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人生的真谛——生命模型(测试版:2.0)
人生的真谛——生命模型(测试版:2.0)
第七 发布于:
 
人生的目的是什么?正如同宇宙的目的是什么一样很难回答。(注:好像是刘慈欣的《天问》中这么说过)如果用《霍顿与无名氏》中的观点,我们只不过是尘世间的一粒灰尘(《天下无双》更早使用过),对于造物者来说,我们这些微小的生物去思考他老人家的想法实在是有些可笑。但是西方教会却说,上帝给了我们自由意识,我们可以去思考啊;可米兰·昆德拉偏不信,说我们一思考,您老就发笑……很混乱。
 
继续自己思考
 
佛说:什么都是虚幻的,只有涅槃才是最真。
 
于是龌龊司机姐弟有了骇客帝国,于是美国有了一支摇滚乐队……(结束以上废话)
 
 
一、认识这个世界
 
这个世界没有创造,只有发现。忘记是古希腊的柏拉图还是亚里士多德这师徒俩谁说的了。其实当我费尽心思想出这几个字然后在一次百度的时候发现那么老早就有思想家说过了,就更加体会到这种现实。
 
这个道理很好解释,比如所谓的“原创”其实更多都是一种基于某种物质或者精神的二次创作。如果排除宗教概念,我们假设世界上的所有真理就像餐桌上的佳肴一样摆在了漆黑的饭厅(宇宙)中,我们就像在黑暗中到处乱摸乱撞的饥饿的人,当我们触碰到了某个盘子里的菜肴,我们会吃,会拿,有的人吃了几口没明白是什么就去找下一盘,有的人吃了很多渐渐懂得了自己吃的是什么食物。
 
真理唯一,形式多样。(这个百度倒是不容易查到,不过估计也有不少人说过了)
 
同样一个道理数学家、历史学家、语言学家、生物学家会用各自的领域解释给你听,他们可能说的都对,看你更能接受那种了……而我感觉,很不幸的是,可能我们所谓的“真理”其实数量并不多,但是每个人的接受能力和喜好却千差万别(稍后会解释为什么)。所以为了让后来人懂得这些真理,也就是知识或者别的什么,我们发现了更多表达这些真理的形式。就比如神话体系,古代可能有《山海经》《搜神记》然后蒲松龄就写了《聊斋》然后如今又有人要拍西游记……古希腊罗马的神话和北欧神话在传诵,然后“魔兽世界”这款游戏到了如今大受欢迎……
 
综合上面两点,我简单说下我的想法:
 
柱状模型
假设这个世界(并非狭隘指代地球这颗行星)是这样的一个个圆柱体组成的物质。每一个圆柱体代表一个真理,圆柱数量无确定,姑且认为是无限大。他的高度也是无限大,并且表示真理的被理解程度,或者称为表现形式。
 
世界就是这样构件而成,接下来是我们每个人如何认识这个世界。
如图所示:在这么多圆柱组成的世界中,黑色的部分是我们接触到的真理,白色的是我们尚未接触到的。
 
我们假设这个是某个学者的柱状模型,这个学者对于自然科学、经济学、医学都很了解,但是对于电影、爱情和运动都不了解。所以——如图1图2
 
又因为这个人在其了解的领域中,经济学最为突出,而且经济学理论知识非常扎实,非常成体系,所以是这么一条黑色的长圆柱;同时他对医学了解的也不错,但是在整个医学领域只了解了其中几个部分,所以在医学圆柱出现了断档。最后其他知识都略知一二……如图3
 
(补充说明:其实这里用所谓的经济学或者生物学都是不恰当的,毕竟这些名词都是我们目前使用,并不能代表真理,但是为了方便说明问题才引入的。)
 
所以:我们的柱状模型的演变就是我们在认识这个世界的过程。随着知识的丰富,我们黑色的柱状越来越多,越来越有体系,随之而来接触到更多的空白柱也就更多;也可能随着记忆力的减退,有些以前的黑柱状慢慢变成白色,这也是有可能的。当生命终止,认识世界也到此结束,最后的柱状模型就是我们人生的一个最终状态。
 
