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苌乃周中气论的医道背景......陈近仁

清朝雍乾年间,在中州武坛出现了一位“技术精湛的实战家和伟大的武术理论家”(陈增智、陈万里《苌家拳起源考》,《精武》2006年07期)——苌乃周。他创立了中气论,成为中原武术的集大成者。然而,苌氏中气论绝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中气的命名、根源、位置、形状、特点、作用、练习模式等无不充斥着医道思想。

一、命门即太极,太极即中气

  苌乃周的命门即太极、太极即中气理论,融合了明末医家的命门学说和道家的丹道理论。

  苌乃周《中气论》载:“虚危穴……称天根,号日命门,即《易》所谓太极是也。”

  苌乃周《内景图说》载:“命门即太极未判之阴阳,位居中央,统帅人一身内外之形气。……中间是命门所居之宫,即太极也。

  苌乃周《五行即五脏·五行太极图》载:“太极即中气,寓元阳,为呼吸之根蒂。”

  苌乃周《内景图说》出赵氏《医贯》,赵氏即明末命门派医学家赵献可。苌乃周《内景图说》中“脏腑内景,各有区别……《内经》日:'七节之旁有小心。’”就出自《医贯·内景十二官论》。

  “命门”首见于医学著作《内经》,《灵枢·根结篇》载:“太阳根于至阴,结于命门,命门者,目也。”系指眼睛和睛明穴。

  《难经·三十六难》载:“肾有两者,非皆肾也,其左者为肾,右者为命门”。

  之后千余年,命门学说几无进展。明末医学家孙一奎、张景岳、赵献可受道家内丹术取坎填离、坎离交媾的思想影响,将心肾相交理论转变为命门学说,“将道家内丹之丹田改造成医家的命门”(许敬生、耿良《道教内丹理论对明清中医养生学的影响》《中医药文化》,2006年03期)。

  明末的赵献可首先提出“两肾之间为命门”之说,命门“在两肾各一寸五分之间,当一身之中”,“命门在人身之当中,对脐附脊骨,自上数下,则为十四椎i自下数上,则为七椎”。这些理论被苌乃周吸收,成为其中气论的有机组成部分(详见苌乃周《苌家拳全集·内景图说》)。

  “命门即太极”是医家命题,由苌乃周承袭升华而来。明末命门学派医学家孙一奎、张景岳、赵献可都有命门为太极的相关论述。孙一奎《医旨绪余·命门图说》指出:“命门乃两肾中间之动气,非水非火,乃造化之枢纽,阴阳之根蒂,即先天之太极,五行由此而生,脏腑以继而成。”张景岳《真阴论》:“命门居两肾之中,即人身之太极。”赵献可《内景十二官论》:“……名日命门,是为真君真主,乃一身之太极。”

  “太极即中气”,何为中气?苌乃周《中气论》载:“中气者,即仙经所谓元阳,医者所谓元气。以其居人身之正中,故武备名日中气。”

  仙经系道家经典,张志哲主编《道教文化辞典》称“仙经”乃“道教修炼仙术之书,以为道书之别称”。李叔还主编的《道教大辞典》认为“仙经”为“道教修炼之经典也”。北京中医药大学林荫教授彻查了近八千卷道家著述后也指出:“所谓'仙经’只是一个统称或泛称,而实际上并没有一本确切的名叫《仙经》的书。”(杨殷博士论文《命门学说研究》,2003年北京中医药大学)

  因此,道家的元阳,医家的命门、元气,儒家的太极和武备的中气,其实质相同,都是异名同指。

二、中气的根源和本质

  中气的根源在于人的先天真阴真阳之气,即先天玄灵祖气。先天、真乙、玄灵、祖气都源于道家理论。

  苌乃周《中气论》载:“此气(中气)即先天真乙之气。”

  (一)先天

  李涵虚《道窍谈·先天直指》:“先天者,超乎后天之上,最初最始,为本为元,盖一炁之尊称也。”

  (二)“真一”与“真乙”

  真乙,余水清、江百龙、林鑫海先生在《明清武术古籍拳学论析》中说:“乙”通“一”。《脉望》:“能守真一,则真气自凝,阳神自聚。”

  马国兴先生在《古拳论阐释》中指出:“真乙者,肾之左阴右阳之右阳之气。左为甲,右为乙,故名真乙之气。”

  笔者认为“真乙”即“真一”。清乾嘉道±悟元子刘一明《西游原旨》第十四回《心猿归正·六贼无踪》日:“真空妙有,内含先天真乙之气。此气号日真铅,又名金公,又名真一之精,又名真一之水,乃仙佛之真种子。”

