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钱起——我给历史留下了最佳的高考作文

每年的六月一到,各个城市的大书店总要热闹一阵。

为了应付高考作文,书店的书架上总会摆上各种高考宝典,各种优秀作文都层出不穷。

一些不明白的家长疯狂的买买买。

然后学生的课桌上就疯狂的涨涨涨,最后作文宝典差不多将人的脸都掩盖了,作文选倒是看了十几本,作文水准一点都没提高。

这样的局面造成的结果很严重,老妈花了钱, 孩子什么也没学到,然后我们经常会听到,我花了这么多钱,你怎么一点都没长进,你是猪脑子么?

我们很难说,作文写不好就是猪脑子。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高考的作文想要发挥很难。

很显然,这个说法有些武断。

有人说,中国历史那么长,难道就没有高考作文写得很出色的人么?

当然有。

就我们所熟悉的大诗人王维、后来的文学大家苏轼、王安石,高考作文都很出色。

但这些人一生留下的好文章不少,后来的发挥早已掩盖了当年的高考。

提起苏轼,笔者相信90%的人,第一时间想起更多的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而非什么“《书》曰:“罪疑惟轻,功疑惟重。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呜呼!尽之矣!”(刑赏忠厚之至论》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在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的高考作文。主考官欧阳修认为此文脱尽五代宋初以来的浮靡艰涩之风,十分赏识,曾说“读轼书不觉汗出,快哉!老夫当避此人,放出一头地”。)

王安石的情况大致也如此。

就连我们熟悉的杜甫、白居易、李商隐留下的名篇不少,但提起高考作文都有点差强人意。

至少你不刻意去查,根本不知道他高考写了什么鬼。

有人问,大唐牛人这么多,难道就没有高考超常发挥的。

有。

笔者稍微查阅了一下,尽管他写的诗不少,但一生最为世人传颂的诗篇就在高考考场上写的一篇高考作文。

他叫钱起。

没怎么听说过?

光听名声他的确不大,但在大唐他却是个独特的存在。

江湖人称“钱郎”,大意为“前有沈宋,后有钱郎。”是压轴人物。

任何的娱乐活动,他都是刘德华一般的存在,只要他出场,点击率、收视率、话题量一定是最高的。

所以有人开玩笑,说姓钱就是好,天生就带着钱来。

但钱起本人却对这个称号不怎么满意,说了句:“郎士元安得与余并称也”?

我姓钱并不表示我喜欢钱。

年轻的时候,他曾经搞了一个诗坛组合叫“大历十才子”。主要人物都是韩翃、李端、卢纶。是当时最火爆的组合。

火爆到什么程度呢,在当时你如果外出做官,如果没有得到组合为你唱的送别歌,那么大家都会鄙视呢?

