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清朝这一年的科举考试,新科进士竟然全部被授知府!

在清朝,知府是沟通督抚与州县的重要桥梁,既缩短了省与州县地理上的距离,也使得各项政令能够上行下达,可谓朝廷行政管理中的重要一环。

清朝知府为正四品,乾隆年间则改为从四品。作为一府之长,四品官的知府在当时已经算是中高级领导干部(相当于现在的厅局级干部)了,如果参加科举考中进士,恐怕至少也得10年的时间才能混得上从四品的知府。

按照惯例,一甲中的状元会被授从六品的翰林院修撰,榜眼和探花授正七品的翰林院编修,剩余的二甲、三甲进士参加朝考,优秀的被选为庶吉士(可视为翰林院进修生),其余到各部任主事或赴外地任职,能外放七品知县已经算是高就了。

所以,一般来说,新科进士官秩品级最高也就是从六品。

但总有特例。

1649年,清朝顺治六年的己丑科科举中,共取进士395名,其中,一甲3人,二甲77人,三甲315人。除了一甲的状元、榜眼、探花照例分别被授翰林院修撰和编修外,二甲进士统一被授参议(正四品),而三甲进士则统一被授知府(正四品)。

二甲、三甲授的官职品级竟然比一甲授的官职都要高,而且一下子授了300多位知府(当时清朝总共也才只有100余个府),这明显不合常理。

为何这一科的进士会被授知府呢?

一、这次授予的知府只是“品衔”,而不是实缺,也就是说这315位三甲进士只是进入了吏部的知府备选队伍。后来实际外放道员、知府这一级别的进士有21人,成为清朝历次科举中新科进士授职最高的。

二、1649年,清朝平定湖广地区(湖南、湖北),需要大批的府州县官员填补空白;

三、顺治下旨,仅此一科,下不为例。300余位新科进士授知府,成为清代仅有的一次特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科举不倒问 | 嘉定进士廖文锦
答疑解惑:古代人刚登进士该任什么职
古代科举前三甲封什么官
屡试不第吕秀才,子曾经曰过:你真的了解科举吗?
明清两朝,这一门出过27个进士,号称“天下第二名门”!
明清科举人物传之十一——保定府高阳县李霨家族(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