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张志礼医话验案精选(三)




湿疹典型病案5例

例1 童某,男,14岁,199029日初诊。

病史:近两年口周皮肤瘙痒脱皮,经常不自觉地用舌头舐,反复发作。近两周加重,糜烂流水,嘴角干裂,进食、说话时疼痛,自觉口干舌燥,纳食不香,易急躁,大便干,溲黄。

诊查:口唇周围皮肤稍增厚呈淡红色,口角处皲裂渗血,口唇上下方轻度红肿,表面可见少数粟粒大小的丘疹、丘疱疹。舌质红,舌体胖大有齿痕,舌苔微黄,脉滑数。

西医诊断:口周湿疹。

辨证:肺胃郁热,脾虚湿盛,湿热并重。治法:清肺胃热,健脾消导,除湿解毒。

处方:桑白皮15g,地骨皮15g,黄芩10g,黄连10g,栀子10g,生地黄30g,焦槟榔10g,炒莱菔子10g,白术10g,枳壳10g,薏苡仁30g,车前草30g,苦参10g,厚朴10g,六一散30g()

另用甘草油调祛湿散外擦。

二诊,服上方7剂,糜烂平复,痂皮大部脱落,皮疹变干,饮食逐渐增加,二便正常,舌质淡苔白,脉弦滑。上方去桑白皮、地骨皮、黄连,加白鲜皮30g,白扁豆10g

三诊:继服7剂后,皮疹基本消退,口唇角皲裂逐渐愈合。外用药改为黄连膏。再服二诊方7剂后,改以除湿丸口服巩固疗效,1个月后痊愈。

按语:此例口周湿疹两年不愈的患者,初诊见口干舌燥,纳食不香,易急躁,便干溲黄,舌红苔黄,脉滑数,证系肺胃蕴热,脾虚湿盛,湿热并重。急投桑白皮、地骨皮、黄芩泻肺火;黄连、栀子清三焦实热,清胃火,泻心火,除烦通便;白术、枳壳、薏苡仁清脾除湿;六一散中滑石性寒而滑,寒能清热,滑可利窍,除膀胱之热结而通利水道,可利水消肿兼清热除烦止渴;生地黄凉血滋阴;白鲜皮配苦参、车前草祛湿清热;厚朴、槟榔、莱菔子、白扁豆健脾消导燥湿和胃。故局部与全身诸症皆除,临床治愈。

例2 帅某,男,34岁,1990816日初诊。

病史:近7年阴囊部湿润、糜烂、流水、瘙痒,严重时坐卧不安,影响工作与休息。近3周加重,内裤也被渗液浸湿,走路困难,十分痛苦。自觉头昏乏力,纳食不香,胸脘满闷,大便不爽。

诊查:双侧阴囊皮肤肿胀肥厚粗糙,多处糜烂渗出,并可见抓痕血痂,有臭味。双大腿内侧皮肤粗糙肥厚苔藓样改变并有色素沉着。舌质淡,舌体胖有齿痕,苔白腻中心微黄,脉弦滑。

西医诊断:阴囊湿疹。

中医诊断:肾囊风。

辨证:脾虚蕴湿化热,湿热下注。治法:健脾除湿,清热解毒凉血。

处方:藿香10g,茵陈30g,白术10g,枳壳10g,薏苡仁30g,车前草30g,泽泻15g,防己10g,苦参15g,川木通6g,黄柏10g,龙胆6g,生地黄15g,牡丹皮15g,六一散30g(),地肤子15g,每日1剂,水煎服。

局部用马齿苋30g,黄柏30g,苦参15g,蛇床子15g,百部10g水煎外洗,再用甘草油调祛湿散外敷。

二诊:服上方3剂后糜烂渗出大减,瘙痒减轻,已可入睡。服7剂后皮疹明显消退,肿胀减轻,二便通利,舌淡苔白脉缓。于上方去川木通、茵陈、龙胆、防己,加当归10g,首乌藤30g,丹参15g。外用药改为黄连膏、5%黑豆馏油膏混匀外用。

三诊:继服14剂后瘙痒止,皮损变干,痂皮脱落,肿胀消退。改服除湿丸、秦艽丸巩固疗效。3周后治愈。

例3 颐某,男,49岁,1981223日初诊。

病史:9年前开始全身泛发暗红色丘疹,瘙痒明显,抓后糜烂渗出,时轻时重,迁延不愈。两个月前加重,剧痒,夜寐不安。曾在外院服泼尼松每日30mg及静脉滴注葡萄糖酸钙等治疗,皮疹仍未消退。患者寝食不安,心烦乏力,曾在某医院门诊给服全蝎、皂角刺、防风、蝉蜕等药物,外用5%黑豆馏油软膏。服药3剂后瘙痒未止,皮疹反而明显增多,部分融合成片,焮红肿胀,大便干,小溲短赤。

