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黄爱华:教师在左 学生在右

黄爱华

广东省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著有《黄爱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艺术》。

认为为教之道在于导。在教学实践中,他善于交给学生思维的主动权,让学生在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情境中积极思考,享受数学思维成功的乐趣。



生活在左 课堂在右


生活中,我们常会碰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而在解决的手段中,数学无疑占有很大的比例。如果,学生的学习内容,非常贴近他们的生活实际,他们在熟悉的环境里认知、体验、发展。那么,就能一步一步地“长大成人”,迈向成功。

贴近生活,拉近学生与数学的距离

《数的大小比较》这节课中,出示一张照片,问:这是谁?你们认识吗?

生:这是你,黄老师,在登山。

:对,暑假的时候我和我的同事、朋友去登山了。我登上的这座山可不是一座普通的山,它的海拔两千多米。

然后出示一组资料:

东岳泰山 1532米

南岳衡山 1290米

西岳华山 2160米

北岳恒山 2017米

中岳嵩山 1440米

:你们猜,我登的是哪座山?

生1:我猜是西岳华山,因为你说海拔两千多米,它是2160米。

生2:我猜是北岳恒山,它也超过了2000米。

:给你一个提示,它是五岳中最高的山。(生:西岳华山)

接着再次出示照片:华山论剑坛(证实学生的猜想)

我用两张照片引发登山的话题,适时引入五岳的高度让学生比较,并产生学习新知识的需要。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材料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学生对学习最感兴趣,会觉得内容亲切,易于接受与理解。我们的身边有很多有用的教学素材,应该使日常生活资源与数学教学的生态资源有机结合。生活本是智慧之源,当我们呼唤教育要回归智慧的时候,理所当然呼唤教育也要回归生活。



情境在左 体验在右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教育应该使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享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负担。”教学中,应巧妙地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产生迫不及待的要求获取新知的情感,激发起学生积极思维的动机。

巧设情境,激发学生思维动机

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我结合教学内容编了一个生动有趣的“猴王分饼”的故事:猴山上的小猴子最喜欢吃猴王做的饼,有一天,猴王做了3块大小一样的饼分给小猴们吃,它先把第一块饼平均切成4块,分给猴甲1块。猴乙见到说:“太少了,我要2块。”猴王就把第二块饼平均切成8块,分给猴乙2块,猴丙更贪,它抢着说:“我要3块,我要3块。”于是,猴王又把第三块饼平均切成12块,分给猴丙3块。

故事讲到这里,我接着提问说:“同学们,你知道哪只猴子分得的多吗?”学生们一个个兴趣盎然,纷纷举手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说猴甲分得的多,有的说猴丙分得的多,有的说3只猴子分得的一样多。到底那只猴子分得的多呢?接下来我开始揭示课题,导入新课:“聪明的猴王用什么办法来满足小猴子们的要求,又分得那么公平呢?同学们想知道吗,学习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就清楚了。”

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问题情境创设的好,就能吸引住学生,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燃起学生智慧的火花,使学生积极思维,勇于探索,主动地投入到对新知识的探究之中,获得一定的发展。在每节课的设计中,最让我花时间来思考的是如何创设好一个有趣的情境。春节联欢晚会,我不仅看节目,还琢磨它怎么开头,怎么结尾,像赵本山这样的小品放在什么地方,在什么时候掀起高潮最好,如果这种结构安排放到我的课上来是什么效果……

受赵本山、宋丹丹、崔永元演的小品“昨天·今天·明天”的启发,在上《24时记时法》时,我在黑板上画一条直线,在上面写上“昨天”、“今天”、“明天”,然后说,如果用这条直线表示时间的话,昨天和今天之间有一个分界的点,今天和明天之间也有一个分界的点,这个点用你学过的记时法表示是几点呢?新颖的问题情境,将学生的思维激活。有的说是0点,有的说是24点,还有的说是夜里的12点,还有的说是今天的0点就是昨天的24点;今天的24点就是明天的0点……

