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解读王阳明传习录135节:如何控制你的喜怒哀乐

原文:

来书云:“尝试于心,喜、怒、忧、惧之感发也,虽动气之极,而吾心良知一觉,即罔然消阻,或遏于初,或制于中,或悔于后。然则良知常若居优闲无事之地而为之主,于喜、怒、忧、惧若不与焉者,何欤?”

知此,则知未发之中、寂然不动之体,而有发而中节之和、感而遂通之妙矣。然谓良知常若居于优闲无事之地,语尚有病。盖良知虽不滞于喜、怒、忧、惧,而喜、怒、忧、惧亦不外于良知也。

译文:

来信写道:“我曾经在心中体验,每当喜怒忧惧的情感产生了,即便这些情感到了极点,只要我心中的良知察觉了,心中的妄念就能缓解或消失,有时在开始时被遏止,有时在发作中被制止,有时在发作后才幡然有悔。但是,我感到良知往往在悠闲无事之处才能主宰着心体,在喜怒忧惧发作的同时似乎体现不出,这是怎么回事?”

明白了这些,也就明白了未发之中、寂然不动的本体中,具有发而中节之和,具有感而遂通之妙用。然而,你说良知往往在悠闲无事之处主宰着心体,这话还有毛病。良知虽然不凝滞在喜怒忧惧的情感上,但喜怒忧惧这些情感也不在良知之外。

解读:

陆澄极具实验主义精神,他对心学的学习不是流于书面和口头,这一段的问题,就是以自己亲身体验为基础而发问的。喜、怒、忧、惧这些情绪产生时,陆澄说自己也能在其产生之前,或者产生之中,或者产生之后,察觉而消阻之。但是,总感到在喜、怒、忧、惧这些情绪产生的同时,良知无法与之同时发生作用,想让阳明解释下这是为什么?

先说一下,喜、怒、忧、惧这些情绪,并不是说人只要一产生这些情绪就是流于私欲,而是说过头了才流于私欲,由于古人行文简省,此等处后人需要用心体察。正如阳明前面曾经说过的,大抵七情所感,多只是过,少有不及。狂喜、暴怒、深忧、大惧是世人常常陷入的情绪陷阱。晚明大儒吕坤在他的著作《呻吟语》中,写有这样一段话:深沉厚重,是第一等资质;磊落豪雄,是第二等资质;聪明才辩,是第三等资质。为什么将“深沉厚重”列为第一等资质?结合这里来分析,深沉厚重的人,能比较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像喜、怒、忧、惧这些情绪,很少会过头,如此一来,心体对“理”的洞察就要比常人胜出一筹,淡泊明智,宁静致远的道理也源于此。因为无论再聪明的人,一旦心乱了,智商肯定会随之下降。

所以,心学看似没有谈论如何让人聪明,如何让人更有智慧,但是心学探讨的内容都是如何不阻塞那个可以让你聪明,可以让你更有智慧的源头。这才是世间终极智慧的根,将根培育好了,还愁枝叶不会繁茂吗?

阳明首先表扬了陆澄,说你小子都体验到这个程度了,那么“则知未发之中、寂然不动之体,而有发而中节之和、感而遂通之妙矣 。”先扬后抑,然后指出“然谓良知常若居于优闲无事之地,语尚有病。” 可惜的是,阳明对为什么陆澄说的话还有毛病的解释过于惜字如金,只是说了“盖良知虽不滞于喜、怒、忧、惧,而喜、怒、忧、惧亦不外于良知也。”需要我们用心揣摩一下。

阳明先说了良知不会被喜、怒、忧、惧这些情绪所凝滞,也就是说,当人在喜、怒、忧、惧中,良知依然是全年无休,不知疲倦地监察着心体上的一举一动。并不像陆澄所说的那样只有在“悠闲无事之处”才发生作用,而陆澄之所以认为良知在“悠闲无事之处”才起作用,原因还在于他的心体修炼虽然已经有一定修为,但还没有臻于纯熟,在喜、怒、忧、惧产生的当下,即便良知能觉察心已经偏了,但是由于私欲积习的力量过于顽固,会对良知的判断视而不见,故此,陆澄才会有这样的错觉,良知没有和那些过了头的情绪风雨同舟。只是阳明这里没有说那么详细,但是根据阳明先生学说的学理脉络,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可靠的分析结论。

阳明又说了“喜、怒、忧、惧亦不外于良知也。”这半句看似和陆澄所问的问题关联不大,但阳明认为这半句和前半句作为一个整体,必须一起说出来才算完整。笼统的来说,喜、怒、忧、惧这些情绪产生之初,必定是你遇到当喜、当怒、当忧、当惧的事情。这种最基本的判断肯定也是良知做出的。只要这些情绪不过头,遵循良知的判断,可以将这些情绪规范到一个合情合理的范围,使之不流入私意。那么,喜、怒、忧、惧也无非是鼓畅天机,比如成语“哀兵必胜”,中的“哀”字,“哀”如果过头,是伤神累身之举,但是,将“哀”限制在合理的程度,用之得当,却可以激励士气,将坏事变好事。同理,人的喜、怒、忧、惧,控制在合理的程度,同样可以做到“情尽其用”,从这种意义上谈喜、怒、忧、惧的作用才会“亦不外乎良知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王阳明心学:情尽其用 喜怒忧惧
(5)王学大纲――钱穆(注)
传习录摘录(中)
钱穆:阳明学述要——事上磨炼
[]《卷上•陆澄录》心之本体,廓然大公
【传统文化】阳明心学(一百五十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