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什么有些人能一辈子只做一件事?

前两天看到腾讯新出了个自制节目,叫《搜神记》。

节目策划得挺有意思。

每期节目,主持人冯唐找一个“大神”,通过对话、过招的方式,与“大神”们PK一下“神技”,呈现他们的故事。

第一期讲的是与罗永浩PK演讲,本来想在《为什么老罗的幻灯片那么受欢迎》里推送给大家,但一来那篇写得太长了,怕大家读起来累;二来那篇主要讲的其实还是幻灯片,不是演讲,于是作罢。

第二期,也就是刚播出的这期,讲的是炸天妇罗的故事。片中主人公在日本的师傅,和小野二郎(寿司之神)齐名,近五十年的时间里都在经营一家只有二十多个座位的天妇罗小店,而且每天只工作四个半小时——晚上五点到九点半。

师傅店里的天妇罗卖得不算便宜,20,000日元(约合1100人民币)一位,但预约要提前两个多月,天天爆满。

这是什么概念呢?

1100元/人 * 20人 * 3次(翻台) * 365天 = 24,090,000元

数数有多少个零。而创造这些价值的只有师傅一人,加两三个打下手的徒弟。

在五十年的时间里,师傅守着一个不大的店(二十多座),每天工作时间也不长(四个半小时),但师傅自开店到现在一共炸了多少个天妇罗呢?

6000多万个。

大家感兴趣的话,不妨看看下面这期节目:

日本食神VS中国油条师傅

水果君看完节目的感受是:世上有那么多有意思的事,为什么他却只盯着天妇罗? 

年轻的时候,他为什么能克服东看看西看看的冲动,就抱定了“咬定天妇罗不放松”的信念呢? 

想起了,我曾经问过我的博士导师一句话:您当年选择读这个专业并且后来一直从事了下去,是因为您当时就觉得自己真的就喜欢,还是因为能做得好才一直这么做下来? 

我记得当时我的师父的回答是:因为能做得好吧。 

仔细想想,当年师父的发展应该是这么一个过程: 

那是一个信息稀缺的年代,通过认真读书,考取大学; 

上了大学,继续认真读书(在他上大学和读研期间读遍了当时图书馆中与专业相关的藏书);

认真做研究(在他写博士论文期间在某国家部委手抄数据,抄了3个月); 

认真锻炼(每天坚持跑步,跑了9年);

因为学习成绩好,所以一路都能得到正反馈;

拿到硕士学位、博士学位;

然后将博士论文出版,成为相关领域第一本开创性专著,之后三十年都没有人能超越;

然后就到了中国顶尖的研究机构做博士后;

然后工作以后非常高产,30多岁就评上了研究员(相当于正教授),成为了博士生导师;

后来在大学成为杰青,成为学科发展带头人,成为系主任,成为院长,成为众多年轻学子膜拜的大神,依然保持着每年好多篇文章发表,每年1-2学术专著问世,始终站在专业和学科发展的前沿。 

可以说,师父这么些年,始终都在做跟城市和地理相关的研究工作这么一件事,成为了专家,成为了非常精通的人。 

我们可以看到,他在刚开始的时候也许并不确定是不是非常喜欢自己的专业,可能就是因为有着些许的兴趣,选择了,然后就认真地做了下来。在勤奋中体会到做事的乐趣,在反馈中看到了到专业的价值,于是形成了一个正反馈的循环,越做越专业,越做越觉得能够发挥个人价值,最后成为学科领域的权威。 

也就是说,少数大神之所以能够坚持做好一件事,可以总结为三个关键的因素: 

一是感兴趣:从主观上讲,有意愿去了解和尝试做这件事; 

二是下功夫:有足够的定力,去全身心投入,去下苦功夫把事情做好; 

三是得到反馈:能收到外界对自己做这件事的评价。这种反馈有可能是赞赏,也有可能是批评,还有可能是经济回报,但只要持续有反馈,他们就更有可能在其他诱惑面前,坚持把手头的这件事做下去。 

你看天妇罗之神就是这样: 

他年轻的时候对炸天妇罗有兴趣,开始自己摸索;

他肯下苦功夫研究,开了一家店,全心投入,苦练技艺;

同时,他在每天客户的反馈中获得了大家的评价和改进的信息,也获得了维持生计的收入,依赖于这些,他可以继续精进自己的技艺。

在日复一日的钻研中,他在食材选择、烹饪技艺和餐厅管理中提升着自己的品位,也获得了技艺精进带来的成就感;在日复一日的反馈中,从客人的满意度和社会的评价那里,得到了社会对自己的认可,进一步增加了做这件事的成就感。于是五十年如一日,达成了天妇罗之神的境界。 

