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条青果巷 半部常州史


《中国名城-常州杂志》

  特别奉献——

 

     青果巷是常州现存唯一较为完整的历史文化街区。一千多年来,从这条不长的巷子中,走出了一百多位进士,孕育出大量杰出的诗人、画家、医学家、文学家、法学家、政治家、商界精英,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青果巷是个迷人的常州名人文化万花筒,通过她,你可以看到多维文化现象的折射。2012年9月,投资近40亿元的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修缮项目正式启动。作为常州市最大的文物修缮工程,其进程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从今年开始,我将主笔《中国名城-常州杂志》中《文态青果》大型专栏,如果你对青果巷有兴趣,不妨读读该专栏中的系列文章,或许会有所收获。

 

本栏作者:大鹏

2014年,时年109岁的周有光为家乡常州题词:

了解过去,开创未来;历史进退,匹夫有责。

     

      常州,临江抱湖,南人北相。自春秋吴王梦寿第四子季札受封于此,季子遗风与地理特质相交融,成就其独特的人文现象。

      常州有文采风流:唐宋八大家的旗帜由常州才子唐荆川擎出;龚自珍慨叹“天下名士有部落,东南无与常匹俦”;赵翼登高一唱“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常州有济世报国:王安石在常州上变法万言书,“免役法厘革数千年之苛政,为中国历史上一新纪元”;钱一本系东林党魁,“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陈济则从乡间直登庙堂,成就“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永乐大典》。

      常州也有隐逸出世:苏东坡爱常州甚于眉州,两次乞求朝廷准予他在常州居住,并终老此邑;“龟巢老人”谢应芳隐于芳茂山,勤读著述,导人为善;“正素先生”张举看淡功名利禄,隐于城中,终身不仕 ;而黄景仁则怀才不遇,看空世事,“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

      “隐”与“显”、“穷”与“达”、“出世”与“入世”,成就了常州的文化现象独特的光晕,也成就了中国文化史册上多彩的一笔。
      周有光说,要 “从世界看中国”。今天,若要深入研究青果巷的文化内涵,那么从“从常州看青果巷”应是一条正道。你或许会惊喜地发现,青果巷的名人现象正是常州文化现象最好的缩影——



名人群落,各领风骚数百年


      2017年1月14日,周有光先生在北京安然辞世,享年112岁。这位一生经过了晚清、北洋、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四个时代的传奇老人,“用开阔的世界眼光和深邃的历史眼光”为青果古巷凭添了一抹璀璨的星光。一周后, 1月21日,由晋陵公司组织的“青果巷文态内涵挖掘和提升研讨会”正式举行。来自常州大学、河海大学、常州工学院、市图书馆等文化学者,以及本市部分文博专家汇聚一堂,用一种特殊的形式,感怀着那抹星光,更遥望星光后的浩瀚银河。

      “文态”概念由著名城市规划专家、古迹保护专家郑孝燮提出,是指一个区域或城市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在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逐步形成的具有独特地域特征的文化形态。在对城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过程中,厘清“文态”,对保护该街区特定的“文化基因”,避免千城一面式的简单“复原”具有重要意义。青果巷,特立独行江南千余年,她仅是一条古巷么?她与乌镇的古巷、周庄的古巷、平江的古巷、丽江的古巷、平遥的古巷有何不同?青果巷“文态”的核心内涵到底是什么?这些问题正期待一个明朗的解。

      青果巷是条什么样的巷弄?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先放下理性的思辨,从感性的角度先听听青果巷原住民的诠释。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钱乘旦是青果巷走出的又一位大家。在钱老的印象里青果巷既繁华又清幽。繁华:他家临河而居,窗外是静静流淌的古运河,船帆来往,浆声灯影,热闹无比。清幽:他家是一座多进式的院落,孩提时每当夕阳西下的时候,他会爬上凳子,站在花格长窗前,久久地欣赏窗外的风景,静谧宜人。这就是青果巷的神奇,繁华与清幽在这里从来没有矛盾过、冲突过。她即是江南市井,“入千果之巷,桃梅杏李色色俱全”;又是人文聚落,出名人,且名人是“成群结队”地出。桨声与书声相融,果香与墨香交汇,“出为闹市,入可隐逸”,你说他奇是不奇?

