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格言警句类《菜根谭》《小窗幽记》《围炉夜话》《颜氏家训》《曾国藩家书》)
 

                                                                   菜根谭

《菜根谭》是一部关于个人品德修养、接人待物的原则、方法的著作。作者是明代人洪应明。

古人云:性定菜根香。毛泽东曾说:嚼得菜根者百事可做。这都是说,只要人们经得住清苦生活的磨练才会成就大事业。作者以“菜根”为书名,旨在鼓励人们甘于淡泊,抵制名利的诱惑,其初衷是好的;但又过多地宣扬了隐居山林、离群索居的消极的人生哲学,却是应加以批判的。这部书实际上是作者总结了前人的经验观点并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感受加工而成。因此,书中的观点没有什么独到之处。尽管如此,作者能够花费大量精力著书出版,为人们处世提供借鉴参考,还是值得肯定的。对于书中的观点,即使是有益的,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理解也不尽相同。如果能静心阅读,剔其糟粕,取其精华,从中汲取有益的东西,还是值得一读的。

此书的读者甚广,成功者读之,失意者亦读之;读书人读之,经商者亦读之;居官者读之,普通人亦读之。值得一提的是,此书在日本大受推崇,成为日本企业界经营管理的“指南”,企业家修身养性的“教材”。

《菜根谭》的体裁是语录体、格言式。全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225条,下篇135条,共计360条。有的版本对个别条目加以合并,为358条。现将部分条目加以介绍。

        关于道德修养方面的

栖守道德者,寂寞一时;依阿权贵者,凄凉万古。达人观物外之物,思身后之身,宁受一时之寂寞,毋取万苦之凄凉。

坚守道德情操,不依附谄媚权贵,留得身后美名。

势力纷华,不近者为洁,近之而不染者尤洁;智械机巧,不知者为高,知而不用者尤高。

不贪恋富贵,不玩弄权术,赞美“近污泥而不染”者。

耳中常闻逆耳之言,心中常有拂心之事,才是进德修行的砥石。若言言悦耳,事事快心,便把此生埋在鸩毒中矣。

忠言逆耳利于行。

藜口苋肠者,多冰清玉洁;衮衣玉食者,甘婢膝奴颜。盖志以淡泊明,而节从肥甘丧也。

多藏者厚亡,故知富不如贫之无虑;高步者疾颠,故知贵不如贱之长安。

淡泊明志;追求锦衣玉食者往往丧其志也。

忧勤是美德,太苦则无以适性怡情;淡泊是高风,太枯则无以济人利物。

此论易被人接受,但与上述观点相矛盾。

降魔者先降自心,心伏则群魔退听;驭横者先驭此气。气平则外魔不侵。

我不希荣,何忧乎利禄之香饵?我不竟进,何惧乎仕宦之危机?

修身养性的重要性。

人之际遇,有齐有不齐,而能使己独齐乎?己之情理,有顺有不顺,而能使人皆顺乎?以此相观对治,亦是一方便法门。

事稍拂逆,便思我不如人,则怨尤自清;心稍怠荒,便思胜似我的人,则精神自奋。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很有道理。将心比心,设身处地,保持一种良好心态。

气象要高旷,而不可疏狂;心思要缜密,而不可琐屑;趣味要冲淡,而不可偏枯;操守要严明,而不可激烈。

俭,美德也,过则为悭吝,为鄙啬,反伤雅道;让,懿行也,过则为足恭,为曲谨,多出机心。

物极必反,要掌握好合适的“度”。

都来眼前事,知足者仙境,不知足者凡境;总出世上因,善用者生机,不善用者杀机。

要善于知足,要灵活处世。

        关于接人待物的:

