集中编排的识字形式。使学生在识字过程中,了解汉字的一些构字规律,逐步掌握识字方法,培养识字能力。课标教材中归类识字的编排形式主要有:形声字归类(偏旁部首带字、基本字带字、熟字带生字),形近或同音字归类、象形或会意字归类、反义词归类、量词归类、同类事物词语归类等。归类识字主要编排在低年级教材的“语文园地”里,有二十多次。凡是根据字词特点的归类识字,教学目标基本有三点:一是要认识一些字;二是在识字的过程中发现汉字的某种规律,掌握某种识字的方法;三是运用学到的识字方法,培养识字能力。因此,归类识字教学的基本模式应是:“读字、观察(复习熟字;借助拼音认识生字;观察字的异同)→交流、归纳(识字情况;发现的规律、方法)→识字、拓展(运用发现的方法进行识字、组词说句;或扩展到其他字词、或扩展发现类似识字规律)”。每一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把课上得生动活泼。

  随文识字的教学

“随课文识字”是小学识字教学中一种主要形式。它的特点是生字分散在课文之中,结合阅读课文来识字。这种识字形式,体现了字不离词,词不离句,把识字和阅读结合起来,通过句子,短文的阅读,进一步理解字意,记忆字形,提高识字教学效率。

“随课文识字教学”,为了处理好识字与阅读的关系,一般可以实行“三步走”:A、结合初读课文设认字环节,读准生字的音,感知生字的形;B、在反复朗读、理解课文的过程中,结合语言环境理解词语,掌握字义,巩固字音,进一步认识字形;C、在理解课文之后集中识字,做到音、形、义结合,突出字形的分析识记,练习书写。这种识字模式比较适合生字比较少的课文。如果生字在八九个字以上(特别是小学低年级),一次集中认识很多生字,就显得记忆量太大,教学也容易变得死板,因而可以适当分散一下。例如,初读课文识字可以分散在读段之中;第一课时最后可以指导写一部分生字;第二课时开始可以检查一下生字的认读;或者在板书课题、理解课文中词语时见缝插针提示读音或字形。

随课文识字要注意以下问题,一是要处理好识字和理解课文的关系,尽量不要因为识字打断学生理解课文的思路。二是指导运用字词,一般要放在练习巩固的环节,不宜在讲读课文之中,刚刚理解了某个字词就进行组词说句练习。三是识字的时间一环节容易被阅读理解课文所挤占,特别是写字蜻蜓点水,不扎实。须知识字写字是小学低中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标志,缺少或显得不足就一定不是好课。

“韵文识字”属于随课文识字的一种。它是我国千年传统教学经验中的瑰宝,对儿童时期学文识字有显著效果,我市也曾进行过“韵语识字实验”。韵文识字的主要做法是“整体输入,定位联想”,即:利用韵文语言规整、合辙押韵、好记好背的特点,先让儿童借助拼音读通诗文语句,反复诵读背下来,使生字在语句中定位,对生字的音形义有所感知。然后,删除熟字凸显生字,进行有意识记;再删除生字,通过诗句中的某个字时,可以通过联想这个字在原诗句中的位置想出它的读音。课标教材低年级有许多韵文,特别是1——3册的二十几篇“识字”几乎全是韵文。完全可以通过韵文识字的方法通过识字效果。

4)提倡在生活中识字

课程标准提倡学生在生活中主动识字,增加识字量,教材的“语文园地”中也相应地安排了“生活识字展示台”。然而许多教师并不重视这项教学要求,其实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不但对实现小学生提前阅读十分必要,而且也大有作为。生活识字的途径很多,例如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媒体上的各种广告、各种商品的包装、机关单位和门市牌匾及宣传标语等上面的文字,主动问一问家长或别人怎么读,天长日久就会认识许多字。对学生生活识字的考查也有许多办法,譬如办“生活识字剪贴报”、建立“生活识字集字册”、定期举行生活识字展示活动等。经验证明,这样做了不但能有效扩大学生的识字量,而且能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和认真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2、优化写字教学

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是小学语文不可忽视的教学任务。然而,当前“有的教师对写字认识不到位,认为这是软任务,教学时间不够就指导写字环节省掉了;有的教师虽然进行指导,但指导不力。”“学生的写字不好,就没有完成教学任务,教师的板书不好,就不是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崔峦语)。加强写字教学一定要从思想上重视,教学上落实。

1)明确小学写字教学的要求

小学阶段写字教学的要求是:学生写字姿势正确,铅笔字、钢笔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行款整齐,有一定速度;学习毛笔字;养成爱护写字工具的良好习惯。“正确”,是指字形规范,符合笔顺规则,不增减笔画,字的形状和部位不变;“端正”,是指写的笔画工整,结构均匀,字体方正端庄;“整洁”是指纸面平整干净,不涂不抹;“行款整齐”是指书写字句均匀,行列格式整齐;“有一定速度”,是指写得熟练,抄写汉字每分钟不少于20个;“良好的写字习惯”,是指写字态度认真,精力集中,坐姿与执笔正确,爱护文具,注意卫生。

2)把握各年级训练重点,科学安排指导程序

写字训练应从刚入学开始,循序渐进,逐步提高。低年级:用铅笔在田字格里书写,重在培养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习惯,写字正确,笔画规范,笔顺正确,结构比较匀称,字体方正,直面干净。中年级:学习用钢笔在方格里书写,重在写字正确,结构匀称,字体端庄,大小均匀,纸面整洁。高年级:在横格线里书写,重在培养写字笔画流畅圆活,字距行列整齐,有一定速度。

语文课中一个写字环节的一般步骤是:“读字音、观察笔画结构—→示范书写、讲解要领—→仿写练习、展示评议”。

低年级应该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描仿字格”,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先描后写,写后与范字比较、再写。

写字课的教学基本程序应是:“明确写字任务—→示范书写、讲解要领—→仿写练习、巡视辅导—→典型展示、赏析评议—→修改再练、不断提高”。

写字课的效果好坏,一方面在于指导教师懂一些书法基本知识,又能写规范的楷书,并且有指导学生写字的经验;另一方面在于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多写多练。

(3)严格要求,严格训练

学生写字要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必须经过严格要求、严格训练。

“严格要求”,在时间上要贯彻始终,毫不松懈:在空间上不分任何学

科任何场合,“提笔即是练字时”。

“严格训练”要做到以下几点:A、语文教师率表垂范,写一手规范、漂亮的粉笔字;其他教师都能板书规范工整,使学生置身于正规美观的书写环境之中。B、写字指导一定要到位,每次写字一定提醒坐姿、执笔正确;每写一个字,笔画的起笔、行笔、收笔,在格中占位,部件高低肥瘦、穿插挪让,都要交代得清清楚楚,边讲解边示范。C、严格要求学生练字,仿写要认真观察笔画、结构,先描后写:默写要认真构想字形,“意在笔前”;书写时认认真真、平心静气、一丝不苟;写完后,自觉查阅改进,相互评议。D、保证写字时间,低年级每节语文课写字、写词不少于四五分钟,细水长流;各学科统一要求字迹工整,字迹潦草就重新抄写;各年级每单元至少保证一节写字指导课。E、推广从大字入手训练写字的经验。低年级在小黑板上用粉笔练写楷体字,易于感受用笔技巧和结构布局,把字写好;中年级开始学写毛笔字。

()优化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解:阅读教学占用课时最多,投入精力最大,阅读教学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浯文教学的质量。进行语文课程改革,必须按《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优化阅读教学。

1、树立正确的阅读教学理念

阅读过程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阅读是极具个性化的行为,教学中最主要的活动是引导学生读书,不应以教师的分析讲解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教学要全面实现三维教学目标,使学生既学语文,又学做人,既培养能力,又习得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就小学阶段来说,“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理解、积累和初步的运用能力。这是语文综合能力,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低年级可以把重点放在通过朗读和借助图画阅读、了解课文内容,理解重点词句,学习积累词语上。中年级进而通过朗读、默读,合作交流,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用多种方法理解词句,体会表达效果;在大量阅读中提高感受和理解能力,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高年级则进一步提高阅读的速度和质量,能体会词句含义、感情色彩及表达效果;揣摩文章叙述顺序,领悟表达方法;学习根据需要,通过快速浏览,搜集和处理信息;学习探究.性阅读”(崔峦语)

语文新课程的阅读教学要以“大阅读观”为指导。为了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在教学内容上,教材是基本的、重要的教学内容,但不是唯一的、全部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在课前引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在课中穿插阅读相关文章,还可以指导学生课后进行拓展性阅读。在教学途径上,课堂是主渠道,但不是唯一的渠道,要向课外延伸,向生活开放。引导学生在自然、社会的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按《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小学阶段课外阅读不少于l50万字,按内蒙小语整改经验课外阅读可以达到200万字。

2、优化阅读教学过程

为了落实上述阅读教学目标和理念,我们把语文新课程的阅读教学分成三个层次,即“导读课”、“自读课”和课外阅读。

(1)“导读课"的教学

“导读课”(亦称“精读课”)足指对教材中一类课文的教学。教师就是凭借这一篇篇课文,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实践,逐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并丰富学生语言积累的。语文学习“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导读课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形成具有打基础的作用。

导读课如何教,“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由于课文类型、体裁、题材的不同,由于教师和学生的实际不同,在进行一篇课文的教学时,完全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设计讲究实效的教学过程。但是,考虑到新课程理念尚属于初步实施阶段,许多教师设计教学时把握不好,所以还是提出导读课教学的一些基本原则和一般性的教学程序,供老师们参考。