小院听梧图  大鹏/绘


       为什么青果巷能动静相宜,孕育的名人灿若星河?文化局老领导邵志强说,或许正是应了“孟母三迁,择邻而居”的道理,青果巷自唐朝著名文学家、常州刺史独孤及侨居与此,就成为一块“显地”;明朝儒学大师、文学大家、抗倭英雄唐荆川迁居于此后,更成为一城之盛。独孤及和唐荆川为青果巷带来了良好的读书风气,也形成了青果巷独具特色的磁场效应和摇篮效应。明清以来,这里至少走出了100多位进士(文保专家陈伟堂语),短短的千米古巷,造就了瞩目的文化高原。

      据不完全统计,青果巷“成群结队”地走出的文化名人可以大致归纳如下:

文学家:独孤及、唐荆川、孙慎行

名将:刘师勇、唐荆川

书画家、工艺美术家:恽南田、唐宇昭、唐于光、钱维城、钱维乔、汤贻汾、董婉贞、汪洵、刘海粟、吴青霞、曾杏绯、李毅士、董蕾、杨守玉

戏剧家:钱维乔、董康、吴祖光

语言学家:瞿秋白、赵元任、周有光

法学家:董康、张志让、史良

实业家:盛宣怀、恽祖祁、张赞宸、钱以振、刘国钧、查济民、刘璧如

革命家:瞿秋白、张太雷

作家:李伯元、吴祖光、袁静

文物鉴定家、历史学家:吴瀛、钱乘旦

模范缙绅:瞿赓甫、汪作黼、恽鸿仪

藏书家:唐宇昭、陶湘、陶洙

                                 汪作黼亲民理政图   大鹏/绘


        诚如龚自珍赞美常州的诗句:“天下名士有部落,东南无与常匹俦”。 居住于青果巷、出生成长于青果巷的名人如此之多,由此引得市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原主任薛炳焕击节而呼,称青果巷为“江南名人第一巷”,应是名副其实。

      以语言学家为例,青果巷孕育了现代中国三位语言学大家——赵元任、瞿秋白和周有光。为此,浙江大学副校长罗卫东、浙江大学周有光语言文字学研究中心主任王云路甚至提出,青果巷被称为语言学者的“朝圣地”亦不为过。

      瞿秋白出生在青果巷的“八桂堂”,是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也是新语文、新文字运动的倡导者。他在语音、词汇、语法、文字、语言的发展,方言和普通话,口语和书面语等方面都有自己独特的主张,是我国文字改革的先驱和积极实践者。

       赵元任世居青果巷。他学识渊博,对哲学、数学、物理、音乐无一不精,一生著作颇丰。作为结构学派的语言大师,他长期致力于推广国语(普通话),被誉为“中国现代语言学之父”。

      周有光诞生在“礼和堂”,并在这里度过他的童年时光。他于1955年调到北京,进入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专职从事语言文字研究,被誉为“汉语拼音之父”。

      又以法学家为例,青果巷孕育了三位重量级大法学大家——董康、张志让、史良。董康是民国司法界的权威,张志让是新中国第一代大法官,“七君子”之一的史良则是新中国第一位司法部长。此三人,为民国刑事法制和监狱法制改革、新中国的法制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堪为近现代法学界的三座高峰。

       再以书画家为例,以恽南田、唐宇昭、唐于光发端,青果巷的半园雅集,让王石谷等名家流连驻足,成就文化盛事;此后状元画家钱维城与弟弟钱维乔又领风气之先,汤贻汾与董婉贞成就清代画坛夫妻强档,这种又个人而至家族,由家族而至社会的文化风气,让青果巷成就了数十位有影响力的书画巨擘,造就了中国美术史上令人瞩目的文化成就。

