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机器人末日论的乐观主义者指南

编者按:随着AI在近年来取得长足进步,大众愈发担心自动化终将吞噬掉人类的就业机会,引发机器人会带来世界末日的论调。对此QuartZ的一篇文章提出了乐观的反驳。其论点包括类似的情景历史上曾多次出现,但并没有导致世界末日而是带来了更大的繁荣;工作的自动化实际上会产生更多的相同工作;就像不久前雷军提出那样:“未来人工智能会取代社会50%以上的工作岗位,并创造新的工作机会。”但是《第二次机器时代》提出,我们的乐观主义必须审慎:“我们这一代人所继承的变革世界的机会比任何人都要多。这是值得乐观的缘由,但唯有我们审慎作出自己的选择才行。”

你大概已经听说过这个说法:机器就要抢走我们所有的饭碗了。

机器人会翻汉堡,会在仓库搬东西。人工智能处理保险索赔和基本的计账,管理投资组合,进行法律调查,连基本的HR任务都能干。面对这些机器人,人类劳动力没有一点希望——在这所谓的“自动化末日”到来之后,只有拥有惊人能力的人以及那些机器人的所有者才可以幸存。

或者这至少是貌似可信且完全合理的理论之一。但在你开始呼吁普遍基本收入和给自己挖掘掩体之前,你可能还希望自己熟悉一下这个对立的理论:从长远看,我们的日子也许会一样好过。

似曾相识

我们对机器人将抢走所有工作的现代恐惧与经典的剧本是契合的。将近500年前,伊丽莎白女王一世在拒绝一位英国发明家时也提到了同样的恐惧,这位发明家的名字叫做William Lee,他申请了一台自动织布机的专利。据有关此事件的一份档案显示,女王告诉Lee说:“批准这样一项发明会剥夺那些靠纺织获得每天面包的贫困妇女和没有保障的年轻女性的工作,导致她们挨饿,对此我深感忧虑。”但是专利不获通过最终并不能阻止工厂采用那些机器。

200年后,Lee的发明仍被诽谤为就业杀手,在英国发生勒德运动期间也属于被示威者摧毁的机器之列。此后100多年之后,尽管计算机已经取代了织布机成为最新的工作威胁,但对技术对就业的影响的恐惧依旧。一群知名度很高的经济学家警告林登·约翰逊总统(第36任美国总统)说“自动控制革命”会导致大规模的失业。约翰逊的劳工部长随后发表评论说新机器“技能相当于高中文凭”(尽管当时和现在的机器在执行识别照片中的对象或者装箱这样的简单任务时仍会遇到麻烦),而经济学家则担心机器很快就会接管服务业的工作。他们的建议:提供普遍基本收入,也就是让政府给每个人支付一笔低工资作为贫困的下限。

这一场景的现在版并没有太大的不同。这一次,我们发出的是“机器人崛起”和“工作终结”的警告。像Elon Musk这样的思想领袖再度把普遍基本收入作为可能的回应质疑。

但是因为技术而导致的大规模失业此前从未出现过。乐观主义者因此提出,为什么这次就会不一样呢?

工作的自动化会导致更多同样工作的产生

尽管伊丽莎白女王一世拒绝Lee专利时担心的是工作问题,但纺织技术最后却为纺织工人制造了更多的工作。据《在实践中学习:创新、工资和财富之间的真正联系》作者James Bessen,到19世纪末的时候,纺织工人的数量增加到了1830年时的4倍。

而且每个人制作的衣服数量比100年前多了100倍。那么为什么还需要更多的纺织工人呢?

