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清四僧石涛代表作《搜尽奇峰图》《山水清音图》等赏析

石涛简介及艺术成就:

         石涛(1630一1724年), 明末清初的“清初四僧”之一。中国清代画家。僧人。本姓朱,名若极,小字阿长,发为僧后,更名元济、超济、原济、道济,自称苦瓜和尚,游南京时,得长竿一枝,因号枝下叟,别署阿长,钝根,山乘客、济山僧、石道人、一枝阁,他的别号很多,还有大涤子、清湘遗人、清湘陈人、靖江后人、清湘老人、晚号瞎尊者、零丁老人等。明宗室靖江王赞仪的十世孙,原籍广西桂林,广西全州人。他的生年有明崇祯九年、十四年、十五年(1636、l64l、1642)诸说,他的卒年有清康熙四十四年、四十九年、约五十七年(1705、l710、约1718)诸说。明亡国后朱亨嘉自称监国,被唐王朱聿键处死在福州。时石涛年幼,由太监带走,出家,法名原济,字石涛,别号大涤子、清湘老人、苦瓜和尚、瞎尊者等,曾拜师于名僧旅庵本月,性喜漫游,曾屡次游敬亭山、黄山及南京、扬州等地,晚年居扬州。他既有国破家亡之痛,却又两次跪迎康熙皇帝,并和清王朝上层人物多有往来,内心充满矛盾。

         石涛出生于帝王胄裔,明亡时他不过是三岁小孩,他的出家更多的仅仅是一种政治姿态,这与渐江的"受性偏孤"是不同的,石涛的性格中充满了"动"的因素,因此他身处佛门却心向红尘。康熙南巡时,石涛曾两次接驾,并山呼万岁,并主动进京交结达官显贵,企图出人头地,但是权贵们仅把他当作一名会画画的和尚而已,并未与之计较,故而攻败垂成。因此他是在清高自许与不甘岑寂之间矛盾地渡过了一生,好在他聪明绝顶,巧妙地把这种矛盾发泄到他的画作中,因此他的作品纵横排闼、闪转腾挪,充满了动感和张力,这也正是他异于常人的高明处。

         石涛工诗文,善书画。其画擅山水,兼工兰竹。他的山水不局限于师承某家某派,而是广泛师法历代画家之长,把传统的笔墨技法加以变化,又注重师法造化,从大自然吸取创作源泉,并完善表现技法。作品笔法流畅凝重,松柔秀拙,尤长于点苔,密密麻麻,劈头盖面,丰富多彩;用墨浓淡干湿,或笔简墨淡,或浓重滋润,酣畅淋漓,极尽变化;构图新奇,或全景式场面宏阔,或局部特写,景物突出,变幻无穷。画风新颖奇异、苍劲恣肆、纵横排奡、生意盎然。其花鸟、兰竹,亦不拘成法,自抒胸臆,笔墨爽利峻迈,淋漓清润,极富个性。石涛的绘画,在当时即名重于世,由于他饱览名山大川,“搜尽奇峰打草稿”,形成自己苍郁恣肆的艺术风格。石涛善用墨法,枯湿浓淡兼施并用,尤其喜欢用湿笔,通过水墨的渗化与笔墨的融和,表现出山川的氤氲气象与深厚之态。有时用墨很浓重,墨气淋漓,空间感强。在技巧上他运笔十分灵活。或细笔勾勒,很少皴擦;或粗线勾斫,皴点并用。有时运笔是酣畅流利,有时又是多方拙之笔,方圆结合,秀拙相生。

  石涛作画构图尤为新奇。无论是黄山云烟,江南水墨,还是悬崖峭壁,枯树寒鸦,或平远、深远、高远之景,都力求布局新奇,意境翻新。他尤其善用“截取法”以特写之景传达深邃之境。石涛还讲求气势。他笔情恣肆,淋漓洒脱,不拘小处瑕疵,作品具有一种豪放郁勃的气势,以奔放之势见胜。对清代至现当代的中国绘画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有《搜尽奇峰打草稿图》、《淮扬洁秋图》、《惠泉夜泛图》、《山水清音图》、《细雨虬松图》、《梅竹图》、《墨荷图》、《竹菊石图》等传世。著《苦瓜和尚画语录》,阐述了他对山水画的认识,提出一画说,主张“借古以开今”,“我用我法”,和“搜尽奇峰打草稿”等,在中国的画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石涛对后世的影响极大,作品历来被藏家所钟爱,历代石涛的赝品也经久不绝,但大多技艺低劣,属“皮匠刀”的笔法,很容易辨真伪。但现代画家张大千曾精研于石涛,仿其笔法,几能乱真,他有不少的仿画流传于世,极难分辨。张大千笔力不及石涛厚重,线条也较光滑,这是不同之处。

         另外,同一时期还有一些人的创作与"四王"的艺术追求截然不同。在艺术上主张重视生活的感受,强调抒发情感,创造出豪放、磊落、独具风采的画风,对振兴当时画坛有着深远的影响,他们就是有很高艺术水平的四位僧侣画家,朱耷、石涛、弘仁、髡残。他们都是明朝(1368-1644年)后代,在政治上对清代统治者是不合作的态度,反对清王朝贵族的作风。他们利用传统艺术的形式,面向自然、面对人生,表达真情感受。他们也重视笔墨的情趣,并寻找自己的绘画空间与方向,抚慰曾遭受过折磨的心灵。石涛的山水画独具风格,景色构图大胆而新颖,笔墨运用多变,是清代早期最富有创造性的画家。朱耷以画花鸟画出名,继承陈淳、徐渭的传统,发展了泼墨写意画法。作品往往是借物抒情,以象征、寓意与夸张的手法,塑造奇特的形象,抒发了厌恶世俗生活与国亡家破的痛苦内心。他的艺术成就,对后来的扬州八怪与近现代大写意花鸟画影响很大。髡残的山水学习黄公望、王蒙风格自有变化,以真实景色为对象,描绘山水,具有雄伟壮阔,苍茫浑厚的气势。