①导读课的教学原则:A、在教学目标上,要突出自学能力的培养;B、在教学内容上,突出重点、难点;c、在教学安排上,突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D、在教学方法上,突出启发诱导;E、在教学程序与环节上,体现简化实效。

②低年级一篇课文导读教学的程序

“低年级是阅读教学的起始阶段,课文内容浅显,篇幅短小。一般来说,学生只要能正确、流利地读出课文,也就大体上理解了课文内容。古诗内容较深,学生只要能读会背,对内容的理解不作要求。这样看来,低年级的阅运教学主要是读,特别是朗读。在反复、逐步深入的朗读中强化识字,积累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丁培忠语)。因此,低年级一篇课文的教学顺序可以安排为:

初读——读正确(含认生字)

熟读——读流利

理解地读——读出感情(含巩固识字与写字)

“初读”,要求是读正确,即用普通话把每个字的字音读准确、读清楚,不丢字、不添字,不颠倒、不重复,不顿读、不唱读。这一环节主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第一、激发学生读课文的兴趣。可以用生动的导语,或创设情境等手段。第二、指导学生借助拼音把课文读上几遍,达到读正确。拼音不熟练,教师可以范读或领读。第三、检查、指导学生认读生字,方法可以灵活多样,一般不要分析字形、讲解字义。第四、检查、指导读课文,让几名学生(最好选中下等的学生)读一读课文,看全班大部分学生是否都达到了读正确的要求。

“熟读”,要求是读流利,即读得的通顺、流畅,比较熟练。这一环节,一般应做的几项工作是:第一、借助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读课文的兴趣经久不衰。第二、可限定时间,”学生自己反复读课文,读的遍数越多越好。第三、通过各种方式,检查学生是否读熟了课文,如指名读、句段填空、复述课文内容等。

“理解地读”,要求是使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即在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基础上,用恰当的语调、重音、速度、停顿等表达出来。这个环节,应把指导学生朗读和理解词句、体会感情紧密结合,融为一体。一般应做以下几项工作:第一,可以让学生提出自己反复阅读之后仍不懂的问题。对不需要结合深读课文就能理解的问题,大多数可让让学生相互讨论解决;少数问题可由教师加以点拨,让学生自己得出结沦;个别问题可由教师作简明扼要而又富有启发性的讲解。需要结合深读课文才能理解的问题,要放在指导深入读课文时解决。第二,指导学生试读感悟,进入课文描写的情境,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第三,指导学生读出感情,可采取分段读、分角色读、引读等方式。对课文景美、情真的重点段,应该重点处理。先通过读理解内容,抓重点词句体会表达的感情,然后指导学生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可以辅之以教师或学生的范读,可以通过评读探讨如何读好重点句段。以上三步,不要截然分开,而要穿插、结合进行。第四,当大多数学生能比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之后,可以进行生字的字形分析和写字指导。读一读字音,分析一下字形,不好写或容易写错的字,要认真示范书写,让学生用课文后边提供的范字描红田字格,先描后写,把字写好。这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定要安排足够的时问。

低年级“三读式”教学程序,体现了“以读为主,寓讲于读”的精神,符合“读书百遍其意自见”的传统经验。同时又加强了识字和朗读训练,利于为语文学习打好基础。这一教学程序如果用两课时的话,第一课时就是“熟读、识字课”,第二课时就是“理解地读、写字课”。

③中高年级一篇课文导读教学的程序

中、高年级学生已经认识了2000多个汉字,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在这种情况下,阅读教学应更加放手,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放手在自读的基础上发表自己的见解。为此,一篇课文的教学顺序大致可以安排为:

自读自悟——读通、读懂

汇报交流——深化、提升

读背说写——积累、运用

 “自读自悟”,要求是: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基本上读懂课文,并能提出通过自己阅读思考难以解决的问题。这个环节应约占一篇课文教学时间的一半。教师在这个环节的主要作用是:第一,激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例如使用激发阅读兴趣的导语,提出阅读要求,提示阅读步骤和方法等。第二,指导学生读课文(中年级可以出声读,高年级可以先出声后默读),读的遍数可以从实际出发,但必须做到读得正确、流利,达到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的程度。初读课文时要注意识字,读准生字,扫除读文障碍。第三,让学生逐段细读,着重理解课文的词句、内容,揣摩文章的思路和表达方法;第四,让学生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自读自悟”关键在于“读文”和“感悟”。一悟词句,通过充分的读领悟词句的含义;二悟内容,知道文章写什么;三悟思路,了解内容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四悟写法,发现表达上的特点。必须指出的是,这个环节要求学生“自悟”,悟出的可能不全面,也可能不正确,这不要紧,关键是引导学生经历在读中自悟的过程。在开始指导学生自读自悟时,中年级学生阅读能力较差,可以“小步前进”,即把自读自悟的环节分成几步,每一步都提出明确的要求,然后让学生读读悟悟,以便使学生逐渐掌握自读自悟的步骤和方法。学生自读自悟,教师干什么?教师不要急于把自己的想法讲给学生。其实这个环节,正是因材施教、进行个别指导的良好时机。、

“交流讨论”,这个环节的要求是:交流读书心得,突破重点、难点,进行语感训练。这一环节对教师来说,正是“顺学而导”、实现教学预设和创生的重要时机。主要做以下几件事:第一,引导学生交流自读自悟的收获和不懂的问题,(可先小组再全班)。第二,对学生的讨论交流进行引导、点拨。引导,要兼顾内容理解、情感体会和表达形式,要抓住重点和难点。点拨,要对好的见解恰如其分地肯定和鼓励,对感悟不深或错误之处,要策略地指出并矫正。第三,指导品读重重点段,深化理解和体验,提升人文精神,加强语感训练。学生汇报不出反映文章主旨的重点句、段,教师应以平等参与者的身份向同学们提出,展开重点、难点教学。第四,教师要善于在讨论基本达到预期目的时,巧妙地把教学引导过渡到下一个环节。经验证明,“交流讨论”这一环节进行的好坏,关键在于学生是否有充分地“白读白悟”。不充分地读书,或只读不思考,就让学生讨沦交流,很可能离开课文乱说一通,谈不出任何有价值的东西。

“读背说写”,这个环节的基本要求是,拓展学习,积累运用。主要工作有:

第一,拓展阅读,从课文的相关内容拓展开去,一篇带多篇。第二,指导语言积累,背诵全文或典型段落。第三,说写训练,结合课文内容情节或表达特点,联系学生已有经验或生活实际,进行说话或小练笔。第四,指导学生复述课文。第五,让学生抄写(或默写、听写)自己喜欢的或指定的段落、语句。第六,指导分析字形和鞋子等。这些工作除了识字、写字、抄写词句,每篇导读课文必须安排外,其他各项可根据课文内容、形式特点和教学需要,选择一两项即可,不必每篇导读课文都面面俱到。

上述中、高年级导读课教学三大环节设计,符合阅读教学的一般规律,较充分地体现了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如果说阅读教学是搜集、处理信息的过程,是学生、教师、文本对话过程的话,那么,“自读自悟”便是学生与文本的充分对话、搜集信息和感知信息;“交流讨论”则是生与师、生与生以文本为认识对象的广泛多向的对话交流,进行信息处理:而“读背说写”就是通过有效的语文实践,把学习内容进行扩展、强化、积累和运用。同时,这个教学基本程序,突出了学生是学习发展的主体,突出了语文实践,在“交流讨论”阶段又完全可以提升人文精神。内蒙小语整改多年的实践证明,这一教学程序,既提出了一篇课文的整体教路,又给各类题材和体裁的课文的教学设计,留出了灵活的创造空间。各类课文教学完全可以在这个框架下,根据内容特点灵活地安排具体教学步骤,体现不同的教学样式。

(2)“自读课”的教学

“自读课”是指学生自主地运用在导读课上学到的阅读方法,阅读指定或自选的文字材料,练习独立从文中搜集信息、感受语言、理解内容、体会情感、领悟表达方法的阅读课型。一节课可以读一篇或几篇文章,以促进学生自能读书能力的形成。

自读课,低年级每周一课时,中高年级每周不少于两课时。自读课的内容主要来自三方面:A、教材中的阅读课文和选读课文;B、与教材配套的《同步阅读》中的文章,或教师指定的一些文章;C、学生自己从报刊上选择喜欢的文章或成本的书。   

自读课强调以学生白读自悟为主,但教师必须发挥引导作用:第一,安排具体课时,推荐阅读内容;第二,有计划的指导阅读方法;第三,跟班组织,解疑答难;第四,定期组织读书汇报,评选“读书小博士”,激发读书兴趣。

为了防止自读课放任自流,走过场,使学生认真读书,在认识上和语言上有所积累、确有收获,对基本的读书指导程序建议如下:

①低年级听读或自读课的基本程序:

一年级:教师读学生听—→学生复述(自述、互述) —→评议(复述得如何、议故事中角色)

二年级:自己读故事—→复述(伙伴互述、小组述) —→评议(复述得如何、评故事中角色)

以读童话话为主。学生读书主要采取出声读的方式,二年级开始练习默读。教师应加强指导。读几遍能复述基本内容的70%左右。

②中高年级统一内容的自读课的一般程序:

自读自悟——不认识的字查字典,边读边记,准备复述(读两三遍)

复述内容——小组复述、全班复述,学习运用语言和叙述顺序

交流讨究——提出问题,交流探讨,相互解疑答难,加强感悟

说写感想——说一说或写一写:学到什么知识,受到什么启示

学生读书主要采取默读的方式,默读速度达到每分钟200字左右,读两三遍能复述70%左右的内容,对文中所写的人或事有自己的看法,能进行简单地评议。

③中高年级学生自选内容的自读课的一般程序:   

