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电子集体备课的实践与思考

  电子集体备课的实践与思考

 安徽铜陵  朱建华  沈时丽

[文摘面对教育信息化迅速发展,传统的手抄式备课方式的改革势在必行。本着实用、高效、共享的原则,本文简述了电子集体备课的含义、条件、问题和意义,重点阐述了电子集体备课的实施策略。来自学校一线的探索思考,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实践性。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  电子集体备课  实施策略

教师要上好课,首先得备好课。备课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基础,是课前的准备和设计。在现代教育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当课程由专制走向民主,由封闭走向开放,由专家研制走向教师开发,由学科内容走向学生经验的时候,教学不再仅仅是课程的传递和执行的过程,而更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作为教学的首要环节——备课,新课程赋予了它更加丰富的内涵,教师迫切需要学校教学主管部门能根据学校实际情况,为教师备课提供切实有效的指导和帮助。鉴于此,我们积极倡导电子集体备课。

一、电子集体备课的现实状况

电子集体备课是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下的一种新颖的备课方式。它要求教师有充足的知识储备和海量的信息交流,需要教师采用微机、多媒体和虚拟现实等手段,在集体互动的备课过程中,构架科学的教学环境,设计创造性的教学模式,最终达到理想的教学目标。与传统的手抄式备课相比,它具有综合性、共享性、互动性、实用性、便捷性等特点。

传统的备课方式离不开纸质和手工操作,备课速度缓慢。沉重而繁琐的抄写令老师们劳力劳神。这种备课已成为教学中极不受欢迎的一项机械、呆板的工作。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备课内容无法直接共享,导致信息孤立封闭,教案交流极不方便。尤其是年轻教师,他们在教学中存在的许多问题都缘自备课时的不充分,他们渴望改变“单兵作战”的备课方式,迫切需要同行的帮助,需要合作交流、沟通分享的备课平台。作为学校管理者我们要关注教师的需求,关注教师的生命价值和职业价值的内在统一。备课方式的改革势在必行。

随着网络技术不断成熟和发展,大多数校园已建立起自己的专用网络并与Internet网络进行接口,各个学校都已建立起自己的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机房和电子备课室,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一种可能。随着计算机技术及知识的不断普及,教育主管部门信息技术的不断培训,绝大多数的教职员工教已购置了家用电脑并具备了上网的环境,教职员工计算机水平和对应用软件实际动手能力不断加强,已使电子备课成为一种可能。

更重要的是,现在已进入信息时代,现代科学技术的成果不断地进入教育领域,促使教育思想、教育内容、工作形式、方法和手段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在网络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如何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网络资源,如何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使教学工作走向高效,面向未来,这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以集体备课为基础,以电子备课为主导,网络校本教研为载体,改革教师工作方式,既符合新课程教育理念,又能较好地解决学校当前存在的诸多难题,是必须的也是可行的。

    当然,我们在实施电子集体备课的过程当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年龄大的教师,由于不熟练计算机技术,他们有一定的畏难情绪;

2、教师可以利用技术更容易复制教案了,如果相互抄袭现象蔓延,那么会养成教师的惰性;

3、有的教育主管部门规定,教师职称评审必须展示手抄原始备课笔记,使得即将参加职评的教师不敢进行电子备课;

4、电子备课资料的保管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

5、新的备课方式,给管理者的检查、督促、评价带来新的困扰。

二、电子集体备课的实施策略

那么如何克服苦难,有效实施电子集体备课呢?通过两年来的实践探索,我们总结了以下几点经验:

(一)建立科学管理机制

  任何重要措施的实施必须有制度保障和约束,通过建立对教师电子集体备课的领导、组织和调控制度,逐步探索实施电子集体备课制度的有效途径。

  1学校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电子备课质量管理领导小组。初步形成校长室——教导处——教研组三级管理网络,职责明确、分工到人。建立校际新课程联络机制,建立校际集体备课机制,实现资源共享、共同提高。

2教导处加强教学过程的全程管理。在严格执行教学工作“五认真”的同时,建立说课、听课、评课制度,实行学校领导推门听课。教师之间上好研究课、汇报课、示范课,从而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保证课堂教学的效益,建立质量调控制度,定期和不定期地进行抽查、评价、视导。要加强备课组的管理,对备课组活动记录及备课成果等要及时检查和督促落实,充分发挥备课组的优势。

3工会通过教代会建立制度,把教师参与电子备课资源建设的情况列入对教师的考核评价机制中,加大对新课程的教科研成果的奖励力度,充分调动青年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学校和教育局要以实际的成效,争取政府人事部门对电子备课形式的界定和肯定,消除广大教师电子备课不能参加职称评定的后顾之忧。