君子之心事,天青日白,不可使人不知;君子之才华,玉韫珠藏,不可使人易知。

心胸要光明正大,才华不要炫耀。

径路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的,减三分让人嚐。此是涉世一极安乐法。

处世让一步为高,退步即进步的张本;待人宽一分是福,利人实利己的根基。

与人方便与己方便。

宠利毋居人前,德业毋落人后;受享毋逾分外,修为毋减分中。

攻人之恶毋太严,要思其堪受;教人之善毋太高,当使其可从。

我有功于人不可念,而过不可不念;人有恩于我不可忘,而怨不可不忘。

用人不宜刻,刻则思效者去;交友不宜滥,滥则贡谀者来。

宽以待人,严以律己。

完名美节不宜独任,分些与人可以远害全身;辱行污名不宜全推,引些归己可以韬光养德。

不责人小过,不发人阴私,不念人旧恶。三者可以养德,亦可以远害。

当与人同过,不当与人同功,同功则相忌;可与人共患难,不可与人共安乐,安乐则相仇。

推功揽过不仅是美德,而且可以避祸。

处世不必邀功,无过便是功;与人不求感德,无怨便是德。

对公德的另一种诠释,很有道理。

福莫福于少事,祸莫祸于多心。唯苦事者,方知少事之为福;唯平心者,始知多心之为祸。

对福于祸的另一种诠释,亦很有道理。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此戒疏于虑也;宁受人之欺,毋逆人之诈,此警伤于察也。二语并存精明而浑厚矣。

前一句是提防小人,后一句是不做小人。

士君子贫不能济物者,遇人痴迷处出一言提醒之,遇人急难时出一言解救之,亦是无量功德。

助人有两种形式:济物和指点迷津,而后一种形式更重要。

风斜雨急处要立得脚定,花浓柳艳处要著得眼高,路危径险处要回得头早。

时刻保持着清醒头脑。

幽人清事总在自适,故酒以不劝为欢,棋以不争为胜,笛以无腔为适,琴以无弦为高,会以不期约为真率,客以不迎送为坦夷。若一牵泥迹,便落尘世苦海矣!

交友待客之道。

                                                                                                                                   2010年4月

 

                                                                       小窗幽记

《小窗幽记》是一部人生哲学小品集,作者是明代人陈继儒。

《小窗幽记》由194则格言、警句组成,每则字数不等,多者百余字,少者十余字,玲珑剔透,短小精美,促人警觉,益人心智,自问世以来,不胫而走,流传至今,与《围炉夜话》、《菜根谭》并称为修身养性的三本必读之书。其语言浅显易懂,形象生动。现将其中部分名句做一介绍。

醒食中山之酒,一醉千日,今之昏昏逐逐,无一日不醉。趋名者醉于朝,趋利者醉于野,豪者醉于声色车马。安得一服清凉散,人人解酲。谴责世人沉迷于名利、声色之中,感叹此风日盛,无药可救。

澹泊之守,须从浓艳场中试来;镇定之操,还向纷纭境上勘过。鼓励人们坚守志向,经得住各种考验。

市恩不如报德之为厚;要誉不如逃名之为适;矫情不如直节之为真。斥责虚假之风:故意施恩、沽名钓誉、装腔作势。

澹泊之士,必为浓艳者所疑;检饰之人,必为放肆者所忌。事穷势蹙之人,当原其初心;功成行满之士,要观其末路。分两层意思:第一层鼓励淡泊名利和行为检点之人不要受外界干扰,坚定信念;第二层是评论一个人的方法,不要以一时的成败为依据。

真廉无名,立名者,所以为贪;大巧无术,用术者,所以为拙。斥责沽名钓誉与玩弄权术之人。

谈山林之乐者,未必得山林之趣;厌名利之谈者,未必尽忘名利之情。讽刺那些大喊隐居山林而实际上留恋名利的口是心非之人。

伏久者,必飞高;开先者,谢独早。分析两种情况:久伏不动者是蓄势待发,一旦行动起来,必有惊人之举;名声早显者,衰微也早,如同早开之花,谢得也早。

山栖是胜事,稍一萦恋,则亦市朝;书画鉴赏是雅事,稍一贪痴,则亦商贾;诗酒是乐事,稍一曲人,则亦地狱;好客是豁达事,稍一为俗子所挠,则亦苦海。做什么事情都要把握一个“度”,太过则走向反面。此亦针砭时弊。

