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孩子将来能走多远,取决于父母的心气


01


昨天,在一个公号看到一篇“请您指教”的文章,文章类似求助帖,一个西安的双胞胎妈妈,文章主要聚焦孩子升小学择校的问题。  

 

该家长面临公办学校,民办学校,创新理念小学三个选择,她从师资、办学条件、费用,离家距离、家长层次等多方面列举了三所学校的优劣及自己家庭的承受力。


某公号把她的问题加以整理,放在平台上让大家各抒己见。  

 

正如公布者所说:看到各类家长的留言,对于促进个人的思考,也是一种提升。  

 

阅览完所有的家长留言,根据留言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家长:

 

第一类是:认同家长的影响力,认为家庭的影响力最大,学校影响力次之,认为陪伴的力量巨大,并相信孩子的内在力量、成长的力量、向上向善的力量,相信爱的力量。


主张家长在经济上量力而行即可。

图片来源:电视剧《一半蓝色半分青》


第二类是:认为公办比私立值得选择,原因在于:一个有国家补助又不以盈利为目的,一个正好相反。一进一出费用差别很大却并不见得是教育和管理水平的差别。


所以,主张上公立,费用正好也偏低,家长压力不大,不必太过纠结。  

 

第三类:认同环境的力量,包括学校、同学,同学家长、老师、家长等一切大环境和微环境的影响,认为家长的心气影响孩子的未来。


主张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给孩子一个略高一点的目标,让孩子自身迸发出一种向上力,给孩子更好的选择。  

 

当然,细读家长们的留言,能看出,几乎所有留言者,都是二三线城市生活的。

 

而第三类观点的提出者就是我,一个徘徊在四线城市的家长。

 

是的,我家的孩子也面临孩子上小学择校的问题。不过,我纠结的是:孩子在市里上还是在县城上。  

 

我和老公在市里结婚落户,虽然这里的地级市,不算大,但相对县城也足够繁华。


我和老公婚前都有十余年在市里生活工作的经历。  

 

老大一岁时我跟随老公到县城创业。现在老大六岁半,今年准备入小学。


相对于市里的学校和县城的学校,我果断选择市里的学校。  

 

原因还要从我的工作经历说起:

 

我之前一直在幼儿园工作,很多年。拿我所在的地级市幼儿园的平均水平和县里相比,几乎要相差十年左右!我说的差异,指的是硬件水平和教学理念。  

 

有许多家长一直质疑教学理念是个什么东西,认为这不过是上下嘴唇一碰说出来的一个词语而已,感觉很虚,说到底最终还要归到学习成绩的。


可不要忘了,在学习成绩这一直观结果达成前,是有许多重要学习习惯要养成的:学习效率、学习习惯、知识面的宽广度……


图片来源:电视剧《一半蓝色半分青》


而就“以孩子为主体”这一理念,县城普遍的认同度和市区扯平就需要差不多10年左右的时间。  

 

现在县城大多数家长,还停留在孩子学前班知识学的少,能否跟上一年级的水平上还是个未知数,而县城里最好的幼儿园,还做不到所有老师都能贯彻“游戏化”教学的理念和方式。


而十年前,我所在的幼儿园,“没有游戏就没有教学”的理念,就已经被每个老师内化成教条了。  

 

县城幼儿园硬件的普遍提升,也是近几年的事。


各幼儿园服务厂商,为了开拓县级市场,才推动县里幼儿园的平均硬件水平大幅提升,各类学习培训也才在县城各类幼儿园兴起。


而十年前,我所在的市区幼儿园,就已经常常外出培训学习,接受各种教育观念的洗礼。  

 

02


说到这里,你一定知道我想要表述什么了。是的,县城不差钱,但文化社科的平均水平及人们的普遍认知,比市里的平均水平要差十年左右。  

 

我这样说,绝不是空穴来风。


最近参加了几场年轻人的婚礼,受县城酒店客观场地限制,婚礼的程序及场面和十年前我同龄人在市区结婚的场面和程序类似,基本差不多。


而现在,我那些留在市里生活的同学同事们,通过他们在朋友圈不时展示的婚礼小视频中可以感叹,现在婚礼形式的新奇和高大上。

这一切都说明:县城和市区差距不在钱,在于观念更新上。 

 

 我们继续说回到教育问题上。 

 

如果你在县城及以下生活过,你就知道,教育不但竞争激烈,而且非常残酷。许多资质不错的孩子,因为父母理念,环境所趋,已经在基础教育上走得举步维艰。

 

许多孩子的未来,更多的时候是父母的心气托起来的!


