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看看90年前的长沙

陶冷月(1895—1985)

1925年,洞庭湖岳阳城陵矶

1925年,长沙岳麓山爱晚亭。

1925年,长沙的湘江之滨。组图/陶冷月供图/长沙图书馆

1925年,长沙天心阁

1925年,湖南的梯田。

1925年,从洞庭湖远眺岳阳楼

湖南人对陶冷月先生的认识可能是缺失的,这种缺失就像对刘敦桢先生一样。后者是与梁思成齐名的建筑学家,湖南新宁县人,至今留有湖南大学的物理实验楼以供追思。而民国时期即以中国画出名的冷月先生则更是陌生得很,其实他在长沙雅礼大学任美术教授时,就与蔡元培讨论有关国画创新,往来甚密。

陶冷月先生在湘居住三年半遍游衡山、洞庭。尤其在1923年购入相机后,其以写实之风记录所行山川之美,留下了难得一见的长沙、湘江、洞庭和衡山等历史照片,湖湘对于他而言是“立家立业”之地,也是周庄之外的“故乡第二是三湘”。

1925年夏天,这位年气初成的著名新派画家由沪入湘接妻子娄氏及长子同回苏州老家,在湘期间,游岳麓、湘江并摄影写生,留下记录湖湘风物的珍贵照片20帧。后又于1933年故地重游,拍摄南岳图片51帧,从这些难得一见的历史照片,可以窥见一个沉浸在数世纪的静谧中,尚未经受炮火的阵痛的长沙、岳阳及洞庭风色,以兹感念。

居湘期间,他爱上自己的学生 一个善湘绣,会作画的浏阳女人

冷月之名得来,是1921年长沙雅礼大学举行春季运动会时一位美籍教授戏称给予的。运动会获奖者的奖品由教师捐赠,颁奖的美籍米教授颁发陶冷月提供的一幅月景图时,戏称捐赠者为“professorcoldmoon”(冷月教授),他从此更名陶冷月。

1918年,陶冷月由同学朱凤竹介绍至长沙雅礼大学任美术系教授,兼任湘雅医专、省立农专、县立师范、周南女师、福湘女学和明德中学等校图画课程。他在长沙任教三年半期间,每逢假日游岳麓、洞庭、湘江旅行写生。

在湘教书期间,除绘画、旅行写生创作外,陶冷月甚为关注研究新中国画的创新与西画的结合。1920年10月下旬,湖南省邀请罗素、杜威、蔡孑民、李石曾、章太炎、杨端六等诸多中外学者至长沙讲学,屡屡言谈交集绘画,彼此熟稔。尤以蔡元培与陶冷月关系为深。

蔡元培讲西方美学价值,陶冷月在《国画之新的研究》也发声“创作应以崇个性、师造化、友古人……我人既知以造化为师,不

可不行万里路以广我见,游历天下名山大川,通关自然之真相,使宇宙雄奇秀丽之象,悉入我目而印我心,然后丘壑罗胸,信手写来,无不气象万千矣”。

为此,陶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利用在各地任职之便(先后历任广东暨南大学美术系主任、河南中山大学美术教授、四川大学特聘教授等)游历湘、赣、鄂、川、渝等地。每到一处不但速写、写生,还勤于拍摄,而拍摄是为了弥补“速写之不足也”。

可以说开埠后的长沙及雅礼大学对陶冷月的新式美术意境的培养有不解之缘。摄影与绘画的新式结合伴随陶的一生。而对最初湖湘之地,感情也最深。

1922年秋,陶冷月不顾家庭的反对,爱上了雅礼大学学生娄新华,一个善湘绣,会作画的浏阳女人。此女为湖南提督娄云庆之女,初婚时因陶母反对,两人曾外居于无锡毛桃巷8号宅院。至1924年长子陶为治出生后,才返乡相认。

而中间斡旋往来湖湘间,洞庭与湘江多次出现在陶的摄影与绘画作品中。

长沙天心阁、洞庭岳阳楼 90多年前未经历战火蹂躏的城市天际线

1925年,陶冷月接妻娄新华返苏州期间,在岳麓、湘江游历写生并摄影。此20张珍贵图片后由其子陶为衍于2011年捐赠于湖南图书馆。

因善于工笔及西方绘画,陶冷月所摄影洞庭、湘江风物尤其入味。简单与明确的写实风格,也将20世纪最初20年的长沙与湘江、洞庭风物一览无疑。在这溢露着三湘楚物与无限风情的湖湘山水中,陶冷月独得意境,先后以城陵矶、岳阳南津港月山及木排入画,创作《江月扁舟》《洞庭渔汛》,画中有西画中的光影向背,也有中国传统山水画中的工笔立意。印证了蔡元培两句评价“传光透视,特采欧风,结构神韵,悉守国粹”。

尤其于1925年拍摄的在洞庭湖上远眺岳阳楼长沙天心阁的照片。前者是被日寇炸毁前的真实纪实影像,而后者更是1924年时任长沙市政公所总理曹典球先生力保下的天心阁城墙与阁楼的最初影像。1924年,为拓展长沙老城区交通建设,长沙大部分城墙及门楼被拆除,若不是曹典球先生力陈利弊,并声称“要睡在城楼上,势要与城墙共存亡”,这段最后的长沙城墙可能早已消失在历史中。

1925年,当时的湖南省省长赵恒惕令人将天心阁修葺成公园,免费向公众开放,修葺后的天心阁一楼是茶馆,二、三楼陈列古物和名家艺术品,使得阁楼成了小型博物馆,吸引不少市民前来,而陶冷月这张摄于1925年的照片是历史的直接见证。人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天心阁城楼下空地上正在搅拌石灰、泥浆的工人,城墙边有木梯,进一步的修缮工作应该正在进行中。

那些1925年在湘中盆地上所摄的白云、湖水、城市与远远的天际,都在90年后,愈发显露出这片盆地景致的可爱与渊薮。

至少,站在21世纪头10年的我们,在上溯湖湘的历史时光时,从这些珍贵的写实照片中所能体悟到的吧。

陶冷月(1895—1985)

中国画家。原名善镛,字咏韶,号镛、宏斋,江苏苏州人。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历任长沙雅礼大学艺术系教授,国立暨南大学艺术系教授兼系主任,河南大学艺术系教授,国立四川大学教授,又与谢公展、吕凤子等创办南京美术专科学校。擅长山水、花卉、走兽、游鱼,尤善画中西合璧之月夜景色。上海文史馆馆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会员。传世作品《松雪》《月梅》等藏上海博物馆,《双松明月图》《月夜千叶梅花》等藏苏州博物馆有《冷月画集》三册行世。

鸣谢:长沙图书馆

更多有关陶冷月先生1925年、1933年旅居湖湘照片可参观长沙图书馆4楼的《溯流光·潇湘1920——陶冷月摄影绘画展》。

潇湘晨报记者钱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湖南旅游景点
#pid505320
挥毫当得江山助,不到潇湘岂有诗- 每日头条
万水赋(60)《湘江赋》(十三)汤选民
岳麓留痕(十首)
1926年的湖南,衡阳、长沙及岳阳影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