(二)加强教师深度培训

1教科室加强新课程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的深度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普通教师缺少的不是丰富的教育教学的实践,但是真正能够站在理论高度审视自己教学实践的却少之又少。把教育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必将能够在教育教学中取得更加突出的成绩。所以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加强理论学习,是至关重要的,它能使我们的教学改革更富有成效、更富有先进性、更富开拓性。

加强对教师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理论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其具备教育信息化的基本知识并自觉运用于实践之中。学科组建设要形成老、中、青搭配,重点培养年轻教师的建设思路,切实打破教师群体中长期存在的资源共享意识淡薄的倾向,让青年教师能在结对教师的指导下,在全组同事的帮助下吸收经验教训,从而迅速地成长成为学校的教学骨干。

  2信息技术中心加强信息技术培训,顺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做好电子备课相关软件资源的购置和使用培训工作。同时开展有计划的针对青年教师的模块式专题培训,包括文字输入能力、文档编辑和排版能力、课件制作技术、信息的搜集整理与资源整合能力等,使其具备电子备课的计算机能力和水平。同时强化服务意识,帮助中青年教师积极自主开发教学资源,探索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对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全面发展的影响作用,全面探索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条件下的教学活动的开展。

(三)扎实开展备课活动

1提前备课。每学期开学前,以年级组为单位,组内教师先集中时间对教材进行整体认知和解读,然后各自分单元备课。此时的备课教师要注意广泛收集相关教学资源,汇总交给备课组长后,尽快形成初步的整册备课资料,每人拷贝一份。

2、集中研讨。由学校统一安排,固定时间、地点、人员,以年级组为单位,每周一次在办公室进行集体备课,备课组长做好考勤记录,时间为2小时。集体备课时,主要进行教学信息反馈和交流,讨论下周上课内容、重点、难点、教学策略等,并由组内教师轮流执笔做好记录。

3、保存资料。及时将经过备课组集体智慧形成的详细的电子教案及其他电子备课资源,上传至学校的学科资源库系统或者教育局局域教研资源中心。此举既可广泛实现资源共享,又可减少资源丢失的可能性。

4、个性修改。各教师收到集体备课的教案后,必须结合自己的特长、学生的特点和教学实际对电子备课资源予以科学合理的修改补充,甚至再创造,力求体现一种共性和个性完美的结合。我们以为这是电子备课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最关键环节。

5、反思教学。教学反思的基本架构包括基于个性备课资源的设计思路、课堂教学的实效、教学效果的评价等方面。建立教学反思定期交流机制和教学反思库,将个人教学反思并入教学反思中个人部分,集体教学反思由备课组统一撰写,附在电子备课后,再上传至教学反思资源库。同时利用教研活动,开展教学心得方面的研讨,做到讨论有主题、研讨有记录。

针对备课流程中出现的问题,我们要切实解决三个矛盾:

1、个人备课时间与集体备课时间的矛盾。先利用假期保证教师个人备课时间,根据本组教师的特点,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让每个备课组教师,自主分工,独立钻研教材和精心备课。开学后学校必须统一集体备课时间,至少做到每周一次,进行教学资源有机整合,优化教学策略。其余时间由教师自行协调安排,确保电子集体备课的落实。最后进入学校教学资源库共享,保证老师们备课的使用快捷方便实用。

2、个性与共性的矛盾。集体备课必须建立在独立钻研教材和教学设计的基础上。假期里形成的教案是教师们个人劳动与智慧的结晶,具有鲜明的个性,经过集体备课研究,在智慧分享、思想碰撞的过程中,老师们达成了共识,但备课还没有结束,每一位教师还要根据个人特点、班级特点进行个性化的再设计、再创造。在这从个性到共性再到个性的过程中,教师们的教案不断完善,不断优化。这样才会涌现出具有一定底蕴的鲜活的充满个性的教学风格。

3、惰性与自主性的矛盾。我们要鼓励老师们主动参与电子集体备课,乐于献出智慧,愿意分享智慧,我们要对老师为建设学习文化、共享文化所做出的努力给予评估奖励。这些构想可以通过考核与评价来实现。具体措施有:

①周考核与月考核结合,由分管领导或行政人员深入备课组参加电子集体备课,每周定期对备课小组进行考核评价。每月召开备课组长会,小结电子备课开展情况;

②行政深入随堂课,监控备课质量,每月评出优质随堂课;