轻财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论处世之道:轻财、律己、度量要宽、凡事带头,这样才能树威望、得人心。

宁为随世之庸愚,勿为欺世之豪杰。痛斥欺世盗名之人。

一念之善,吉神随之;一念之恶,厉鬼随之。知此可以使鬼神。劝人向善。不要以小善而不为,亦不要以小恶而为之,天理昭彰,总有报应。

居不必无恶邻,会不必无损友,惟在自持者两得之。指出一个人的品德高下不取决于环境好坏,而在于是否能够自持。

先淡后浓,先疏后亲,先达后近,交友道也。论交友之道。先浅交,后深结,这样可以充分了解所交之人。

贫贱之人,一无所有,及临命终时,脱一厌字;富贵之人,无所不有,及临命终时,带一恋字。脱一厌字,如释重负;带一恋字,如担枷锁。谈对人生的看法,贫贱之人之死,解脱了对贫贱生活的厌倦,如释重负;富贵之人之死,仍对其财富留恋,如戴枷锁。

多躁者,必无沉潜之识;多畏者,必无卓越之见;多欲者,必无慷慨之节;多言者,必无笃实之心;多勇者,必无文学之雅。斥责浮躁、胆怯、贪婪、夸夸其谈和恃勇逞强之人。

人生待足何时足,未老得闲始是闲。谈对待人生的态度。指出人的欲望是永远不能满足的,应知足常乐;应及时抛却世间烦恼事,早日得清闲。

有誉于前,不若无毁于后;有乐于身,不若无忧于心。论对待人生的态度。不要在意生前的美名,重要的是死后无人毁谤;不要追求身体感官的享受,重要的是保有一个无忧无虑的心态。

会心之语,当以不解解之;无稽之言,是在不听听耳。主要是开导人们不要在意、听信没有根据的言论。

花繁柳密处拨得开,才是手段;风狂雨急时立得定,方见脚跟。指出只有经得住声色的诱惑和危机关头的考验,才是最高明的。

贫不足羞,可羞是贫而无志;贱不足恶,可恶是贱而无能;老不足叹,可叹是老而虚生;死不足悲,可悲是死而无补。谈对贫、贱、老、死的看法,鼓励人们贫贱时保持节操,多做一些有益于人们的事情,不要虚度一生。

良缘易合,红叶亦可为媒;知己难投,白璧未能获主。告诫人们凡事不要强求,一切随缘可矣。有宿命论成分。

人不通古今,襟裾马牛;士不晓廉耻,衣冠狗彘。全到人们学道理、知廉耻,否则就是穿着衣服、戴着帽子的马牛狗猪。

苍蝇附骥,捷则捷矣,难免处后之羞;茑萝依松,高则高矣,未免仰扳之耻。所以君子宁以风霜自挟,毋为鱼鸟亲人。斥责攀龙附凤之人,鼓励人们保持节操,不要投机钻营、阿谀奉承。

平民种德施惠,是无位之公卿;仕夫贪财好货,乃有爵之乞丐。赞扬积德行善之人,痛斥贪官污吏。

心为形役,尘世马牛;身被名牵,樊笼鸡鹜。指出为名利奔走之人,身心俱被牵累,失去自由 ,如同马牛鸡鸭。

待人而留有余不尽之恩,可以维系无厌之人心;御事而留有余不尽之智,可以提防不测之事变。告诫人们做事要留有余地,以防不测。

执拗者福轻,而圆融之人其禄必厚;操切者寿夭,而宽厚之士其年必长。故君子不言命,养性即所以立命;亦不言天,尽人自可以回天。论处世之道。为人处事要圆滑、宽厚,不信天命,关键是自己修身养性。

达人撒手悬崖,俗子沉身苦海。分析通达之人与普通人的区别:前者能在关键时刻悬崖勒马,后者深陷苦海还执迷不悟。

士人有百折不回之真心,才有万变不穷之妙用。鼓励人们要有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这样才能形势发生千变万化时应付自如。