当然,这不是抢跑,不是抢学,而是父母对孩子将来走多远,怎么走的一个合理规划。


而大多数家长,是无暇认识和思考这一点的。

 

在教育方向选择上,我认为,家长应该在“跳一跳”够得着的范围内,给孩子最好的教育,或者说选择。  


图片来源:电视剧《一半蓝色半分青》


上周带女儿去学钢琴,同学中有一位初一的女生,钢琴刚刚学了一年,已然弹到了八级的水平,注意哦,是八级的水平而不是八级的曲子。  

 

课间闲聊时,才知道原来,女生在小学时学过两三年电子琴,当时弹得特别好,但女生那时小,觉得学琴太辛苦了,就跟父母提出,不要学了。

 

她的妈妈也认为:孩子搞好文化课就足够了,别的不用多学。结果,女生升入初中后,发现她虽然文化成绩好,可没有一技之长。


她所在的学霸圈子,每个孩子都精通一样乐器。这下她着急了,自己跑到钢琴学校非要继续学,她妈妈当时还不情愿的说:一个女生学那么多干什么?


最后拗不过孩子,才又让孩子重新学琴。  

 

女孩成绩很好,我问她将来有什么打算,她却羞涩地笑笑说:“没什么打算。我妈说,差不多就行了。 ”

 

差不多……差不多是什么概念呢?家长不知道,就是这个“差不多”的观念,其实已经让孩子差很多了。


父母没有很高的心气和很大的动力,去支持鼓励孩子,孩子能走多远呢?  

 

这样的情形才是让我最心痛的。  

 

03


我家前边有一所职业高中。前些年国家兴起职业教育,几乎每个县城普及一所职业高中。


这所职高,没有突出的专业,也没有很顺畅的学生就业渠道,即使有,也是为工厂输送大批流水劳动力的那种劳动力加工厂。 

 

恰逢一次运动会,我有机会带娃进去观看。运动会结束后,我和中午在那儿值班的孩子们聊天。  

 

那些和高中二年级同龄的孩子们,生活和课业几乎没有压力,相当轻松,只等毕业证一拿,到社会上去谋生闯荡。


我问他们为什么不考高中,而选择职中?孩子们居然回答我:“我们几个初中时成绩都不错,可要是上高中万一考不上大学怎么办?上职中,毕业就能对口就业。”  


图片来源:电视剧《一半蓝色半分青》


孩子们的回答令我非常难过,我以为:大多数上职中的孩子,和我当年读师范一样,被家庭条件所迫,或是成绩不好不得已。


不料,她们却因为“怕上高中考不上大学而选择职业中学。” 因为这个太过现实的理由,放弃了继续求学。 

 

如果,孩子的兴趣,真的在职业中学的某个专业,早早钻进这个领域,也未尝不可。


可就为了对口就业,就放弃上大学继续深造的机会,放弃人生那么多的可能性,这样的观念来源于哪里呢?  

 

最多的可能性,还是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不高,对孩子的成长缺乏合理的规划,对孩子的未来没有“心气”。


一切随缘的教育,教育随缘的父母,生活可能暂时会轻松,可是,收获一个奔波在社会底层生活的孩子和收获一个有知识有文化能多维度经营人生的孩子,哪种晚年更幸福呢?!

 

不要再说投资教育没有用。  

 

纵观国内,大中城市产业升级换代,乡村及小城市加快城镇化进程,哪一样建设和发展不需要知识、不需要科技、不要人才?!

