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杜甫——史上最悲催的高考生

有时候翻阅高考作文题材很有意思,比如人家要求记叙文、议论文、应用文、说明文,甚至小小说都可以写上一句两句, 唯独诗歌除外。

800字的作文题目,如果硬着头皮要学一回钱起,祖咏不顾题目要求写一首绝句上去。

嘿嘿,对不起,你没有钱起、祖咏的好运,最大的可能是零分。

如果你说,我才华卓绝,来一首《长恨歌》,字数差是差了点,但人家有故事,有情节,还有议论,有人物,地点都有,文辞还一流,分数总不会差。

对不起,我还见到过。

其实,不管我见没见到过,高考写诗结果大概只有一条——不要挑战我们阅卷老师的底线,我们不会看,也不想看,也不能看!

所以,结果还是只有一个零分。

看到这儿,你也许会问,难道诗就不能参加高考么?

错,诗当然能参加高考,而且当年还是高考宠儿。

这个朝代,你们都知道——大唐。

在大唐参加高考,涉及的科目很多,秀才、明经、进士、俊士、明法、明字、明算等五十多种。

其中最为世人重视的明经、进士两科。

进士重诗赋,明经重帖经、墨义。通俗点说,明经主要测试对先贤著作的记忆和诵读;靠的死记硬背,只要你记忆力够好,考个好成绩也不是不可能。

但进士科就不一样了,考察的是考生对时务的判断,对政治理论的把握,对规则的理解程度。关键还考诗,需要的是临场发挥的水准。

两者用现在的话来说,前者是应试教育,后者属于素质教育,不可同日而语的。

进士科是常科,考取很难,一般每次只取二、三十人,仅是明经科的十分之一,故此最为尊贵,地位亦成为各科之首。也因此,时人称进士及第者“ 白衣公卿”。

所以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说法。

如果你三十岁通过明经考试,用不着高兴,因为你年纪有点大,没准不用安排,你已经可以提前退休了。

但如果你五十考上了进士,那么你可以适当的高兴一下,因为还不算晚,离退休的年纪还有小二十年。

据说,当年已46岁的孟郊第三次赴京参加科考,终于进士及第。放榜之日,欣喜若狂,当即写下了生平第一首快诗《登科后》。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今日老天爷终于开眼了,让我金榜题名。

这真是让人高兴得发狂的事。

我要骑着马把长安城好好看一看?

不光光是孟郊,大诗人白居易登第后也迫不及待地写了首诗来表达自己内心的狂喜。

得意减别恨,半酣轻远程。

翩翩马蹄疾,春日阳乡情。

我考上了,我很得意。

你们别羡慕。

相比白居易的29岁,孟郊46岁才进士登第,看起来晚了点,但如果你放大看一下,这个年纪绝对算年轻的。

因为大唐将近三百年里,高考中了进士的不到7000人?

这个小的不能再小的数字,注定了有些诗人会以悲剧收场。

这样的人很多,光是文坛大咖的名字就足够拉出一个加强连,但笔者第一时间想到的却是我们的诗人杜甫。

杜甫的科举之路堪称一部血泪史。

他参加的考试的次数并不多,总共算起来只有两次,和后来的考了十几次的罗隐、三十五次的公孙亿相比,情况稍微好了点。

但人家是高考考不好,而杜甫则是命运不济。

每一次考,老天爷总给找点茬,以至于整个人生似乎都在考试,却考一次惨一次。

如果李清照不是宋代人,笔者怀疑那首声声慢出自他老人家的手笔。

好了,不说废话,说考试。

开元二十四年(736年),25岁的杜甫在结束了吴越之地旅行之后,迅速返回了家乡。

这么着急回来并不是奔着相亲去的,相亲固然是人生大事,但比起高考这只是算是人生的第二件大事。

这是杜甫第一次参加考试。

大唐的科举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已经走向完善,全国的考生主要有两个来源,一个是生徒,一个是乡贡。

和今天一样,户口是北京、上海的学生送往尚书省参加考试的叫生徒,而各地方上参加小学毕业考,中学毕业考,成绩合格的再送尚书省参加高考的叫乡贡。

这一年,杜甫参加的就是乡贡。

根据史料记载,这一次杜甫信心满满的前去考试,出发之前还对自己说了一大堆加油的话。

那意思,这种考试,Little cass。

为此,他还在朋友圈里发了自己当时的心情。

今天的心情非常冲动,今夜晴转多云,今天阳光明媚……

对不起,不是播天气预报。

因为,我要高考。

怀着一腔热血的杜甫走入了考场。

只是,他没想到自己人生的第一场大考并不是晴转多云,甚至阳光明媚都没有。

他碰上了一个脾气和心眼都不怎样的考官——李昂(此人和唐文宗李昂不是同一人)