自主读书—→复述内容—→交流感悟—→写读书笔记(不一定篇篇都写)

阅读方式以默读为主。鼓励学生在一节课中读几篇文章,提高阅读速度;

达到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复述70%左右的内容,概括丰要内容。强调复述内容,目的是促使学生集中精力读书,加强记忆,丰富知识,积累认识和语言。以避免“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流于形式没有效率。

(3)课外阅读

课内阅读时间有限,阅读内容有限,光靠课内导读课和自读课,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不够的。新课程的一个重要思想是,学习语文要两条腿走路,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又引导学生课外学语文、用语文,使学生养成爱读书、看报的良好习惯。

指导学生课外阅读,要做好下列工作:一是要使学生有书可读。与家长联系为学生订一份程度适合的读物;或者组织家长捐款、献书,办起班级图书角;或者加强学校图书室建设和服务,不断充实适合各年级学生阅读的新书。二是指导读书方法,每天坚持一刻钟读书。做好读书记录:记下读书时间、文题书名、字数、大致内容等。三是定期检查,汇报交流。隔两三周班级举行一次读书汇报会:低年级将课外读到的故事,中高年级交流课外读书所得,或向同学推荐介绍一篇好好文章、一本好书,小组成员互相查阅读书笔记、阅读记录。四是期中、期末评选“读书小博士”、“读书状元”。不断激励,使学生感受阅读乐趣。

小学课内外阅读量及阅读活动形式,在《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和语言积累量达标计划表》中进行了详细设计。(见附表6)

(4)明确阅读教学内容,继承好的传统阅读教学方法

阅读教学的内容,包括词、句、段、篇的教学和朗读、默读、浏览、复述、背诵等阅读教学技能的训练。

①词语教学

词语教学的内容:一是正确地读出和写出学过的词语;二是懂得词语的意思;三是积累词语,并能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正确运用。由暂不要求掌握的生字组成的词语,只要能准确读出即可,不必要求书写。

词语教学的方法:有直观形象、联系上下文、联系学生已有经验和知识积累、比较辨析等方法,在前面识字教学常规教学法中已经作了介绍。

词语教学方法在不同年级应有所不同。低年级词语教学与识字教学紧密联系在一起,重在会读和了解,应注意结合具体语言环境教给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中高年级对常用词语要会读、会写、会用,重在理解词义,了解其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和作用。要放手让学生自己通过联系上下文、查词典等方法理解词语。

②句子教学

句子教学的内容:一是建立句的概念,能把一句一句的话分辨清楚;二是准确地理解句子的意思;三是从具体意思上知道句与句之间的联系。句子教学的重点:一是那些内容离学生生活较远,难以理解的句子;二是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三是含义较深的句子;四是对表达文章思想内容有较大作用的句子。

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理解句子的方法有许多,最常用、最主要的方法有两种:一是联系上下文,把句子与上下文中意思相关联的语句结合在一起思考,从而体会句子的意思。二是联系生活实际,启发学生在已知和新知之间建立起联系,理解句子意思。有时还需要联系时代背景来理解词语。

句子教学应注意以下问题:一是年段不同,要求不同。低年级,主要是帮助学生建立句子的概念,理解内容和结构比较简单的句子;中高年级,要指导学生逐步学会理解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和有一定内涵的句子。二是指导认识多种常用句式,体会它们的特点和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作用,积累各种句式。例如比喻句、拟人句、反问句、排比句、主动句、被动句、因果句、假设句等。三是结合具体语言环境领悟理解句子的方法,一般不要讲解语法、修辞术语。

③段的教学

段是句的扩展,是文章的一个意义单位。小学阶段阅读教学中,段的教学指的是自然段的教学。因为连句成段与连段成篇的方法有共性,理解一段话和理解一篇文章的方法是相通的,所以加强段的教学,能够为篇的教学打下良好基础。

段的教学内容:一是认识自然段,知道自然段的起止,由几句话组成;二是理解段里每句话的意思,了解句与句在内容上的联系;三是能大体概括一自然段几句话连起来的主要意思。

指导学生理解自然段的主要方法:段的教学一般采取“整体——部分——整体”的步骤和方法。即先通读全段,大致了解这段话讲的是什么,然后细读每一句话,弄清每一句话主要讲什么,语句在内容上是怎样联系起来的,最后再通读全段,根据句与句之问的联系,把握全段的主要内容。须指出的是,像这样完整具体的段的教学,并不是每一课都必须进行。一般来说,一册书抓几个比较典型的段落进行训练,使学生基本掌握读懂一段话的步骤和方法即可。

④篇的教学

篇的教学内容,包括五个方面:一是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二是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三是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四是领悟一些表达方法,五是积累语言‘材料。

“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是指对文章读上一两遍,就可以基本把握文章的丰要内容。达到这样的理解程度,要靠在长期阅读中逐渐形成比较敏锐的文感(亦称语感),对小学生来说,还处在语感训练、逐渐养成的阶段,不能要求过高。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多读课文,在反复的阅读中逐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结合具体例文学习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逐步提高理解概括能力。

指导学生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有:A、“题目扩展法”——有些课文题目高度概括了课文内容,只要就课题提出一些问题,通过阅读思考,回答了这些问题,就把握了课文内容。B、“重点段联系全文法”——有些课文重点段很明显,把握住重点段的主要内容,再跟课文其他部分稍加联系,就可把握全文的主要内容。C、“段意归纳法”——有些课文自然段内容相对独立,段落又不太多,只要指导学生读懂每一自然段,把各段的意思归纳在一起,

就知道了全文的主要内容。

小学生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存在两种倾向:一是概括得过于简单,如“《狼和小羊》一课就是写狼和小羊的故事”,这不能说已经抓住了课文主要内容。二是概括得过于繁琐,几乎是复述课文内容,这说明学生还不能提炼课文内容的要点。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予以具体指导。

“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文章的表达顺序是作者思路的外在显现。了解课文的思路,是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和主旨的重要环节。小学课本中的课文,大多是叙事、写人的,也有一部分是写景、状物的。叙事性的课文,多数是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也有个别课文用了倒叙或插叙。写景的课文,多数是按游览、观赏顺序写的,也有的是抓住景物的几个特点,逐一写下来的。说明性的课文,一般先提出说明的对象,再从各个不同的角度进行说明。总之,不同类型的文章表达的顺序不同,即使同一类文章,表达顺序也不尽相同。引导学生揣摩表达顺序,重点要放在让学生“自己揣摩”上,教师的任务是启发引导,不可着意讲解,代替学生的揣摩思考。

“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是进行人文精神熏陶感染的重要环节,也是阅读教学最为动情感人之处。指导学生体会课文的思想情感主要有下列方法:一是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时,边读边想象,仿佛身临其境,用心去感受。二是启发学生理解课文,要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与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三是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把体会到的情感充分表达出来,加深对课文情感的体验。三者之中有感情的朗读最为重要,既是体验,又是表达,还能培养语感,具有综合训练作用。

“领悟一些表达方法”,这里所说的表达方法,不光一般所指的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等,还包括表达涉及的各个方面,从宏观方面讲,如立意选材、布局谋篇、表达顺序、选词造句等:从微观方面讲,如开头结尾、过渡照应、如何叙事、如何记人、如何写景、如何说明事物、修辞常识、词语运用、句式选择等具体表达技术常识。

指导学生领悟一些表达方法,不是让教师着意去讲解写作知识,或指导学生面面俱到地分析每一课的写作特点。而是启发学生结合具体例文自己领悟、发现课文表达方面的突出之点,顺着学生的领悟教师可以做些指点,但不要提硬性要求,能领悟到什么程度算什么程度。领悟表达方法的最重要的方法是结合实例多读,只有反复地读,一边读一边想,才能逐步悟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积累语言材料”,语言积累既包括词句的积累,也包括段篇的积累。积累语言材料的主要方法:一是抓住一些文质兼美句子、语段或篇章,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品赏感受它的精妙之处,引起学生熟读、背诵的愿望,直至背诵下来。二是抄写、听写、默写词语、句子和语段。这实际上是进行语文技能的综合训练,包括字、词、句、段和标点符号的训练。经常进行这些形式的训练,对打好语文基础、发展语文能力有重要作用。

⑤朗读的指导

朗读是阅读教学最经常、最常用的方式和训练。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陶冶情感、发展语言的作用。各年级对朗读有三项统一的要求:一是要读得“正确”——用普通话,声音响亮;不读错字,不丢字,不添字;不顿读,不唱读。二是要读得“流利”——不重复字句,不读破词、句;读出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间歇;读得连贯流畅,速度适中。三是读得“有感情”——读出不同的语气,语调适当;读出轻重缓急,抑扬顿挫;用自己声音的本色,自然朴实地表情达意。

要把朗读的指导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始终。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通过朗读加深理解。教学中指导朗读的方式多种多样,如范读、领读、齐读、个人读、分角色读、引读、轮读和评读等。教师要根据课文的特点和教学需要恰当地选用,讲求实效,避免单纯追求形式的多样化。朗读有一定的技巧,如语调、停顿、重音、速度等。这些技巧的掌握,应从理解内容入手,结合具体语段的朗读进行示范、指导,让学生模仿体会。不宜脱离语境讲解朗读的知识和技巧,或者机械地强调“这儿读得轻一点”,“那儿读得重一点”。

⑥默读的指导

默读是一种最基本、最常用的阅读方式。它不受文章内容和情感的限制,边读边思考,便于集中注意力理解文章内容。阅读教学要培养的阅读能力和习惯,主要指的就是默读能力和习惯。