无事如有事,时提防,可以弥意外之变;有事如无事,时镇定,可以销局中之危。处世方法:居安思危和处变不惊。

少言语以当贵,多著述以当富,载清名以当车,咀英华以当肉。鼓励人们多读书,多著述。

烦恼场空,身住清凉世界;营求念绝,心归自在乾坤。对人生态度:抛却一切烦恼,断绝一切欲念,保持一个自由自在的心境。

人常想病时,则尘心便减;人常想死时,则道念自生。告诫人们要看透人生,早日摆脱名利俗事的纠缠,保持一颗清静无为之心。

人生有书可读,有暇得读,有资能读又涵养之如不识字人,是谓善读书者。享世间清福,未有过于此也。谈读书之乐趣。

闭门读佛书,开门接佳客,出门寻山水,此人生三乐。谈人生三件快乐之事。确实如此。

闻人善,则疑之;闻人恶,则信之。此满腔杀机也。这种人不仅有,而且为数不少。这种人十分凶险,须提防之。

能脱俗便是奇,不合污便是清。处巧若拙,处明若暗,处动若静。谈处世哲学:不要刻意追求奇特、清高,只要能摆脱世俗的羁绊,不同流合污就可以了。不要显露才华,大智若愚,冷静处事。

山泽未必有异士,异士未必在山泽。谈对隐居山林的看法,很有道理。

事有急之不白者,宽之或自明,毋躁急以速其忿;人有操之不从者,纵之或自化,毋操切以益其顽。谈处世之道:不要操之过急。有些事情一时说不明白,宽限些时日,自然就清楚了;如果急于表白,反而会引起更大的愤怒。有些人不听劝告,任其放纵下去,或许会自动改正;如果急于说服,反而会使他更加顽固。亦很有道理。

俭为贤德,不可着意求贤;贫是美称,只在难居其美。谈对俭朴、清贫两种美德的看法。俭朴是美德,但不是可以刻意追求得到的;清贫是美德,但很少有人能甘居清贫的。

打透生死关,生来也罢,死来也罢;参破名利场,得了也罢,失了也罢。对人生态度:看透人生,生死既然都无所谓,名利的得失又何必在意!

人胜我无害,彼无蓄怨之心;我胜人非福,恐有不测之祸。告诫人们不要有好胜心。所论很有道理。

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针对隐居山林而说,隐居只是形式,只要闭门不受外界干扰,专心读书既可,何必非要隐居山林?

成名每在穷苦日,败事多因得志时。告诫人们在困境中不要气馁。在得志时不要骄傲。

士君子贫不能济物者,遇人痴迷处,出一言提醒之;遇人急难处,出一言解救之,亦是无量功德。谈行善积德,指出行善非必济物,在人危难时出言相助,指点迷津,同样是积德。

夜者日之余,雨者月之余,冬者岁之余。当此三余,人事稍疏,正可一意学问。提倡抓紧时间学习。

简傲不可谓高,谄谀不可谓谦,刻薄不可谓严明,苟酷不可谓宽大。针砭四种不良社会风气。

耳目宽则天地宽,争务短则日月长。主张无欲无争、清净自在。

清闲无事,坐卧随心,虽粗衣淡饭,但觉一尘不淡。忧患缠身,繁扰奔忙,虽锦衣厚味,只觉万状苦愁。提倡清贫自在的生活。

 

                                                                                                                           2010年6月14日

 

                                                                        围炉夜话

《围炉夜话》是一部这里格言集,作者是清代人王永彬。

《围炉夜话》以“安身立业”为总话题,分别从道德、修身、读书、教子、忠孝、节俭和安贫乐道等方面加以论述,语言简练通畅,寓意深刻,耐人寻味,自问世以来,颇受文人推崇,以之与《菜根谭》、《小窗幽记》并称为“处世三大奇书”。全书格言、警句共221则,其中不乏久为传诵之佳句。现拣其要者加以推介。

