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林散之用墨赏析(转帖)

林散之用墨赏析(转帖)  

2007-09-08 09:31:17|  分类: 书法学习文摘 |  标签: |字号 订阅

林散之在书法用墨上,与其用笔一样,也获得了中国书法史上的重要突破。

     其师黄宾虹曾经谈到的七种用墨法(浓墨、淡墨、焦墨、枯墨、润墨、渴墨、宿墨等绘画诸墨法)。林散之深得黄宾虹用墨之奥妙,并成功地将其运用于书法创作,可谓是前无古人。书画虽然同源,但毕竟各有特色,相比于国画,书法中的墨色变化,相对比较单一。明代的董其昌,喜用淡墨,明清之际的王铎,常用“涨墨法”,可以说是水墨在书法线条运用中较早的尝试。但上述二家的试验都未脱离传统笔法基本的要求,而有意识地最大限度地运用水墨技法的,要属林散之了。

       他写字喜欢在砚池旁置一水盂,饱蘸浓墨之后,将笔尖轻轻点上一点清水,一下笔,水墨交融,千变万化,妙不可言!在林散之的作品里,运用较多的是浓墨、淡墨和渴墨。林散之尤其善于用渴笔,往往在墨竭锋散之后,还能仗其超凡的控制力,写出时隐时现、若断还连的笔画来。这些大胆的创新,是同时代人所不及的。在他成熟的草书作品里,渴墨与浓墨、淡墨常常是联系在一起应用的。由于长锋羊毫的蓄墨量较大,林在一些长条幅作品里,多饱蘸浓墨,一拓直下,中途不作停顿,直到笔中的墨倾泻干净为止。所以作品中黑白虚实的对比异常强烈。

     林散之用浓墨长于淡墨,这取决于他具有超乎常人的驾驭毛笔的能力。用浓墨书写的作品尤见笔力。而淡墨就不同了。书法中如过多地或不加控制地运用淡墨,极容易形成一些臃肿不堪的墨块,有墨无骨,失去了书法线条的基本存在形态。林在70年代以后,曾长期探索以淡墨作书。水墨运用恰到好处时,的确增加了一些空灵之气;但运用不当时,也常常是一塌糊涂。大多数的淡墨作品都给人一种丰肥滞泥的感觉。林散之常凭灵性作书,和水墨无常的变化一样,或神采飞动,或败笔迭出。书于1974年的《许瑶论怀素草书诗》中的“古瘦漓骊半无墨”数字,书于1984年的“山花春世界;云水小神仙”,上下联的最末两字,均有精彩动人的意外表现,水墨交融,渗化洇散,禾农纤适度,枯湿合宜,有书的形质,画的意境,大大弥补了作品整体上的丑陋。书于1977年的自作诗《论书绝句》:“笔从曲处还求直,意到圆时更觉方,此语我曾不自吝,搅翻池水便钟王。”可以算作是他运用水墨作书最为成功的一件作品。通篇一气呵成,几无懈笔,或水墨氤氲,或干擦涂抹,或蹲锋绞翻,或擒纵跳跃,充分发挥了水和墨各自的特性,润而不腻,丰而不肥。可惜这样的好作品并不多。

  评论这张
转发至微博
转发至微博
0  分享到:         
阅读(11)| 评论(0)| 引用 (1) |举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林散之书法赏析
林散之的“笔墨”探索
林散之草书赏析(3)
林散之谈书法
林散之:老笔淋漓臻至善
林散之书法精品《七言联 叠石》赏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