      由此,透过名人看青果巷,青果巷独特特色的“文态“豁然清晰,令人油然而生敬意。

       这青果巷,青砖、黛瓦、粉墙、条石垒砌的青果巷,不仅仅是一条静态的、固化的、苍老的巷陌,她依旧显露出蓬勃的生命力,滋长这延绵的文化血脉。

      这青果巷,琴棋书画、文章道德、经世伟业垒砌的青果巷,凝聚江南风韵,孕育中吴人物;荟萃龙城品格,传承人文传统。她是常州人的情怀所在,更是常州城的灵魂寄托。

      这青果巷,名副其实的江南名人第一巷。确实值得您来寻味。


秋声琴隐图    大鹏/绘


一巷风雅,修身立德隐于市


      常州人素有“刘半城、庄一角、青果巷唐家半条街”之说。唐家之于青果巷,可谓有鼎定之功。青果巷有八处大宅与唐氏有关,分别为八桂堂、贞和堂、易书堂、筠星堂、四并堂、复始堂、松健堂、礼和堂,分布在青果巷历史街区雪洞巷至西庙沟(今晋陵中路)一带。这八个堂面积大得惊人,随便拎出一个宅子,面积就能达到上千平方米。你想想,唐氏一门,当时该如何兴旺!

      这唐家,原住唐家湾,青果巷的房子是唐荆川高祖父唐伯成建于明初。唐伯成生了唐衡、唐复、唐律、唐衢、唐衍五个儿子,其中唐复为建文二年(1400年)进士,官广西平乐知府。孙子唐世良也很有出息,登宣德八年(1433年)进士,官福建布政司。由于子孙多,除居住于唐家湾老宅外,唐家人又分居易书、筠星、四并等堂,十分繁盛。到了唐伯成的玄孙唐荆川,就更不得了,唐荆川学博才高,文武双绝,对后世产生重要影响。唐荆川的父亲唐珤年纪还不很大,即有了孙子、外孙共17房,想想看,一门兴旺,儿孙满堂,老翁翁还不乐开了花?

气势恢宏的楠木厅(明)   森美未来/摄


     但历史风云总是变幻莫测,明亡时,清兵南下,唐荆川后裔唐宇昭、唐宇量皆崇祯年间举人和贡生,不愿降清,乃戴发藏匿于县学街之学宫,后来又转移到唐家湾旧居后的地窟中。但毕竟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唐家戴发抵抗的事被清兵统领察觉,很快唐家湾禁城馆及青果巷之贞和、八桂等堂遭到官府查抄没收。唐宇昭兄弟无奈逃亡乡间,被称为“唐氏二难”。当时风声鹤唳,一日数惊,唐氏其余子弟纷纷以贱值出让房屋,最后唐宇昭、唐于光父子也只留得四并堂后院半园为隐居之所,并终身不仕,不食清廷俸禄。

     故事讲到这里,我们不由要提到一个核心人物——唐荆川。

     唐荆川博学多识,文武兼资。他入仕后与李开先、王慎中等结为朋友,时人称之为“嘉靖八才子”,为当时文坛带来了一股隽丽又不失雄浑的新风。可偏偏这八大才子性情耿直,不畏惧权贵,先后被贬,唐荆川于嘉靖十四年春离开官场,回家乡读书。离开官场,一般人会很失落,但荆川先生心态好得很,他曾在《陈渡草堂》一诗中写道:“世网幸疏如野马,微名犹在愧山樗。亦知农圃真吾事,春至频翻种树书。”暂时离开官场名利圈这张网,荆川先生没有消极、懈怠,他把读书、种地都看做是人生的一种修为、一种历练、一种提升、一种进步的力量,为日后奋起报国而做着新的准备。正所谓人的精神能产生共振,唐荆川的行为,已经深深印入了唐氏后人的思维及行迹。

苔岑逸趣图    大鹏/绘

  

      到此,我们再把目光移到半园,在这座深居闹市的园子中,唐宇昭、唐于光与恽南田等人共创的雅集,是青果巷“隐士”们生活的一幅典型画景。恽南田青年时参加过抗清运动,家破人亡,与唐宇昭、唐于光结为挚友,他们与王翚等都有密切往来,经常在一起切磋画艺,始终恪志不参加清王朝的科考,在此地发端了“没骨画法”。使半园成为影响世界的“常州画派” “没骨画法”的直接发源地。套用今天时髦的话来说,是这些“隐士”,造就了中国文艺界又一座时代高峰,厉害了!