为了把这件事说明白,笔者特意查阅了一下资料。

这位李昂从资历,从学问、从人品上来看,李考官是合格的。

如果硬要说有什么漏洞,只有一点。

脾气不太好,心眼也小了点——史载“性刚急,不容物,”恰逢当时的考场有“举人皆饰名求称,摇荡主司,谈毁失实”不良风气。

李考官觉得国家让他选才,就该拿点真水准,取几个有用的人。

为此,他老人家上任第一天就召开了考前会议,声色俱厉地表示:“文之美恶悉知之矣,考校取舍,存乎至公,如有请托于时,求声于人者,当悉落之。”

目的就是告诉天下的考生,今年都别想走后门,我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

应该说,李考官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性子急躁了些。

性子一急,就容易出现漏洞。

而事情有了漏洞,你就难以独善其身。

当时有个考生恰好是李昂舅舅的邻居,李舅舅很看好这位考生的才华。

考试之前,曾在李昂面前给那位考生说了几句好话。

大意是,这个学生不错,你可以照顾一下。

应该说这是小事,虽有些违背李考官的原则,但并没有触及到底线,这事儿

搁在一般人身上,也就笑一笑,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可我们的李考官却不那么认为,他固执的认为,这是坏了朝廷的规矩。

劈头盖脸的把这位舅舅骂了一通不说,还当着全国考生的面,点了一下名。

这么一来,李舅舅面上不好看,私底下让人找来了李考官曾经写的一首诗。

连夜将诗读了十几遍,愣是从诗中找出了毛病——“耳临清渭洗,心向白云闲。”

今时今日来看,这两句诗除了用了几个我们不知道的典故之外,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大致意思是说,耳边没有嘈杂的喧嚣声,心就静下来了,心静下来了,思绪就像天空的白云,不受外界的影响也安静了下来。

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个道理。

可惜,李考官用了典故。

这个典故叫“许由洗耳”。

上古时代的尧,想把帝位让给许由。许由是个以不问政治为“清高”的人,不但拒绝了尧的请求,而且连夜逃进箕山,隐居不出。

尧还以为许由谦虚,又派人去请他,说:“如果坚不接受帝位,则希望能出

来当个“九州长”。不料许由听了这个消息,更加厌恶,立刻跑到山下的颖水边去,掬水洗耳。

李舅舅细细研读之下,很快就注意到了这一点。

当场就指出来,“你是不是写过诗?”

李昂:“在大唐谁不写诗?”

李舅舅点了点头:“你看看这首诗是不是你写的?”

李昂:“不错,是我写的,怎么想给我出版?”

“出版,你想得美!”李舅舅冷笑了声,忽然大声说道:“昔唐尧衰怠,厌倦天下,将禅许由,由恶闻,故洗耳。今天子春秋鼎盛,不揖让于足下,而洗耳何哉?"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古人不想做皇帝,才会去洗耳朵,我们的皇帝现在正当壮年,也没说选你当皇帝,你学什么古人洗什么耳朵呢?”

言外之意,李昂有篡位之心,李昂一听差点没吓死。

你坑我也不用这么狠吧,株连九族,你也跑不了!

为了自保,李昂连夜将这事儿报告了领导。

领导一听,这事儿不小,连夜上报了给最高领导唐玄宗。

唐玄宗一听,堂堂吏部考功员外郎连一点历史典故没搞清楚,学问有有问题,这样的人怎么能做主考官呢?这不是误人子弟么?

当场拍板决定,这场不再由品级较低的吏部考功员外郎主考了,改由副部长级的礼部侍郎主考。

礼部主持全国高考由此开始。由此可见,写文章不要没事用典故,拽学问,简单、干净的文字才是最好的文字。

这里说两句皮外话,李昂学问还是不错的,其诗《全唐诗》存诗二首;《全唐文》存文四篇。

这个级别,一般人还真比不上。

说清了上面的一段公案,我们再说回杜甫。

因为碰上了这样一个倒霉催的主考官,结果可想而知了。

老杜没考上。

而在这一年,大唐许多诗坛大咖都在散发着自己独有的魅力。

大唐第一号学霸,状元郎王维做了右拾遗、监察御史,利用生活的空余时间,在京城的南蓝田山麓修建了一所别墅,以修养身心。

政坛老手张九龄正用尽全力抵制李林甫,甚至为名篇“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做准备。

