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议论文素材大全,高考提分必备!此时不看,更待何时!


1.爱国

(1)引言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古今往来历史上有多少志士仁人为捍卫祖国的尊严,

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鞠躬尽瘁,舍生忘死。

爱国志士永垂青史,受人景仰,卖国奸贼遗臭万年,遭尽世人唾骂。历史公正的

裁决,早已昭昭在世!

(2)事实论据

△文天祥宁死不屈:

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兵败被俘,坐了三年土牢,多次严辞拒绝了敌人的劝降。一天,元世祖忽必烈亲自来劝降,许以丞相之职,他毫不动摇,反而斩钉截铁地说:“唯有以死报国,我一无所求。”临刑前,监斩官凑近说:“文丞相,你现在改变主意,不但可免一死,还依然可当丞相。”文天祥怒喝道:“死便死,还说什么鬼话!”文天祥面向南方慷概就义了,给世人留下一首撼人心弦的《正气歌》。

△陈天华遥寄血书:

革命家陈天华,在日本留学时,听到沙俄军队侵占满洲,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又要同沙俄私订丧权辱国条约的消息后,他悲愤欲绝,立即在留学生中召开拒俄大会,组织拒俄义勇军,准备回国参战。回到宿舍后,咬破自己手指,以血指书写救国血书,在血书里陈述亡国的悲惨 ,当亡国奴的辛酸,鼓舞同胞起来战斗……他一连写了几十张,终因流血过多而晕倒,可嘴里还在不停地咸:“救国!救国!”别人把他救醒后,他坚持把血书一份一份装入信封,从万里迢迢的日本寄回国内。读到的人无不感动。

△吴玉章维护国家尊严:

老革命家吴玉章,年轻时东渡日本留学。1904 年元旦,因清朝末年中国贫弱,日本帝国看不起中国,在悬挂的万国旗中,故意不挂中国国旗。为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尊严,吴玉章挺身而出,代表留日学生向学校当局严正提出:必须立即向中国学生道歉并纠正错误,否则,就要举行罢课和绝食以示抗议。学校当局在中国爱国留学生的强大压力下,只得认错道歉。

△杨靖宇献身抗日:

民族抗日英雄杨靖宇曾担任“南满抗日联军”司令,从 1934 年一直到 1940 年沙场献身为止。在艰苦征战的六年中,他身先士卒地在白山黑水、林海雪原里打击日寇。面对敌人的重兵围剿,杨靖宇率部顽强战斗,使敌人坐卧不安,惶惶不终日。日酋对他又怕又恨,调集重兵围困。有人劝杨靖宇投降,他斩钉截铁地说:“不,我有我的信念。”最后,弹尽粮绝,杨靖宇在打完最后一颗子弹后壮烈牺牲。敌人残忍地用刺刀剖开他的肚子,杨靖宇肚里没有一粒米,有的只是树皮、草根和棉絮。

△科学家献身祖国:

1946 年,美国某大学以优厚的条件聘请著名数学家华罗庚为终身教授 。但他回答说:“为了抉择真理,为了国家民族,我要回国去!”终于带着妻儿回到了北平(今北京)。回国后,他不仅刻苦致力于理论研究,而且足迹遍布全国 23 个省、市、自治区,用数学解决了大量生产中的实际问题,被誉为“人民的数学家”。此外,还有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生物学家童第周、核物理学家钱学森,高能物理学家张文裕,化学家唐敖庆……他们个个都满怀爱国之志,为国家的复兴作出了巨大贡献。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波兰著名作曲家钢琴家萧邦,19 岁从音乐学院毕业时已经很有名气了。后来他决定出国深造。在朋友举行的送别晚会上,朋友们赠送给他一只装满祖国泥土的银瓶。这只银瓶一直伴随着他 19 年。1849 年秋天,萧邦病重垂危。临终前,他嘱咐从华沙赶来的姐姐:“波兰反动政府不会允许将我的遗体运回华沙,就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去。”

 (3) 理论论据 

国耻未雪,何由成名?——唐.李白《独漉篇》

匈奴不灭,无以家为!——《汉书.卫青霍去病传》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宋.文天祥《指南录.扬子江》

报国寸心坚似铁。——宋.陆游《大雪歌》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徐锡麟《出塞诗》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人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明.顾宪成

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闲居非吾志,甘心赴国忧。——三国.曹植《杂诗六首》

愿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掊土。——宋.李清照《上枢密韩公、兵部尚书胡公》

苟利国家生死似,岂因祸福避趋之?——清.林则徐《赴戌登程口占示家人》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清.顾炎武《日知录.正始》

爱国者的话是最有价值的。——鲁迅《论辩的魂灵》

我以我血荐轩辕。——鲁迅《自题小像》

男儿七尺躯,愿为祖国捐。——《革命烈士诗抄.陈辉诗》

国人无爱国心者,其国恒亡。——李大钊《厌世心与自觉心》

国既不国,家何能存?——《革命烈士诗抄.杨靖宇诗》

爱国,是一种极高贵的感情活动。——茅盾《给青年作家的公开信》

捧出一颗丹心,献与亿兆生灵。——陶行知《不投降歌》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深地爱着我们的祖国和人民。——邓小平

