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保健艾灸:瘰疬怎么艾灸?瘰疬的艾灸治疗方法!

瘰疬【病症概述】

瘰疬,大者属瘰,小者属疬,俗称“疬子筋”、“疬子颈”或“老鼠疮”,是指生在颈侧耳后皮里膜外,累累如串珠的结核。瘰疬之名,早见于《灵枢·寒热》篇:“寒热瘰疬在于颈腋者”。《医学入门》更明确指出:“生颈前项侧,结核如绿豆,如银杏,曰瘰疬。”因其所发生的部位不同而又命名各异,如生于颈前属阳明经者名为痰疬,生于颈项两侧属少阳经者名为气疬,生于腋下连及胸胁者名为马刀夹瘿等。溃后常此愈彼起,则又称“鼠瘘”或“鼠疮”。症见初起肿块如豆,数目不等,皮色不变,推之能动,不热不痛。继则融合成块,推之不移。后期可自溃,溃后脓汁稀薄,其中或夹有豆渣样物质,此愈彼起,久不收口,可形成窦道或漏管。

本症相当于现代医学的颈淋巴结核和颈项淋巴结的慢性炎症等。一般多见于儿童及青年。

【病理阐述】

瘰疬主要由两种原因所致:一是内因。忧思郁怒,肝胆气机郁结,化火生痰搏结于颈项所致:如《医门补要》所说:“大都多由肝气郁,胃腑痰瘀,经络不畅,则痰随气上升至颈,盖气也,痰也,皆能蕴而为热也。气逆痰则凝,痰有热则肿,经久不散乃成”;二是外因感染痨虫毒气所致:《灵抠》首先提出本病病因为寒热之毒气,后世医家多承其说,如《千金方》,《圣惠方》论瘰疬,亦曰风毒、热毒、气毒所致。宋代明确提出“瘵虫”之说,如《直指方》有“瘵虫食人骨髓”之论。说明感染痨虫毒气为本病重要致病因素。

总而言之,瘰疬多因七情所伤,肝气郁结。久郁化火,炼液为痰,痰火阻于少阳经络,又由于感染疬虫毒气,留于气血经络。内部和外部原因互为因果,而导致形成瘰疬肿块,由于少阳经络循行于耳后颈腹之间,故本病多发于颈项。如痰火炽盛,可使肉腐为脓,瘰疬破溃。如病久不愈,火热伤阴则出现阴虚内热证,脓水淋漓,耗伤气血则出现气血两虚证,病情由实转虚。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时感染结核杆菌所致。

【灸疗辨证】

1.气郁痰结型

(1)症状表现:肿块如豆,单个或数个不等,互不粘连,皮色不变,按之坚实,推之能动,不热不病。可伴有胸胁胀痛、口苦、纳食无味、疲乏。舌质淡红,苔薄白,脉象弦滑。

(2)灸疗原则:疏肝养血,健牌化痰。

(3)灸疗处方:天井、太冲、丘墟、脾俞、肾俞、百劳。

(4)随症加穴:①烦躁易怒者,加足临泣、神门;②发热者,加外关;③食少便溏者,加中脘、足三里。

(5)灸法操作:

①艾炷灸:天井、太冲、丘墟用泻法,每穴灸3~5壮;脾俞、肾俞每穴5~7壮。每日灸1次。

②药捻灸:隔日灸1次,交替施灸,20日为1疗程。

③桑技灸:交替取穴施灸。若有灼痂须脱落后,视病情再灸。

(6)方义说明:本型多由痰湿流窜经络,三焦气滞不化所致,故取手少阳之会穴天井疏三焦之气,使决渎正常,痰湿内化;太冲、丘墟相配,具有疏肝郁之火之功效。又可行颈项之结;取脾俞以补脾并化痰湿;肾俞补肾能潜肝火,佐配百劳为治瘰疬奇穴。本方具有补脾肾、潜肝火、利痰湿、化瘰疬之功效。

