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人的最好榜样——歌德

提笔写歌德,心生深深愧疚。陡然觉得人像有眼无珠的瞎子,根本不具备认识事物的能力。或者说,何时认识之光会照穿人,也由上帝说了算。知道歌德二十多年,但我真认识歌德吗?对歌德的认识过程让我想起里尔克的话:“我们身边的许多事物,在向我们要求新的发现”——也就是说,人并没有真正认识周围很多习以为常的事物,事物于是要求一遍遍重新被认识。所以让我更谦逊吧,我那么有限无知,还惯于以知道自居——这话,真是为从前的无知懊悔。

如果天才是一株奇异的花,朝开夕落,那么大师就是在忍耐中成长,能于季节中不断开花结果的树。古今锐利气盛的天才多,但厚实全能的大师却少,毫无疑问,歌德是位真正的大师。

在八十三年生命历程中,歌德不仅在地质学、生物学、解剖学、物理学、天文学上有重要研究与发现,从政对文化、经济、交通、戏剧都有过重要贡献。歌德一生还画了上千幅画,写过四千余首诗,各种喜剧六七十种,小说几十部,还有大量自传文艺评论。他的《歌德全集》让歌德研究者编辑整理了三十年,共整理出一百四三本书!歌德旺盛精力以及在任何一个领域所做的一点小小发现,都够一个普通人努力一生,而他却拥有这无数的总和!

歌德一生酷爱自然科学。他从政,但对政治远不如对科学上心。法国七月革命消息传到魏玛,引起很大激动。那天歌德一见朋友就是:“这个伟大的事件你怎么看”?朋友都以为他说的是法国大革命,后来才知道,歌德是指当时法国科学院关于脊椎动物是有四个原型还是只有一个原型的争辩。歌德很多次表现出——让我“安静地坚守在工作室里,细心地照料科学和文艺的圣火”,以使“和平来临时不至于缺少万不可缺的普罗米修斯之火”。晚年歌德对爱克曼说:“如果没有在自然科学方面的辛勤努力,我就不会认识人的本来面目。在自然科学以外任何一个领域,一个人都不能像在自然科学那样仔细观察和思维,那样洞察感觉和知解力的错误以及人物性格的优缺点”。

的确,大自然会让人成为知道秘密的人。大自然对没能力了解她的人是鄙视的,对真实纯粹的人才屈服才泄露秘密。自然对歌德揭开奥秘,使得歌德取得了科学文艺等很多方面的成就。歌德说:“石头与植物把我跟人联系在一起了;每棵植物都向我宣示那些永恒的法则;最稀奇的形式也暗自保有原始的形象”。甚至,他这样阐述艺术和自然的关系:“自然起始对谁揭开它的公开秘密,谁就感到一种不可抗拒的渴望,向往那最可贵的解释者——艺术”。歌德认为诗人在作品里所创造的世界也是公开和秘密并存,好像成为“第二个自然”。歌德常把一件完美的艺术品称为“自然的作品”“生动的高度组成的自然物”。正因为歌德把大自然当最要好的朋友,所以,他能在和植物朋友的交往中看到了万物的蜕变——“死只是一个走向更高的生命的过程。由于死而得到新生,抛却过去而展开将来”,他因此建立起的蜕变论正是达尔文进化论的先驱。

因为体会自然,歌德悟出:“你若要为全体而欢喜,就必须在最小处见到全体”;“你若要迈入无限,就只有在有限中走向各方面”。因为观察自然,他总结出哲学:“从个别现象找出普遍规律,又从普遍现象解释个别现象。特殊显示出一般,一般概括出特殊”。甚至,歌德从一呼一吸中都能领略出内外在关系,并写出蕴含美妙哲理的诗来:

在呼吸中有双重的恩惠,

把空气吸进来又呼出来。

呼进感到压迫,呼出就清爽;

生命是这样奇异地混合。

你感谢神,如果他压抑你,

感谢他,如果又把你放松。

歌德洞悉大自然就像是自然的代言人,以至于海涅这样评价:“歌德本身是自然的镜子。自然要知道它自己是什么样子,于是创造了歌德。自然的思想,意图,他都能给我们反映出来”。 

歌德一生硕果累累,一年成就往往抵得上别人辛苦一生的努力,在他丰富圆满的背后,隐藏着很多不为人知的精神斗争。歌德一生多恋,从17岁到74岁,他先后倾心十多位女子,但这些爱情却给他带来“整章整章的痛苦”。也因为歌德处境优越,自身才华横溢,喜欢歌德的女子很多,这导致世人都以为歌德感情随便。在歌德谈话录中,歌德对自己感情上的事有过一次提及。当时歌德任魏玛剧院总监,剧院中很多漂亮的女演员,也不乏各种原因对歌德投怀送抱者。但为了保持自己的威信和待人处事的公允,歌德一直很注意与她们保持足够距离。这些话也证明,歌德一生虽然多恋,但也都是确实对对方产生了爱情。