  何谓先天真一之气呢?刘一明《修真后辨·先天真一之气》:“先天真一之气,是生物之祖气,是鸿蒙未判之始气,是混沌初分之灵根。……夫先天真一之气,是混元祖气,生天、生地、生人物。”

可见先天真一之气又称先天一气,是天、地、人、物未生之前的元始祖气,是天地万物之本根与源头。

  引发“真一”与“真乙”两词不同的原因在于时代不同所引起的用词流变。清代以前多用“真一”,道家、医家著述更是如此。清代有用“真乙”者。清康熙年间悟一子陈士斌的《西游真诠》:“首言灵根也者,先天真乙之气也。

  (三)玄灵祖气

  苌乃周《五行即五脏》:形气“合一,即名气力,总皆发于命门,禀先天玄灵祖气而结成也”。

  何谓玄灵?《道教大辞典》说:“内炼名词。指人身中三尸之类的邪神。”

  何谓祖气?陈士斌《西游真诠》说:“大道之根源乃阴阳之祖气,即混元太乙之先天,无中生有之真乙。”

  清代医学家黄元御在1753年写成的《四圣心源》一书中说:“祖气者,人身之太极也。……祖气之内,含抱阴阳,阴阳之间,是谓中气。”

  可见,先天玄灵祖气就是先天真一、真乙之气。中气的根源在于人的先天真阴真阳之气。


三、中气存在于虚危穴内

  明末命门学派医学家或以右肾为命门,或以两肾中间之动气为命门,或以两肾之间为命门等,纷伦不一。苌乃周在继承赵献可两肾之间为命门的论断后,直指医学家命门说之渊源,秉承道家的丹道理论,进一步提出中气有位,在虚危穴内。

  苌乃周《中气论》载:“虚危穴前对脐,后对肾,非上非下,非左非右,不前不后,不偏不倚,正居人一身之当中,称天根,号命门,即《易》所谓太极是也。”

  虚危穴一词源于道家理论。《性命圭旨》载:“所谓虚危穴者,即地户禁门是也。其穴在于任督二脉中间,上通天谷,下达涌泉。故先圣有言:'天门常开,地户永闭。’盖精气聚散,常在此处;水火发端,也在此处;阴阳变化,也在此处;有无变化,有无交入,也在此处;子母分胎,也在此处。”虚危穴因为是“任督交会之处”,“阴阳变化之乡”,是人体生命之源,主导着人体的阴阳变化,所以称为天根和命门。

  何为天根?老子《道德经》:“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何为玄牝?刘一明《悟真直指》:“玄关一窍,又号之日众妙之门、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幻真先生注《胎息经》:“脐下三寸为气海,亦为下丹田,亦为玄牝。”

  由此可知,道家的虚危穴就是玄牝之门、下丹田、天根,就是医家的命门,是中气存在的位置,因为医家的命门学说脱胎于道家的“玄牝学说”(张敬文、鲁兆麟《命门探源》,《辽宁中医杂志》,2007年01期)。

  

四、中气的形状:无形可见,无迹无象

  苌乃周《中气论说二·中气》:“气须在身正中,直上直下,只可以意知之,以神会之。若必执而求其模样若何,行迹若何,则凿矣,滞矣。不惟无功,只恐得病不轻。”

  苌乃周《中气论说三·炼气诀》:“虚者无极也。阴阳本太极,太极本无极,至无而含天下之至有,至虚而含天下之至实。不参色相,不着蹄筌,以迹求之,则失矣。”

  苌乃周认为中气无色、无形、无迹、无象。如果追究其行迹,就会穿凿附会而拘执不化。这和赵献可“命门是为真君真主,乃一身之太极,无形可见”一脉相通。


五、中气修炼的特点:内外双修,形气合一

  (一)内外双修

  苌乃周《中气论》载:“此气(中气)即先天真乙之气。文练之则为内丹,武练之则为外丹。然内丹未有不借外丹而成者也。盖动静互根,温养有法,自有结胎还原之妙,俗学不谙中气根源,惟务手舞足蹈,欲入元窍必不能也。

