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青春期的情绪问题要先从改善亲子互动着手

【青春期的情绪问题要先从改善亲子互动着手】

 

有的父母认为孩子是躁郁或是忧郁,但后来发现原来是亲子互动出了问题——父母想要决定孩子的一切;但孩子要做自己,于是加以反抗。

 

青春期孩子的情绪反应本来就比较剧烈,倒不一定是病态;但父母可能因为无法理解孩子的反应,就认为孩子是处在躁或郁的状况。在我们接触的很多个案中,有的父母认为孩子是躁郁或是忧郁;但后来发现原来是亲子互动出了问题——父母过度控制孩子,想要决定孩子的一切;但孩子要做自己,于是加以反抗,而出现摔东西、暴怒等情形。

 

若孩子的情绪不稳,不宜过度解读,要先了解造成孩子情绪起伏的来龙去脉,是不是和同学的互动出问题?在学校遇上什么困难?和家人是否争吵等?未必因为孩子暴怒发飚,甚至动手打人,就断定孩子有躁郁。试想,退回二、三十年前,大家还不太具有精神疾病概念时,就不会说孩子是躁郁症,而可能认为是「被煞到」或「卡到阴」了。总之,对孩子的评估宁愿先保守些,不要立即给孩子贴标签。

 

至于精神疾病会不会遗传?事实上很难一言以蔽之。现代医学叫做「心身医学」,和二十世纪中期的「生物医学」不同。生物医学只考虑生理层面、体质因素,如父母有无忧郁症,就会连带想到子女有无忧郁症;但心身医学还会考虑到心理层面和社会因素。心理层面包括人的性格、生长背景、从小学习面对压力的方式及EQ等;社会因素则考量到他的成长环境、人际关系是不是充满挫折,例如在管教极严的私立学校就读、成绩始终排名最后等。将心理和社会因素一併思考后,就会发现遗传因素并非绝对地产生影响。固然有些疾病会遗传,但父母有精神疾病,并无法直接推断孩子也会发病,还必须考量个性、家庭气氛、人际关系等因素。

 

总之,要解决亲子互动问题,关键在于找出问题真相,而非急着帮孩子贴上某类疾病标签。最佳解决方式是带孩子去看医师或心理师;尤其是心理师。因为医师的门诊很忙,三、五分钟常不能仔细了解问题。诊断出病名,不等于就能治疗疾病。若是忧郁症还好,医师会开抗忧郁药物;但假如不是呢?

 

比如说,青少年时期有一种诊断叫做「对立性反抗疾患」,就是常不服管教,乱发脾气或招惹同学。这种诊断对家人并无太大帮助,因为家人就是知道孩子很会反抗和对立才来就医,且这种病症也无特效药可医;换句话说,属于互动或习惯的问题不能单靠药物解决。再说,孩子若是反抗与对立,即使给了药他也不见得会吃。又如,发现这个孩子是受虐儿,即使施予药物也不能改变他的病,因为医师不能改变打人的父母。

 

医师进行诊断和开药,有其标准作业流程,但处理互动问题则没有标准作业流程,这也是最难处理的大问题。心理师则可以花较多的时间来倾听孩子的问题,了解亲子的互动,藉以判断是罹病或是属于青少年的叛逆,或者其他的因素所造成;这部分则需靠父母、老师和心理师共同努力。

 

举得例子来说,有个已经上大学的孩子,早上九点要上课,九点十分还在家里看报纸,一副悠哉悠哉模样,倒是妈妈急得半死,最后总是塞钱让他坐计程车去上学。这位妈妈不明白孩子为何总是那么悠哉,但问题可能就出在妈妈处理这个问题的方式。互动问题不是药物可以解决的,因为问题可能是妈妈总是给钱,等于变相鼓励孩子悠哉地坐计程车上学。所以,与孩子的互动问题,可能要回过头来检视家长和老师;当师长为孩子做太多,孩子就什么都不必做了。

 

有项针对乳癌病人的研究,将病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后者接受传统的开刀、放射线疗法、化学疗法;前者则再加上团体和亲子治疗,即让病友及家属加入社团,大家互相加油打气、分享经验、传授秘诀。结果,前者的寿命较后者长,而且长达一倍以上的时间。这个研究报告可以完全证实,只是进行生理的治疗是不够的,必须再加上心理及社会治疗。


本文选自《爸妈别抓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亲子 | 8张图检测你的家庭环境好坏
想营造和谐的亲子关系,家长的情绪也需要保健
孩子厌学,责任全是孩子?爸妈你反思了吗?
假期宅家,父母如何通过“陪玩”对ADHD孩子做行为治疗
23年前的研究被推翻:让孩子更聪明,不是阅读,不是营养,居然是...
情绪密码是亲子互动的钥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