诊查:全身散发红斑丘疹,大部分皮损粗糙肥厚,掺杂有明显抓痕血痂,部分皮疹融合成片,皮损边缘及皮损之间有新生紫红色斑丘疹、丘疱疹,部分糜烂渗液,潮红肿胀。舌质红绛,苔黄腻中间剥脱,脉滑数。

西医诊断:慢性湿疹急性发作,湿疹红皮症。

辨证:湿热内蕴,热盛于湿,兼盛毒邪。治法:清热除湿,凉血解毒。

处方:龙胆10g,黄芩15g,生地黄30g,栀子10g,熟大黄10g,白鲜皮30g,冬瓜皮15g,苦参15g,茵陈30g,车前子15g,车前草30g,泽泻15g,茯苓皮15g,川木通6g,六一散30g(),石膏30g(先煎),羚羊角粉0.6g (冲服)。水煎服,每日1剂。

用马齿苋30g,黄柏30g煎汤冷湿敷后外用炉甘石洗剂。

二诊:治疗5天后,皮损红肿渗出明显减轻,痒缓解,能入睡,食纳改善,大便已通。于上方去川木通、熟大黄、羚羊角粉,加薏苡仁30g,陈皮10g

三诊:服上方14剂,新生皮疹全部消退,皮损变干,仍肥厚粗糙,舌淡,苔白,脉缓。改服养血润肤、清解余热方。

处方:白术10g,茯苓15g,当归10g,丹参15g,鸡血藤15g,首乌藤30g,赤白芍各15g,生地黄15g,薏苡仁30g,白扁豆10g,玄参15g,白鲜皮30g,苦参15g

皮损处外涂黄连膏、曲安西龙霜。

四诊:服药14剂,皮损软化变薄,瘙痒缓解。改口服除湿丸、秦艽丸调理,1个月后痊愈。

按语:湿疹变化多症状复杂,亦好治亦难治,治疗得法立竿见影,治疗不当则久治不愈,甚至诱发红皮症。笔者认为,慢性湿疹由于湿热蕴久耗伤阴血,可致血虚风燥,应投以养血润肤、滋阴润燥的方药,但又不要忽视湿疹本源于湿,再源于热,治疗应从湿热着手,除湿治其本,清热治其标。慢性湿疹虽因久病耗伤阴血,应投以养血润燥之药,但不能忽视健脾除湿兼清余热。此外,需要强调指出的是,湿乃重浊有质之邪,湿热互结于里,宜清利不宜表散,宣散表邪会使病情加重甚至激化。古代医书早有记载:“疮疡以消为贵,以消为上。”湿疹亦属疮疡范畴,治疗时也应遵循这一原则,以消为上。临床上有些医家主张对皮肤宜发散,甚至说发散出来才能根治,这种说法毫无根据。事实证明,发散出来只会使病情加重,病程延长,增加患者痛苦和经济负担,根本谈不上根治。例3病情加重的原因之一就是某医院医者不适当地使用全蝎、皂角刺、蝉蜕、防风等发散药所致。此外,在皮损发红渗出有湿热之证时只考虑原有的慢性肥厚皮损,过早使用焦油类药物,亦可导致皮肤“激惹”,这些常常是慢性湿疹转为急性发作甚至发展为红皮症的诱发因素。所以,临床上必须认真审时度势,辨清证型,适当施治,才能药到病除。我在治疗急性皮肤病中常用羚羊角粉清平肺肝,急性皮肤病多因肝胆湿热,肺经实火所致,故用之可达清营凉血解毒之功,起效迅速。龙胆、黄芩、川木通、栀子清泻三焦实热;肺与皮毛相表里,故用黄芩尚可清肺宣肺利水;大剂量车前草既利水又清热,大剂量茵陈可清热利湿消肿;由于本病以湿为本,早期气分热盛,血分热轻,故用石膏、六一散扬汤止沸,若后期病情发展波及血分,宜用生地黄、牡丹皮、白茅根清血分热,以达釜底抽薪之效。此外,笔者主张除湿切忌温燥,认为湿疹虽系以湿为患,但常湿热并存或湿热互结,故临床上除非有明显脾虚湿滞而无热象者,切忌辛温燥烈之品,以免以热得热使病情加重。古人朱丹溪创二妙散治湿热下注,今人亦常以之治湿疹,殊不知苍术虽有燥湿之功,但辛温燥烈,易助火,故急性湿疹热盛时,虽用黄柏佐之,仍易导致病情急性暴发加剧,所以我主张湿疹急性期不用温燥之品。