在“循环小数”一课里,我用人尽皆知的: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他对小和尚说,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他对小和尚说,从前……这样一个有趣的童谣,作为本课的“开场白”,形成了轻松、愉悦、民主的学习气氛,使学生一下子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听故事、讲故事,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让学生在欢声笑语之中,初步感知了“无限”、“不断”、“重复”等概念中重点词的含义,起到了分散化解教学难点的作用。


引导在左 探索在右

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充满生命力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要有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在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的氛围中,解除困惑,更清楚地明确自己的思想,并有机会分享自己和他人的想法。在合作交流、与人分享和独立思考的氛围中,倾听、质疑、说服、推广而直至感到豁然开朗,这是数学学习的一个新境界。我始终在想如何把学习数学变成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呢。

积极引导 促使学生自主探索

听过我的课的人都会发现,我的每节课中都有大量便于学生操作的内容。如“游深圳野生动物园”里设计了“价格计算单”,“三角形的高”里设计了“看谁先摘到花”,“给老师出谋划策”里设计了“装修方案”,在“长方形、正方形”里设计了“涂色、对折”,在“一个数除以分数”里设计了“必须将手中的纸条对几折之后,才能用手中的尺子一次量出这张纸条的长度”等操作的内容来更好地促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

其次,我总是在促使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上下功夫。我要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如在“两位数与11相乘的速算法”,一开始让学生给老师出题,学生发现老师竟然“对答如流”。这时学生不免疑窦丛生问:要么就是老师把结果都背下来了,要么就是一定有什么秘密。学生通过讨论一致认为:老师不可能把那么多的结果都记下来,老师肯定有“窍门”,只不过我们暂时还不知道而已。在发现了“两位数与11相乘”一定有“窍门”的基础上,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师生的合作交流、动手实践,步步为营,最后觅得了“真经”——两头一拉,中间相加,满十进一。

小组学习是一种内涵丰富、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学生在小组中从事学习活动,借助于学生之间的互动,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之间的共同进步。在“多位数加减法”一课里,我将学生按照“组内质异、组间质同”的原则,将学生分成四人一组进行合作学习。教师发给每位同学一张研究报告,里面有研究对象、估算、计算结果等,要求学生先独立思考后再填写,之后组内的四个同学互相说一说自己的想法与做法,针对组内每位成员的情况进行评价,最后将在小组内形成的最能代表本组水平的结论与全班同学进行交流。

一个人吃一个苹果,最后得到的也只能是一个苹果;但一个人说一种思考的方法,你将会得到更多的方法。这就是合作交流的魅力所在。


延伸在左 发散在右


当课堂教学活动告一段落、行将结束之际,而学习活动却并未“就此打住”,也不该只是练练习题,做做作业就 “草草收场”,乏味的结尾有着曲终人散的清冷。为了激起学生思维的涟漪,让学生产生一种“欲罢不能”的持续探究的态势,我总是在此时浓墨重彩地添上一笔。

延伸课尾,再起学生思维高潮

教学“约数和倍数”时,下课的铃声快要响了,没有按部就班地给学生布置作业,而是面对全班40名学生,从容地说:“同学们,快要下课了,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游戏,好不好?”(学生齐答:“好!”)“这个游戏的名字叫‘动脑筋离课堂’,游戏的规则是这样的:老师出示一张卡片,如果你的学号数是卡片上的数的倍数,你就可以走开。走的时候,必须先走到讲台前,大声说一句话,再走出教室。你说的一句话,可以是‘几是几的倍数’、‘几是几的约数’或‘几能被几整除’其中的任意一句。”

