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人生若有不快活,只是未读苏东坡”是什么意思?

这句话的意思是:人生旅程难免会有波澜起伏,没有谁会是一帆风顺的。但当了解了苏东坡的一生时,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生活呢?

苏轼无疑是个励志的典范。他的一生跌宕起伏,命运多舛。然而不管身处什么样的境地,他总是能淡然面对,硬是把眼前的苟且过成了诗和远方。

一、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因为反对新法,被一再地贬官。但不论身在何方,他的天真率性并不会因此而改变。

对于奸佞小人的陷害,他嗤之以鼻,并且“如蝇在食,吐之乃已。”以至于被奸人捕风捉影,于1079年在湖州被捕,这就是史上著名的“乌台诗案”。

当时为了安慰家人,苏轼临时杜撰故事,其中的诗“更休落魄贪酒杯,且莫猖狂爱咏诗。今日捉将宫里去,这回断送老头皮。”让妻子破涕为笑。

苏轼在狱中呆了四月十二天,于除夕被释放。当呼吸到外面新鲜空气时,他又开始大做诗文:“平生文字为吾累,此去声名不厌低。塞上纵归他日马,城东少年不斗鸡。”他自嘲自己真是无可救药。

出狱后的苏轼被贬到黄州任团练副使。在这里,物质生活极度贫乏。于是他开荒种地,自号“东坡居士”。

他搭草屋,画雪景,取名东坡雪堂;他筑水坝、造鱼塘、种花木。在困顿中,依然能把日子过成诗。

他在黄州曾居住在临皋亭,午觉醒来忘记自己身在何处,由躺椅上但见千艘船只沿江而下,远处水天连成一色,极为满足。

云:“东坡居士酒醉饭饱,倚于几上,白云左绕,清江右回,重门洞开,林峦岔入。当是时若有所思而无所思,以受万物之备。”生活哪怕再艰难,我自苦中作乐。

当看到挖的井出水了,或者针状的绿芽伸出地面了,他高兴得跳起来。他看见稻茎随风摇摆,晚上沾了露珠的稻茎有如月夜的珍珠晶莹可爱,心里充满自豪与满足。

他有时穿草鞋出门,雇小舟陪渔夫和樵夫过一天,常被醉汉推挤谩骂,“自喜渐不为人识”。

1093年,太后逝,苏轼遭到二度迫害。他先是被贬至岭南高山外,未到达就连贬四次,直至惠州。

当时的惠州尚属荒蛮之地,然而苏轼却没有哀怨嗟叹之词,反而总能发现生活中的小确幸。他赋诗“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他有时午后小睡一会,凉爽的江风吹进窗口,房顶的鸟鸦打断他的幽梦,他突然觉得自己卸下一切责任,无比畅快。

由于他曾写诗描述自己在春风中小睡,聆听屋后庙院钟声的情景。政敌章惇读到这诗,认为苏轼太惬意了,就再下颁布令,让他移居海南儋州。

当时的海南远离中国文明世界的范围,岛上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出无友,冬无炭,夏无寒泉。但苏轼不屈的灵魂和人生观依然不容许他失去生活的乐趣。

在被逐出官舍后,他自建陋居“桄榔庵”,此后两年半,过着无忧无虑却十分贫穷的生活。

二、伫立望原野,悲歌为黎元

无论身处何方,无论是得意还是失意,苏轼的心中,总是牵挂着一方黎民百姓。

1074年,在他被贬为山东密州太守期间,王安石罢官,惠卿得势,又设新税,人民负不起免役税,儿童奄奄一息,苏轼尽己所能救了三四十个孤儿,安顿在各个家庭中。

1077年,苏轼任徐州太守。他刚上任三个月,徐州即发大水。他舍身救城,数周未回家,亲自参加修固外墙的工作。

洪水退去后,他在城东南建了一道木坝,并在外城墙上建了一座十丈高的楼台,名叫“黄楼”,成了抗水力量的象征。

他亲身关切狱囚的健康和利益,第一次派狱医照顾病患。他认为,法律虽禁止地方官鞭死囚犯,对囚犯病死或疏于照顾而死,却没有明文规定,囚犯也是百姓。他因此赢得囚犯亲友的感激。