2.痰郁化火型

(1)症状表现:肿块增大,皮核粘连,相互融合成块,累累如贯珠,推之不动,渐感疼痛,皮色较红,触之有波动感即为内脓已成。或有两颧潮红,低热盗汗,腰膝酸软。舌质红,少苔,脉象沉弦而数。

(2)灸疗原则:健脾化痰,托毒透脓。

(3)灸疗处方:百劳、肘尖、阿是穴。

(4)随症加穴:①生于颈部者,加臂臑、手三里、大迎;②生于项部者,加翳风、天井、足临泣。

(5)灸疗方法:

①艾炷灸:百劳穴、肘尖每日灸1次,每次灸3~5壮,左患灸右,右患灸左。同时,择有波动感之肿块下方阿是穴,每日灸2~3壮,用泻法,直至肿块破溃溢脓。

②附子灸:每日灸1次,每次灸3~5分钟,至穴处有温热感,灸至脓溃时停灸阿是穴。

③桑枝灸:隔日灸1次,每次点灸5~10次,以不灼皮肤为度。

(6)方义说明:本方具有化痰、散结、提脓的作用。百劳、肘尖为主治瘰疠的经验效穴,重灸能温阳通络,化痰散坚;局部阿是穴温针灸之能破瘰托毒透脓。三穴合用使寒痰内化,腐脓外托而消瘰化结。生于颈部者,加臂臑、手三里、大迎,可疏阳明而清热消肿;生于项部加翳风、天井、足临泣,以疏通少阳,清泄风热之邪。

3.脾肾阴亏型

(1)症状表现:肿块破溃,脓水清稀或夹有败絮样物,疮口如空壳。四周皮肤潮湿紫暗,不易收口,或形成窦道。并伴有骨蒸潮热,咳嗽盗汗。头昏眼花,胃纳不俭。形体消瘦,舌质淡红,脉象细弱。

(2)灸疗原则:滋阴降火,扶正固本。

(3)灸疗处方:天井、少海、百劳、肾俞、肺俞、脾俞、阿是穴。

(4)随症加穴:①有潮热症状者,加鱼际;②伴有盗汗症状者,加阴郄;③肢冷者,加关元。

(5)灸疗方法:

①艾炷灸:用补法,每次灸3~5穴,每日灸1~2次,每穴灸5~7壮。

②附子灸:每次灸3~5穴,每穴灸5~10分钟,每日灸1次。

③火针灸:阿是穴多用,每日灸1次,每次灸3~5分钟即可,其余穴位按上述方法同时施灸。

(6)方义说明:少海为手少阴合穴,降心火而化痰浊,配天井为治瘰疬的有效成方,《胜玉歌》说:“瘰疬少海天井边。”百劳是经外奇穴主治瘰疬,肾俞滋阴降火,脾俞健运中州,肺俞补肺阴益肺气,阿是穴腐瘘生肌。诸穴相配能扶正固本、祛腐生新。

