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养成好习惯,做给孩子看

养成好习惯,做给孩子看

 

一个南京中学生在埃及几千年文物上面刻字的新闻,成为大家最近热议的话题。旅行中的种种陋俗,喜欢刻字的陋习,随着逐渐富裕的国人不断走出国门,几乎已经走向全世界各大景点了。我们不禁要问,究竟是什么导致了这些不文明行为发生在了那些天真无邪的孩子身上?

随意在景点刻字、留名的不文明行为,对孩子来说可能是心血来潮,但绝不是突发奇想。不是看过其他成年人做过,就可能是自己曾经做过,并得到过家长的支持或者默许。所以,在一个个文物、景点上面留下点什么,自然就成为孩子心中的愿望,只要稍有机会就自然而然写上了。

在这些不文明行为中,孩子固然是做错了,但是成人却难辞其咎。所谓的熊孩子,大都是大人教出来的。一个孩子的行为习惯是好是坏,其实一般也是家庭教育是好是坏的反映,更是大人言传身教的结果。当然,父母对子女的影响更直接,在这一点上,正所谓“有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孩子”。

不少家长跟我交流的时候总会提到,自己一直对孩子都是正面教育,让他不要乱扔垃圾,不破坏公物,不要撒谎,不要拖拉等等,但是为何最后的实际效果并不理想,有时候还会背道而驰?这是大多数家长都很困惑的。

究其根源,大部分情况都是大人说一套做一套种下的恶果。当我们把对孩子的教育仅仅停留在嘴上、停留在说教上,却不注重以身作则,甚至成为坏习惯的榜样。孩子是最善于通过模仿来学习的,孩子的行为习惯不仅仅是通过说教就能养好的,而更多是通过模仿大人的一举一动而形成的。

试想一下,那些经常乱扔垃圾的家长,怎么可能培养出爱干净、讲卫生的孩子?那些喜欢随意插队的家长,怎么可能培养出守规则、讲秩序的孩子?那些满口污言秽语的家长,怎么可能培养出有礼貌、讲文明的孩子?

孩子身上的很多问题,追根溯源,大都可以在成年人特别是父母身上找到影子。所以,当我们在批评某个孩子的陋习时,应该反思,成年人的不良习惯给孩子带来了哪些负面影响?更应该思考,我们究竟应该怎么做才能让孩子远离这些陋习,成为高素质的社会公民?

曾有一段时间,我妻子特别喜欢iPad中的一款游戏,下班回家经常玩这个游戏。当她玩的时候,刚开始,女儿就会凑过去看妈妈打游戏。到后来,她也看会了,就要求玩。我们没有太在意,就同意她玩这个游戏,只是每次不能超过半个小时。最初,女儿基本上都能遵守不超过半小时的约定,到时间主动会退出游戏。可是几天后,她就迷上了这款游戏,有些欲罢不能的感觉。于是,她就开始不守约定了。当我要求她到时间就退出时,孩子跟我说:“妈妈每次都可以玩很久,为什么我就不能啊?”

我终于知道症结所在了。后来我就跟妻子商量,每天不要打太长时间的游戏,并把女儿的话转告她。妻子也意识到自己那段时间有些痴迷这款游戏,同意我的要求。接下来几天,妻子都注意控制自己的游戏时间,也告诉孩子不能超过妈妈玩的时间。没想到,女儿很快就又能遵守当初的约定了,每次仍然不超过半小时。

可见,每一个成年人都应该养成好习惯,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做给孩子看。当孩子们的眼里看到的都是文明礼貌的行为和遵守规则秩序的社会,他们的心里必然也会种下同样的种子。如果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养成了一些不良习惯,同样也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最后必然会有孩子东施效颦的那一天。(付小平,教育学者、亲子教育专家、复旦大学博士,著有《陪孩子一起上幼儿园》。)