而钱起本人是其中杰出者,被誉为“大历十才子之冠”。

这个组合的人数在历史上是有很多版本的,有的提出是ABCDE,而另一波人则认为是HYJKR。

为了这组合的几个人,不少历史学家甚至撕破了脸面。

但最终的结论却没有。

唯一不变的只有一点。

那就是主唱钱起一定是第一位。

装逼是需要一定实力的,没有实力就成了傻逼。

很显然,钱起很有实力。

绝对的实力造就绝对的人生,历史再一次告诉我们,这句话不光光适合战场,历史同样也适合。

因为这份实力,今天我们还能记起他。

当然了,钱起也不是一开始就有就绝对的实力。

史载:早年数次赴试落第。

眼看就要走上无数落榜生的老路,钱同学忽然人品大爆发了。

公元(751 )年,准备了三年又又三年的钱同学再一次走入了考场。

对于这次考试钱同学其实没有多大的信心。

只觉得准备了那么久,总不能浪费。

万一中了,也算是一件高兴的事。

应该说,我们应该感谢钱起的这个决定,历史也应该感谢这场考试。

如果没有这个决定,如果没有这场考试。

我们必然会少了一个认识的诗人,而历史则少了一篇足以笑傲大唐的好诗。

全唐诗厚度会不会薄一点,笔者不得而知,但深度上必然会少了几分遗憾。

当试卷发下来时,考场一片寂静。

准备多年的钱同学也是一脸的肃然。

多年的锤炼早已让他变得波澜不惊。

拿到试卷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找到了作文题目——《湘灵鼓瑟》

刚入眼,他就吃了一惊。

尽管他参加了多年的高考,但还是被眼前的作文题目给怔住了。

“湘灵鼓瑟”四个字摘自《楚辞·远游》,其中包含着一个美丽的传说。

上古时期,舜帝有两个老婆,大老婆叫娥皇、二老婆叫女英。

夫妻感情一直很好,堪称帝王界的模范夫妻。

一次,舜帝去南方巡视,因为许久没回来,娥皇、女英思念丈夫就一路追到了洞庭湖。

哪知,舜帝不幸死在苍梧之野,葬在苍梧山。

得知丈夫死去的消息,二女十分的悲痛,便跳入波涛滚滚的湘江,化为湘江女神,常常在江边鼓瑟,用瑟音表达自己的哀思。

这段美丽的传说,经过大诗人屈原的手,写成了最动人的诗篇——使湘灵鼓瑟兮,令海若舞冯夷。

如此小文艺的作文题目,很有点“新概念作文”的意思。

但是你照着这个思路写下去,对不起,你离题了。

因为主持这次考试的是礼部主持的进士考试,叫做“省试”,也叫“会试”。考试时所作的诗,叫“试帖诗”。

简而言之,思想可以放飞,中心思想却必须扣着题目来。

换句话说,这篇作文必须紧扣题目,不得游离的要求。

要求很高,题目很难,作文不好写。

钱同学思索许久,依旧没有下笔。

但你不下笔有人下笔,考试时间刚过一半,旁边的同学已经交卷了。

按说交卷就交卷,偏偏同学还一脸得意地看了他一眼。

大意是:“小子,今年的高考作文满分一定是我,你别写了,写了也是浪费时间”。

同学刚走,监考老师也来插了一刀。

这场考试的监考老师叫李暐(wei),话说这名字取得够好,为了打出这个字,笔者愣是查了好半天的新华字典才找到了这个字的读音。

李老师全然没看到钱起一脸的沮丧。

正一个劲儿地在摇头晃脑的念叨刚才交卷那位同学的作文。

湘灵鼓瑟

神女泛瑶瑟,古祠严野亭。楚云来泱漭,湘水助清泠。 

妙指微幽契,繁声入杳冥。一弹新月白,数曲暮山青。 

调苦荆人怨,时遥帝子灵。遗音如可赏,试奏为君听。

好作文,好作文啊。

能在这么短暂的时间里写出这样的好作文,才子,才子啊,看来今年的状元郎非他莫属了。

这几句话宛如一道闪电迅速照亮了钱起体内的小宇宙。

凭什么人家能写,我就不能写。

人家也是人,怕个屁。

当下,钱同学落笔了。

很多事情,你不开头永远在想开头,一旦你开了头,事情就好办多了。

钱起就是这个状态。

当第一句“善鼓云和瑟,尝闻帝子灵。”落在了试卷上,钱同学体内的小宇宙彻底地爆发了。

湘水两岸、苍梧之野、洞庭湖上往复盘旋,一个充满奇幻的世界就在他脑海里展开了。

手中的笔在这一刻再也没停下来。

只听得刷刷刷刷的声响,一篇足以永垂历史的高考作文就诞生了。

眼看四周的同学都走得差不多了。

钱起填了名字就交试卷了。

接过试卷,李暐(wei)照例也读了起来,刚读了开头两句,李老师微微摇了摇头。

中规中矩,不算好作文。

怕是得不到高分。

说完,他接着读。

越往后读,李老师那颗看笑话的心立即就收了起来,这样的句子,怕是自己也写不出来。

当目光落在最后两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李老师再也绷不住了,冲着试卷用颤抖的声音喊道:“神作,神作啊!”

这一年,钱起29岁,因为这场考试就此走上人生巅峰。

尽管此后的岁月里,他写了不少诗,许多诗还很不错,大唐最有权威的杂志《全唐诗》也收录了他不少作品。

但要说最有含金量,最具有传唱度,最经得起岁月洗礼的依旧是这次的高考作文。

尤其是最后的两句几乎成了他的代名词——《旧唐书·钱徵传》称这十个字得自“鬼谣”。

意思这是一首有神助攻的好诗。

说了这么久,还没看到这篇好诗,下面我们完整的看一次。

省试湘灵鼓瑟

善鼓云和瑟,

尝闻帝子灵。

冯夷空自舞,

楚客不堪听。

苦调凄金石,

清音入杳冥。

苍梧来怨慕,

白芷动芳馨。

流水传湘浦,

悲风过洞庭。

曲终人不见,

江上数峰青。

曲终人散之后,画面上只有一川江水,几峰青山,寥寥数笔,留下了思索回味的广阔空间,莫不是湘灵和大自然熔为一体,一直给我们讲述她那凄艳动人的故事?莫不是湘灵的瑟声伴着湘江流水歌吟,一直在唱给我们听么……

最高明的画家都知道一个道理,最好的画卷就是给世人留白。

留下空白,任人思索。

一切美好的画卷就此诞生。

诗同样如此。

这篇留下各种画卷的诗作,从出道之初就霸占了当年各大娱乐排行榜。

许多老师甚至拿来做高考作文的范文分析分析再分析。

一夜之间,钱同学火爆长安城。

得益于这场考试,他开始做官。

从最开始的秘书省校书郎、蓝田县尉到后来的司勋员外郎、考功郎中、翰林学士,他的人生一直很顺。

除了这一点,他也很努力的写诗。

尽管他一直顶着“大历十才子”的名号,但他一直希望打破这个称号。

此后的人生他开启了疯狂写诗的模式。

给历史,给我们留下了不少好诗。

他的诗风格清空闲雅、流丽纤秀,尤长于写景,为大历诗风的杰出代表。

比如这首《暮春归故山草堂》

谷口春残黄鸟稀,

辛夷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

不改清阴待我归。

黄鸟稀,辛夷尽,杏花飞了,笔下美感让人回味去穷。

除了这些景色诗写得不错之外,他的送别诗也是一绝。

送僧归日本

上国随缘住,来途若梦行。

浮天沧海远,去世法舟轻。

水月通禅寂,鱼龙听梵声。

惟怜一灯影,万里眼中明。

尽管他很努力写诗,但效果显然并不理想。

提起他,除了那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被人念念不忘之外,再没有超越这两句的存在。

尽管这个成就有些尴尬,但他依旧可以很自豪的对大唐说一声:“我给大唐留下了最佳的高考作文”

除了我,大唐三百年再无第二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唐人高考 写诗最难
这篇唐代“高考满分作文”,凭什么成为千古传诵的经典?
青门引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他靠一首诗火遍大唐,也因此诗而得官,却留下千古纷争
古今最牛的一篇“高考命题作文”,问世1272年,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