      除了唐氏子孙之外,唐荆川留下的精神财富也深深影响着青果巷的后来人。

      前文提到,经历“唐氏二难”后,唐氏八宅纷纷易主。民国时,唐荆川裔孙唐玉虬先生曾在一位姓汪的老妇人处见到荆川出生地易书堂当年的鬻劵,劵书于康熙十一年(1672年),共出让易书堂楼屋计共74间。易书堂之外,贞和堂前六进为康熙五十二年进士,国子监司业庄楷所购得。后又多次易主,后宅及半园之一半,归清乾隆十年状元钱维城之弟钱维乔。八桂堂在清代后期为湖北布政使瞿赓甫(瞿秋白叔祖)所购并重修。民国时,由著名实业家刘国钧购得。礼和堂亦在清代后期归山东东昌府知府李念仔(小说家李伯元堂伯父)。

      钱维乔晚年买下半园的一半,过起隐逸生活,为此他作有《半园之半记》。在此地,他与清代常州词派、阳湖文派创始人张惠言等多有往来,诗人唱和之间,让常州文坛为之一振,也让中华文坛为之一亮。而李伯元很早就无意仕途,回乡后闭门著述,貌似隐居,但其人不在江湖,但一本振聋发聩的《官场现形记》却把世间的丑陋说得清清楚楚,这种隐逸,你说他是积极还是消极?

青果雅集图   大鹏/绘

      

      中国有句古话叫“十年读书,十年养气”,此话放在青果巷,可谓十分贴切。青果巷的隐逸,是读书人自我提升与完善,是自我磨砺与精进,是成就“大学问、大事业”的韬光养晦,这种隐逸,怀以积极之心,必成经世之事,怪不得青果巷能成就这么多名人,源头或许就在这里。

      但很多读者又会问了,常州城到处平坦坦的,又没有崇山峻岭,又没有深壑大川,“隐”从何来?毕竟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呀!嘿,这个问题还真是个问题。不解决居住的问题,环境没有保障,你纵有隐逸之心、精进之志,也没办法让耳目清净,好好做学问呀。怎么办?别急,青果巷的先贤们自有办法。

      文史学者张平生在《青果巷名人故居群落》一文中提到:常州城中唐氏共建禁城馆四所,两所在白云溪唐家湾(今前后北岸),两所在青果巷,为荆川高祖父唐伯成父子建于明初。请注意,这里提到了“禁城馆”这一名词。 “禁城馆” 显然是唐氏八宅的前身,“禁城馆”又专指古代士大夫的居住地,望文生义,就知道是门庭森森、秩序谨严之地。但那时又没有现在的物管、摄像头,如何保持这份秩序呢?

      通过长达一年的调查研究,《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文态建设研究报告》对青果巷建筑特点做出清晰的描述:“矮楼高阁”“深宅小院”“背弄窄巷”“巷道闭锁”等四大特征是青果巷建筑本身所特有、也是江南地区所独有的,既是青果巷的建筑特征,也是源自“人文隐逸”体现“人文隐逸”的青果巷文化特征。

       “矮楼高阁”好理解,就是一座二层楼屋,一层低,二层高。典型的是筠星堂和赵元任故居。这两处房子二楼楼板均放低到一楼屋檐,很好地解决了二楼低矮沉闷、采光通风不足的问题。同时,也充分体现了旧宅主人突出考虑居住的生活化、私密性和隐逸性的独特需求。

