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山西,亿万华人的老家
时间:2010-09-06 来源:山西新闻网 山西日报 
山西,这个多山之省,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作出过诸多重大贡献,明初山西洪洞大槐树移民屯田便是其中之一。这场巨大的人口工程,其持续时间、移民规模、影响深远,在移民史上都是空前绝后的。但由于正史上对它的记录支离破碎,并未引起学者的注意。清末与民国初年一些在山东、河南等地做官的洪洞人景大启、刘子林、贺柏寿等亲身感受到洪洞大槐树移民影响之大,“声噪于直鲁燕豫人之口”。当地人知道他们是洪洞人,都称“洪洞是老家,先祖明时迁来”,备感亲切,受到热情招待。于是在外募集资金,回到洪洞,修建大槐树遗址,才有了个纪念地。改革开放以来,有更多的学者走向民间,接触了大量家谱、县志、省志,才走出“雾朦胧”状态,大体看清了它的全貌,对它的意义认识逐渐加深。其实,仅从现在发现的官方和民间史料分析,可以断定,这场移民为中原地区惨淡的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明王朝政权的巩固起了决定性作用;从人口角度看,为中华民族的兴旺发达、繁荣昌盛作出了特殊贡献。

元末自然灾害频繁,有文献记载的水旱灾害山东19次、河南17次、河北15次、两淮地区8次。这些灾害使庄稼颗粒无收,加上元末官场腐败,饥民得不到抚恤,造成农民大量流离失所。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急剧上升,引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起义军与元朝统治集团之间的战争、统治集团内讧引发的战争、起义军之间的兼并战争,互相交织,攻城夺地,异常惨烈,长达17年之久,造成中原人十亡七八,正像一些文学作品描写得那样:“春燕归来无栖处,赤地千里少人烟”。


在这种局面下,朱元璋及朝廷大员、地方官员的认识是一致的:当务之急是“田野辟,人口增”,决定从人多地少的“窄乡”往中原人少地多的“宽乡”移民,于是洪武元年就拉开了移民的序幕。有学者认为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前,西北边疆很不安宁,朱元璋还得用兵打仗,扫除元朝的残余势力。这期间的移民在北方主要是迁返流民、迁移边民和归降的蒙古兵民,同时鼓励地方政府招募山西无地农民到周边省开垦荒地。洪武二十一年,元朝宗室四大王投降,边患平息。户部郎中刘九皋提出从山东、山西移民到“宽闲之地”屯田的建议,朱元璋认为:“山东地广,民不必迁,山西民众,宜如其言”,否定了从山东移民的建议,进一步肯定了从山西移民的决策。从此,山西往外移民的节奏开始加快,规模扩大,动辄就是万人大迁移,当年八月就将泽、潞二州的无田农民迁往彰德(治所今河南安阳)、真定(治所今河北正定)、临清(治所今山东临清)、归德(治所今河南商丘)、太康(今河南太康县)等地。


明初移民,正史明确记载只有18次:洪武年间9次,建文、永乐年间9次。其实,从洪武元年开始,移民年年都在进行。移民主要来自平阳府的28县、潞安府的8县、汾州府的7县、泽州的4县、沁州的2县、辽州的2县,也有太原府的20多个县。明朝时山西省辖79县,先后有70多个县参加了移民,可以说是牵动了全省。最大的一次军屯移民就牵动了70个县。那是洪武二十五年八月,从山西征丁至北部大同一带和相邻的内蒙古南部建立16卫,直到第二年2月才将16卫建成。


移民军屯在移民屯田中占很高比例,官方记载军屯的有两条,一条是洪武二十五年八月,移山西民约89600人到大同至内蒙古东胜一线建立16卫,另一条是洪武二十八年正月,山西马步官军26600人往塞北筑城屯田。近12万山西人组成的大军,长期住在塞北长城沿线,种地筑城,兵强马壮,无疑对巩固边疆起着重要的作用。山西商人还发明了商屯,在边疆地区招募农民开垦荒地,发展、繁荣边疆经济,将生产的粮食交给当地军人仓库,补充一些卫所军粮的不足,减轻了国家长途运粮的负担。


□惠金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明朝大移民
山西洪洞大槐树移民山东的92个县
洪洞--大槐树移民分布
明朝大移民与山东村落的重构
明初枣强移民考略
[转载]山西洪洞大槐树明代移民的具体历史依据及信息反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