默读的要求:一是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认真阅读,集中精力,边读边思考,勾画、批注。二是能按要求阅读,理解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等;三是能进行通读、跳读、摘读、浏览,适应不同的需要;四是有一定速度,到五六年级每分中默读不少于300字。

培养学生的默读能力,首先要使学生具备较强的朗读能力,然后一般需

要经历两个阶段:一是小声读阶段,即由朗读向默读过渡的阶段,因为这时学生还不能“脑眼直映”地理解书面表达的内容,需要读出声音才能领会。二是无声读阶段,真正的默读阶段。从小声读过渡到无声读,需要不失时机地进行训练。一年级要加强朗读训练,二年级上学期将大声朗读与小声快读结合起来训练,下学期开始训练无声读,不动唇,不指读,集中精力,边读边想。中年级逐渐提高要求,加强训练,如默读时集中精力,边读边想,提高记忆理解能力。高年级进一步要求边读边动笔,“眼到、心到、手到”,正确理解文章内容,体会思想情感,眼睛看得快脑子想得快,达到速度要求。

    ⑦浏览的指导

浏览也是一种默读方式,不过它的目的不同于一般默读,具体读法也有别于一般默读。浏览,多用于收集资料,用不着细读整本书、整篇文章,只要从文章或书籍中找到所需要的信息就可以,因此,浏览的基本方法是扫视,无关的材料眼睛一扫就过去。浏览一本书,先看目录,从目录中找出可能有自己所需材料的章节,然后着意浏览这些章节;浏览一篇文章,先看小标题,从中找出哪些部分可能有自己所需要的内容,然后浏览有关部分;如果没有小标题,就逐段浏览。

浏览的训练,最好结合主题性阅读活动进行,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快速搜集相关资料,搜集之后相互交流评议,习得方法。

⑧复述的指导

复述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助于加强语言积累运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复述的要求:一是不改变原意,又能抓住重点。二是恰当地运用课文中的语言和阻止自己的语言。三是用普通话,语音正确,语调适当,表述清楚。复述方式大体可分为三类:详细复述、简要复述和创造性复述。

“详细复述”,是详细地叙述课义内容,较多地用课文的词语和句子。其优点是促进学生细致地阅读课文,训练记忆力和思考能力,利于语言积累。低中年级应该较多地运用详细复述。复述要在认真读书的基础上进行,较长的课文可用内容提纲做提示。“简要复述”,是概括地说出课文主要内容,要求按课文顺序,抓重要词语、句予进行复述。他以对课文的深入理解和全面概括为前提,体现对课文的理解程度语言的概括力。“创造性复述”,是依据课文内容,发挥想象力,用自  自己的语言进行复述。创造性复述可以改变作品的表现方式,如改变人称、体裁、结构顺序,对话改叙述、增删内容等。优点是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丰富的想象力,促进学生语言的发展,高年级应大力提倡。

无论指导哪一种复述,复述前都要让学生认真阅读文本,理解思想内容;复述中都要求学生认真倾听;复述后要组织评议、指导。

⑨背诵的指导

背诵是我国传统的学习语文方法之一。在口诵心维的过程中,可以加深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可以积累大量词汇、句式和精彩段、篇,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记忆力,培养认真读书、勤奋学习的学风。阅读教学中要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练习背诵的机会,在记忆的最佳期让学生多背诵一些名篇佳作。背诵的要求:在背诵数量上,课程标准规定:第一学段背诵优秀诗文50(),第二学段50(),第三学段60(),合计不少于l60(),根据内蒙小语整改经验,小学阶段背诵积累量可以增加到200()以上。在背诵质量上,要做到不丢字、不少句、不重复,熟极如流。已经能背的诗文要经常复习巩固,出口成诵,经久不忘。背诵的锦章佳句,只有达到这种程度,才排得上用场。

指导学生练习背诵,要遵循记忆规律,讲究方法,如在熟练朗读、理清内容层次的基础上背诵;根据背诵内容特点给予必要的提示;整体记忆与分段记忆相结合;依据“遗忘曲线”提示的规律,及时巩固,隔时重现等。

()优化写话、习作教学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书面语言表达能力、观察思维能力和思想认识能力的综合训练。《语文课程标准》对作文的定位是:“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形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小学是写作的起步和练习阶段。

1、明确课程标准改进习作教学的总体策略。

(1)从写话入手,降低难度,重视培养习作兴趣和自信心。课标在学段目标中,对不同学段的作文有不同的称谓,一二年级称“写话”,三至六年级称“习作”,七至九年级称“写作”。“写话”和“习作”的提法表明了,小学阶段的作文是练笔,练习写下自已的见闻、感受和想象。

(2)多一些开放,少一些束缚,让学生自主习作。课标主张:低年级“写自己想说的话”,中年级“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

动的内容’高年级“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写出的作文“感情真实”。可见,课标从习作内容到形式,都主张多一些自由、开放,少一些束缚、限制。由写自己的话到自由表达,再到有个性地表达,在内容和情感上贯穿“真、实”二字——求真:童真、童语、童趣;求实:有实在内容、讲实话、讲自己的话。在语言和形式上贯穿“活、新”二字——求活:内容不限、形式不拘,用自己最方便的形式写;求新:内容和语言都是自己的,不与别人雷同,有新发现新感受。

(3)写实与写虚并重,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并行。课标从低年级写话开始,就既引导学生写看到的事物,又引导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到了高年级做到“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采取这一习作策略的目的是,借写想象作文激活、丰富学生的想象力,重视培养创新意识。既重视给学生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又重视给学生一对驰骋想象的翅膀。

(4)重视培养良好的作文习惯。如留心观察、思考周围事物的习惯;勤

读书,勤积累,勤动笔的习惯;写完后读一读,改一改的习惯等。

(5)树立“大习作观”。习作不只是作文课的事,习作的基础在阅读,习作的源泉在生活,习作的成功在大量的练习,提高作文教学质量必须综合治理。作文课每学期只有十来次,不足以形成学生的作文能力。要实行课堂习作和在生活中习作“双轨运行”。坚持习作面向生活,写学习、写活动、写自然、写社会;坚持从读学写,读写结合;坚持从说到写,说写互促;丰富实践、开阔视野与听、说、读、写紧密结合。提倡大量阅读,在阅读中积累认识、语言和表达方法,实现“厚积薄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2、明确各学段习作教学的内容和重点

(1)低年级写话,重在培养兴趣。

①采取多种办法激发学生的写话兴趣。例如,有的小朋友偶尔用一两句话记下了自己做过的事,教师就让他读给同学们听一听,老师给予热情表扬,引发其他学生的爱慕之心,也想写一写,试一试。鼓励学生一有想说的话,无沦是想到的、看到的,还是听到的、自己做的都要记下来。写得好的表扬,敢于写的鼓励,不敢写的帮一帮,渐渐形成写话的风气,会越写越多,越写越好。使学生在老师不断的赏识、敛扬中,看到自己的成功,培植写话的自信心。为此,低年级写话教学的基本模式应该是:

写话—→鼓励—→再写—→再鼓励—→越写越好。

②采取多种方式练习写话。小学生开始写话也会遇到一些困难,例如写不通顺,写不具体,断不开句子,不会用标点等。尤其常有不会写的字,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采取下列办法进行训练:

A、一年级学拼音时熟练抄写音节,适当练习默写音节,为写话时用拼音代替汉字打下基础。8、抄写、听写句子练习。有计划地抄写、听写课文中的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人物对话,使学生切实感受如何写句子和使用标点。C、积累和运用词语练习。经常用字组词、扩词,用词语联系生活说句子,把说出的句子写出来。D、由说到写。写话前,先让学生自己说一说,相互说一说,然后再写。二年级会写的字多起来,可以先复述课文,然后练习写一写。一二年级写话时,不会写的字都可以用拼音代替,字写错了也不减分等。E、听、记写话。即教师先提醒学生:注意听、认真记,听完后要复述。然后教师绘声绘色地讲一个小故事或一段话,先让学生复述,再写下来。这样的练习要有计划地进行,低年级由一句话到几句话,中年级由简单的内容到比较复杂的内容。F、结合口语交际或看图编故事写话。⑧教师要加强指导。在各种方式的写话练习中,教师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指导,逐步提高学生的写话质量:A、要交待清楚句子的主要成分,说完整话。即讲清楚“谁”“在干什么”或“怎么样”,“什么是什么”。在此基础上,有计划地进行一些把句子说具体、写具体(即增加必要的修饰、限制成分)的练习,只是指导学生正确地感受和运用,不要讲解语法知识。B、几句话能联系起来,把意思表达清楚、完整。C、书写认真,字迹工整,注意用标点符号,把一句一句话分开。D、写完后,自觉地读一读,检查有没有少字、多字、错字或落下标点符号。

如果加强训练,指导得法,到二年级下学期,一般学生每次写话达到一二百字,应该是可能的。但低年级写话教学的成果,主要不在于一次写多少字,而在于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写话兴趣。有了兴趣,后来的发展不言而喻。

   (2)中年级习作,引导学生不拘形式地自由表达。

中年级习作,重在引导学生多观察,多感受,多想象,自由表达,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应多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指导:

①仍然要十分重视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使学生无拘无束地写自己多彩的生活和丰富的想象,陶醉于勤写多写之中。

②要采取多种形式练习。书面“记实表达,除了指导好教材安排的记

实作文之外,还可以进行以下练习:A、写观察日记,把自己经历的、看到的事情真实地记下来。B、进行“素描”练习,即描写眼前看到的物品、人物、景物、场景等片断。C、写班级和学校里的各种活动。D、经常举行新闻发布会,学生轮流写简单见闻,报告班级、学校、生活中引人关注的人和事。