可即使如此,爱情带给人的,往往也是失望多余满足,痛苦多于欢乐。聪明的歌德既知,又为何一生追求?在《亲和力》里他写道:“爱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爱就是命运”。因为爱是命运无力逃脱,在痛苦之时他感到了“神让我说,我苦恼什么”。于是在对爱情的反思中,歌德给世人留下大量优秀作品,可是就因此他遭受的灵魂暗夜也比常人多。据说写《少年维特的烦恼》前,歌德正经历平生第一次割舍:“当时我的床边上总是摆着一把精致锋利的小刀,每晚熄灯前都要拿起它对着自己的胸口,想试一试能否把刀尖刺几公分进去。可是这个尝试一直没能成功,于是,我决定活下去”。歌德把感情化作“诗的忏悔”。他一生都这样,“我染上了一种终生不曾抛弃的癖好,就是把使我快乐和痛苦抑或激动的事情化作一幅画,一首诗,以此了结过去,纠正自己对外界事物的想法,从而获得内心的平静。生性使然,我常常容易从一个极端跳到另一个极端,所以更加迫切地需要这种能力。我的所有作品,都不过是一篇巨大自白的一个个片段”。所以,冯至曾经说:“一部按时间顺序编排的歌德诗选,就是歌德的一部生活史”。

1823年是歌德一生最苦难的一年,这一年二月歌德先得了一场严重的心囊炎,感到死亡就在角落窥伺着他。病后在玛丽浴场,他遇到十九岁的少女乌尔里克并爱上她。当时歌德已经74岁,他向对方求婚,当然只遭到拒绝嘲讽。但这次短暂的爱情却让歌德获得新鲜生命,他写出了不朽的《玛丽浴场哀歌》。他在诗里写道“把我内心最好的东西随身带走了”,可又再次体会到,美的死亡和爱的消失带来的却不全是空虚和消沉。歌德完成了一次困难却仿佛得到天启的割舍,他克制住最大绝望,并用生命最后十年完成一生最精彩具有总结性的作品——《浮士德》第二部和《威廉麦斯特的学生时代》。而在这最后十年里,命运还先后带走了歌德的妻子儿子和所有朋友,但歌德却没在比死更深的孤独中倒下,而让这最后十年成为一生的创作巅峰!

冯至先生说歌德对他的影响有三:肯定精神,蜕变论,思与行的结合。 这也正是歌德一生伟大成就的思想精髓。歌德是那种把思与行结合极好的人。他一生努力向外发展,担任行政工作,观察自然界万象,与同时代的人广泛交往,但又经常感到有断念于外界事物、返回内心世界的需要。他从外界吸收营养积累经验,随即在内心里把营养和经验化为己有。他观察到生活的呼和吸正是向外和向内的必然规律,在《威廉麦斯特的求学时代》里歌德再次提到:“思与行,行与思,这是一切智慧的总合。从来就被承认,从来就被练习,并不被每个人所领悟。二者必须像呼吸那样在生活里永远继续着往复活动;正如问与答二者不能缺一。谁若把人的理智神秘地在每个初生着的耳边所说的话作成法则,即验思于行,验行于思,这人就不能迷惑。若是他迷惑了,他就会不久又找到正路”。 

歌德一生从不逃避,他认为“没有一件事逃避他,正如他不能逃避任何一件事。在最小的行为里都与最大的事物关联。”他的触须深深伸向整个生活,对外在都是接纳。即使当他已经名满天下时,还非常觉知谦逊地说:“一般来说,我们身上有什么真正的好东西呢?无非是一种要把外部资源吸收进来,为自己的高尚目的服务的能力和志愿!我有什么真正要归功于自己呢?我只不过有一种能力和志愿,去看去听,去区分和选择,用自己的心智灌注生命于所见所谓,然后以适当的技巧把它再现出来,如此而已。我不应该把我的作品全归功于自己的指挥,我应归功于我以外向我提供素材的成千上万的事情和人物”。歌德甚至对古希腊提出“认识你自己”的理论提出怀疑。他认为这是祭师们的诡计,因为“人只在他认识世界时才认识自己,他只在自己身内遇见这个世界,只有在这世界内遇到自己”。紧接着他说出那句常被引用的名言——“每个新的对象都在我们身内启发一个新的器官”——从这些理论中,我们可以感到歌德是何等的博纳兼容。

歌德蜕变论中包含的忍耐断念,是他一生制胜的法宝。虽然歌德为政治所困,为情感所困,但是歌德的思想转向非常快。他每次都能使生命的船只稳稳摇出险滩。在最深刻的绝望后,歌德总对生活采取积极的态度,并把断念工作当做一种义务和责任。虽然感情一次次坠谷,但他能看到“情感多么丰富,自制就需要多么坚强”,并把这看成人的新生蛇的蜕皮,坚信有一种更高的自由更美好的情感在前面等他。1782年的信里歌德也这么说:“人有许多层皮要脱去,直到他有几分把握他自己世界上的事物为止。你经验很多,愿你能够遇到一个休息地点,得到一个工作范围。我能确实告诉你说,我在幸福中间是在不住的断念里生活着。我天天在一切的努力和工作时,只看见那不是我的意志,却是一个更高的力的意志,这个力的思想并不是我的思想”。

你应该割舍,应该割舍!