游戏开始了,先出示一张数字卡片2,学号数是2的倍数的学生,一个个走到讲台前学号是4的学生说:“4是2的倍数。”学号是6的学生说:“2是6的约数。”学号是8的学生说:“8能被2整除。”全班有一半的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正确地说出一句话,得到在坐学生的认可后,高兴地走出教室。接着,我又拿出另一张卡片0.5 ,有3名学生立即站了起来朝讲台走去,走了一半又回到原位。提问:为什么大家都不走了?学生结合整除应具备的条件说明了理由。接下来我又分别出示卡片3 、5,学号数是3、5的倍数的学生走出教室,(其实学生们都没有走远,都在门、窗外看着呢)。最后剩下学号是1、7、11、13、17、19、23、29、31、37的学生,这时,不再出示卡片,而是问学生:“你们怎么不走呢?”学生回答说:“我们的学号数都不是老师拿出的卡片上的数的倍数。”“那么,教师出示哪个数,大家就都可以走了?”学生积极地思考后,异口同声地说:“1。”出示一个大大的卡片1,10名学生在下课铃声中欢快地离开了教室。

新颖有趣的“动脑筋离课堂”游戏,不但巩固了知识,检查了效果,还进行了纠正错误和个别指导,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性,一举多得,灵活巧妙。此教学过程,学生已不仅仅停留在快乐学习的状态,而是进入了真正的思考的创造境界。学生面对老师精心设计的问题,不是望而却步,而是跃跃欲试。其间学生不但掌握了知识,培养了能力,而且树立了敢于探索的勇气和信心。特别是后进生,也有了强烈的参与意识,在创造的气氛中,被唤起创造的欲望。


尊重在左 信任在右


新编《心太软》

——黄爱华

你总是心太软,心太软。

独自一个人讲课到铃响,

你任劳任怨的分析着课文,

可知道学生心里真勉强。


你总是心太软,心太软,

把所有问题都自己讲,

教学总是简单,交流太难,

不是你的,就不要多讲,

铃响了,你还不想停,

你还要讲几分钟吗?

你这样讲解到底累不累?

明知道学生心理在怨你,

只不过想好好讲透课文,

可惜学生无法给你满分,

多余的牺牲,你不觉心痛,

你应该不会只想做个“讲师”。


奥!算了吧!就这样算了吧!

该放就放,再讲也没有用,

傻傻等待,学生学会依赖,

你总该为学生想想未来!

学生由于在情感态度、兴趣爱好、发展程度等方面存在差异,必然导致课堂教学中的“差参不齐”。课堂上有的学生回答问题“牛头不对马嘴”,有的学生缺乏自己的见解,习惯于“随声附和”,有的学生总会提出“千奇百怪”的问题使教学活动暂时处于“断路”——这些仿佛都是教学中教师碰到的最为棘手的,感觉最为 “尴尬”的事情。作为教师的我,是把这些学生狠狠地批评一通,还是视而不见地把大手一挥,来个军令如山倒式的“请你坐下”,如此了事?我非常明显地看到,这都不是“上策”,都会极大的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更严重的是可能有的学生就会从此“一蹶不振”,走上与发展相背离的“不归路”。

我在尊重学生的问题上,做到了两个字:“和”与“平”。“和”指的是“和谐融洽的气氛”,“平”指的是“地位平等的交往”。我所把持的是,教学的过程教师不应该是一位“独裁者”与“特权者”,应该是一位致力于帮助学生、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的拥有先进教育理念、善于合作的“良师益友”。

在我的课堂教学中,我经常会对学生发自内心的表扬与鼓励、蹲下身子走下讲台与学生交流合作,摸摸学生的头,为他们竖起大拇指;我常真诚地送给学生“再想想看,老师和同学们都相信你一定行”、“你的想法真得太伟大了,坚持下去前程似锦”等许多沁人心脾的话语。课外,我也会跟他们谈谈心,讲些有趣的问题。我知道在学生的眼里,有一段时间我是他们的大哥哥,到现在,包括在网上,我真诚地回复各地的学生的邮件,我大抵就是个他们还比较喜欢的、比较亲切又很幽默的叔叔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小学数学论文:浅析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化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
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教学策略
新课改中小学数学问题情境创设研究的结题报告
如何让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有机融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