  内丹,道家丹学术语。《通幽诀》:“气能存生,内丹也。药能固形,外丹也。”《周易参同契》:“内以养己,安静虚无,元本隐阴,内照形躯,闭塞其兑,筑固灵株,三光陆沉,温养子珠,视之不见,近而易求。”《金丹真传》张崇烈注:“温养者,火候不寒不热,而调养之谓也。”《金丹正宗》:“精气与神,混融磅礴,真火相见,片时凝结。”在这里,“文练”指以静态为主的内在中气修炼,如苌家拳中的《五行气》、《浑元一气》、《内七气》、《外七气》等。“武练”指以动态为主的外在形体拳械,如《字拳》、《二十四大势拳》、上中下《二十四势拳》、二十一名枪、二十四棒、双剑等拳械。文练以成内丹,武练以成外丹。然而,内丹的形成必须借助外丹,因为内外互为其根,只有养炼合法,才会“结胎还原”。这是内外双修原因所在。

  (二)形气合一

  苌乃周《中气论》载:“五脏以次而长,六腑以次而生,是形之成也。因真乙之气妙合而成。气之聚也,由百骸毕具而寓,一而二,二而一,原不可须臾离也。”

苌乃周《五行即五脏》载:“人之有生,不过形与气耳。形者,脏腑、肌肉、筋骨、血脉也;气者,阴阳二气也。形有质,气无质。气附于形之中,形裹于气之外。气化于阳而催形,形成于阴而领气。形主运动而先到,气主填实而后至。”

  苌乃周《合练中二十四势》载:“盖形以寓气,气以催形,形合者气自利,气利者形自捷,非两事不假借也。”

  苌乃周《调息养身法·七气合七势》:“人之有生,气以成形,形以寓气,气为形之运动,形为气之宅兆,气无形则散漫而无着落,形无气所浑然一块死物。故气催而形动,形合而气随,一而二实二而一者也。”

  内外动静两种练法虽然侧重不同,但两者并不是截然分开而势不两立,两者互为其根,因为“形以寓气,气以催形”,为了更好发挥形体的作用,就要通过内气修炼来温养形体,使形体安闲舒适。为了更好发挥内气的作用,就要通过外形的磨炼,使过气顺畅,落点坚刚。因此,内外双修的根本要求就是形气合一。

  因为形与气是人体机能的两个方面,是彼此联系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因此,形与气“不可须臾离也”。形的形成是形与气“妙合而成”,气的聚集是因为四肢百骸都有气,四肢百骸是气的寄居之地,即“由百骸毕具而寓”。形藏气、领气,气附于形,催形。气没有形体的引领,就会散漫无纪:形没有气的充实,就会毫无生机。只有外在的形体相合,内气才会流利滑快;只有内气运行畅通,形体才会灵动快捷。只有“练形以合外,炼气以实内,内外合一”,才能“坚硬如铁,自成金刚不坏之体”(苌乃周《中气论》);只有形气合炼,使“内外合于一致,行气化于无迹”,才能“行乎其所不得不行,止乎其所不得不止”(苌乃周《十层功夫》)。因此,命门(中气、太极)总乎两肾,一分为二,是为阴阳,即形体和内气;而两肾主持形体和内气,又统一于命门,是合二为一,即“命门……位居中央,统帅人一身内外之形气”。这就是形气合一、“一而二实二而一”的道理。

  形气合一的理论来源是什么呢?

  苌乃周《内景图说》载:“两肾分为阴阳,各分司人一身表里之形气,故左边一肾属阴水,为生形体之祖;右边一肾属阳水,为养神志之宗;左生左肾,为水中之真精;右生右肾,为水中之真火。”

  苌乃周在继承医学家肾属水,左肾为阴、右肾为阳的基础上,结合道家命门首生两肾的理论,提出形气合一。因为命门(太极)生两仪,即为阴阳,左肾属阴、右肾属阳,左肾主阴、右肾主阳,形体为阴、五脏之神为阳,于是提出左肾主形体之阴,右肾主脏腑元神之阳。命门之左为形体之祖,生左肾及五脏六腑等形体:命门之右为五脏阳神之宗,生右肾及五脏之神。而两肾又统一于命门,这就要求形气合一。

  

六、中气(命门)之为根本

  中气重要作用在于命门为呼吸之根蒂、元阳之根,统帅人一身内外之形气。是神志所赖,呼吸所依,十二经十五络之流通所系,五脏、六腑生发之源。

  (一)命门为呼吸之根蒂,为元阳之根,统帅人一身内外之形气

  苌乃周在《内景图说》一文中指出:“此处(命门)乃分判两仪两肾。之来路,为两肾所寄之系蒂也……命门即太极未判之阴阳,位居中央,统帅人一身内外之形气。”他强调中气(命门)联系着两肾,是两肾依附于命门存在和两肾彼此联系的枢纽,命门统帅人体之外形与内气。