③开展分层赛课活动,展示教师教学能力和学生学习效果,期末评出精彩一课;

④定期进行个案分析,备课经验交流,优秀反思交流,及时总结推广经验;

⑤期末进行优秀电子备课案本与小组评比;

⑥邀请专家走进教研组、备课组指导电子集体备课,认真选择受教师欢迎的专家引导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引领和推动电子集体备课的有效开展。

(三)组建电子备课资源库

  1、选择经济实用、简单易用的软硬件平台。

  目前,做教学用网站最大投入是服务器,随着学校信息化硬件设备的逐步到位,这个问题能够顺利解决。因为国内开发的大型网站管理系统已经集成了文章、下载、图片、留言、论坛等功能模块,资源管理简单易用,十分适合教育行业教师群体的使用。由于新课程科目众多,资源数据量巨大,需要功能模块多,所以购买SQL版本的商业网站管理系统可能好些。此外,内部网保证优秀资源能够在校内得以共享,从而保持学校竞争优势,防止特色资源的“流失”。

    2、基于新课程新教材的特点,结合本人粗浅的认识,电子备课资源应该包括以下几种形式:

  电子教案资源库。电子教案就是将原来纸质载体的教案输入到电脑中,并以WORD文件格式保存。这种基于新课程教育教学理念设计的电子教案应该是覆盖全部新教材章节的系统化教案资源。

  电子课件资源库。电子课件,就是教师个人或群体把一些比校适合于多媒体、网络环境境况下进行教学的教学内容,制作成PowerpointAurthwareFlash或网络形式的课件。这里电子课件资源务必与电子教案资源库进行搭配,否则多媒体的适用性就会受到质疑。电子课件对于计算机水平和网络综合应用水平较高的教师比较喜欢采用。在建设上,可以按步骤逐步推进。

  ③电子试题库。各类考试及测验能够及时反馈我们教学的成效。但往往出试卷是一件繁重的工作。如何来切实减轻教师负担,构建新课程条件下的电子试题库显得尤为必要。基于现实的技术开发实力来讲,最佳的途径就是购买试题资源库系统,做好试题的输入和整理工作。同时为了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水平,应该切实通过一定的奖励措施鼓励教师原创试题的创作。

  ④元数据资源库。为了加快我国教育信息化的进程,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委员会制订了《基础教育教学资源元数据规范CELTS-42》,其中对元数据的定义为用于描述学习资源、数据对象、学习技术系统构件特性的结构化数据。简单地讲,就是符合教育资源库建设规范的能够直接用于课堂教学的教学资源的“模块”。新课程电子备课资源开发过程中,要提高备课的成效,必须建立元数据资源支撑系统,避免教师查找资源上的无序和时间上的浪费。

  教学反思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批判地考察自我主体的行为表现及行为依据,通过观察、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或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或给予否定、思索与修正,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从而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提高教学效能的过程。新课程给我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在没有现成经验可以借鉴的情况下,我们作为参与新课程试验的教师,更应该把自己对于新课程新教材的教学心得和体会及时总结,为更多的新课程实践者提供借鉴和参考,同时在教学反思中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

四、电子集体备课的深远影响

1、提高备课质效,实现资源共享。

计算机和网络中蕴含的海量资源,为我们进行电子备课提供了丰富的参考,这大大拓宽了传统的教材和教参的狭小范围,在国际互联网中不断获取最新的资源,从而设计出具有时代气息的电子备课资源。通过这种对信息的不断加工和创新,课堂教学设计质量、艺术水平和可操作性会不断地提高。同时,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广泛采用还可以使老师从繁重的手工劳动中解脱出来,避免了过去教师在书写、绘图等手工操作所花费的大量时间。教师就可以把节省下来的时间用来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或者充分设计课堂上来,可以不断地提高工作的成效。

电子集体备课有利于资源共享,有利于资源的动态管理与完善,做到“一次建库、终身使用”。我们现处的信息网络世界,为我们由校内走向校外,打破地域局限,最大限度地分享群体的智慧提供了信息交流的平台。比如一位教师进行区级教研课,为上好《圆明园的毁灭》一课,花费了一定的时间,寻找整合制作了一套优化的多媒体课件,轻松高效地教学了重点突破了难点。其他学校任教此课的老师就可以凭借教育局建立教研信息平台,下载此套教学课件,然后进行创造性运用。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不同年龄的教师都可以在一个资源共享的平台中获取新课程的最新电子备课资源,实际上是优秀教学资源的共享。