三十三岁的高适已经在长安留下了《淇上别业》、《酬陆少府》、《自淇涉黄途中作》等名篇。

诗坛小哥王昌龄早早就写出了“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精彩开篇。

算上大哥李白隆重推出的《蜀道难》,这一年的大唐诗坛洋溢着各种生面孔。

而这种生面孔的人堆里,唯独没有他的那张老脸。

第一次没考上很正常,我还年轻,可以从新开始。

这当然并不是杜甫的想法,事实上第一次高考失败杜甫的心情如何,我们不得而知,唯一知道的是,在此后的12年里,杜甫都没有报名参加全国高考。

12年,孩子都可以打酱油了。

就在众人以为杜甫要彻底放弃高考,学一回大哥李白,走举荐的路子。

杜甫又报名了。

报名的时间是天宝六年。

这是一个注定要载入史册被当做笑话看的高考事件。

如果说,前一次杜甫运气不好碰上了性子急躁的李昂,把好好人生的第一场高考给弄砸了,那么这一次,杜甫碰上了李林甫,注定了与金榜题名无缘。

和第一次不同,这一次杜甫考的是制举,制举只考一样内容,就是试策。

这是一种根据考卷上的问题而逐条回答。

通俗点说,就做简答题,只要你会读书,这场考试不难。

似乎预感到自己这次将会成功,一向老实的杜甫临走时信心满满地拉着妻子

的小手动情的说道:“老妻,你等我的好消息!”

妻子杨氏甜甜的一笑,轻轻嗯了声,夫妻二人就此作别,杜甫独身去长安考试,杨氏居家操持家务。

考试的确很简单。

以杜甫的才华,这场考试应该说是没多大问题。

杜甫甚至提前做好了庆祝的准备,在京城最贵的酒店订好了包厢。

只可惜,历史没给杜甫一丝温情。

没多久,长安爆出了一条劲爆十足的大新闻。

宰相李林甫编导了一场“野无遗贤”的闹剧,今年参加考试的考生全部落选。

消息传来,愤怒的杜甫除了问候了几声李林甫的祖宗之外,唯一能做就是以最快的速度退了酒店的包厢。

因为,他已经没钱付包厢费。

对不起,杜甫,你可以明年再来。

明年?

杜甫苦笑了声,转身离开。

此后的结果我们知道,杜甫没有再来,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他不得不转走权贵之门,投赠干谒等但都无结果。

他客居长安十年,奔走献赋,郁郁不得志,仕途失意,过着贫困的生活,“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

公元(770年)冬天,寒风刺骨,在由潭州往岳阳的一条小船上,追寻了一

辈子高考的杜甫病了,漂泊、贫困、失意的生活迅速摧毁了他的身体,他再也没有站起来。

这一年,落榜生杜甫永远的闭上了双眼。

单看上面的文字,唯有一个字足以形容“惨”。

我时时想,若我们的杜甫没有参加高考,人生会不会这么惨。

多半不会。

可以这么说“济时肯杀身”,是他的一贯精神。他拿这些来要求自己,也用以勉励朋友。

他曾对元结说,“道州忧黎庶,词气浩纵横。”

对严武说,“公若登台辅,临危莫爱身。”

对裴虬也说,“致君尧舜付公等,早据要路思捐躯。”

甚至他对自己说,“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他一直以饱满的热情热爱着他的大唐,高考不过是人生的一个驿站而已。

我们可以说,高考曾经折磨了杜甫,但也成就了杜甫。

没有高考一次又一次的失利,杜甫未必能深入底层生活,看到底层百姓的痛苦,从而成就了自己的伟大。

无论生活上多么的苦,也不知漂泊到什么地方,这个高考失利的落榜生,生活困顿的大唐诗人,始终在关怀着国家的安危和人民的疾苦。

难得可贵的是,他从不曾忘记或放松自己的创作,在漂泊的十一年间,他写了1500多首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又呈吴郎》、《遭田父泥饮》、《诸将》、《秋兴》、《岁晏行》。这些耳熟能详的诗篇让我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大唐,也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杜甫。

如此看来,我们应该感谢当年的李昂、 李林甫,是他们成全了一个叫杜甫的落榜生,给历史,也给我们留下了1500多首诗的精神财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唐的那些考生们
《长安三万里》历史真相:大唐的阶层跃升与诗人内卷
他参加科举写了首五言诗, 气得考官要求重写, 他一字不改却成名诗
古诗词鉴赏(138)宋代:欧阳修《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陈与义:他的诗曾出现在高考命题中,而几乎所有的考生都不认识他
那些年的高考,哪些大V诗人上了龙虎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