按照乐观主义者的观点,工厂通过自动化节省劳动力花销的工厂面临以下两种选择:

  • 降低价格,这可以让自己的产品更有吸引力并且创造出更多的需求,从而可能导致工人需求的增加。

  • 产生更多利润或者支付更高的工资。这可能会导致投资的增加或者消费的增加,而这些也会导致更多的生产,因此增加更多的就业。

Amazon为这一现象提供了一个更加现代的例子。过去3年,该公司把在仓库工作的机器人数量从1400增加到了45000。在此期间,该公司招聘员工的比率并未发生变化。

Amazon的雇员数变化情况

乐观主义者对这一趋势的看法是,机器人帮助Amazon保持价格低廉,而这意味着大家会购买更多的东西,进而意味着该公司需要更多的人管理仓库,即便每包裹所需的人小时变少了。Bruce Welty是一家年运输电子商务订单超过了10亿美元的物流公司创始人,以及另一家名为Locus Robotics的销售仓库机器人的公司的创始人,他说后者对工作的威胁被过分渲染了——尤其是随着电子商务为仓库工人创造了更多需求的情况下。他的物流公司在仓库方面还空缺着200个岗位。

少量现代研究也指出,在新技术与制造业甚至所有行业(尤其是采用计算机的公司)的就业增加之间往往存在着正相关。

自动化如何影响工资是另一个问题。比方说,仓库工作以钱少活多著称。自动化是让他们变好还是变坏了呢?就织布机工人的情况而言,当他们的工作部分自动化之后其工资是涨了的。根据Bessen的说法,到了19世纪末,在著名的Lowell工厂干活的纺织工人所挣时薪已经是1830年时的2倍多。这是因为围绕着该新技能(操作机器)的劳动市场已被建立起来,而雇主需要为有技能的劳动力展开竞争。

这当然不是唯一的选项,但却是乐观主义者群体信奉的结果。自动化类似的积极结果:如果企业能用同样数量的工人挣更多的钱的话,理论就可以付更多的钱给员工。如果商品价格下降的话,这些工人不加薪也能买更多的东西。

自动化干掉了一些旧工作,同时也创造了一些新工作

随着工业革命的终结,约一半的美国工人仍然从事农业方面的工作,而这些工作几乎全部都要被机器取代。

农业就业人口占比已不到2%

如果其他情况照旧的话,农业方面的工作减少应该会导致大规模失业才对。但这一点并未发生。相反,随着美国工人中的农业就业比例减少至不到20%,同期其他板块的岗位却在增长。增长的岗位既包括了工厂,也包括计算机、航空、长途货车运输等——这些职业在1900年的时候还是不可行的。

今天的乐观主义者认为,最新的自动化技术一样可以创造新的工作岗位。

至于是什么样的岗位他们也说不出来(乐观主义的用处就在这里)。过去25年间美国创造出来约1/3的新岗位在初期时并不存在(或者刚刚出现),所以预测未来25年会有哪些新岗位也只能靠猜。在一份有关人工智能的报告中,奥巴马政府认为自动化有可能在AI监督、新系统的维护修理以及类似无人车这样的进展的基础设施整改方面创造就业。不过报告作者指出,“预测未来工作增长极其困难,因为它依靠的是今天还没有存在的技术。”

自动化未必就要淘汰人

2013年,牛津大学的研究人员估计美国约一半的职业都有可能被自动化掉,这激起了公众对机器人革命的恐惧。但3年之后,麦肯锡得出了一个非常不同的数字。在对830种职业进行分析后,该咨询公司得出结论说只有5%的职业可以被完全自动化。

这两项研究显然观点相悖。牛津大学的研究人员评估了职业在10、20年内被完全自动化的可能性。但自动化更有可能替代部分而不是整份工作。Amazon在部署仓库机器人的时候,目前并不是把所有的工人都替换掉,而是把从不同的货架上面取货这部分工作自动化掉。类似地,当我的同事利用人工智能转录一次采访时,,我们并不会炒他鱿鱼;因为还有其他工作需要他去做。麦肯锡研究人员的模型并没有试图把工作分成“可替代”和“不可替代”,而是相反把它们放到一系列自动化可能性的范围之内。

几乎麦肯锡考察的每一个职业在某些方面都可以被自动化。该分析发现,即便是CEO这项工作内部也有25%的任务可以自动化。但很少有工作是可以完全自动化的。

麦肯锡的结论是,机器并不会取代所有的工作,而是相反,“更多的职业会发生改变而不是被自动化掉。”比方说,如果人工智能可以更有效地得出结论的话,我们的CEO不会花时间去分析报告,而把空出来额时间更多地放在教育自己的团队上面。