书面“写虚”表达,除指导写好教材安排的想象作文外,可以进行下列练习:A、结合课文进行一些小练笔,如续写、扩写、仿写等。B、中年级学生仍对童话、寓言有兴趣,要引导他们读童话、编童话,把思路打开,把故事写完整,把文字写多。C、适当进行一些看图习作,训练学生有依据地合理想象。D、笔头复述童话、寓言等想象性课文,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纸笔复述,深切地感受课文的表达顺序和语言运用。E、仍坚持从说到写,每次动笔前先让学生说一说,以理清思路,落实语言。

③结合阅读教学适当渗透感知一些习作常识。例如,先总写后分写、先概括后具体、先具体后归纳等常见的构段方式;按时间顺序写、按事情发展顺序写、按观察顺序写等常见的文章结构方式;写入要从行动、语言、外貌等方面写,记事要从时间、地点、事件、经过、结果等方面交待清楚等。这些习作常识不要专题讲给学生听,而要结合典型课文引导学生初步感知,有所注意,为自由习作进行写法暗示、深透。

④结合具体习作加强评议指导。在各种习作练习过程中,教师始终要提示学生,写完作文后要认真读几遍,一句一句地读,想一想是否通顺,语句是否连得起来。要重视引导学生互相评议和修改,通过评议指导,重点落实内容具体、感情真实和语句通顺等方面的要求。评议学生的习作要始终坚持“鼓励,鼓励,再鼓励’’的原则。在肯定和鼓励之中,指出不足,激励多练,不断提高。

⑤安排科学的习作指导流程。中年级习作已经属于初步的作文练习,指导上应逐渐呈现写作基本程序,使学生逐步领悟习作方法。但中年级习作指导仍以激发兴趣为主,因此,其基本程序应该是:

激趣、准备—→自主习作(先说后写) —→宣读评议(激励、指导) —→感受成功(主动再写)

如果按上述建议,加强读写结合、语言积累和各种形式的练习,三四年级每次写出三四百字的短文,应该是可能的。但这个阶段习作教学的重点,仍是让学生保持乐于书面表达的积极势头。

(3)高年级逐渐规范习作,进一步培养良好习惯。

小学五六年级习作,要在中年级自由表达的基础上,逐步规范有所提高。“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需要分段表述”。“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的应用文”,“语句通顺,会用常用的标点符号”,自己主动修改、相互修改习作。要达到课程标准的这些的要求,必须在加强学生的习作实践中逐步进行指导、规范。

①从丰富习作内容入手。“重在引导学生多读书,广见闻,善思考,有个性的表达。”在纪实作文上,要求学生关注生活,坚持经常写观察同记,积累素材;写真人真事,不模仿不编造,对事物有自己的感受和见解。在写虚方面,要求学生尽情展开想象、联想,甚至幻想,充分展示想象力和创造力。

②扎扎实实地组织好每一次单元习作。教材随主题单元安排的习作,集中地体现着课标的习作教学理念和训练计划,一定要加强指导,按一篇作文的产生过程组织教学,使学生逐步掌握习作的一般过程和方法,提高习作能力。单元习作一般应该经历以下指导程序:

准备—→表达—→修改—→讲评

“准备”:作为小学阶段的习作,命题不要太突然,一般应该在单元教学开始,就让学生知道本单元学完后写一篇什么作文,什么内容,什么要求。以便提前准备材料,有所思考,有意识地从阅读课中学习表达方法。有些习作,需要提前开展活动,充实内容。

“表达”:习作不是拿起笔来就写,应该指导学生根据习作的要求先构思。想一想本次作文要表达什么意思,从哪些方面写,按什么顺序写,列出写作提纲,然后再动笔落实语言表达。写成篇的文章要想好再写,写一个自然段也要想好再写,否则思路模糊,写起来语无伦次,以致言不及义。

“修改”:高年级必须养成主动修改作文的习惯。写完后,自己认真读一读,看是否把想说的意思表达清楚了,全文的顺序如何,每一段里句与句的顺序是否合适,语句有没有不通顺的,有无错字和用错的标点等。学生养成了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形成了修改习作的能力,才算学会了习作。

“讲评”:是平时最重要的习作肯导,因为学生经历了习作过程,有了切实的体验,听起别人的习作宣读或别人对自己习作的评议,会有更深的感受。写完之后,应立即让学生互相读一读,听一听,评一评,改一改。在此基础上,推荐几篇好的或某方面有特点的习作,在全班宣读一下,让大家评一评,

教师抓住要点进行一些必要的点拨讲解,学生肯定会深有所悟。这时,学生自己再改一改或重写一遍,会提高得更快。

总之,习作是学生独立的创造性的书面表述活动,无论哪个环节都要让学生亲历,把学生放在主人、主体的地位。教师要“顺写而导”,不能要求过死,更不能包办代替,或从形式到内容上指导过细,局限学生的思维。

③课内外结合,采取多种方式加强习作实践。高年级通过四五年的阅读和写话、习作练习,书面表达上正处于愤悱之际,一方面需要增加练习的机会,另一方面需要在习作方法上得到必要的指导。在加强习作实践上,可以采取以下方式:一是采取“一文多写”,单元习作讲评之后,趁热打铁再写一篇同类的习作,以加深体验,进行技能强化。二是多渠道练笔,例如,写读书笔记,写日记,写课前三分钟演讲稿,写学校、班级开展的各种活动,,办手抄报,选编自己的“优秀作文集”等。

课内外习作练笔量与练习形式设计见《小学语文课内外习作练笔量达标计划表》(附表7)

④在阅读课和习作讲评中,引导学生领悟一些常用的写作知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虽然主要靠增加读写实践,但是常用的写作知识,可以使学生的习作少走弯路,提高实践效果。因此,小学高年级有必要结合导读课,引导学生领悟一些常用的写作知识。例如,常用的叙事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记事要有起因、经过、结果;表现人物品质要通过行动、语言、外貌、心理活动的描写;写景、状物应该抓住特点,按一定顺序进行静态、动态描写;文章常见的开头、结尾、过波、照应等。同时,还应当结合习作实践,使学生了解写作的一般过程和方法,如写作前如何搜集、整理材料;如何确定要表达的意思;如何选择材料、组织材料和拟定写作提纲;如何对自己的作文进行修改等。对于这些写作常识,如果说小学中年级,是结合阅读教学有意无意地进行渗透、暗示的话,那么到了高年级,阅读教学就应该比较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领悟和探索,并且指导学生在习作实践中进行运用了。

⑤适当进行习作“增量、保质、加速”的训练。根据内蒙“小语整改”的经验,通过上述大量练习,高年级学生对习作已经有了一定的自信心和能力。这时适当增加习作数量、强调质量要求和加快成文速度是必要的和可能的。在数量上,五六年级每学期单元习作可增加到l215次,每学年课内外各种形式的习作总量可以达到46万字。在质量上,要认真落实课标提

出的要求:“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想象作文”、“学写读书笔记和常用的应用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语句通顺,会用标点符号;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主动审读修改习作。在成文速度上,小语整改经验表明,在一节课内五年级学生平均写500字,六年级平均写600字,完全能够做到。要达到这样的标准,必须完全按上述的建议去做,多读、多说、多背、多写,加强指导。同时,要从五年级开始进行一些快速构思、快速表达的训练。

3、不同类型习作的训练与指导

(1)简单记实作文的习作指导记实作文,就是通常所说的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的记叙文和科普作品等

说明文。记实作文旨在培养学生写实的本领和求实的文风。记实作文练习的方法较多,最常用的方法有:观察写话,片段素描,命题记实作文,自拟题目记实作文等。

①观察写话的指导

观察写话是低年级进行写话练习常用的方法。分为看图写话和观察生活写话。

“看图画写话”:刚一开始,一般是先看一幅图写一句话,然后过渡到看几幅图,写几句话。所选图画的内容应是儿童比较容易理解的。图画可以让学生自己从喜欢的报纸、画报中选,也可以让学生画一画,说一说,再写出图意。

“观察生活写话”:指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事物写话,开始要选特点单一、比较明显的事物,如文具、熟悉的动物、植物,然后再观察比较复杂的事物,如一处景物、一次游戏等。低年级观察事物写话,重在培养兴趣,学习观察方法,对写话要求不宜过高,能写儿句就写几句,只要有点儿具体内容,语句通顺就行。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组织学生开展饲养、种植等活动,进行连续观察,写观察日记。

②片段素描的指导

素描是中年级练习写实能力的有效形式。具体做法是引导学生观察事物或活动,运用“白描”的手法(描写和叙述相结合)写片段。片段素描一般从单个景物开始,如文具、玩具、小摆设、小工艺品、劳动工具等,再扩展到植物、动物、人物外貌、房间摆设、自然风景等。

进行片段素描训练,要引导学生抓住事物特点,按一定顺序观察。如观察静物,要注意它的形状、大小、颜色;观察植物,要注意它的干、枝、叶、花、果的形状、颜色,有的果实可以尝尝味道;观察人的外貌,要注意它的身材、衣着、姿态、容貌、神情等。观察的顺序有许多,如由上到下、由外到内或由内到外、由头到尾或由身体到四肢、由整体至部分或由部分到整体等,事物不同观察的顺序应有所不同。

要引导学生如实表达、写得像,看到的是什么样,就写成什么样。要引导学生推敲词句,想一想所用的词语、句子是否能把看到的情形写真实。通过扎实的素描训练,培养学生“再现事物”“再现生活”的书面表达能力。

