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晚年郭沫若,更应同情而非嘲笑!临终前一句话,真正回归书生本色

说到郭沫若,相信大家是不陌生的。这位中国伟大的文豪,一生是充满着故事的。郭沫若生于1892年,于1978年离世。

这位生于四川乐山沙湾“鼎堂”的郭沫若,确实是个复杂不简单的人。复杂到什么程度呢?

他的一生是怎么都说不完的,而且又是怎么说都不合适的,因为如果你没有很透彻地了解他,是没法轻易下结论的,这会让世人不满意。

说到他的复杂一生,又和鲁迅的复杂一生大不相同。

鲁迅的复杂,是思想过于深刻,而郭沫若的复杂并不是思想方面的,他的复杂大多是由于立身出典过于离奇而复杂。

郭沫若是文坛的领导人,是革命的先驱,拥有多重身份,但现在在人口中拿起笔来,他又是“渣男”,“放屁诗人”等一系列不好的著称,郭沫若有好的名称,也有不好的。

“铁骨铮铮郭沫若,一心为国家的汪兆铭”这样的笑话也是非常多的。

郭沫若当时也被一些名人批判过

当初胡适对他评价说,“这个人反复无常,我一直不佩服。”指名道姓他的“伪”,鲁迅骂他“才子加珂罗茨基”,指他身上的“流氓”。

这些不堪入目的评论,让很多人对郭沫若的形象有了一定的误解,纷纷开始审视他。

但是,也有人非常尊敬郭沫若,更多的名公卿在他50岁的时候,称他为“郭老”,而不是名字。

这就是尊敬他的一种体现。要知道,郭老这个名字并不是乱叫的,只有非常尊敬他的时候才会有这样的称号。

茅盾再高德高也只能是茅公,可想而知郭沫若也是有人理解,有人尊敬的。那么,郭沫若为什么会被别人说是“嘲笑”呢?

一、私生活不够“检点”

根据1988年的龚济民的《郭沫若传》,可以得知,年轻的时候的郭沫若,也许曾经和二、三女同时坠入爱河。

比如南昌起义途中的“革命伴侣”彭沙波兰(安琳)、大革命时期的“密友”黄定慧(黄慕兰)。

这样的事实确实是让人难以接受的,也就有了渣男的称号。而且也有人说他1933年因为嫖娼生过病,也具有一定的真实性。

从他给小野寺直助写了一封求助信,就可以确定其真实性。作为男人,只能说郭沫若对家庭是不负责任的。

作为“文化界的模范”,郭沫若的风流的批评是不可避免的。

但是我觉得如果用男女的私德问题否定一个人的话,那么中国历史上大多数的“伟人”也会被批判。

二、郭沫若的“黑料”

现在盛行的很多“郭沫若黑材料”是有故意夸张、虚构等成分的,深究其真实性,也是实在无法忍受推敲的。

例如,比较多的说法,就是说他“骗人”,欺骗立意、立群姐妹俩。然后她们在知道了“真相”之后,相继自杀了。

像这样难以置信狗血的剧情,内容堪忧,都足以超越琼瑶剧了。然而这个谣言的罪魁祸首是谢冰莹。

在1984年6月15日那天,她在对岸的《联合报》上发表了《于立忱之死——是郭沫若害死她的》的一句话,真实性显而易见。

还有很多相似的错误语,比如鲁迅骂他“近看一条狗”,而《鲁迅全集》里却没有这样的话。

退一万步说,有也好,没有也好,都没有什么可责备的。头脑正常点都明白,这不是故意破坏,而是一起集体决定的失误。

郭沫若那么多黑料,为什么还有人那么尊敬他呢?

三、郭沫若常上战场

在1926年的北伐战争中,1937年9月以后的抗日战争中,他都曾深入最前线,冒着炮火亲自抢救了伤员。

这是很多大文豪难以做到的一件事,令人感动。他是医生出身,也是有一定的救他人之心。

据说,在淞上海会战中,日军误以为郭是主要指挥官,结果被日本的夫人安娜带走,严刑拷打了一个月。

但是郭鼎堂并没有软弱,决不是只会玩弄文笔的文弱书生。

四、算是个真男人

1937年中日全面战争开始,他放弃了日本的安逸生活,无视日本人的威胁,说道,“我宁可死,也决不加入日本国籍。”

在归途的船上,他一开口就吟诵“四十六年余一死,鸿毛泰岱早安排”,无奈,悲愤难消。不得不说,他在言行上可以说是个男人。

我原本以为郭沫若的两个“黑点”,一个是早年的“风流”,另一个是晚年的懦弱,留下了许多遗憾。

因为懦弱,在诡异的时代,他隐藏了许多真实的想法,只知道一味明哲保身。但是,之前英勇拒绝日本人的时候,你又敢说他是懦弱的吗?

但就是这样,郭沫若还是被很多人所嘲笑,老后的郭沫若甚至连亲生儿子都瞧不起自己了。

因此,每当郭沫若回想郭世英生前对自己说过的话,就很很伤心。但是仔细一想,郭沫毕竟是胆小庸人,不是坏人。

那个时代,他看起来地位很尊崇,但实际上却处于微妙的立场。

根据身边人的回忆,晚年的他没有憧憬过有钱人的生活,并且他也表明了自己的态度。晚年的时候,有人问郭沫若有什么愿望,回答:“当老师。”

他也只是希望过着安稳的生活。

总结:

郭沫若的一生是不如意的,作为那个时代备受瞩目的人,他所留下的唯一的自主权,是如何安排自己的后事。

1978年6月12日,把妻子叫到立群和孩子们,留下了遗嘱他不认为自己需要气派的墓地。

“往事何堪说,念人生消磨寒暑,漫营裘葛”。这个“无产阶级战士”死了也不忘老百姓的信仰,并没有失去书生的本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晚年的郭沫若,更应被同情而非嘲笑!临终前一句话,尽显书生本色
为什么都说郭沫若有才无德?
此才子“德高望重”:死前主动要求不入八宝山,最后葬在山沟!
刻印录《书生本色》
郭沫若风骨不如鲁迅闻一多,其书法却拍出上千万,他留下八字要诀
郭沫若的后代:11个孩子中,2个清华2个北大3个中科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