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雨水话养生

本报记者 师念

2月19日,迎来我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雨水。雨水不是指开始进入雨季,也不是指降雪的终结。它的气候本义,是指节气起源的黄河流域地区降雨的概率开始高于降雪的概率。

到了雨水节气,人们应该如何养生呢?

“脾胃伤则元气衰,元气衰则人折寿。”这句话说明了脾胃的重要性。雨水节气过后,降雨增多、湿气加重,寒湿之邪最易困扰脾脏。加上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压力大、饮食不规律,平常多有肝气不舒、郁结犯脾导致肝脾不和的症状。所以,雨水节气前后是疏肝健脾的重点时节。

近期,人们应在日常的饮食及调养上酌情增加疏肝健脾之品。山药、芋头、茯苓、甘蔗、白扁豆等可以健脾;陈皮、玫瑰花、白梅花、荷叶等可以行气疏肝;甘味食物,如山药、大枣、小米、糯米、胡萝卜、芋头、红薯、土豆、南瓜、桂圆、栗子等,都可以多吃。

同时,雨水节气过后人容易内脏郁热,不宜吃燥热食物“火上浇油”,不可盲目进补,避免助阳外泄,因肥甘厚味滋腻脾胃,造成水湿不化、聚湿生痰、助长湿滞,从而引发一系列脾胃问题。

雨水节气应适当喝粥以养脾胃。唐代孙思邈说“春时宜食粥”,就是在提醒我们春季应多喝粥。粥以米为主,以水为辅,水米交融,不仅香甜可口便于消化吸收,还能补脾养胃、去浊升清,自古被誉为“天下首选滋补之物”。

随着雨水时节到来,气候日渐转暖,人会感到困倦、疲乏、头昏欲睡,这就是“春困”。一般来说,“春困”是季节转换给人们带来的生理变化的一种反应,其中有一些病理因素,比如缺乏内源氧。但有的“春困”,则是一种疾病表现。

缓解“春困”仅靠睡觉是不行的,那样只会越睡越困。春天自然界阳气开始升发,人体应该借助这一自然特点,重点养阳。养阳的关键在于动。春天,人最好多在阳光充足、绿化好的地方适度运动,多做深呼吸,给大脑提供新鲜充足的氧气,使心情舒畅、精神振奋,消除困倦。

同时,雨水时节也要预防倒春寒。初春的降雨会引起气温骤然下降,对老人和小孩的身体健康威胁较大:老年人易患心脏病、心肌梗死等;小孩则容易感染呼吸系统疾病。

常言道“春捂秋冻”,春季要注意保暖,不要过早减少衣物。“春捂”的重点在于背、腹、足底,一般日平均气温在10摄氏度以下就需要“捂”。背部保暖可减少感冒概率;腹部保暖有助于预防消化不良和寒性腹泻;“寒从脚底起”,足底神经末梢敏感丰富,足部保暖能使身体真正暖和起来。

俗话说“燥寒冻肉,湿寒入骨”。由于春气涌动,偏热性体质的人从感觉上欲减外衣,殊不知这样会让体热外泄,湿寒交换于内入骨,易损伤骨关节而致病。雨水时节,年老体弱者用冷水洗脸洗手易导致湿寒侵入关节,轻则关节酸痛,重则关节变形。湿寒滞留于头部易致头痛,故洗头后要及时吹干。

此外,春天生气动怒最伤肝,要争取做到心胸开阔,身心和谐。心情舒畅有助于养肝,而心情抑郁会导致肝气郁滞,影响肝的疏泄功能,也会使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紊乱,免疫力下降,易引发肝病、心脑血管疾病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雨水节气,遇元宵佳节,此时养生,坚持“五个一”,全年少生病!
今日雨水节气,这份养生知识千万不能错过
今日雨水,又逢元宵节,多喝二茶一粥,解春困健脾胃,祛湿不上火
雨水|雨水至,桃始华。养生重在:防寒、除湿、疏肝、健脾!
【雨水养生】
雨水节气后湿气加重 多喝苡仁党参粥健脾祛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