所以,坚持把一件事做好,好像只需要这三点:感兴趣、下功夫和得到反馈。那为什么我们很多人都无法实现呢?也是对应三点原因喽:不是真感兴趣、没下苦功夫、不能及时得到反馈。 

第一点,很多时候我们觉得对一件事情感兴趣,很可能是别人让我们觉得这么做有意思,或者做这件事的结果会给我们带来好的回报,也就是说:让我们觉得感兴趣的,可能并不是来自于我们自己的好奇。

比如我们很多人对读研读博感兴趣,那是因为社会告诉我们,读研读博以后有可能获得更高的收入和更高的社会地位,但也许我们自己本身对于做研究并没有多大的兴趣;

再比如我们很多人看到学习编程和数据分析的美好(市场)前景,也觉得自己有点感兴趣,应该好好学习一下,但我们对于编程和数据分析的原理和逻辑并不好奇,于是学起来非常痛苦,自然很难继续做下去。 

第二点,在确定了自己对一件事好奇以后,开始上手,初期很认真,也下了点功夫,但没过多久就觉得仿佛又没有那么感兴趣了,又发现了新的兴趣点。这是因为做事的过程,精进的过程,是一个非常枯燥的反复训练的过程,需要消耗大量的精力,去练习,去研究,去钻研。过程中难免会由于精力消耗,让人产生疲惫感,让人产生兴趣减少的感觉。这时,如果我们又看到其他的新鲜玩意儿,自然会觉得自己对那些新鲜玩意儿更感兴趣。

所以说,在做事的过程中,磨砺心性,下功夫,把感兴趣的事做好是非常必要的。而神奇的是,当我们克服了障碍,抵住了诱惑,迈过了一些初始的门槛,真正投入进去的时候,是会完全忘记做事的辛苦,甚至忘记时间的流逝,达到心流Flow的状态的,在那一段时间,我们是可以收获巨大的成就感的。 

第三点,获得反馈对于持续做一件事非常重要。我的导师是通过发表研究成果获得反馈,天妇罗之神是通过客人的回馈和得到的收入获得反馈。这些都是能让他们来检验自己做事成果的好途径。对于普通人来说,如果缺乏做事的反馈机制,勤奋做了好久的事,却一点回馈都看不到,很容易怀疑自己坚持的意义,很容易放弃。

比如我们很多人在读博士的过程中,都会遇到怀疑自己的研究价值,甚至想放弃的时刻,为什么?就是因为缺乏反馈,没有人告诉我们这些研究究竟有没有意义,有没有价值。而如果在读博士的过程中,我们能够隔一段时间发表一个小的阶段成果,隔一段时间去参加一次学术会议,情况就会大大不同,我们就会更有信心持续把研究做下去;

再比如,我们学习英语,如果没有使用的情境,也没有考试的压力,是基本不可能持续学习下去的;

还有,我们学编程,学数据分析,但如果一直学啊学啊,派不上用场,得不到反馈,是不是也很容易放弃? 

所以,坚持把一件事做好,并不是少数神人才有的能力,而有可能只是这些神人具备认真做事的素质和追求卓越的意愿,在年轻的时候刚好遇到了一件自己感兴趣且能持续得到反馈的事,他们就这么自然而然地一路做了下来,一不小心,成为了“大神”。 

这么看来,我们这些普通人,这些还想再向大神靠近一步的普通人,其实也是有机会通过反思、下功夫和找寻反馈,去找到属于自己的'天妇罗'的。 

那么,不如让我们一起努力寻找一下自己的'天妇罗'吧。

*注释:天妇罗是日式料理中的油炸食品,用面粉、鸡蛋与水和成浆,将新鲜的鱼虾和时令蔬菜裹上浆放入油锅炸成金黄色。吃时蘸酱油和萝卜泥调成的汁,鲜嫩美味,香而不腻。它不是某个具体菜肴的名称,而是对油炸食品的总称,具体的种类则有蔬菜天妇罗、海鲜天妇罗、什锦天妇罗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到北京就吃天妇罗之神接班人的手艺吧
天妇罗之神
日料双神の巅峰对决
所谓“寿司之神”“天妇罗之神”是否被国人有意夸大?
你听过天妇罗之神吗?
想看这对大神玩套路100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