       “深宅小院”也好理解,就是宅子有很多进,但院落间的天井很小,与北方的“深宅大院”形成了强烈对比。这种格局体现了院落主人不事张扬,不追求大天井、大空间和大的公共生活的“人文隐逸”追求,也是对更多居住、使用、内隐需求的独特选择。所以,“深宅小院”自然也是青果巷人文隐逸特征的最好写照。

      “背弄窄巷”和“巷道闭锁”有点难望文生义。江南的夏天湿闷,冬天阴冷,你不把巷堂做得宽敞通风朝阳一点,搞个“背弄窄巷”算什么意思?“巷道闭锁”就能难捉摸了,路么总是要让人走的,“此处不通”在青果巷这么有市场,莫非要收买路钱?

        研究青果巷是越研究越有趣,学者们得出的结论是,“背弄窄巷”和“巷道闭锁”也是青果巷隐士们的独创呢!

       青果巷内共有三种巷弄:一种是水弄,即通向运河码头的短弄;一种是明弄,是分割宅子与宅子的公共弄堂;还有一种则是青果巷所特有的异常狭窄、异常悠长的背弄、备弄或阴弄。这些背弄,常常是两个宅子合并成一个宅子的过程中,主人将房屋之间的既有明弄用两边屋檐封闭起来,供仆人、女眷等不需经过院落中庭也能穿行于宅子与宅子、院落与院落之间所用。后来也成为城市文化宗族分代、分支聚族而居,相互不受影响的一种文化设计、人文选择和历史遗存。这种能够沟通、关联多进、多宅甚至多个街巷的私家文化背弄,因其“地道式”不见阳光的特征,有的甚至因其曲折转弯的构造而被称为“阴弄”。这种阴弄的作用既是隐秘地沟通“私人生活”,也是私人生活隐秘化的一种定型和文化积淀,同样是青果巷“人文隐逸”特征的最好写照。

庭院深深   揽澜/摄

        

      而这“巷道闭锁”呢,类似于今天物业的门禁系统,“私家花园,闲人莫进”,合情合理,因为青果巷本来就是城市文化世族人文聚居之所。在一些特殊的节气、民俗活动和人员往来时期,在唐氏、吕氏、赵氏、恽氏等大宅附近的街巷,会用一种特殊设计的木栅关闭巷道,以摒弃街外闲杂人等,让街区内的世家女眷、文人雅士可以出来购物、游戏、雅集、品鉴等,或者在内部开展一些重要人物的接待活动等。以此构建一个外在闭锁、内部敞开的特殊活动空间。这种“街巷闭锁”功能亦是青果巷人文隐逸特征的一大体现。

       行文至此,你或许对“为什么称青果巷为人文隐逸之地”有了一个初步的概念。最后,再借用唐荆川先生在《陈渡草堂》一诗中的两句给我们的故事一个结尾:近市偏逢食有鱼,闭门不问出无车。牛衣聊自对妻子,腊酒时将洽里闾。诗中荆川先生借用“冯谖客孟尝君”的典故,淡然地说:我住的地方接近闹市区,不需要像冯谖一般愁没鱼吃;我闭门读书,更不需要像冯谖一般去管什么“出无车”;我和妻儿相互理解,共度艰难;我和邻里和睦相处,虽“闭门”却并不脱离现实生活。这才是青果巷“大隐隐于市”的最好诠释,也是常州城学风蔚然、冠绝东南;常州人努力修身养性,经世报国的最好注解。


青果巷手绘图  大鹏  李琪涵/绘

作者在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写生采风


文中如有错漏,欢迎批评指正。


《中国名城-常州杂志》

常州市和平中路413号常州报业传媒大厦1712

0519-88066097

2759397675@qq.com


品读之后    愿享同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青果巷
青果巷,古运河畔的千果之巷
一条青果巷,半街知名人!
文脉常州 | 梦里梦外唐荆川
多少江南名士从这条小巷出发,带着大河心灵影响世界|文学名家走读运河
常州青果巷的前世今生,带你360度逛江南名士第一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