③命题记实作文的指导

命题作文是我国传统的作文训练方式。它可以把学生的思绪集中到某个方面,进行要求基本一致的书面表达,便于教师统一指导和讲评。但是,命题作文很难兼顾众多学生要表达的意思和知识、经历,往往造成对学生思想的束缚和表达的限制。因此,近些年来已经清楚地看到它的利与弊,在命题上进行了扬长避短的改革。现在的命题方式主要有:教师直接命题、半命题、多题选择和自拟题目作文。

“教师直接命题作文”:这类命题应避免教师的主观性,尽量考虑到学生有共同的生活积累和思想实际。教师要求写的,正是学生想写的。题目的文字浅白明了,不设审题障碍。

“半命题作文”:提出一个大致的内容范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把

题目补充完整,如“我喜欢      ”、“我发现了        ”等。

“多题选择作文”:一次作文出几个题目,这几个题目可以相互联系,也可以没有联系,但都应体现本次作文的重点。如要练习写出人物、事物的特点,可以出“我的同桌”、“心爱的玩具”、“我们的学校”等,学生无论选择.写人、状物、写景,都能够体现这一次习作的重点。

采取半命题或多题选择的方式让学生写记实作文,要引导学生选择自己有话可说的题目,能围绕题目写自己熟悉的材料。同时,不在是否切题上苛求学生,评议学生的作文,应主要着眼于文章的内容和文字表达。如果学生写走了题,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所写的内容,另换一个题目。

“自拟题目作文”:这种方式,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放开手写自己熟悉的入、事、物、景,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所以,课标提出:“在

小学要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自拟题作文练习,常用的方式有:A、引导学生利用生活积累,自拟题目作文。B、引导学生观察事物或人物,自拟题目作文。C、组织活动后,引导学生自拟题作文。D、引导学生根掘自己的内心感受,自拟题目作文。

学生自拟题目作文练习,教师也要充分发挥指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指导学生选择最熟悉和感受最深的内容,指点学生如何拟定合适的题目,指导拟定表达提纲、指导修改,组织交流、评议。

(2)简单想象作文的习作指导

想象作文,重点练习写虚构的能力。通过写想象、幻想中的事物发展学生想象思维和创造能力。练习写简单的想象作文有多种形式,如看图作文、编童话故事、假想作文、扩写课文、听音响编故事等。

①看图想象作文的指导

“看图想象作文”与记实作文中的“观察图画写话”不同,观察图画写话,只是如实写出图的意思,所以属于写实。而看图想象作文是凭借画面,借助丰富的想象,写出没有画出来的事物,把画面写活。例如,写出事情的起因、发展、经过、结果,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周围的环境等。使图画由平面变立体,由静态变动念,由无声变有声。

看图写想象作文适合低、中、高各年级,低年级选用的图画意思宜浅显,最好是情节连续的多幅图,为了便于学生展开想象,可将关键部分留出空白。中高年级宜采用想象空间更为广阔的单幅图。有时让学生看一种或几种简单图形,如一个圆、一个三角形、一条曲线,写出有趣的文章。

②编童话故事的习作指导

小学生处于创造性想象能力发展的最佳期。特别是低年级孩子更多地生活在物我一体、精神现实不分的状态。常常借助想象和幻想的方式观察、理.解生活世界中的事物。在成年人看来无生命的东西,在儿童眼里大部分是活的、有意识的。指导学生写童话,证是顺应了他们心理发展的规律,有利于促进他们创造性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编童话故事练习,可以采取下列形式:A、根据故事的开头写童话——教师讲故事的开头,把事情的经过、结果留给学生去想象,编出故事。B、选择几个物体编童话——教师提出几个不同的物体,让学生想象这些物体之间可能会发生什么故事,编出童话故事。C、自我创编童话故事——教师不提任何条件,不加任何限制,全凭学生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生活积累,编出童话故事。

小学生知识少,编童话时教师可以适当指导,如启发思维,提示情节,引导思路等,但要求不宜太高。目的在于培养习作兴趣,练习语言表达的基本功,发展学生的创造力。

③假想作文的习作指导

假想作文和编童话都是凭借学生的想象力的习作。不同的是编童话一般都要有故事情节,而假想作文写法比较灵活,不一定有故事情节。假想作文可分为两类:假设作文和幻想作文。

“假设作文”:让学生假设某种情景,再根据这种情景,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想象和联想。例如,“假如我是……”、“假如我会克隆……”等。学生可以根据题目,把自己放到情景角色的位置上,大胆想象,表达自己的各种愿望。

“幻想作文”:幻想是指向未来的创造性想象。幻想作文就是运用文字把自己幻想中的画面、意向、色彩、情感表达出来,例如写“未来的……”、“二十年以后的我”等。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聪明才智,海阔天空的想象,写出多姿多彩的作文来。

④扩写课文习作的指导

语文教材中许多课文给学生尉有想象的空间,有些课文读了之后,对学生有触动、有启发,有话想说。教师抓住时机,让学生从所读的文章想开去,也是进行想象作文练习的有效方式。扩写课文,主要有扩写和续写两种形式。“扩写课文”,是通过想象,把课文中写得简单的地方充实丰满起来。扩写又可分为全篇扩写和局部扩写。全篇扩写,可给学生提供文章的内容梗概,让学生想象事情发展的过程,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情等,扩写成一篇内容具体、结构完整的文章。局部扩写,是抓住文中写得简单的部分,通过想象补写一个片断。局部扩写与阅读教学结合紧密,用时不多,应该较多地采用。“续写课文”,是根据课文的思想内容把故事延续下去。这种练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推测想象能力。指导学生练习续写要注意,续写的内容必须与原文顺理成章,应该是原文情节合情合理的发展,不可与原文思想内容相违背。续写也是读写结合随文练笔的一种好形式。

(3)常用应用文的习作指导

应用文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广泛应用、具有一定格式的文体。小学阶段学习的应用文主要有:便条、同记、读书笔记、书信、通知、表扬稿、建议书等。

指导学生练习写应用文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帮助学生认识应用文的语言特点。A、应用文都有具体的写作目的,明确的阅读对象。B、应用文的语言‘必须简洁明了,使人一看就清楚,没有多余的话。c、除读书笔记、日记和书信外,其他应用文均不需要描绘事物和抒发感情。

②讲清应用文的格式。各种应用文的格式约定俗成,不能随意变更。教学时,一定要讲清楚应用文的格式特点,让学生记住、会用。还要结合具体应用实例,使学生领悟为什么必须遵守这样的格式。

③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应用文要坚持在实际运用中学,学了就运用于实际。例如学了写日记,就要让学生坚持经常写起来。

④有些应用文,要区别年级,要求不同。日记、读书笔记和书信三种应用文,小学各年级都可以练习写,但各年级学生写的水平不同,因此,对各年级应提出不同的要求。特别指出的是写读书笔记,当前,为了引导学生大量阅读,从三年级就让学生练习写读书笔记。其实,按写读书笔记的正规要求,到五六年级学生也未必写得好。所以,这里对不同年级写读书笔记的内容和形式,提出不同的要求:三年级的读书笔记,是词、句摘抄型;四年级是词句摘抄、简单感想型;五年级是内容摘要、感想性;六年级是内容概括、联系实际评议型。   

()优化口语交际教学

1、充分重视口语交际教学经济社会的发展,使人际间交往越来越重要,越来越频繁。口语交际能力已经成为人才的必备素质,并成为每个人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已经成为基础教育阶段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崔峦老师讲:“口语交际教学与识字写字、阅读、习作等方面并重。它可以促进阅读、写作能力的提高,促进语文素养全面协调地提升”。为此,应该改变当前许多学校、教师轻视口语交际教学的状况,充分重视口语交际教学。

2、明确口语交际教学的任务

口语交际教学,“应培养学生顷听、表达和应对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

和谐地进行人际交往的素养。”口语交际能力,是以听、说能力为核心,包。括交往能力在内的一种综合能力。口语交际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在学生已有

听、说能力的基础上,以培养“倾听”和“表达”能力为前提,以培养“应对”能力为重点,突出“交际”,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加强良好语言习惯的培养。

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应该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循序渐进,有所侧重。

(1)低年级的口语交际教学。在情感、态度方面,着重培养学生认真倾听,主动说话,有信心;在语言习惯方面,重点是学习普通话,使用礼貌语言;在口语交际能力上,要鼓励学生积极对话,主动参加交流、讨论。(2)中年级的口语交际教学。在情感态度上,要体现对对方的尊重,在认真倾听的基础上,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别人请教,有不同的观点主动与别人商讨;在语言习惯上,学会用普通话,针对不同的对象文明地进行交际;在口语交际能力上,能进行较深入的交流,了解对方讲述的内容,表明自己的想法。

(3)高年级的口语交际教学。在情感态度上,重点培养“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全神贯注地听,不打断对方的话,用神态做出反应;在语言习惯上,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讲话文明、得体;在口语交际能力上,听话能抓住主要内容和要点,表达做到清楚、明白,有准备、有表述中心、有一定条理和质量”(崔峦语)

不管哪个年级,都要注意倾听、表达、应对三种能力的均衡培养和协调发展。同时,注重口语交际的前提和基础——讲述、陈述能力的培养。

3、上好口语交际课

(1)话题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形式多种多样。口语交际一般以具体话题讨论的形式进行。话题的确定要考虑学生已有经验、认知水平和表达能力;使学生感到亲切,易于产生兴趣,易于交际;有助于思维的发展,又有训练价值。同时,话题呈现形式要多利,多样,如以学校活动、班级具体事情、家庭事务为话题,先做后说,先观察后交流。也可以看图交流,读故事、编故事讨论交流,看表演交谈等。   