一位已经使用了一年多电子教案的教师说:电子备课可以节省四分之三的写教案时间。电子教案可以反复修改使用、可以减少重复劳动,借助网络还可以缩小的差距,实现学校、教师的均衡发展,使每一位学生都能享受优质教育。电子备课资源的系列化,也能为我们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在课程资源开发方面走在同类学校的前列,从教育可持续发展角度来讲,有百利而无一害。

2、加强校本教研,促进教师成长。

    先进的课程理念要走进课堂,教师是关键,把信息技术引进课堂,面向学生,用于教学,教师还是关键。网络环境下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成为学校当前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的现实要求和紧迫任务,是学校深化教学研究改革的重点和方向,因此,学校必须加强校本教研,以教师研究为研究主体,促进教师在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提高教育质量和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的校本教研体系呼之欲出!教师电子集体备课模式(集智式)可谓应时而出,顺势而行。

电子集体备课将师师互动纳入教学的流程之中,作为前导性因素进行系统运用,进一步拓展了教学系统的外延,丰富了教学的内涵,这是一种创新。与学生一样,教师之间在知识结构、智慧水平、思维方式、认知风格等方面也存有重大差异,即使是教授同一课题的教师在教学内容处理、教学方法选择、教学整体设计等方面的差异也是明显的。这种差异是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通过教师与教师之间就所教授内容的互动,教师之间可以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实现在思维、智慧上的碰撞,从而产生新的思想,使原有的观念更加完善和科学,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电子集体备课以备课小组活动为主体,而电子集体备课小组是由性别、能力倾向等方面不同的成员构成,具有内在的互补性。它是经过合作设计的,时短量大,高效低耗,有较强的启发探究价值,能为以后的小组活动留下宝贵的资源。它既着眼于发挥教师集体课程备课的优势,又考虑到了教师个体化活动的重要价值,达成了课程备课集体性与个体性的有机统一,对于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教科研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电子集体备课情境中,教师们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的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获得成功。小组成员之间是“沉浮与共”的关系,这是一种“利人利己”的学习情境。电子集体备课将合作、竞争和个人单干行为融为一体,并进行优化组合和利用,符合课程备课规律和时代的需求,是对传统课程备课的单一“竞争”情境的一大变革,能较好地促进学校学术氛围的形成,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步伐。

3、优化学校管理,增进学校建设。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电子计算机的逐渐普及,教育信息化逐渐成为教育发展的一股不可逆转的潮流。如何在电脑硬件不断升级的基础上,提高学校的“软件”水平呢?电脑进教室、电脑进办公室面临着一个管理的危机,电脑也往往被充分运用到娱乐当中,如炒股、打网络游戏、看在线影片、网络聊天等,这严重干扰了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已经成为影响学校形象的一个重要方面。当我们纵观这个群体时,就会发现,其中绝大多数是35周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那我们的学校主体就有必要做合理的引导,一味的通过严格制度管理固然有效,但并不是长久之计。电子备课制度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个问题。在这种制度下,电子教案等的输入、编辑、修改、打印往往是中青年教师的事情,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电脑的使用效率,在一定程度上扼制了电脑的无序使用。

电子集体备课便于学校的教学管理。通过对学校教师备课的统一要求,形成规范的电子备课制度,学校可通过备课交流平台,随机查阅教师的备课情况,即时跟踪了解教师的备课数量和质量,并即时反馈,提出要求与修改意见,帮助教师进一步的完善自己的教学设计。   

电子集体备课促进学习型学校建设学习型学校的建设离不开四大要素:改善心智模式、形成共同目标、构建团队学习组织和引领自我超越。团队氛围、全员共识、学习网络和培训机制正是我们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和发展需要对这四大要素的再实现。我们关注教师的生命价值和职业价值的内在统一,承认教师是有差异的,学校管理的重心不是对教师的优劣进行甄别和选拔,而是在承认差异的基础上帮助各成员认识自己,找准位置,最优化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并将它作为学习型备课小组建设的根本追求。

    实践证明,电子集体备课一项创造性工作,它能够使广大教师在方寸之间思接千载,驰骋万里,促进了教师思维方式、工作方式的改变,使教师的工作从封闭走向开放,从孤独走向合作,从传统走向现代,也使学校形成了浓厚的学习研究、反思交流、合作共享的文化氛围。让我们一起倡导和实践电子集体备课吧!

参考资料:1.国家教育“十五”发展规划相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教研方法学习心得体会
校本培训先要帮助教师扫清教学障碍
教学信息化应用的基层样本
关于集体备课的思考
教师备课中的困惑
第六章备课中的典型误区及其分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