瘰疬辨证分型取穴及灸法列表

症型取穴配穴灸法施灸量

气郁痰结型

天井、太冲、丘墟、脾俞、肾俞、百劳。

①烦躁易怒者,加足临泣、神门;②发热者,加外关;③食少便溏者,加中脘、足三里。艾炷灸天井、太冲、丘墟用泻法,每穴灸3~5壮;脾俞、肾俞每穴5~7壮。每日灸1次。

药捻灸隔日灸1次,交替施灸,20日为1疗程。

桑技灸

交替取穴施灸。

痰郁化火型 百劳、肘尖、阿是穴①生于颈部者,加臂臑、手三里、大迎;②生于项部者,加翳风、天井、足临泣。艾炷灸

每日灸1次,百劳穴、肘尖每次灸3~5壮。动感之肿块下方用泻法灸阿是穴,每日灸2~3壮。

附子灸每日灸1次,每次灸3~5分钟。

桑枝灸

隔日灸1次,每次点灸5~10次,以不灼皮肤为度。

脾肾阴亏型天井、少海、百劳、肾俞、肺俞、脾俞、阿是穴。①潮热者,加鱼际;②盗汗者,加阴郄;③肢冷者,加关元。艾炷灸

用补法,每次灸3~5穴,每日灸1~2次,每穴灸5~7壮。

附子灸每次灸3~5穴,每穴灸5~10分钟,每日灸1次。

火针灸每日灸1次,每次灸3~5分钟。

【补充说明】

1.对于瘰疠溃破者不宜使用灸法,因为此法不易取效,必须配合药物或施行外科手术治疗。

2.灸法治疗瘰疠能够起到一定的效果。如配合消瘰丸等药物来治疗,灸治的效果会得到提高。

3.瘰疠患者,在平时生活中,应适当增加营养,忌食辛辣和烟酒之类食物及饮品。

4.需要特别提醒是是,对于鼻咽、口腔、喉部的恶性肿瘤,可转移颈淋巴结,应注意鉴别诊断,否则灸治无效。

5.灸法治疗瘰疬具有较好疗效,瘰疬发于颈部,手足阳经大多循行于此,因经脉所过,主治所及,故治疗本病多取阳经穴位,以手三阳经为主。主要穴位有肘尖、肩井、曲池、阿是穴等。肘尖是经外奇穴,为治疗瘰疬常用的经验效穴;肩井是足少阳胆经穴位,为手足少阳、阳维之会,因手足少阳经气皆经过颈部,故尤擅于治疗瘰疬以及其他颈部疾患;曲池为手阳明大肠经合穴,可疏通手阳明经经气,散结通络,《丹溪心法》进一步确定了初起可灸曲池;阿是穴为局部取穴,可疏通局部经络。

【参考文献】

(一)古代灸疗文献

1.《千金要方》

灸瘰疬方,灸人迎、五里各三十壮。

一叫瘰疬以独头蒜截两头,留心作孔,大艾炷称蒜大小贴疬子上灸之,勿令上破肉,但取热而已,七炷一易,蒜日三易,日日灸之,取消为止。

灸瘰疬方,灸耳后发际直脉七壮。

2.《简易普济良方》

卷五上:灸肘尖,肩髃,支沟,足三里,手三里各九壮。

3.《针灸集成》

卷二:联珠疮,百劳三七壮至百壮,肘尖百壮,又先问审知初出核以针贯核正中,即以石雄黄末和熟艾作炷,灸核上针穴三七壮,诸核从此亦消矣。

4.《得效方》

治瘰疬以手仰置肩上,微举手取之,肘骨尖上是穴,随患处灸七壮,或二七壮,神效。

5.《太平圣惠方》

茛菪根一两粗者,右仲药切厚约三、四分,安疬子上,紧作艾炷灸之,热切则易,五六炷频频灸。

6.《外台秘要》

瘰疬初起,七月七日麻花,五月五日艾叶,等分作炷灸之,百壮。

7.《丹溪心法》

卷五:瘰疬……若实者,以行散之药佐之,外施艾灸,亦渐取效。……每核灸七壮,口中觉烟起为度,脓尽即安。初生起时灸曲池,男左女右。

8.《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卷下·瘰疬论:瘰疬在项两边,是属少阳经。服药十余日后,可于临泣穴,灸二七壮。