  苌乃周在《内景图说》一文中又说:“中间是命门所居之宫,即太极也……所谓一阳隐于二阴之中间,为呼吸之窦,为元阳之根。”命门是呼吸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武家聚气的凝聚点,是呼吸的关键和窍要(详见后《命门为呼吸所依》)。

    (二)命门是神志所赖

  命门是神志所赖,心之神居上,肾之志居下,这正是医家心肾相交思想和道家之坎离交媾思想的反映,和苌氏浑元一气的聚气之法相同,显示出由道教内丹术移植到医学和武学中来的明显痕迹。

  苌乃周《中气论》载:“虚危穴……称天根,号命门,即《易》所谓太极是也。神志赖之,此气灵明发为五脏之神:心之神,肺之魄,脾之意,肾之精与志,赖此主持。”

  五脏之神出自《灵枢·本神》,日:“肝藏血,血舍魂,肝气虚则恐,实则怒。脾藏营,营舍意,脾气虚则四肢不用,五脏不安,实则腹胀经溲不利。心藏脉,脉舍神,心气虚则悲,实则笑不休。肺藏气,气舍魄,肺气虚,则鼻塞不利少气,实则喘喝胸盈仰息。肾藏精,精舍志,肾气虚则厥,实则胀。五脏不安。必审五脏之病形,以知其气之虚实,谨而调之也。”

  《素问·宣明五气》五脏所藏:“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是谓五脏所藏。”

苌乃周所论中气为五脏所赖,心之神居上,肾之志居下,这正是医家心肾相交思想和道家之坎离交媾思想的反映。元代朱丹溪《格致余论》日:“人之有生,心为火居上,肾为水居下……故生意存焉。” 当代学者认为:“心属火位居上焦,肾属水位居下焦,心火下达于肾,以资肾阳,共温肾阴,使肾水不寒;肾水上济于心,以助心阴共合滋心阳,令心阳不亢。”得出医家的“心肾相交理论是道家铅汞概念的拓延,滥觞于道家思想”(王荣平、李如辉《心肾相交”理论发生学原理的道家思想依据》,《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06期)。陆广莘先生在《命门学说源流考》中指出“ 医学家的命门学说是道家养生理论与医学逐步结合的产物”。

  《道教大辞典》有:“汞喻心,属火,为正阳之精;铅喻肾,属水,藏元阳真气。”而道家内丹术取坎填离、坎离(坎为水,属肾;离为火,属心)交媾就是心肾相交。

  苌乃周《养气论》载:“坎中之阳气由后而过于前,自下而升于上,离宫之阴气由上而降于下,两气相交于中宫,则气聚矣。”

  苌乃周《中气歌》:“莫道婴姹两离分,中有黄婆撮奇姻。颠倒交媾黄金屋,相依相抱更相亲。”婴即水,即肾,姹即火,即心。黄婆即脾土,脾主运化,土居中,其色黄。黄金屋喻中宫、命门。苌乃周《中气歌》正是其后人苌文蔚《苌氏小罗汉拳·浑元一气》所言“此心气下落,下(肾)气上凝,上下之气交于中宫”者。

  (三)命门为呼吸所依

  命门为呼吸所依。呼,发于命门;吸,聚于命门。乃是道家的逆腹式呼吸法。

  苌乃周《中气论》载:“呼吸依之。吸采天地之灵气,呼出脏腑之浊气。呼自命门,而肾,而肝,而心,而肺;吸自肺,而心,而脾,而肝,而肾,而命门。”

  该段论述呼吸与脏腑的循环关系,虽然借鉴了中医理论,但其本质乃是道家的逆腹式呼吸法。鼓腹,肺呼气发于命门,经肾、肝、心、肺而出。收腹,肺吸气,经心、脾、肝汇于肾,聚于命门。肺肾是呼吸相依的关系。肺主呼吸,肾主纳气,肺的呼吸功能需要通过肾的纳气作用来协助。肾气充盈,吸入之气方能经肺之肃降而下纳于肾。故张景岳日:“肺以气为主,肾为气之根。”赵献可亦日:“肺金之气,夜卧则归藏于肾水之中。”

  苌乃周《武备炼气与修真不同》:“修真以沉静为业,故以金水为主,……以水性沉而金性静也。……一气摄而入乎釜中。”肺属金,肾属水,故苌乃周说的“以金水为主”的道家修真炼气法就是以肺肾为主的呼吸法。“一气摄而入乎釜中”指的就是将呼吸之气纳聚于命门。