(2)创设真实、自然的口语交际情景。口语交际贵在回归生活常态,还原生活。去掉心理障碍,积极投入,主动交际。重要的方法就是创设情境,可以语言描述、课件演示、师生合作表演、实地观察、进行实验等。

(3)设计双向互动、多个回合的教学程序。口语交际课不能上成单一的看图说话和独白式的讲述课。必须采取多种形式、多个回合的互动,由比较简单、表面的交际,到比较丰富、深入的交际的训练过程。

基本的教学程序可以是:   

导入话题—→看图对话—→深入对话—→拓展对话—→总结收获

(激发兴趣)(伙伴、小组) (多种形式) (联系生活)  (由说到写)

(具体教学环节采取什么方式,要根据话题特点和学生实际预设)

“语文园地”中给出的图画或问题,只是提出了口语交际内容的中心和

重点,并不是把它们说清楚了就算完成了口语交际的任务,应该由话题生发开去,联系生活拓展交际内容。交际要体现多层次,有个人准备自述,有同桌对话,又有分组对话,还要有全班的交流和师生对话。应该使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对话交际之中,切不可变成部分学生的活动。

(4)加强指导,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良好习惯。

口语交际课不能只图热闹,要时刻关注提高交际质量和养成良好习惯。要通过师生评议、教师点拨等方式,对El语交际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加以规范指导。如语句不通、用词不当、说话重复颠倒、表达不合事理、缺乏条理性、所答非所问等问题,都要提醒学生注意。对主要的、带普遍性的问题,教师.要点评、示范。教师的指导,不必系统讲解语言交际知识,主要是有计划地提出具体要求,结合出现的具体问题,引导学生相互提醒、相互矫正,逐步养成良好习惯。

4、多种渠道加强口语交际训练

大家每天都生活在母语环境之中,口语交际练习的机会无时不在,无处不有。除了上好口语交际课以外,还应结合语文教学各个环节,和学校、教庭、社会的各种场合、各种机会,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语文教学各环节,如阅读教学的交流讨论,作文教学的评议修改,课前三分钟演讲和评议,读书汇报会与交流等。结合生活练习,如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与成果交流,主题班、队会,综合实践活动及学校开展的各种活动等。可以说,口语交际课只是有限的集中训练,而语文教学和整个生活,才是历练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广阔天地。   

()优化语文综合性学习

1、重视语文综合性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设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为了改变传统语文教学相对封

闭,课本是唯一课程资源的状况;克服偏重接受性学习,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内蒙小语整改的实践,已充分证明了语文综合性学习,对实现大语文教育和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作用。学校和教师必须重视语文综合性学习课程,列入课表,安排课时,有切实的教学计划与活动。

2、把握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特点

语文综合性学习有三个显著特点,即综合性、实践性和开放性。

(1)综合性:体现在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及途径等多方面。目标上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方法和语文知识能力的有机整合;内容上涵盖阅读、习作、口语交际、识字写字、观察思考等方方面面;学习方式及途径上,既有探究性学习,又有接受性学习;既有个体学习,又有合作学习;既有借助资料、媒体学习,又有观察、调查等实践中学习;既有课内学习,又有在家庭、社会、自然中学习。

(2)实践性:体现在重参与、重过程、重体验、重活动几方面。特别强调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获得感受体验,习得方法,形成能力。不断加深语文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认识,增强学习、运用语文的自信心和自觉性。

(3)开放性:在内容上开放,一切语文课程资源都可以纳入综合性学习;途径上开放,广阔的时空均可以作为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课堂。

综合三方面特点,语文综合性学习应该体现“目标驱动,活动贯穿,自

主探究,成果明显”的基本特征。

3、明确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基本内容和形式。 

根据课程标准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要求和内蒙小语整改的实践经验,可以把下列活动,确定为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基本内容和形式,并使之制度化。

 (1)各年级开展课外阅读,有计划地完成小学l50万字的课外阅读量。从中年级开始,坚持每天课外阅读一刻钟,结合自读课和课外阅读写读书笔记,每学期不少于50篇。每学期举行读书汇报会不少于4次,期术评选“读书小博士”、“读书大王”等。

(2)各年级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习作练笔,完成l5万字的课外练笔量。

落实方式如:观察日记,读书笔记,单元增量作文,随课练笔,办手抄报等。每学期写观察日记不少于50篇,同记宣读随时进行或隔周一次;学期末学生个人编“优秀作文选”,班级编“班级优秀作文选”。

 (3)每节语文课前三分钟进行说话练习。低年级讲故事,中年级讲见闻,高年级演讲。每学期每个学生课前说话不少于l0次,中高年级每人写课前说话稿不少于8()

(4)办手抄报。低年级办剪贴报二年不少于25份;从三年级开始,每学期办手抄报不少于l0份;小学阶段不少于100份。

(5)开展“诗文经典诵读"活动。每学期课外背诵积累优秀诗文20(),小学阶段熟背诗文至少l50()。做到长时记忆,熟极如流。

(6)有计划地开展“语文专题性综合学习”活动。三四年级每学期不少于3次,五六年级每学期不少于4次。

(7)班级、学校举行各类语文知识、技能竞赛。如朗诵比赛、讲故事比赛、写字书法比赛、演讲比赛、作文比赛、手抄报展评、“读书节,展示赛、课本剧表演赛等。每学期不少于2次。

(8)建好“语文学习成长记录袋”。指导学生把课内外语文学习实践。。成果”(读书笔记、作文、日记、手抄报等文字资料)装入袋中,作为考察学生读写训练量、学习过程及学习情感态度的依据,也作为教师指导语文综合性学习的重要依据。

4、语文综合性学习要注意年级特点。

一二年级重点是生活识字、写字、朗读、儿歌诗文背诵、课外读故事、讲故事等方面竞赛活动,多动口少动笔。三四年级重点是课外阅读、写日记、写读书笔记、诗文朗诵、名言警句积累,以及自由读写方面的展示活动。五六年级重点是专题性综合学习、演讲、辩论、作文、办手抄报等方面的成果展示活动。

5、认真组织好专题综合性学习。

中高年级的语文综合性学习,一般可以都带上专题性,即围绕某一话题进行。这样做有利于就某一方面内容和形式获得比较系统的印象,便于学生间的合作、交流和教师的指导。开展专题综合性学习的一般步骤是:

确定专题—→活动策划—→实施学习—→总结、交流、评价

(1)确定专题,是提出问题。低中年级,教师可以从学生实际和教学需要出发提出专题,激发兴趣,指导学生去做。高年级启发学生提出问题,通过讨论自主确定专题。

(2)活动策划。策划的内容一般包括:①学习主题;②活动目的、要求;③活动的具体内容、形式及时问安排;④分组及组内人员分工;⑤学习成果表达与交流。低年级,以教师为主进行策划,提出要求;中年级,教师指导学生策划;高年级,一般应该由学生自己策划。

(3)实施学习,是综合性学习的具体实践。往往分组进行,教师作为平等中的首席参与其中,当好顾问和参谋。综合性学习“重参与、重过程、重体验、重活动”的特征主要体现在这一步,一定要实质性地组织好这一环节。 

(4)总结、交流与评价,这是综合性学习十分重要的一步。收获在于总结,扩展和丰富收获在于交流。活动结束时,一定要对活动的预设、学习研究过程和结果作好总结、交流与评价。

()优化语文教学评价

1、更新语文教学评价理念

(1)考试评价,变重甄别、重选拔为重激励、重改进、重发展,杜绝以

考试分数为学校、教师、学生排列名次;变只重结果为既重结果更重过程;变只重课内为课内外结合,全面评价语文教学。

(2)考试评价要体现语文教学特点和学习规律。①突出语文评价的整体性,有机整合三维教学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②强调语文学习个性化感悟和独特性体验,淡化统一标准答案,少采取客观化、标准化试题,强调主观理解与表达。③凸现语文学习的实践性,通过实际的听说读写活动,考查学生运用语文的基本能力,考试减少琐碎的文字游戏性试题。④促进大语文教育落实,把语文综合性学习列入考评内容,课内、课外、生活全方位评价学生的语文学习。

2、考评内容体现多维化

1)把学生的听、说、读、写(含写字)语文基本能力和语言积累,作为考试评价的核心内容。(2)把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表现和取得的成果,作为语文呢考评要素。(3)把“语文学习成长记录袋”中积累的语文实践资料,作为评价学生语文学习、落实三维目标的重要依据。

3、考评标准体现多层次。改变过去统一标准的考试,实行“因生施考,重在激励”的策略。(1)出不同层次要求的试题,让学生选做。(2)允许学生重考,挑战自我,获得成功的愉悦。

4、考评方式体现多样化。实行口试与笔试结合,课内与课外结合,平时与期末结合,自评与互评结合,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结合,活动性测试与正式考试结合。同时,发挥“语文学习成长记录袋”的评价功能,突出语文评价的实效性。

5、考评参与主体多元化。改变学生始终处于被考、被评的地位,让学生力所能及地参与到考试评价之中。如让学生做口试、活动性测试的评委;单元检测指导学生互相评卷;高年级指导学生参与出题、批卷;定期组织学生相互评议学习的情感念度、行为习惯等。同时,加强与家长沟通,采取多种形式吸引家长参与评价,形成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教学评价的机制。6、进行考试命题改革