乐观主义者理论的这一部分认为,如果人类没有陷入到常规任务当中的话,他们就会去找更好的事情去做。纺织工人会学习操作机器的新工作。因为不需要对采访笔录进行整理,我的同事会写更多的文章。因为不需要在货架之间跑来跑去收集待打包的物品,仓库工人每个人都可以打包更多的包裹。

Aaron Levie是企业软件公司Box的CEO,也是一位自动化的乐观主义者,他说:“我们看到在历史上的任何时候发生了自动化,大家都不会突然就失去了创造力,而是想去做有趣的新事情。我们只是不想做太多重复、过时的工作。”他指出,这方面的潜在例子包括自动化的日程安排或者自动化调研服务。他说:“为什么我们不能腾出那部分时间去做我们一直在做的下一组活动呢?我认为自动化做的事情就是让世界运转更快。”

这样的世界会什么样的呢?Sodexo负责企业服务的CEO Sylvia Metayer给出了一个例子。她说自己所在的这家外包公司的建筑维修力量已经开始在3个地方利用无人机来调查屋顶情况以满足维护需求。在采用无人机之前,他们需要人爬上屋顶去查看情况,现在人可以呆在更安全的地面上。她说:“服务本身没有改变,客户还是需要有人来维护自己的屋顶。如果我们用无人机来做的话,那个之前要爬上屋顶的人就有更大的价值了,现在他可以跟客户交流该干什么了。”

后台办公室的自动化也有例子。Blue Prism是一家帮助客户服务、会计等工作自动化的软件公司,其CEO Alastair Bathgate说:“就我们在基层、在实际的商业运营看到的实际情况而言,我们几乎看不到有岗位损失。”有一家银行是他的客户,该银行训练自动化软件查看客户的其他账号存款是否能抵消当前账号的支付来判断客户是否存在透支情况,然后做出反应。这个过程人是绝对做不了的,因为整个过程太单调乏味且代价高昂。另一家银行则利用该软件来让客服代表引导信用卡被盗客户到自动化系统,让后者输入信息关闭账号。那些客服代表现在做什么呢?Bathgate说:“这让他们可以接听下一个电话。”减少的是等待接听的时间,而不是人头数。

我们也许需要自动化

随着许多国家的出生率下降,工作人口的占比也会下降。为了保持今天的GDP,这些工人每个都要比今天的工人更有生产力,他们还将需要比过去更快的改进率。即便生产力继续以过去50年相同的速度(计算机和互联网成为主流工具的情况下)改进下去——这样的改进幅度仍不足以维持GDP。自动化技术可能是该问题的答案。据麦肯锡的分析,自动化最多可以把全球生产力提高0.8到1.4个百分点——前提是人还得继续工作。

成为自动化的乐观主义者并不意味着就要忽视自动化导致的失业问题

工业革命最终导致的是普通工人生活水准的空前提高。

不过这在繁荣并不是马上实现的。有一段时间劳动阶级在工厂内部的生活是是悲惨的。这包括了工资低、可怕的工作条件以及童工等。

今天,在世界经济论坛所谓的“第四次工业革命”进行期间,即便是乐观主义者也预计会出现短期的劳动力替代、工资滞涨,以及对于一些工人来说会出现阵痛的问题。就拿一个行业来说吧,奥巴马政府估计会有将近310万人因无人车而失去工作。其他板块可能会随着这些工作的消失而创造出新的工作,但失去驾驶工作的人未必就具备新工作的技能。这可是件大事。

乐观主义者与悲观主义者的区别在于,他们倾向于认为经济作为整体会从这一短期调整中恢复过来。

悲观主义者认为,并不是所有人都能从这次工业革命中,以上次工业革命相同的、令普通工人生活标准提高的方式受益。在过去20年的时间里,生产力提高大部分的回报都跑到了企业主而不是工人身上。过去几十年全球的不平等情况一直在恶化。

但自动化乐观主义者认为,在技术发展以外还发生了很多事情,比如工会的衰落,劳动法的弱化,有利于富人的税法,以及没有跟上世界变化的教育政策——这些属于政策问题,我们应该修订政策而不是把问题归咎于技术。

不过想无视一点并不容易。悲观主义者指出,创新的节奏也是原因之一,他们认为这次技术的进展将比过去更加残酷地影响到工作。阿斯彭研究所经济学家Ethan Pollack对于自动化的态度介乎乐观主义者与悲观主义者之间,他说:“在过去出现颠覆的时候,经济会调整然后工作在其他地方被创造出来。在不久的将来,如果每一次颠覆发生得都那么快(注:指数增长定律)以至于永远都无法恢复会怎样?”