与朋友交游,须将他好处留心学来,方能受益;对圣贤言语,必要再平时照样行去,才算读书。论交友和读书。指出与朋友交往,眼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读圣贤书,要按圣贤说的话去做。

贫无可奈惟求俭,拙亦何妨只要勤。谈如何对待贫与拙:以俭济贫,以勤补拙。

处事要代人作想,读书须切己用功。论处事与读书。处事要充分考虑别人的想法,读书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刻苦用功。

一信字是立身之本,所以人不可无也;一恕字是接物之要,所以终身可行也。论接人待物两条基本原则:诚信和宽容。

生资之高在忠信,非关机巧;学业之美在德行,不仅文章。论人品,指出人的天资高低在于是否忠信,而不在于手段是否高明;血液是否有成就,在于德行是否高尚,而不在于文章写得好坏。

有才必韬藏,如浑金璞玉,暗然而日章也;为学无间断,如流水行云,日进而不已也。告诫人们,才华不要炫耀,学业不要中断。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秧。可知积善以遗子孙,其谋甚远也。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可知积财以遗子孙,其害无穷也。论积善之福和积财之祸。前者劝人行善积德,后者指出多财不仅会损己之志,而且遗害子孙。

人品之不高,总为一利字看不破;学业之不进,总为一懒字丢不开。指出人品不高是名利所扰,学业不精进是懒惰所致。

大丈夫处事,论是非,不论祸福;士君子立言,贵平正,尤贵精详。论大丈夫处事和读书人著书的准则。

肯救人坑坎中,便是活菩萨;能脱人牢笼处,便是大英雄。赞救人于危难之人。

气性乖张,多是夭亡之子;语言刻薄,终为薄福之人。斥性情偏执、语言刻薄之人。

志不可不高,志不高,则同流合污,无足有为矣;心不可太大,心太大,则舍近图远,难期有成矣。教导人们志向要高远,不可同流合污;同时要脚踏实地,不要好高骛远。

贫贱非辱,贫贱而谄求于人者为辱;富贵非荣,富贵而利济于世者为荣。论贫贱、富贵与荣辱的关系。

讲大经纶,只是实实落落;有真学问,绝不怪怪奇奇。评论大道理、大学问,反对空洞无物和奇谈怪论,主张实在致用、通俗易懂。

守身不敢妄为,恐贻羞于父母;创业还须深虑,恐贻害于子孙。论述为人处事要谨慎小心,创立家业要深谋远虑。

无论作何等人,总不可有势利气;无论习何等业,总不可有粗浮心。论做人处事:做人不要趋炎附势,出事不要心浮气躁。

天地无穷期,生命则有穷期,去一日,便少一日;富贵有定数,学问则无定数,求一分,便得一分。指出生命是有限的,要珍惜时日;学问是无穷的,须日积月累。

处事有何定凭,但求此心过得去;立业无论大小,总要此身做得来。论处世:处世求得心安,立业量力而行。

气性不和平,则文章事功,俱无足取;语言多矫饰,则人品心术,尽数可疑。斥责气性怪僻、语言虚伪之人。

看书须放开眼孔,做人要立定脚跟。论读书和做人。

严近于矜,然严是正气,矜是乖气;故持身贵严,而不可矜。谦似乎谄,然谦是虚心,谄是媚心;故处世贵谦,而不可谄。论严肃与傲慢、谦虚与谄媚的区别。

财不患其不得,患财得,而不能善用其财;禄不患其不来,患禄来,而不能无愧其禄。教人要善用其财,无愧其禄。

凡事谨守规模,必不大错;一生但足衣食,便称小康。论处世之道:做事要谨慎,生活要简朴。

十分不耐烦,乃为人大病;一味学吃亏,是处事良方。为人要有耐心,处事要甘于吃亏。

知往日所行之非,则学日进矣;见世人可取者多,则德日进矣。论修养。能够认识、改正自己的错误和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品德就会不断进步。