1089年,苏轼任杭州太守,他利用太后的赏识,要求朝廷拨款从事重要的改革。

短短的一年半时间,他完成了供水系统,医院等公共健康和卫生措施。疏通盐道,重整西湖,并利用挖出来的泥土修建了一条著名的长堤(苏堤)。

他平抑粮价,不顾朝廷和邻近各省官吏的漠视,一个人热心赈灾。

1091年在颍州期间,他开仓救济灾民;1092年在扬州,他多次上书太后免掉百姓公债,终于让这愿望得以实现。

被贬至惠州时,他依然不忘关心民生,要求姐夫程之才和税吏谈判,降低税收。他在惠州建桥,安葬无主的孤骨,引泉水入广州。

在儋州时,他教化当地人讲究卫生,带领他们掘土挖井,改饮地下水,改变生活条件。为拯救百姓,他亲自采药治病,倾尽了自己的所有。

苏轼并开了海南文化教育的先河,在他没来海南之前,海南没有出过一个真正的读书人。他来后,培养了海南第一位举人姜唐佐、第一位进士符确。

三、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苏轼曾自云:“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

的确,无论是朋友还是敌人,他总是坦诚以待。在他眼中,天下竟没有一个是坏人。

苏轼别黄州赴汝州任途经金陵时,遇当年政坛对手王安石骑毛驴迎至江边,两人会面,一番叙谈,恩怨化解,和好如初。

他年迈遇赦北归时,已经落马的宰相章惇亦被贬谪岭南。

章惇的儿子怕苏轼报复,写信请其高抬贵手。苏轼接信后立即回函,安慰他们,并把自己在岭南的生存经验和应注意事项告诉章惇的儿子,还嘱咐他要给父亲多带些药,保重身体等。章惇的儿子接信后热泪盈眶,感激涕零。

四、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在情感方面,他经历了生命中的重要人物先后离世的痛。

先是他的母亲,在苏轼父子三人进京赶考时忽然去世,甚至没能等到捷报传来的那一刻。这不能不说是苏轼心中一个巨大的遗憾。

接着是王弗。她和他是少年夫妻,侍亲尽孝,且聪慧有才,两人恩爱情深,然而却不幸在27岁的芳华时便香消玉殒。一年后,苏轼的父亲也去世。

面对亲人接二连三的离开,苏轼也曾患了严重的抑郁症。那他是如何化解心中的悲痛的呢?

三年丁忧期间,他在睡着亲人的山上,亲手种下了三万棵松树,寄托了深深的悲痛和绵绵的思念。

十年之后忆及亡妻,一首悼亡词《江城子》又让多少人读之忍不住潸然泪下:“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王闰之,是他的第二任妻子,也是王弗的堂妹。她见证过苏轼的荣华富贵。更陪他走过穷困潦倒。

在黄州流放期间,是她的精打细算,支撑着这个家。为了给丈夫沽酒,她甘愿卖掉自己的首饰。苏轼能在如此艰苦的生存条件下写出《赤壁赋》这样的旷世佳作,与她的支持密不可分。而她也不幸早逝。

“一盏寿觞谁与举。三个明珠,膝上王文度。放尽穷鳞看圉圉,天公为下曼陀雨。”

朝云,则是苏轼生命中的红颜知己。只有她,懂得他一肚子的“不合时宜”。

在苏轼年华老去,被贬惠州时,身为侍妾的她不离不弃,成为照亮他生命的一颗明珠。

她每每吟唱起苏轼的“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时”,想起苏轼宦海的浮沉、命运的无奈时,总是忍不住落泪。

她在岭南不幸染了瘟疫,年纪轻轻便离去。此后,苏轼终身不再听《蝶恋花》。

在苏轼的生命中,虽然一个个至亲挚爱先后离去,但他并没有因此而一蹶不振,哪怕已步入生命的暮年,他依然认真的活着。

他的确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即使生活虐他千百遍,他也能以饱满的热忱投入生活。

看到这里,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好好生活呢?“人生若有不快乐,只是未读苏东坡”,你明白了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生若有不快活,只是未读苏东坡”
苏东坡的“放逐地图”
大嘴吃四方,苏东坡为何走哪吃哪?
人生缘何少快乐,只因未读苏东坡
吃货苏东坡
他死后,那种生活方式就永远地落幕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