究竟谁对?

Tesla和SpaceX CEO Elon Musk最近在迪拜举行的全球治理峰会上说:“机器人做得不如人好的工作会越来越少,”随后他提出有必要设立普遍基本收入。不过即便谈到了自动化技术对工作的威胁,他仍然讲到了积极影响的一面。他说:“与自动化随之而来的将是富足。几乎一切东西都将变得非常便宜。”

乐观主义阵营这边对于自动化的影响往往也有着类似喜忧参半的感受。Box CEO Levie在Twitter上写道:“AI似乎是反乌托邦,因为描述现有工作消失要比想象从未存在的行业出现容易。”他没有否认自动化技术会导致部分工作过时——只是把焦点放在了前找出的长期的、宏大的机会上面。

双方通常都同意应该采取手段来减少自动化对工作替代的影响,比如为失业人员绩效技能改造的教育计划。只是有一方对此后发生的事情观点更加黑暗一点罢了。

那么究竟谁的看法正确呢?如果可以史为鉴的话,都对。

1930年代,经济学家凯恩斯杜撰了一个非常出名的词“技术性失业”。不那么出名的是他当时提出的一个观点。它的观点不是说迫近的技术注定会导致社会发生旷日持久的大规模失业,而是认为对新技术的反应既不应该是认为世界末日就要到来,也不应该拒绝承认世界已经发生改变。他在《我们子孙后代的经济可能性》一文中是这么说的:

普遍性的世界性大萧条、在一个充满贫困的世界里产生的异常巨大规模的失业、我们曾犯下的灾难性错误,所有这些都使我们失去了洞察力,对于在表面现象下正在发生的一切视而不见,对于事物发展趋势的真实解释置若罔闻。悲观主义有两种相反的论调:一种是革命者的悲观主义,他们认为事态已恶化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只有进行激烈的变革才有一线生机;另一种则是反动分子的悲观主义,他们认为我们的经济与社会生活的平衡已是如此岌岌可危,因此不能再冒险进行任何尝试。

奥巴马政府在一份有关自动化将如何影响工作的报告中建议,要通过投资教育对自动化做出响应,为因自动化技术被取代的司机等工人建立培训计划,并且强化社会保障体系。盖茨建议我们应该像对人的收入纳税那样对机器人生产力纳税,以便为再培训计划以及人类适合的工作如照看等提供资金。其他人则建议提供工资补贴以及提供直接政府就业计划。这些建议的解决方案跟1964年约翰逊总统提出的那些并没有太大的不同,当时的提案里面就包括有“建设我们的教育体系的大规模计划”以及“对税收结构的重大调整”。

即便如此,此后至今在让国家对自动化取代工作表现得更有弹性方面的进展寥寥。大学教育的成本越来越高。对建立一个有效、机会公平的再培训计划,作为社会,美国并没有表现出坚定的承诺。不公平还在加重。特朗普当局迄今为止关注的是防止企业把岗位外包给海外而不是修复自动化对经济的影响。这种方案是不够的。

2014年MIT的Erik Brynjolfsson以及Andrew McAfee出版了一本讨论自动化对经济影响的书,书名叫做《第二次机器时代》。他们在书中认为:“我们这一代人所继承的变革世界的机会比任何人都要多。这是值得乐观的缘由,但唯有我们审慎作出自己的选择才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这五大理由,让你不用害怕机器人会掌管你的世界!
当机器人崛起,人类或许需要争取自己的工作配额
【休闲关注】智能机器人来袭后的结果!
你愿意被机器人取代,还是另一个人类?
管理故事 | 让机器人工作,我去谈恋爱
《销声匿迹》自动化的最后一公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