我重视祖国的利益,甚于自己的生命和我所珍爱的儿女。——[英] 莎士比亚《科利奥兰纳斯》

10.读书

(1)引言

有人说:“书是阶梯,书是船只,书是良药,书是营养,书是智慧,书是老师,书是遗训、忠千和命令”书,对于人类的重要性,怎样评价,都不为过。可是,若不读或不会读,书有何用?朋友:你不仅要拥有书,爱书,而且要勤于读书,要学以致用,那才能充份体现书的价值。在我们面前的是茫茫书海,巍巍书山。让我们在书海扬帆奋进,胜利达到彼岸;让我们在书山努力攀登,成功地登上顶峰!

(2)事实论据

△宋濂的读书经历:

宋濂字景濂,号潜溪。明代重臣,被称为“开国文臣之首”。一代礼乐,多由其裁定,著作宏富,主倏 《元史》、著有《宋学士文集》。他幼年家贫,常借书苦读。在其《送东阳马生序》一文中,叙述了自己苦读的经历:他细时就爱读书,可是家贫买不起书。就经常到有藏书人家借书,一借到书,就日以继夜地赶抄,即使在数九寒天,砚水结冰,手指冻僵,也不亭笔。他借书守信,按期归还,有书的有家才肯不断借书给他。宋濂读书时,遇到疑难,自己不能解决时,他就长途跋涉到百里以外去寻访名师指教。逢严冬季节,他忍饥挨饿,顶风冒雪,穿过巨谷,爬上大山,两脚冻裂出

一道道血口,仍继续寻访老师。宋濂十几年如一日刻苦读书,终于取得杰出成就。

△蔡元培六十年读书如一日: 

蔡元培,号孑民,浙江绍兴人。中国民主工革命家、教育家、科学家,知识界的卓越越先驱。编著有《蔡元培先集》。蔡元培从少年时代起,就勤于读书,百般天蚊虫多,晚上读书时把一双脚放在水桶里,避免蚊子叮咬,专心致志地读书。在他一生繁心工作和革命斗争中,从未停止过读书。他晚年回顾说:“自十余岁起……读到现在,将满六十年了……几乎没有一日不读点书的。” 由于他一生读书不辍,因此,他知识渊博,被誉为“学界泰斗”。

△“三味书屋”的来历:

鲁迅 12 岁进“三味书屋”私塾从寿镜吾先生读书。鲁迅先生后来曾著文《从百昔园到“三味书屋”》回忆这段经历。“三味书屋”原名叫“三余书屋”,是寿镜吾先生的祖父寿峰岚先生定名。当年董遇教育其弟子要抓紧“三余”的时间攻读,董遇解释“三余”为:“冬者岁之余,认者日之余,阴雨者晴之余也。“寿峰岚先生据此为书屋定名,意在引导学生珍惜时间,勤奋读书。后来寿峰岚读到苏轼赞扬董遇“三余”的诗句:“此生有味在三余”。细细玩味觉得“三味”比“三余”好,“三味”者“读经味如稻引粱,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培养学生读书兴味,引导学生积极苦读。读书三味,其乐无穷。

△彭德怀书不离身:

著名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彭德怀,因在 1959 年中共中央召开的“庐山会议”上,上书批评 1958 年以来的左倾错误,坚持正确意见而遭批判和免职。他被罢官后从中南海搬出来,在清理东西时,把元帅服、狐皮大衣、地毯等统统上交。他说“凡是当老百姓用不着的东西,我都不要。但是书,一本也不能丢。”把收藏的二十多箱书都搬到北京郊外的新居。1965 年,他到西南三线工作时,又把这二十多箱书带在身边。十年浩劫中,彭德怀身遭厄运,横遭迫害,他念念不忘的还是那些书。他对警卫参谋说:“我别的没有什么吩咐,就是惦记我那些书。” 他工作之余就沉浸书海,桌上、床上、柜子上到处是书。他读书十分认真,他读过的书加满了批注。

△曹禺在澡盆里读书:

我国杰出的现代剧作家曹禺,在他 23 岁时就写出了《雷雨》,震撼了当时戏剧界。后又写出了《日出》、《原野》等很有影响的作品。此外还有剧作《蜕变》、《北京人》、《家》、《王昭君》以及同别人合写的《胆剑篇》。他所以有如此辉煌成就,绝非偶然,这与他勤学苦读是分不开的。