 

没有持续优质的教育及教育练就的思维,仅凭低端产业的经营和服务,还想再创辉煌,恐怕,在这个时代有点难。

 

前面关于小学择校的各种讨论中,还有一种声音:认为小学在哪里上无所谓。


事实上,我听到的这类声音也很多。可小学时在一种“无所谓”的状态中度过了,中学一下子紧张起来,孩子的学习习惯、能量及基础知识积累哪里来?


空中阁楼我确实听说过,但真没见过。  

 

我的好闺蜜,孩子刚上初二,她就一直教导我们:小学的习惯和基础太重要了,如果不打好基础的话,初中和高中一定会吃力。我家就吃了“认为小学无所谓”的亏,只顾着让孩子“快乐”了。  


图片来源:电视剧《再见我们的幼儿园》

 

又是佛系随缘家长酿的后悔果。  

 

04


我自己也有类似经历。

 

初中时,父母纠结让我考高中还是考师范。那时,家里条件困难,我很“体谅”父母,主动提出报考师范,尽管当时心有不甘,但那时年轻气盛,觉得条条大路通罗马。  

 

毕业后我做了一名光荣的幼儿教师,尽管我参加了大专、本科等学历考试,学英语,学设计,一直不停学习,可终究底子薄,起点低,各种机会都难以把握。


在近几年社会的各类公开招聘中,报考条件动辄就要求研究生毕业,即便是最普通的“全日制专科和本科毕业”,就把我卡得死死的。

 

没有学历,没有系统的高等教育经历,即使你很有潜力,也很难敲开一个好单位的大门。

 

我向往罗马,可“全日制”三个字让我连“村口”都迈不出。

 

我没有老干妈陶华碧、湾仔码头臧健和破釜沉舟创业的勇气。我没有李刚那样的爸爸,亦没有王思聪自带富贵的命。

 

我只是按部就班学习、工作的普通人,年近四十,不出意外的话,我已经看到了人生的平均高度。

 

普通的父母,普通的家庭,优质系统的教育是最好走的人生路。而父母的心气,是孩子走上这条路的源动力。

 

而初中时和我一样家贫的一名女同学,成绩也同样很好。


当时她爸爸特别支持她上高中,考大学。那名女同学很感恩爸爸做出这样的决定,当时在农村,能全力支持子女上大学的家长并不多,多数家长没有那么超前的教育理念。  

 

女同学以不错的成绩考入一所重点大学,毕业后落户广州,现在生活很好,或者说,以她后来的高度,她获得到更好生活,比我要容易许多。

当年,省下了我读高中三年的学费,我家并没有比我女同学家生活更好;她家也并没有因为她多上了几年学而更贫穷。


图片来源:电视剧《一半蓝色半分青》


乘着社会快速发展的列车,我们的父母都过上了好日子,可我最佳求学的时期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我不敢说如果自己读高中考大学也一样能有不错的结果,但至少人生可能性会更多些。

 

父母对孩子的心气高低,决定了孩子迥然的未来。


家长的量力而行,更多的不是凑合和随缘吗?正是这两点,足以改变一个孩子一生的走向。

 

而心气高的家长,事实上,是在孩子成长的黄金年龄,竭尽全力把他们向上托起,希望他们拥有更广阔的人生。

 

一个随缘一个竭尽全力,两种孩子的人生走向,从父母这里开始就已经有了差异,再加之孩子获得的不同物质和精神支持,两类孩子的人生差别会有多大,真的无法想象。

快速发展的时代,容不得我们去试验那种选择更好,孩子的黄金教育期就那么短短十几年,如果可能,在能力范围内拼一拼吧。


或许,家长的一个选择,带来的就是孩子一生的轨迹的改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表演式育儿。
农村陪读热究竟陪来什么
家长心中有数,孩子就不慌
重视学前教育 纠正教育“保姆化”
准一年级新学生该拥有的入学配置,你准备好了吗?
此文无价,我整整读了10遍,太透彻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