这是永久的歌声,

在人们的耳边作响。

它在我们整整一生

时时都向我们歌唱。

断念割舍这些词不管字面意义有多悲凉,但在歌德文字中总充满积极意义。从某种意义上讲,割舍正出于对“永久的歌声”的回应,对一种永久召唤的回答。因为丰饶的生命背面,如果没有这种“限制”,必定会带来毁灭性的结果。正如歌德所说,“如是我任性下去,恐怕要粉碎一切”。

冯至先生晚年最终放弃里尔克,最后走向歌德,就是看重歌德内心功力之强。冯至曾说:“歌德这种孜孜不息的努力,是建筑在内心里不断克制的功夫上边的”。“歌德每逢对自己克制一次,便走入一个新的境界,得到一个新的发展。每逢一次重病都带来一次新的健康,每逢一次痛苦的爱都赢得一种新的粮食。直到老年,人们都看不出他的生命有些衰谢和颓唐”。作为狂飙运动的杰出代表歌德,从一个不羁的,反抗压迫,崇尚自由,用热情支配一切的人,变成一个同时具有比热情更可宝贵的事物“责任”的人,一个克制的人,这种转变与战胜自我的过程,正是歌德可贵所在。《威廉麦斯特的求学时代》还有一个标题叫断念者,更可见歌德对此的看重。

歌德一生活了八十三岁,经历了一个生命所有该遇到的一切,也明白洞悉人生各种智慧。他在《浮士德》道出了很多深刻的人生洞见:

“上帝之所以会和魔鬼赌,是因为他知道,人在努力的时间内,总不免要走些迷途”。同时上帝又确信:一个善人在他阴暗的冲动中,总会意识到正当的道路。上帝把人交给魔鬼,是认为:人的努力能够太容易衰弱,他太喜欢无条件休息。所以上帝愿意给人一个伴侣,用他刺激他,以魔鬼的身份工作。代表“恶”与否定精神的魔鬼并不是一无是处,它随时都起着刺激“善”更为积极努力的作用。歌德借助魔鬼的口味魔鬼所下的定义,也证明了他的思想超出了宗教的局限:“我是那力量的一部分,它永远愿望恶而永远创造了善”。 

歌德在《浮士德》最后对情感做出总结:“人生种种无常,无非是个比方;永恒的女性,带领我们向上”。歌德找到人生的正道是:”谁要伟大,必须聚精会神,在闲置中才能显出来身手,只有法则能给我们自由“。并借助天使之口,说出了人类自救就是:“自强不息”。

浮士德曾说:“我要探究窥伺事物的核心,我想得到关于整个存在的知识。我因此牺牲了我灵魂的幸福,甘愿为一个时间极短的理解永受天罚”。

浮士德的愿望就是歌德的愿望。歌德一生内外兼得无数,他一生所遭遇的精神苦难其实大过我们任何人。只是他的智慧让他安居在人命定的黑暗里,去超越并把它在艺术中得到升华。他和席勒提出审美教育来完善人性,他居住的魏玛成为德国文化圣地,很多名人都慕名曾旅居魏玛。恩格斯称歌德在自己的领域是“真正的奥林帕斯山上的宙斯”,是“最伟大的德国人”。歌德的《威廉麦斯特的学习时代》被称为“诗的精神真实的总督”。《浮士德》被海涅称为“德国世俗的圣经”,被普希金称为“现代生活的《伊利亚特》”,甚至被称为“现代诗歌的王冠,欧洲文艺复兴以来300年历史的总结”。伟大的诗人艾略特称赞歌德是历史上“最伟大的三个欧洲人”之一。

歌德一生,真正实现了一个人从有限向无限,向一个大人活去。他的一生很多细节都可堪琢磨和学习,他能给这尘世中任何一个走向他的人以真正的榜样与启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读《浮士德》的一些感想
!!!浮士德最后一句话:你真美呀,请停留一下
浮士德精神的多面性——读歌德《浮士德》
人生,是不断的选择与交易
孤独的光芒,激情的火 (评论: 浮士德(上下册))
时间可否停留一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