清四僧石涛代表作《搜尽奇峰打草稿图》赏析:

  《搜尽奇峰打草稿图》 纵42.8厘米,横285.5厘米,纸本,墨色。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此图作于康熙三十年(1691),正是他北游京城时期,应当说是他画中精品。图前以他独特的隶书题写了“搜尽奇峰打草稿图卷”九个字作引首。再看画卷:一小溪分隔两岸,石壁耸峙,群山巍峨。山间云雾飘渺,下面有一水蜿蜒流淌。水上架小桥,两小艇载着人垂钓其中。渐入深山,路道盘桓,峰峦起伏。山间林木茂密,村舍瓦屋掩映于其间,有两人晤谈屋中。后渐开阔,水流潆洄,汇成大湖。湖畔孤岛,小桥连岸,坡岸有高士席地,水中有舟载客而来。显然这是人间寻常的生活,恬静平淡。作者以其难得的细笔,一层层勾、皴,再由淡而浓,反复擦、点,淡墨渲染。尤其是点,经由干、湿、浓、淡,反复叠加,至“密不透风”的程度。石涛善用点,是其一大特征。整幅画面显得苍莽而凝重,深得元人意趣。尽管他在卷后自谓“不立一法,是吾宗也”,其实还是脱不开传统技法。

  石涛是一个对清以来的绘画史极具影响的画家,而且又是极受争议的人物。一方面他在画坛被摹古画派所笼罩、是画家的创新活力渐遭销蚀的时代,金鸡孤鸣,唱出了一片新天地。但同时,他矛盾、怪诞的性格——身为明宗室后裔,为逃生而出家,然却又两次恭接清帝圣驾;既已出家为僧,然却又媚走于权贵间,以求荣华;以“僧人”面世,然却又无心研究佛典;写了《画语录》,标新立异,然却又在晚年大加删改为《画谱》,将往日的锋芒一概抹去,复归守旧故道,这不能不让后人感觉到迷惘。当然,石涛作为一个画家的创作及画论,在历史上应该有其地位,但是必须放在整个绘画史中去评议。不然,也就只有如同大画家张大千,从早年依赖石涛而成名,壮年后却又千方百计从石涛的模式中挣扎出来,一如他晚年题其早年仿石涛作品中自述的“今则惟恐不出”矣。 

《山水清音图》

石涛《山水清音图》赏析:

         石涛的作品一变古人和四王三重四叠之法,以构图新奇见长,在这幅画上原济用了他最擅长的“截取法”,在丛林中截取了幽阁深藏的一段景致,以特写的手法绘出,虽则画的的是一段小景,却传达出一种深邃的意境。元济笔墨画法多变,善于用墨,这幅图上墨气浓重滋润,湿笔较多,通过水墨的渗化和笔墨的融合,使山林的清润深幽被尽致地表现出来。这幅画画了丛林中的一处幽阁,水边坡上有小亭翼然,其下幽篁密布。    

    《山水清音图》所描绘的明显是黄山景色,不过这是经妙手剪裁后的图画。石涛曾题画说:“余得黄山之性,不必指定其名。”可知他对于描绘黄山景色相当自负。随手写出,皆能为黄山传神。

    《淮扬洁秋图》纸本,设色,纵89厘米,横57厘米。南京博物馆藏。

石涛《淮扬洁秋图》赏析:

         此画上河岸边的城墙中屋舍层层。河岸及城墙内外的丛树用水墨点画,垂柳和河岸边苇草用白描画法。田地和土坡以“拖泥带水皴”画出。垂柳和土坡上又有赭石作点,明净雅洁。下方虚画,云雾迷漫。远处淡墨渲染。画面的上部有画家一段富有诗意的题跋,叙述了古扬州的变迁,并抒发了作者的感慨,增加了画面的气氛,引人联想。此图布局新颖,灵活运用各种笔势,淋漓尽致地描绘出自然山水变幻莫测的风貌,形成了他自己独特多样化的风格。 

《四边水色图》纸本,设色,纵127.8厘米,横55.1厘米。上海博物馆藏。

石涛《四边水色图》赏析:

         此画皴法稠密,点苔布满山石,是从王叔明的绘画风格演变而出,但石涛在取景、笔墨、意境上都超出前人,不拘一格,独具特色。他曾有自题:“此某家笔墨,此某家法派,犹盲人之示盲人,丑妇之评丑妇尔。赏鉴云乎哉?不立一法是吾宗也,不舍一法是吾旨也。”言明了他学前人,却绝不拘泥于前人,锐意创新的决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竹石皆有生命
石涛的山水——搜尽奇峰打草稿
【名家鉴赏】300年只此一人——石涛
画坛四僧之一:石涛
[转载]清初四僧之:石涛《百页罗汉图册》欣赏(02)
搜尽奇峰打草稿—石涛山水图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