二、迷宫模型
 
详细请点这里——迷宫模型
 
三、人生模型
既然大家已经知道了我前面所说的柱状模型+迷宫模型,那么加在一起就是所谓发现的真谛——人生模型。
 
一个怎么样的人走完怎么样的旅程,就是一段人生,我这么认为。
怎么样的人表示认识世界的过程——柱状模型
走完怎么样的旅程——迷宫模型
 
再进一步说,我们作为生命体降生于世,那么初始状态为空,也就是我们对世界的了解为空白(所有柱状为白色);当我们降生(或者还在子宫里但已有了意识)的时候,我们开始认识这个世界。我们的柱状逐渐开始变色,我们懂得东西越来越多;同时,我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选择,我们选择了左边,右边,选择了前进的道路。
两者是紧密结合的,我们一边在认识这个世界,一边又不断向前……
(还记得上文说的接受能力不同么,就是因为我们每个人处于的“即时状态”千差万别。)
 
最终我们走到了生命的终点。可能是我们当初进入迷宫时就想要得到的结果,也可能是随遇而安的结果,也可能是造化弄人的结果……我们的迷宫模型到此结束,而我们的柱状模型完全的展现在我们面前。我们一生到底认识了这个世界多少?
 
如果用一个又不太恰当的比喻,我们的人生旅程仿佛是根茎,在根部开始向上生长(迷宫模型),等我们逝去的那一天,我们认识的世界(柱状模型)仿佛绽放的花朵。如果我们在把与自己相关的其他人的根茎和花朵握在一起,这一束以我们生命之花为首,其他花朵或者根茎为辅的花束,就是——我们的人生。           
        
 
四、人生的目的
 
既然这个世界早就存在于我周围只是等着我发现,而这座迷宫也在我出生前就建造在我面前,那我的人生还有何乐趣可言?不就是进行着简单的选择,结局早就根据排列组合决定好了么?
 
在看《空中杀手》的时候,押井守表达了即使是克隆的人生(或者凌波丽,或者一切影视作品中的克隆人)也有自己存在的必要,也有属于自己的人生。
 
庵野秀明曾经说过:这个世界上只有自己的人生才是真正的原创。
 
如今我理解起来,可能就是对上文的解释吧。
 
如果这个花的比喻还算能说明问题,那么接下来:
 
基督会认为最重要的是当你生命结束,你献出花朵,我决定你是否上天堂还是下地狱。
佛会认为你献出花朵,我好决定你来世从那个迷宫入口进去。
 
换做小我会认为,就算世界只能等我发现不能创造,就算迷宫早就在我面前,但是当我决定走进迷宫开始,直到我的生命结束。这属于我独特的根茎和开出的花朵,就是我创造的人生。当生命终结的前一秒,我握着这束花,觉得就是自己想要的,就是我这一辈子的目的……
 
 
后文:套用我“自己的“模型,我算是在我进入迷宫的第27个年头,整理了一下我现在对世界的认识,并且在一个十字路口上选择了用文字的形式在某处和朋友分享。希望我的朋友们能通过我写的只言片语得到些什么,当然如果能起到正面帮助就更加庆幸了……
 
 
 
转引朋友的回复:
1、还是要多看理论书籍,这样zb会更加饱满,引言zb嫌疑太重,但却很单薄(已大块删除,原本的版本引言贼多……)
2、有些地方实际上是有代名词的,同1,比如人择原理。
3、有不准确之处,佛教非有神教,佛本身并不是神,顶多是觉悟的人而已。佛教的目的是自悟而非有神论的崇拜,所以如果最后开花,那花不在外面,而在修炼者内心的最深处。
写这种东西,要多看哲学理论,否则一来重复研究,二来会让人觉得你造诣不够。尤其是对世界认识这种问题,古典哲学都研究得很深很深了,这也是没有答案的问题,推荐入门书籍《西方的智慧》、《苏菲的世界》;推荐专业书籍《西方哲学史》
(的确,除了苏菲的世界草草的看过一遍之外,其他关于哲学的都没太研究,所以还需要深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还得看爷爷奶奶说的话,句句良言,句句真理,都是人生真谛!格局决定
人生到底有什么意义?人为什么而活?
《道德经》最精髓9句话,句句真理,句句道出人生真谛,永久收藏
《散文.感悟人生》
《让世界更美丽》- 慕容依依
美丽人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