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理想的贵族宋卫平:我希望做“天堂小镇”改造当下中国农村


中房报记者 梁笑梅 北京报道


从杭州出发,沿杭甬高速转上三高速,大约两个多小时,就来到嵊州市甘霖镇施家岙村。这个剡溪边的村庄,曾是百年越剧的发源地,也是蓝城的第一个实体“农庄”。


蓝城集团董事长宋卫平的新理想也在远山含黛、近水含烟的小镇中延展。


“我在去养老院以前大概还能工作5~10年时间,我希望5~10年的主体部分能够用于探索城镇化,有可能带动中国新一轮农村改造。中国终将由城市建设转向城镇建设、乡村建设多元一体化时代,最后做成一些唯美的、功能齐全的、非常现实悠扬、具有梦幻色彩的天堂小镇,这是下一个阶段中国社会发展的趋势,一定是这样的,不可能有第二个选择。”


宋卫平提到的小镇是这样的:距离市中心30公里~50公里,占地3平方公里,其中农业及相关产业占2平方公里,建筑规划占1平方公里。在建筑规划中,90%的是住宅,预计售价1万元/平方米,10%的是配套设施,包括医疗、教育、餐饮、娱乐和文化等。


2017年年初,蓝城的第一个实体“农庄”,在嵊州的农业基地呈现。不久之后,从杭州的春风长乐,到上海旁的春风江南,它或将成片出现。


“农业小镇一定是中国城镇化发展中占比最大的小镇,在这方面我们的实践刚开始不久,可能在三五年之后形成初步的经验教训,如果顺利些,或许会有初步成果。”宋卫平近日在接受中国房地产报记者专访时表示。


宋卫平对农村有着深厚的感情,农村空心化、劳动力剩余严重问题、产业缺失问题以及食品安全问题都牵动着他,这个在房地产行业有着“地产界教父”、地产圈的“理想主义者”之称的人将他的未来计划放在了探索中国城镇化发展之中,希望带动中国新一轮农村改造。


一个宋卫平的“农业小镇”,不仅从生态上,更从社会经济上改造当下中国的农村。


“开发者要有理想色彩”


中国房地产报:从地产开发投身小镇建设的初衷是什么?为什么特意选择了以“农业为主题”的小镇建设?


宋卫平:改革开放后,虽然中国经济取得了瞩目的成绩,但我国农村还存在很多问题,如农村的空心化(青壮年人口流向城市)、劳动力剩余严重问题、产业缺失问题,以及人们对生产环境、食品安全等问题的高度关注,这些情况都促使我更关注农村的发展。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公司的员工大都是农民出身,我也来自农村,对农村有着深厚的感情,对农村背后的问题也非常清晰;再加上以前也投身于城中村改造,比较了解农村的情况。因此,现在做小镇是希望对“三农问题”有一些探索,也是心之所向。


中国房地产报:对于农业小镇的未来发展你期望的图景是什么样的?


宋卫平:我的看法是中国的小镇80%必须是农业小镇,通过小镇对农村进行科学的改造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做小镇的过程中,用城市文明中承载的内容,对农村有所渗透和改造。


更重要的是要对“三农三生”加强重视。“三农”是指农民、农村、农业,“三生”是指生活、生产、生态,这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从现代农业、科技农业、现代农业物流、现代农副产品品质保障,对新一代农业生产形成以及田间地头村庄来做一个更好的支撑体系。


中国房地产报:实际上,农村问题或者说农业小镇建设存在很多问题,过去高层也从经济、民生等层面讨论推进过,但情况并不乐观,农村经济空心化问题严重,你的这些规划、想法是不是太理想化了?


宋卫平:做农业小镇,并且是奔着要改变农村面貌的方向去的,本身就需要开发者要有理想色彩,同时具备相应的能力。


做农业小镇不兼顾农村发展,不着眼于农村现实也是不行的。农业小镇课题非常大,不管投资者是房地产企业还是其他企业,都要做好长期投入发展的准备,它的成长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中国房地产报:在我们的采访过程中很多投身其中者表示,开发农业小镇难免在土地、“三农”问题上产生障碍,进展并不是很容易。


宋卫平:农业小镇开发是会碰到类似问题,农民、农村、农业等“三农”问题,农村集体土地问题,还有原住民问题,比如有些农业小镇项目的用地是从农村集体用地甚至是半农田转换过来的,其间需要在法规允许的框架内进行调整,当然这些问题需要整个社会去面对。


十年内打造100个小镇


中国房地产报:蓝城计划在十年内打造100个小镇,这个规模是否能真正落地?


宋卫平:可以的。


中国房地产报:作为运营型、慢增长产品,农业小镇在资金投入上较大,蓝城未来是否会设置投资上限?对于盈利情况是否有目标?


宋卫平:农业小镇需要一个持续稳定的投入,资金投入会非常高,我们没有设置上限。


中国房地产报:目前,已经有很多开发商、企业投身于特色小镇浪潮中,如科技小镇、基金小镇、旅游小镇等,以特有产业模式实现它的成长与盈收,农业小镇它的产业模式应是一幅什么样的图景?


宋卫平:产业模式应该是“20%地产+40%农业+40%其他”。以嵊州的农业基地为例,施家岙村共有1200多人口。如今,蓝城农业公司在当地已雇佣了260多名“农业工人”。将来的经济生态是这样的:城里人买下农庄,签订耕地长期租约。既可自己种植,也可部分或完全委托蓝城种植,甚至连销售也交给蓝城农业。蓝城再返聘农民,每月付固定薪水,并且返还一部分农产品。


很多人都知道我们是做房地产出身,但在7年前也就是2010年,我们就开始进入农业领域;2012年开始学习现代农业、科技农业,和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共同推动成立蓝城农业公司,蓝城农业旗下有8家子公司,分别负责营销、检测、种子和研发、生产基地等。在这方面我们已经累积了很多经验与基础。




好消息~

”房视频“正式上线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宋卫平的农庄
他要打造100个小镇,是卖房不赚钱吗?
大佬们跨界再创业 为何热衷转向农业和农村?
方塘大讲堂丨冯嘉:宋卫平和他的特色小镇方法论
宋卫平密集“卸任”:真的退休,还是另有盘算?
绿城春风长乐:探索农庄卖家模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