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研究方法】1975年国外针灸、针麻的一些情况


◆“中医针灸,世界针灸”重装上线。全球最新、最快、最全的针灸第一时间有态度、负责任的呈现给您。



1975年国外针灸、针麻的一些情况

中医研究院情报资料室

国际会议

1975年国外召开的规模较大的针灸国际会议有三个,简单情况如下:

一、第四届世界针灸大会:1975年2月17一21日在美国内华达州拉斯维加斯城举行。出席会议的有美、日、葡、阿根廷、西班牙、印度、巴西、墨西哥、多米尼加、澳、菲、法、意、加拿大、印尼、瑞典、南朝鲜等17个国家和地区的700名代表。其中以美国人数最多,其次是日本(115人)。会上提出学术报告56篇,南朝鲜19篇,美国12篇,法国、西班牙、阿根廷各2~3篇。日本、南朝鲜多为临床报告。美国等其他国家多为以疼痛为中心的报告。还有几篇关于阴阳、五行、经穴、脉诊等理论的报告。大会预定下届大会于1977年在日本举行,1979年的大会在阿根廷举行。

二、第二十次国际针灸大会:由国际针灸学会(法)和德国针灸学会联合主办,于1975年4月30日至5月4日在西德巴特霍姆堡(BadHamburg)举行。出席会议的有25个国家和地区500名代表。大会分组讨论了“神经生理学与针刺”,“针刺与镇痛”、“针刺临床”等问题。此外还特别讨论了兽医问题。针刺对动物的疗效,特别对牛的疗效,引起大家的重视。

三、第三次世界针灸与中医讨论会:美国《美洲中国医学杂志》和美国中医学会主办,1975年3月21日一26日在纽约举行。

此外,1974年10月在美国费城还召开过一个世界针灸学会主办世界针灸大会有350人参加,美国人最多,也有来自其他22国和地区的代表。世界针灸学会是美、英、加拿大等国针灸师创办的一个较新的国际组织。会长为南朝鲜人李昌彬。此次大会主席为美国的Sae卜iI一Chun。他是宾夕法尼亚大学东方医学教授和针灸师,世界针灸学会主席和美国国际针灸研究学会会长。

1975年8月间日本成立`旧本针刺协议会”,由日本研究针刺著名的西医和科研人员(多为教授)组成,如高木健太郎、间中喜雄、兵头正义、代田文彦、蝠崎要等。这个组织对推进日本针刺的科研工作可能有重要的影响。

1974年成立的国际疼痛研究协会于1975年9月在意大利佛罗伦萨召开了第一届大会。在这次会上,各国代表对针麻展开辩论。曾于1974年访华的美国耶鲁大学麻醉系教授陶布做报告,诬蔑针麻,引起强烈反对。和陶布一起访华的美国神经外科和神经解剖教授柯尔和意大利都灵大学的教授罗恰,都对他的言论进行了驳斥。

针刺

一、针刺治疗疼痛:

近年来国外着重用针刺治疗慢性疼痛,如关节痛、头痛、三叉神经痛、腰痛、坐骨神经痛等等。美国满和陈报告182例针刺治疗各种疼痛(腰痛、偏头痛、三叉神经、肌炎、关节炎等)二年随访的结果,无进步者25.3%,有效者74.7%,其中显著进步者27.4%,已无症状者25.8%。美国纽约州布鲁克林的一个疼痛治疗中心公布1974上半年治疗223例疼痛的效果,完全治愈的占5%,显著或部分改善的,以骨科疾病、关节炎及神经科疾病为多。这类报告很多,一般都说明针刺对医治疼痛病有效。

二、新的疗法:

国外的针刺有体针、耳针、头针等等;刺激方法有手针刺激、电针刺激、超声波刺激、激光刺激、热刺激、皮内针、埋针(埋尼龙丝、埋小钢球)、水针(穴位注射)等等。

电针刺有有针与无针的区别。无针电刺激疗法在德国已有20年的历史,是沃尔于1955年开始使用的。这种疗法在欧洲较为流行,用低频电流从0.8到10赫兹,并不断加以变换。据称,低、中、高三种频率分别对血和淋巴、神经中枢和外周神经及各器官有好处。电流的变换和间歇可造成强刺激,减少治疗时间4%。