例4 张某,女,33岁,1987520日初诊。

病史:10年前开始头皮出油,多屑,瘙痒,并见面部油腻脱屑。耳后、胸背、外阴、大腿内侧起红色斑疹伴脱屑、瘙痒。时轻时重。迁延不愈。经多方中西药治疗无明显效果。平素大便溏,小便清长,白带多而清稀。

诊查:头皮油脂多,可见少量细碎白色糠秕状鳞屑,毛发炯炯有光泽。颜面眉弓、鼻唇间、耳后,胸背部可见淡红色斑片,轻度浸润,表面少量糠秕状油腻性鳞屑,皮损部位可见散在抓痕血痂。大阴唇及大腿内侧皮肤粗糙,轻度肥厚,湿润。舌质淡,舌体胖嫩有齿痕,苔薄白,脉滑。

西医诊断:脂溢性湿疹。中医诊断:白屑风。

辨证:湿热内蕴,兼感风邪。治法:清热除湿,散风止痒。

处方:白术10g,枳壳10g,薏苡仁30g,萆薢10g,芡实10g,槐花30g,野菊花10g,桑白皮15g,地骨皮15g,车前子15g,泽泻15g,白鲜皮30g,苦参15g,防风10g。每日1剂,水煎服。

外用脱脂水剂:透骨草30g,猪牙皂15g,侧柏叶30g,苦参15g,百部15g,白矾10g,煎水放温后洗头,每周2次,外用氯柳酊。对面、颈、胸部皮损用10%硫黄膏10g、硅霜20g混匀外擦。对外阴及大腿皮损用苍肤洗剂煎水放温后坐浴,外用5%黑豆馏油膏、复方康纳乐霜混匀外擦后再扑少量爽身粉。

二诊:上方服14剂,头皮及面、颈、胸部皮疹瘙痒减轻,红斑变浅,脱屑减少。于前方去野菊花、槐花,加当归10g,赤芍15g,地肤子15g

三诊:继服14剂,红斑消退,痒止,白带极少,临床治愈。

例5 王某,男,30岁,198962日初诊。

病史:15岁时开始头皮出油多屑瘙痒,未认真诊治。5天前洗头后头皮瘙痒加重,红肿流水。自觉心烦口渴,口苦咽干,大便秘结,小便黄。

诊查:头皮、面颊、双耳潮红肿胀,部分糜烂渗液,结黄痂,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西医诊断:脂溢性湿疹。中医诊断:湿毒疡。

辨证:肺胃湿热上蒸,兼感毒邪,热盛于湿。治法:清热利湿,凉血解毒。

处方:龙胆10g,黄芩15g,生地黄30g,栀子10g,龙葵10g,败酱草30g,蒲公英30g,大青叶30g,桑白皮15g,地骨皮15g,车前草30g,槐花30g,白鲜皮30g,苦参15g,六一散30g(),石膏30g(先煎)。马齿苋30g,黄柏30g煎汤置冷后湿敷头面部渗出皮损,每天3次,每次半小时。湿敷间隔期用祛湿散甘草油外搽,无渗出的皮损外用氧化锌油膏。

二诊:服上方7剂,大便已通,红肿渐消退,糜烂面部分干燥,渗液减少。舌红苔薄白,前方去龙葵、蒲公英、石膏,加白术10g,枳壳10g,薏苡仁30g

三诊:服上方14剂,皮疹大部分消退,局部轻度脱屑,仍有痒感。于前方去黄芩、栀子加丹参15g,当归10g。续服14剂,症状全消,临床治愈。

中医认为本病多由湿热内蕴,外感风邪,蕴阻肌肤,湿热上蒸所致,或因湿热久蕴,耗伤阴血,血虚风燥,肌肤失养。例5是脂溢性湿疹常见的类型,证属湿热内蕴,兼感风邪。治疗当以清热除湿散风之法。方中以白术、枳壳、薏苡仁、芡实清脾除湿;车前子、泽泻、白鲜皮、萆薢、苦参清利湿热,桑白皮、地骨皮、槐花、野菊花、防风清肺胃热散风。二诊又加养血除湿之剂,得收全功。例5因皮疹瘙痒烫洗搔抓后继发湿疹样变化,急性加重,临床表现同湿疹相似,以热盛型的经验方石蓝草方治疗的同时,针对脂溢性湿疹肺胃蕴热的特殊性,加用桑皮、地骨皮泻肺热,栀子清胃热,泻三焦热,收得良效。

(整理:张芃、周垒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湿疹8年反复发作.中医药内服 外敷.1个月轻松退尽
名老中医悉心总结治疗湿疹的数十方!
治疗湿疹,这些方法真实有效
张志礼医案精选
张志礼医案
张志礼医话验案精选(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