教师指导

家长要关注

孩子的榜样学习期

孩子对社会的三个认知阶段中,第一个阶段就是父母榜样期,他们窄小的世界里,可以学习的对象非常少,天天接触的家人就成了他们识别行为目的、认知社会的第一任老师。

因此,当孩子的行为产生问题时,多半是由于早期的榜样学习期,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和示范造成的。也正是这个时期,家长反而不太注意孩子的感知内容、行为培养,直到发现孩子的行为出现偏差,才警觉出了问题。这个问题出现之后,对于父母有知识、有文化,平素较为重视教育的家庭,还会产生疑问,这孩子不应该这样啊!直接造成问题的原因,基本围绕在以下几个方面:

1.榜样偏移

在孩子03岁期间,家长认为他们还什么都不知道,把孩子交给隔辈老人、保姆带。却不知,这些人能够影响孩子的感知,进而影响孩子的认知,最终形成固定的行为习惯。

曾有一对夫妻,孩子一岁多刚会说几个短句。一天他们带孩子玩时发现,孩子生气时,或当他的一些需求得不到满足时,就总说脏话。警觉起来的母亲后来注意到,孩子是受到脾气暴躁的婆婆影响。因为婆婆着急时就说脏话,孩子感知到奶奶生气时以此来做反应,也就依样学样地说起来。惊觉榜样作用如此巨大的父母,才发现问题的严重性:一岁多的孩子已经形成了对于解决问题方式的认知,并从第一接触人处学到了行为方法。

2.环境影响

父母对孩子要求严格,教育也是符合社会共识的,但环境的影响却时常被忽略。一些父母朋友来访,家庭聚会时,成人话题频出,行为标准低下。他们完全忘记了孩子在身边,纵酒纵乐之后,行为榜样作用就成了反向教育工具。

今年24岁的小文,成了父亲的心病。她行为不端,经常惹祸,完全就是一个问题女孩。心理咨询之后发现,孩子所有这些行为都有幼儿时期父母的影响。首先,小文五岁之前,父亲对于母亲的外遇行为采用咒骂、殴打等方式发泄,直到孩子五岁他们离婚,家中每天骂声打声不绝。之后父亲情绪压抑,时常和朋友在家狂饮,酒后说话无德,还时常和提意见的老人、邻居动手打架。虽然父亲清醒时教育小文做人的道理都是对的,行为上也非常注意,但自身的行为榜样展示,却时常出现错误。小文在这样的环境影响下,形成了暴力解决问题的认知和由此导致的行为标准下降。

3.认知校正

当孩子长到可以接触社会时,他们见到的同伴、成人行为有对的、有错的。这时候父母要承担的责任就更多,更重要。孩子见到的事,对的如何告诉他们要学习;错的如何告诉他们要戒除。但很多父母很少注意到。

 

几次在街上遇到这样的家长,孩子就在身边,父母也是一表人才优雅大方。但为了争一个座位或被人踩了脚面等小事,这份优雅就丧失殆尽。轻则口出污言秽语,重则拳打脚踢,根本不注意孩子在身边感受着父母的言传身教。其实,遇到身边出现的一些行为刺激,父母不仅不应该做错误示范,还应该主动向孩子阐释这些行为在认知层面上的对错,让孩子在无差异的感知之后,能够学习到正确的认知,在不断提示中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一个孩子写下“到此一游”肯定是他的行为错误,背后却是父母、师长、社会影响因素起着根源作用。当孩子看到成年人在墙上写、画,却没有父母、师长告诉他们这是错误的行为,他们的模仿又有多少是他们自己的错误概念起作用呢?好孩子不是管出来的,是教出来的,是从一点一滴的行为观察,感知接受和认知培养走出来的。想教育出好孩子,我们先要学会做好家长,为他们创造良好的行为教育氛围,以及正确的社会认知环境。(蓝色季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怎样让孩子摆脱“到此一游”式陋习
61%的成年人很难遵守他们为孩子制定的规则
孩子成长离不开好家教!教育孩子的问题上,父母表率很重要
教育就是以家长、师长的行为示范为孩子树立成长榜样
父母是孩子的榜样,家长自我行为约束差,再怎么教育都没戏
父母十种行为毁掉孩子自信3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