微电流刺激穴位的方法(耳针及体针),欧、美、日本较为普遍。日本良导络疗法也属于这一类疗法。

日本大阪医科大学麻醉系疼痛门诊部采用低频电针治疗法,并将它称作“针刺麻醉方法应用于治疗”。此法基本按神经分布取穴,针刺针通以1或3赫兹电流,10或20分钟。经治疗52例疼痛症,优良率为52%。所治疼痛都是普通针刺方法和西医无法治疗的,其中以治疗头痛、三叉神经痛、肩痛、膝痛等效果较好。该门诊部并以辐射热测痛仪对病人作痛闭测定,结果认为:一、必须对症选穴;二、低频电流刺激10或20分钟最适宜,病人习惯后可延长至40一50分钟;三、最有效的频率为每秒1或3周波,波型为正负峰形波。电压及电流强度以病人能忍受为限。在治疗时,电流强度应逐渐增大。

最近,日本又提倡油针疗法,实际属于穴位注射疗法,在日本已有50年历史。此法是用从海蛇提取、精炼而得到的特殊类脂质注射到穴位里。油针对急性腰痛最好,对五十肩(肩关节周围炎)次之,变形性腰椎病、坐骨神经痛等又次之。

针刺疗法应用的范围日益广泛,如维也纳大学将针刺用于妇产科,作为一种产前的准备(缩短产程),法国将针刺用于戒烟和药瘾。

针麻临床与针刺镇痛实验

1975年8月斯里兰卡科伦坡韦利萨拉医院成功地在针麻下做肺部手术。这样,迄今开展针麻手术的已有20个国家。

日本大阪医科大学麻醉科兵头正义等1974年10月在第三次东非麻醉会议上提出针麻14。例的总结报告。手术包括眼、鼻、牙、颈部、腹部手术,总成功率为85%。他们在针麻前后对病人做了痛阂测定(用辐射热测定仪),结论是:1.针麻确实有效,并非暗示作用和催眠。心理因素并不重要(术前并未进行解说工作);2.并用药物(如安定、镇痛新等),可提高效果,3.低频电流刺激合谷,有的病人的某些部位或全身痛阂提高,一般上肢效果较好;4.针刺非穴位痛闭无变化,因此必须准确选穴,而取得针感十分重要。

据报道,河内越德友谊医院对167人〔健康人及患者)进行了367次针刺镇痛的测验(选用合谷、内关、足三里、三阴交、印堂等穴位)发现麻醉区首先出现在全身的末端(手、足、外耳、头顶部),然后(除外耳外)向躯体的中心部位发展,在腹部和背部的体表融合在一起,达到全身麻醉状态(占总例数69.9%)。在胸、腹部,有类似脊神经节段的分布。电针比手针效果好。外耳、手、前臂、足和小腿,效果最好;生殖器、臀部次之;深层组织则无镇痛效果。`针麻效果不如药麻。根据140多例穴位与非穴位针刺的比较实验,认为穴位无特异性。根据38例手术(甲状腺摘除术、胃切除术、开颅手术)观察,认为针麻镇痛不全;适用于浅层手术,深层组织的手术则不适用;需要做思想工作;有时要用奴佛卡因等。

苏联全苏临床与实验外科研究所的布尼亚强医生等对152名外科病人作了针刺治疗的研究。对其中112例以针麻方法治疗腹部手术后疼痛,取得良好结果;在心脏手术33次麻醉中曾使用针麻作为复合性麻醉的一部分。认为针麻在术前术后用于治疗疼痛综合征或外科病人的各种功能紊乱,是一种有前途的方法,针麻在手术中的应用的研究很值得注意,这方面的成就可大大促进镇痛方面的理论和临床研究。

在国外,针麻用于拔牙,较为普遍,并取得较好效果。日本谷美智士报告了354例针麻拔牙(705颗牙)的效果。病例都是乳牙滞留和牙周病牙齿松动三度及四度。手术成功率为95.2%(乳牙96.8%;牙周病99.7%)。美国有医生报告针麻拔牙851人2,000次,成功率为98.62%。

菲律宾保里诺一阿班多等人报告了30例甲状腺针麻手术。意大利都灵大学罗恰医生宣称,自1972年以来,他已做过500例针麻手术。

英国著名针灸师菲利克斯·曼报道,他对75名受试者进行100次针刺止痛试验,其中10%止痛效果可达到做手术的程度,65%轻度止痛,不够做手术的程度(如加大刺激可以达到,但病人受不了),15%只有一点止痛效果。

