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庙号与谥号:为什么有些皇帝不给他起庙号?

作者丨王子铭(历史研习社)

读中国历史,常会看见某某皇帝的庙号、谥号、年号、尊号等等,古代皇帝的称号可真多。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康熙帝、乾隆帝,我们称呼这些鼎鼎大名的皇帝的时候,所用的称号也是不同的。秦始皇是帝号、汉武帝用的是谥号、唐太宗、宋太祖用的是庙号、康熙帝、乾隆帝用的是年号。我们今天先来说说庙号和谥号这两个死后才有的称号,它们可不是每一个皇帝都有的,汉武帝刘彻的亲爹,“文景之治”的汉景帝就连庙号也没搞到!

皇帝及格才有庙号

庙号当为各种称号中最早出现的。庙号是皇帝去世之后在太庙里祭祀时,由群臣商议立定的。一般称祖或者宗。《礼记》中有“祖有功,宗有德。”汉应劭注:“始取天下者曰祖,高帝称高祖是也。始治天下者曰宗,文帝称太宗是也。”看到什么祖、什么宗就是皇帝的庙号了。如上述,汉代之后每个朝代的开国皇帝一般称什么祖,有创立基业之意。如刘邦是汉太祖(谥号高皇帝,后世多称汉高祖)、李渊称唐高祖、赵匡胤称宋太祖等等;朝代继位的第二个皇帝一般叫做什么宗,有继承祖业、为后嗣所宗法之意。如李世民是唐太宗、赵光义是宋太宗、皇太极是清太宗等等。太宗之后还有高宗、中宗等等。列祖列宗也成了开国数代统治者的代称。

太庙

庙号最早可以追溯到商代,成汤为太祖、太甲为太宗、太戊为中宗、武丁为高宗。早期庙号的评选极为严格,唯有那些颇有功德的“好皇帝”方能配享庙号。西汉皇帝人人都有谥号,但只有七位皇帝有庙号;汉代以孝治天下,除了刘邦之外,其余皇帝的庙号中都有一个孝字:刘邦为汉太祖、刘恒为太宗孝文皇帝、刘彻为世宗孝武皇帝、刘询为中宗孝宣皇帝、刘奭为高宗孝元皇帝、刘骜为统宗孝成皇帝、刘衎为元宗孝平皇帝。后三位皇帝的庙号是王莽立的,到了东汉还被光武帝刘秀给废了,可见评选极为严格。汉景帝刘启,小时候因为大家赌博斗殴拿棋盘把吴太子砸死,留下了案底,后来吴王又发动了七国之乱,治理期间虽称“文景之治”依然没有得到个庙号。

因斗殴没有庙号的汉景帝

曹魏时期,连续三代的庙号都称祖:曹操(武帝)为太祖、曹丕(文帝)为世祖、曹睿(明帝)为烈祖,所谓“曹氏三祖”。从那以后庙号就不值钱了,基本每个皇帝都有。唐代刘知几言:“古者天子庙号,祖有功而宗有德,始自三代,迄于两汉,名实相允,今古共传。降至曹氏,祖名多滥。”更有甚者一个庙号还不够,要两个三个。明永乐帝朱棣就有成祖、太宗两个庙号;崇祯帝朱由检有毅宗、怀宗和思宗三个庙号。

皇帝的考卷也要有优良中差

谥号,是皇帝、贵族或大臣死后依据生前事迹所予以的褒贬评价。《逸周书·谥法解》中有“谥者,行之迹也;号者,攻之表也。……是以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行书于己,名生于人。”谥法起源于周代,相传由周公制定。皇帝的谥号由礼官评议后交由继任的皇帝认可后公布,大臣们的谥号一般由朝廷赐予。当然平民百姓也有加谥号的,多是有名望的学者、士大夫死后其亲友、门生、故吏加之的,私谥起源于东汉,盛行于两宋,如陶渊明死后谥号“靖节征士”。

播放GIF

刘基字伯温,谥号“文成”

谥法常用赋予特定涵义的字表示死者的善恶。最初的谥法只有美谥、平谥,没有恶谥。谥号分出善恶是在西周共和行政之后。

美谥中有:经纬天地曰文、威强瑞德曰武、圣善闻周曰宣、行义乐民曰元、希纲治纪曰平、辟土服远曰桓、温柔好乐曰康、希义行刚曰景、柔质慈民曰惠、安民立政曰成等等。

平谥中:慈仁短折曰怀、恭仁短折曰哀、在国遭忧曰愍,大多数是表示同情之意,如汉哀帝刘欣只活了25岁,依谥法“恭仁短折曰哀”谥为汉哀帝;刘隆在位一年,寿二岁而崩,依谥法“短折不成曰殇”谥为殇帝。

恶谥中有:好内远礼曰炀、杀戮无辜曰厉、乱而不损曰灵等等。最早的恶谥是周厉王,他因怨声载道,谤言四起,又堵塞民意,杀戮无辜,引发国人暴动,狼狈出逃,死后谥为厉。隋炀帝大兴土木又穷兵黩武,劳民伤财,换来个最不好的谥号“炀”。

唐代之前。谥号一般都是一个字,少数有两个字的,如周威烈王的“威烈”、魏安釐王的“安釐”。个别有三个字的,如卫武公谥号睿圣武公,曹魏的曹芳谥号劭陵厉公等等。与庙号一样,西汉惠帝之后,谥号又一律加“孝”字,如孝文帝、孝景帝、孝武帝,一般也可省略“孝”字。武则天打破了谥号三字以下的惯例,她追谥高宗李治为“天皇大帝”。唐玄宗李隆基决定将列祖列宗的谥号都改为七个字,李渊为“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李世民为“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李治为“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

女皇武则天十分重视名号

明清之后谥号的字数规定下来,明代皇帝17字、亲王1字、大臣2字。明成祖朱棣的谥号为“后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 ;清代皇帝21字(光绪帝)或23字或25字(努尔哈赤),亲王1字,大臣2字。如乾隆帝:“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 、恭亲王奕?的谥号是“忠”。大臣当中的谥号以文正最难得,需要皇帝特批,不得由群臣妄议,清代二百余年获得“文正”的只有八人,如曾国藩曾文正公;其次是文忠,如李鸿章,之后包括文襄,如左宗棠、文恭,如翁同龢,文和,如张廷玉等等。

说了这么多皇帝,不能漏掉皇帝的鼻祖,秦始皇嬴政同志。嬴政统一六国后,决定用“皇帝”作为称呼,他觉得什么庙号、谥号啊都是“子议父、臣议君”,我堂堂皇帝怎么能让你们瞎评论,遂废除谥法,也不用庙号。还是始皇、二世、三世、万世这样来得方便。

当然末代皇帝宣统帝溥仪也没有谥号、庙号。

“朕的大清都亡了,说这些有什么用?”

参考文献

侯定元,《中国古代的庙号、年号、谥号》,《四川档案》,1985/02

史苏苑,《庙号、谥号、尊号考述》,《社会科学战线》,1983/01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各朝各代都有太宗,唯独明朝没有,这是为什么?庙号谥号是啥
何为“谥号 庙号 年号 ”,五分钟全部搞清,永久收藏的国学知识
消失的明太宗——朱棣
庙号』刘邦的庙号是汉太祖,司马迁为何称汉高祖?[西汉]
为何汉代皇帝叫文帝武帝、唐宋太祖太宗、明清洪武康熙等不同称呼
古代皇帝去世后,后人用庙号和谥号称呼他们,有什么区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