有这样一件趣闻:有一次曹禺的家人准备好澡盆热水,催正在读书的曹禺洗澡。他进内室以后,很长时间不见人出来,家人在内室外听听,房内不时传出水呼声。又过了好久,仍不见人出来。曹禺的夫人生疑,推门过去一看,嗨!原来曹禺坐在盆里,正读书入迷呢。他一手握着书本聚精会神地看着,另一只手拿着毛巾下意识地拍打着水面。他根本没洗,可水早冰凉了。

△爱迪生以书为枕:

大名鼎鼎的美国科学家爱迪生,一生的发明多达近二千项,被誉为“发明大王”。这也与他勤奋读书分不开的,他常常通宵达旦地读书,查资料,困极了,他就以书当枕,在实验室躺一会儿。因此,有人风趣地说:“怪不得爱迪生有那么多的知识,原来他在睡梦中也还要从书本里吸取营养哩。”

△富兰克林和书:

美国 18 世纪著名政治家、科学家富兰克林,参加过独立上星期争,参加起草独立宣言,代表美国同英国谈判,后签订巴黎和约,曾创办《宾夕法尼亚报》,建立美国第一个公共图书馆。他在研究大气电方面有重要贡献,发明避雷针。著有《自传》。富兰克林自幼酷爱读书。家贫无钱上学,从少年时代起,就独自谋生。常常饿肚子省钱买书读。某一天,富兰克林在路上看到一位白发老驱,已饿得走不动了。连心将自己仅有的一块面包送给她。老妪看富兰克林的样子,也是一个穷人,不忍收他的面包。“你吃吧,我包里有的是。”富兰克林说着拍拍那只装满书籍的背包。老妪吃着面包,只见富兰克林从背包里抽出一本书,津津有味地读起来。“孩子,你怎么不吃面包啊?”老妪问道。富兰克林笑着回答说:“读书的滋味要比面包好多了!”经济拮据,购书能力有限,他只得经常借书读。他常在认间向朋友敲门借书,连认点起一盏灯,专心读书,疲乏了就以冷水浇头提提神,坐下继续阅读完,第二天一早,准时把书还给书主,从不失信。

△扑在书的高尔基:

高尔基,前苏联大文豪,列宁称他是“无产阶级艺术的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他出生在沙俄时代的一个木匠家庭,4 岁丧父,寄养在外祖母家。因为家庭极为寒,他只读过两年小学。10 岁时就走入冷酷的“人间”。他当过学徒,搬运工人,守门人,面包师。还两度到俄国南方流浪,受尽苦难生活的折磨。但他十分喜欢读书,在任何情况下,他都要利用一切机会,扑在书上如饥似渴地读着。如他自己所说:“我扑在书,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他为了读书,受尽了屈辱。10 岁时在鞋店当学徒,没有钱买书,就到处借书读。那时的学龄前徒,实际上是奴仆:上街买东西,生炉子,擦地板,洗菜带孩子……每天从早晨干到半认。在劳累一天之后,用自制的小灯,坚持读书。老板娘禁止高尔基读书,还到阁楼上搜书,搜到书就撕碎。因为读书,还挨过老板娘的毒打。高尔基为了看书,什么都能忍受,甚至甘愿忍受拷打。由于高尔基一生如饥似渴地读书,勤奋不懈地努力,他写下了大量有影响的作品:《海燕》、《鹰之歌》、《母亲》、《克里姆 萨姆金的一生》、《童年》、《人间》、《我的大学》。除此之外,还写了剧本和大量的政论、特写、文艺评论等。

(3)理论论据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 杜甫《奉赠韦左丞丈十二韵》

人不知书,其去禽兽也,仅及半耳。——严复《救亡决论》

必须多读书,多读书才可以增益见闻。——徐特立《研究历史的目的和方法》

看书的目的,在把书变为我所有。——谢觉哉《学会想、问和做》

读死书会变成书呆子,甚至于成为书橱。——鲁迅《读几本书》

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郭沫若《天拓新诗歌的路》

爱看书的青年,大可以看看本书以外的书,即课外的书,不要只将课内的书抱住。

——鲁迅《读书杂谈》

要使书中的知识化为自身的经验,自必从记忆入手。——叶圣陶《〈略读指导举

隅〉前言》

用书如用刀,不快自须磨。——陶行知《诗的学校》

书能活用可通神。——董必武《向欧阳海同志学习》

毁书犹如杀人:杀人乃毁灭有理性的生灵、上帝的影像;毁掉一本好书则是毁灭

理性,人心目中的上帝影像。——[英]弥尔顿《论出版自由》

读一切好书如同与往昔时代最优秀的人们交谈。——[法]笛卡尔《方法论》

爱好读书,就能把无聊的时刻变成喜悦的时刻。——[英]孟德斯鸠《箴言集》

有些书只须浅尝,另一些可以吞咽。只有少数好书需要仔细咀嚼,慢慢消化。——[英]培根《论学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议论文素材(论据)大全
议论文写作素材
关于书的名言大全
关于读书的资料或名言
书本是甜的 作文指导 @ 作文教学
【五年级】石展波《开卷有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