9.《玉龙歌》

天井二穴多着艾,纵生瘰疬灸皆安。宜泻七壮。

10.《针灸要览》

瘰疬延颈生者:肩尖(即肩髃)、肘尖,人迎七壮,肩外俞二七壮,天井七壮,骑竹马穴三七壮。

11.《针灸资生经》

第七:少海,疗腋下瘰疬。臂痛屈伸不得。

12.《医学人门》

肘尖穴治瘰疬,左患灸右,右患灸左。如初生时,男左女右灸风池。

13.《圣济总录》

卷第一百九十四:瘰疬颈有大气,灸天牖,……各灸五壮。

14.《古今医统》

卷七·针灸直指:瘰疬诸疮,肩井,曲池,大迎,肘骨尖并宜灸。

古代灸治瘰疬选取穴位及灸法列表

施灸穴位(或部位)灸法来源

人迎、五里各三十壮。《千金要方》

肘尖、肩髃、支沟、足三里、手三里各九壮。《简易普济良方》

百劳、肘尖百劳三七壮至百壮,肘尖百壮。《针灸集成》

肘尖穴随患处灸七壮,或二七壮,《得效方》

(灸患处)茛菪根一两粗者,右仲药切厚约三、四分,安疬子上,紧作艾炷灸之《太平圣惠方》

(灸患处)七月七日麻花,五月五日艾叶,等分作炷灸之,百壮。《外台秘要》

曲池穴初生起时灸曲池,男左女右。《丹溪心法》

临泣穴灸二七壮。《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天井二穴宜泻七壮《玉龙歌》

肩尖(即肩髃)、肘尖、人迎;

肩外俞;天井;骑竹马肩尖(即肩髃)、肘尖,人迎七壮,肩外俞二七壮,天井七壮,骑竹马穴三七壮。《针灸要览》

少海《针灸资生经》

肘尖穴左患灸右,右患灸左。《医学入门》

灸天牖各灸五壮。《圣济总录》

肩井、曲池、大迎、肘骨尖《古今医统》

(二)现代灸疗文献

1.用蒜泥敷加服瘴疬丸治疗本病31例 虞觐冠 等 江苏中医杂志 1982,(6):65

治疗方法:取穴时用同身测量法,使患者张开虎口,大拇指与食指相垂直纯成90°角,然后将患者食指尖置于足外踝下照海穴上,其拇指垂直向上,拇指尽头处即是该穴(相当于光明穴)。左病取右,右病取左。

治疗结果:经治疗后,痊愈26例,好转4例。无效1例。

2.艾灸治疗瘰疬65例 袁志明 徐清波 中国针灸 2004,24(9):623

治疗方法:拟行气散结,温化痰凝。选穴:至阳、膈俞穴。操作:每穴用艾灸盒内装艾条灸4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治疗结果:临床治愈:艾灸治疗5次后瘰疬消失,随访观察6个月以上,至少3个月无复发者,计61例;有效:艾灸治疗10次后瘰疬逐渐减小,计3例;无效:艾灸治疗30次后瘰疬大小仍无改变,计1例。总有效率为98.5%。

3.耳穴火柴灸治疗颈淋巴结核26例 马跃东 中国针灸 2003,23(8):472

治疗方法:取耳穴颈部的反应点,症状重的加肘尖。颈穴的部位是:对耳轮体部,将轮屏切迹至对耳轮上、下脚分叉处分为5等份,下1/5为颈椎,颈椎前部为颈穴。反应点的寻找是在自然光下明亮处仔细观察颈穴区,一般淋巴结核在颈穴区有片状或丘疹状充血、红润有光泽,或用探棒、火柴棒以均匀的压力按颈穴区有明显的压痛点即为反应点,反应点的部位有其一定的规律。将火柴划着后对准所取耳穴迅速点灸一下,停1~2秒钟。每穴1~2次,双侧交替点灸。每隔3~4天灸1次,3次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点灸要迅速,最好提前对准穴位,在火柴头爆燃的同时点在穴位上。这样火力较大,刺激较强,效果相对要好些。

治疗结果:痊愈25例,有效1例,总有效率为100%。其中1个疗程治愈18例,2个疗程治疗7例。

更多艾灸知识、学习艾灸请关注微信jiudaotang111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直接灸手法操作
针灸断病法则 周左宇 著 篇十
艾炙治痛风
针灸对头痛的治疗
针灸大师:艾灸心得23条。每一条都很金贵,收藏了!
肘尖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