针麻原理研究

关于针麻的原理,麦尔扎克和瓦尔的“闸门学说”在国外仍时常被引用,即认为在脊髓水平由粗纤维传导的非痛刺激关闭“闸门”,使由细纤维传导的痛刺激不能传人大脑中枢。

西德莱歇尔认为针刺同时作用于脑脊髓神经、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的感觉纤维。慢传导的痛觉纤维(C纤维)的功能被快传导的A刀纤维和A乙纤维所抑制。A刀纤维和A占纤维传导压力、震动和电流感觉。此外,继发的刺激在通向大脑皮层的感觉通路的各突触处,特别是在脊髓的胶状质(SG)抑制或调制外周的疼痛刺激〔如手术引起的疼痛)。另外,针刺刺激可释放脑组织中的去甲肾上腺素,在镇痛中起一定作用。他详细论述了去甲肾上腺素、5一经色胺和乙酞胆碱等介质的重要作用。

国外对神经介质在针刺镇痛中的作用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结果并不完全一致,美国洛伦茨的工作表明,针刺后痛闭升高的大白鼠的下丘脑、脑干、纹状体和皮层的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均明显降低。5一经色胺在脑干中也降低。

对外周神经损伤和阻断的病人、交感神经链摘除的病人和脊髓损伤的病人进行针麻实验,认为针麻作用的产生除有神经的传导作用(包括血管周围的交感神经的传导作用)外.可能还有体液因素的作用。

在中枢神经方面,国外有人特别重视植物神经中枢所在的下丘脑。加拿大魏氏针刺猫的曲泉穴,在下丘脑后部、丘脑的旁室核和皮质一脊髓束记录到6~12赫兹的低频的节律性电波,认为这些结构同针刺镇痛有关。

美国神经外科教接柯尔报告,电针猫的合谷穴,可抑制它的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的诱发反应10分钟。在临床试验中意大利罗恰观察到针刺可抑制三叉神经伤害性刺激引起的面肌肌电反应。

国外许多人试图以植物神经来解释经络和经络现象。日本良导络自律神经学说即以植物神经的调整作用解释针刺的效果。现在在欧美也受到重视。1975年10月在美国亚利桑那州还召开过一次专门讨论会。罗马尼亚的研究人员,如克拉西姆、伊奥奈斯库一梯尔哥维斯特对针刺的调整功能有较多的研究。伊奥奈斯库认为针刺穴位是“自主神经聚集区”,设想体表内脏的联系是通过自主神经调节的。内脏和穴位在中枢有共同的投射区。设想在中枢有两个自主神经回路。一个是一般生理学所肯定的,由内脏到中枢的传人通路和控制内脏的传出通路,一个是设想的由皮肤到中枢的传入通路和由中枢到真皮的传出通路。这两个回路调节体表内脏的关系。这一学说还缺少试验根据l。

瑞典安德生(S.A.Andesrson)等对34名牙科学生,以电针或电刺激手部和面部穴位(合谷穴等)观察对牙齿痛闭的影响。结果认为针麻镇痛有一定诱导期和刺激后效应,有节段性,能重复,与病人的心理状态无关,并解释为两种信号在节段和脊髓上水平发生突触前和突触后抑制。起于脑干的下行性制系统(包括中缝核)起重要作用。

在经络实质的研究方面,现在有不少人试图采用新技术,如辐射场照相、热造影等显示经络和气血。美国吉勒认为目前的研究说明,生物电、生物能与人体在健康时或患病时的生物功能有联系,而生物电现象与“气”(能)的概念有相似之处,从这方面进行深人研究,可能有助于阐明针刺原理。

国外对经络感传的研究不多。日本长滨善夫和丸山留朗于1949年发现一例敏感人,并著《经络之研究》一书。1969年天野黄杨在针刺治疗中又发现6例敏感人,并对其中2例进行详细记录。1972年日本前田实在病人身上发现经络感传的白线,并称之机尾云(飞行云)现象。最近很少见到这方面的报道。

I 版权声明:本文由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整理发布。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信息。本平台所发布内容的版权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协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针刺麻醉风云五十年
针灸的探索【三】
针灸镇痛ABC 南京中医药大学
针刺麻醉疗法
针刺的角度、方向以及深度及针刺意外的防止(下)
电子针灸的好处与坏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