  (四)命门为十二经十五络之流通所系

  命门为十二经十五络之流通所系的论述直接来源于《难经》。

  苌乃周《中气论》载:“十二经十五络之流通系焉。经络者气血之道路也。人一呼气血行三寸,一吸气血行三寸,呼吸定息,共行六寸。人一日一夜凡一万三千五百息,昼夜行八百一十丈。阳行二十五度,阴亦行二十五度,共计昼夜凡五十度,遍周于身。自脏腑而出于经络,自经络而入于脏腑。”

上段论述经络和气血运行的关系,虽然借鉴了《灵枢·五十营》,但其直接来源则是《难经·第一难》。一难日:“十二经皆有动脉,独取寸口,以决五藏六府死生吉凶之法,何谓也?然寸口者,脉之大会,手太阴之脉动也。人一呼脉行三寸,一吸脉行三寸,呼吸定息,脉行六寸。人一日一夜,凡一万三千五百息,脉行五十度,周于身。漏水下百刻,荣卫行阳二十五度,行阴亦二十五度,为一周也,故五十度,复会于手太阴。寸口者,五藏六府之所终始,故法取于寸口也。”

  (五)、命门为五脏、六腑生发之源

  五脏、六腑生发理论来源于中医藏象学说和五行学说。五脏的形成由命门始,源于医道理论。

  苌乃周《中气论》载:“从此(命门)生肾而生骨。肾属水脏,水能生木,肝属木脏而主筋,筋附于骨乃生肝而长筋;木能生火,心属火脏而生血脉,乃生心而主血脉;火能生土,脾属土脏而主肌肉,乃生脾而长肌肉;土能生金,肺属金脏而主皮毛,乃生肺而长皮毛。五脏以次而长,六腑以次而生,是形之成也。”

  依中医藏象学说和五行学说,肾属水,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肾主骨,肝主筋.心主脉,脾主肉,肺主皮。这是中医五行、五脏、形体的对应关系。苌乃周所论正是中医五行、五脏、形体的对应关系的综合表达。五脏的形成由肾始,至肺终,正所谓“以此而生”。苌乃周的五脏六腑生成理论和孙一奎“命门……乃造化之枢纽,阴阳之根蒂,即先天之太极,五行由此而生,脏腑以继而成”异曲同工,却比孙氏系统而丰富。

人之受胎由命门始,来源于医道理论。《医贯》转引“褚齐贤云:人之初生受胎,始于任之兆,惟命门先具。”《道枢·卷七·太极篇》:“人之就胎,其肾先受形焉,次之以生五脏,故肾为命门者也。”《钟吕传道集·十五章·朝元》:“如人之受胎之初,精气为一,及精气既分,而先生二肾。……玄牝,二肾也,自肾而生,五脏六腑全焉。”

  

七、中气修炼之本

  中气的修炼模式是“逆修”,其步骤是“炼形合气,炼气归神,炼神还虚”。

  逆修本是道家修炼术语。“炼形合气,炼气归神,炼神还虚”和道家的修炼法“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异曲同工。

  苌乃周《调息养身法·内景图说》:“凡炼气者逆修造化,采乾坤刚大之气,归结于此,日增月盛,此处坚实则无处不坚实矣。”

  苌乃周《调息养身法·五行即五脏》:“命门……为生息之根,为呼吸之宅,炼形以采气者,必当审明此处,方知气发有根,气聚有处,乃可逆修造化,巧夺天机。使乾坤刚大藏于玄窍,日月精华含于太虚,自然遍体坚硬如铁石,成金刚不坏之躯矣。”

  苌氏中气如何逆行修炼呢?苌乃周《中气论说三·炼气诀》:“练形合气,炼气归神,炼神还虚。”周伟良先生称之为苌氏练武三部曲(周伟良《中国武术史》)。苌氏练武三部曲和道家的修炼法“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异曲同工。苌乃周《十层功夫》中的第五层形气合炼即练形合气之法,第八层炼神气即神气合一、炼气归神之法,第十层炼元气即炼神还虚之法。

  综上所述,苌乃周中气论的形成是多元文化交融的结晶,是武学、医学以及道家丹道学说长期融会交流的结果。要研究、继承中气论,必须回归到中气论赖以产生的传统文化中加以探究讨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保精坐-直指炼精化气
太极图功练法
子部难经本义[周]秦越人撰三十九难 论腑五脏六
针灸太极疗法 真髓整理
补肾观鱼法
太极内功的特点及功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