(1)试题体现“抓基础,促发展"的原则。

语文素养全面发展靠的是基础性的听、说、读、写能力,各年级试题要紧紧围绕识字写字、阅读、语言积累、习作和口语交际五项基本内容。语文能力和素养的展现,主要靠主观认识的直接表达,因此,要尽量少用或不用客观性标准化试题形式。语文试题要简洁精要,利于直接表述理解和运用语言,不宜搞成花样翻新、繁复琐碎的文字游戏。

(2)考试方式与试题形式要区别年级特点。

①低年级以口试为主。一二年级学生会写的汉字有限,不善于书面表达。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朗读和说话。可以说,一二年级学生的语文能力主要表现在口上,因此,低年级语文能力测试应以口试为主。

一年级口试可以占60%权重,主要考:识字(生字分组抽查认读);朗读课文;背诵课内外积累的诗文:说话(回答问题、看图说话、讲课文故事等)。笔试占40%权重,主要考:默写要求会写的汉字(读拼音写汉字、听写、在句子中填写汉字等方式);描仿或抄写要求会写的汉字(主要看书写的质量);用字组词,用词写旬;简单的看图写句。(不会写的汉字可以用拼音代替)二年级口试宜占40_0%的权重,考的项目可与一年级基本相同,要求应有所提高。比如,考朗读可以选程度适合的课外读物(先试读两遍),主要看读得是否正确、流畅(词句连贯),是否能简单回答有关内容的简单问题;测试听、说能力,可采取听故事复述的形式等。笔试,可在一年级测试项目的基础上,提高写话要求。不要用书面形式测试阅读能力。

②中高年级以笔试为主。笔试主要考:识字写字、语言积累、阅读、习作四项,也可有一些项目的口试,如口头作文等。

三年级书面阅读命题,重点在了解学生对段落或短文内容的粗略理解和初步感受,例如,按提示从文中提取相关信息,画出比较简单段落的中心句等。不宜要求深入细致地理解表达,如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说明句子意思等。阅读题所占权重不超过20%。应重视语文基础(字、词、句的掌握和段、篇的积累),权重宜占.4550%左右,习作自由表达宜占25%左右的权重。四年级书面阅读命题,比三年级稍提高要求,例如,可以独立概括自然段的意思,课文的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揣摩词语大意,写出自己简单的感受等。阅读题权重宜在20%左右,习作宜占30%权重。三四年级应延续一定的口试项目,例如,背诵诗文、听话转述、选题口述片断、口述作文等,占10%左右的权重。

五六年级语文能力测试可以全用纸笔的方式进行。阅读题应由文章的内容理解为主,逐渐过渡到文章思想情感的体会和一些常见表达方法的领悟,逐渐过渡到词、句的正确理解运用,及结合读文章写感受、仿写、叙写等,百份试卷权重宜占2530%。习作质量可以用第三学段的标准全面要求,习作在试卷中宜占40%的权重。为了与初中衔接,六年级可出l20分制的试卷,习作可占50%权重。

小学阶段语文以能力训练为主,考试评价应坚持几项基本能力测试版块,年年不变。每一版块坚持几种基本题型不变,试题具体内容年年有变化,不脱离训练重点。在方向上使教师知道考什么,怎么考,使学生知道练什么,怎么练,不搞声东击西。这样的考试评价,才能对语文教学产生正确导向,才能上下一心加强语文基本能力的训练,大幅度大面积地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为此,设计了《小学语文教学检测命题内容形式举隅参照表》。(见附表8)7、对学生语文学习的评价,应坚持“重情感态度、重学习过程、重语文实践、重基本语文能力”的原则。由语文教师对学生进行测试和评价,主要通过使用《小学生语文学习状况考查评价记录表》来实施(见“附表9)。现对此表使用说明如下:   

“情感态度习惯”:每月评价不少于一次。低年级以教师记录评价为主,每次评价要鼓励中有指导,激发学生的兴趣,注重培养良好习惯。中高年级逐渐以学生互评为主,教师及时检查指导。

“平时考查”:记录课堂学习、课前演讲、平时习作、口语交际课评价结

果和单元检测成绩等,师生共同参与评价。

“综合性学习”:主要评价前面所说的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各项活动,以“语文学习记录袋’’里的各种资料为依据。低年级以教师评价为主,中高年级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评互评,相互督促。各项评价每学期进行两三次,计入本栏目。

评价学生完成阅读量、习作量和语言积累量标准,参考《小学习作练笔量达标计划表》和《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语言积累量达标计划表》。(见附表67)

“期末考试”:在教师对学生分项(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进行复习、测试的基础上,学校组织统一的教学质量检测。低年级口试项目和中高年级的口述作文,可提前两周进行,以便与笔试结果一起填写《小学生语文学习状况考查评价记录表》,计算教师的教学成绩。

为体现评价的相对模糊性,保护学生的自尊、自信,各项测试评价宜采用等级制:允许学生重考,争取更好的成绩;期末分项考试,宜分项评定等级,不搞综合分数。各项评价栏目填好后,教师再写出鼓励性评语,向家长。反馈,请家长提出意见或建议。然后收回,将此表存入“学生成长记录袋”。8、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也要体现“重结果,更重过程”的原则,坚决改变有些学校以学年末一次性考试成绩对教师奖惩的做法。实行“突出过程,讲求实效"的多因素综合评价。主要通过使用《语文教师教学状况考核评价表》来进行实施。(见“附表l0)对此表使用作如下说明:

语文教师教学工作状况的考评,由学校教学管理机构组织实施。每学期对“常规教学工作”、“学生语文训练”和“自身业务提高”三项,至少进行一次全面细致的检查评估。

“常规教学工作”:按表内所列项目,检查钻研教材、备课情况;深入课堂听课,评定教学等级;查阅自读课、语文综合性学习落实情况;检查学生课内外作业量的大小、完成及批改情况;检查平时对学生学习状况的考察记录情况。检查时应吸收教师代表参加,增强工作的透明度。逐项评分,记入《教师教学状况考核评价表》表。

“学生语文训练”:此项工作完成情况的考核,以《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和语言积累量达标计划表》和《小学语文习作练笔达标计划表》所规定的量

为参照。查阅学生的读书记录、读书笔记、日记、作文、手抄报等真实的佐证资料。按一定的标准评分,计入表内。

“教学质量检测”:每学年,旗县区教研室或学校进行_次教学质量检测(也可以每学期进行一次)。学生参加考试,但不给学生记成绩,试卷也不向家长反馈,只作为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依据。低年级的几项口试和中年级的口述作文,由学校对班级学生等距离抽样测试,取其平均分与笔试一起作为计算教学质量检测成绩的基础数据。

教学质量的评估,应该引导教师面向全体学生、兼顾优秀生培养和全班‘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宜采取多因素综合计算的方法:例如,“合格率×60+优秀率×lO+平均分×30%”。各项之和,大体表示了一位语文教师本学年的教学质量(如果每学期检测一次,则上学期可占40%权重,下学期可占60%权重)

语文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教学质量检测成绩只占总权重的50%,常规教学工作占20%,学生语文训练占20%,自身业务提高占10%。这样考核评价教学工作,既能促进教师整体优化教学过程,落实了大语文教学,又能引导教师加强学生的语文实践,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还关注了教师自身专业水平的持续发展,会对语文课改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五、各年级课时量与各类教学的课时分配

新课程课时设置计划,给小学阶段语文学科的课时比例,是总课时的2022%。照此计算,低年级每学期上课为l75周,每周7课时,共l23课时;中高年级每周平均上67时,共计ll5课时。从本地区现在绝大多数学校落实的情况看,小学语文课时量,低年级一般每周设l0课时,每学期为175课时;中高年级一般每周设9节语文课,每学期为157课时。我们只能从本地教育教学实际出发,来确定学科课时。因此,我市把小学语文教学课时保底数暂估定为:一二年级每学期l72课时,三至六年级l56课时。

这些课时,如何分配与使用,对落实《语文课程标准》和实施本《指要》各类教学设计至关重要,为此,提出以下课时分配使用计划:

一年级(172)

上学期:拼音教学70课时;         识字(一)、(二)8课时

导读课(20篇)50课时;    听读课(篇目师选)6课时;

语文园地(一至六)18课时; 写字指导课8课时;

单元测试12课时。       

下学期:识字(1816课时;        导读课(34篇)90课时;  

听读课(篇目师选)10课时;  语文园地(1824课时;

写字指导课10课时;          语文综合课8课时;

单元测试12课时。       

二年级(172

上学期:识字(1816课时;           导读课(34篇)90课时; 

自读课(篇目师生自选)12课时; 语文园地(1824课时;写字指导课10课时;             语文综合课8课时;

单元测试12课时。       

下学期:导读课(32篇)95课时;  自读课(篇目师生自选)32课时;

语文园地(1824课时; 写字指导课10课时

语文综合课12课时;       单元测试12课时。

(“语文园地”课时中,口语交际1课时,“单元检测”测、评各1课时)

三四年级(156

导读课(24篇)60课时;  自读课(13篇,其他自选)32课时;

语文园地(1840课时; 语文综合课12课时;

单元测试12课时。        (上下学期相同)

五六年级(156

导读课(24篇)60课时;  自读课(13篇,其他自选)32课时;

语文园地(1840课时;  语文综合课12课时;

单元测试12课时。         (上下学期相同)

(“语文园地”课时中,口语交际1课时,“单元检测”测、评各1课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浅谈如何进行小学语文高段习作教学
儿童创意写作教学新策略高子阳
新课标下要树立初中作文教学的课程意识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工作计划(通用16篇)
最新备课 | 大单元教学设计:统编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