见人善行,多方赞成;见人过举,多方提醒,此长者待人之道也。闻人誉言,加意奋勉;闻人谤语,加意警惕,此君子修己之功也。论修养。第一层是待人之道,赞扬善行,提醒过错;第二层是励己之道,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常思某人境界不及我,某人命运不及我,则可以知足矣;常思某人德业胜于我,某人学问胜于我,则可以自惭矣。论修养。谈知足与知不足:知足可以常乐;知不足能上进。

和平处事,勿矫俗以为高;正直居心,勿设机以为智。论处世:处事要平和,不要自视清高;心思要正直,不可投机取巧。

家纵贫寒,也须留读书种子;人虽富贵,不可忘稼穑艰辛。教导人们贫不丧志,富不忘本。

一生快活皆庸富,万种艰辛出伟人。指出人要有志向,不能只图轻松快活,庸碌一生;只有经过千辛万苦的磨练,才能造就人才。

饱暖人所共羡,纵使享一生饱暖,而气昏志惰,岂足有为?饥寒人所不甘,然必带几分饥寒,则神紧骨坚,乃能任事。指出饱暖可使人丧志,饥寒可以励志。

但责己,不责人,此远怨之道也;但信己,不信人,此取败之由也。谈修身养性。

有生资,不加学力,气质究难化也;慎大德,不矜细行,行迹终可疑也。指出天资加学力,才能取得大的进步;不仅注意大的德行,也要注意小节,才能取得人们的信任。

自奉必诚几分方好,处世能退一步为高。论处世:在生活方面要降低标准,在待人方面要退让一步。

安分守贫,何等清闲,而好事者,偏自寻烦恼;持盈保泰,总须忍让,而恃强者,乃自取灭亡。论处世:贫困时要安分守己,不要为名利自寻烦恼;发达时要收敛,不要恃势凌人,自取灭亡。

守身必严谨,凡足以戕吾身者宜戒之;养心须淡泊,凡足以累吾心者勿为也。论修身养性:要严于律己,不做任何有伤节操之事;要淡泊明志,不为世俗之事操心费神。

人之足传,在有德,不在有位;世所相信,在能行,不再能言。指出一个人的名声能够传播,在于他的德行好,而不在于他的官职高;一个人能否得到人们的信任,在于他的行动如何,而不在于他说的怎么样。

人虽无艰难之时,却不可忘艰难之境;世虽有侥幸之事,断不可存侥幸之心。论处世,主要讲人不可存侥幸之心。

正而过则迂,直而过则拙,故迂拙之人,犹不失为正直。高或入于虚,华或入于浮,而虚浮之士,究难指为高华。赞正直之人,斥虚浮之士。

读书不下苦功,妄想显荣,岂有此理?为人全无好处,欲邀福庆,从何得来?劝人读书上进、与人为善。

淡中交耐久,静里寿延长。论交友和益寿。

身不饥寒,天未尝负我;学无长进,我何以对天。劝人读书上进。

不与人争得失,惟求己有智能。鼓励人们淡泊名利,一心向学。

为人循规矩,而不见精神,则登场之傀儡也;做事守章程,而不知权变,则依样之葫芦也。鼓励人们不循规蹈矩、墨守陈规,应有所创建。

神传于目,而目则有胞,闭之可以养神也;祸出于口,而口则有唇,阖之可以防祸也。告诫人们不该看的不看,不该说的不说。

人犯一苟字,便不能振;人犯一俗字,便不可医。论人生态度:不要苟且度日,不要流于庸俗。

无财非贫,无学乃为贫;无位非贱,无耻乃为贱;无年非夭,无述乃为夭;无子非孤,无德乃为孤。论贫、贱、寿、孤,鼓励人们勤奋学习、修身养性。

士必以诗书为性命,人须以孝悌为根基。鼓励人们读诗书、行孝悌。

把自己太看高了,便不能长进;把自己太看低了,便不能振兴。指出人要有自知之明,既不能高傲,也不要自卑。

天地生人,都有一个良心;苟丧此良心,则其去禽兽不远矣。圣贤教人,总是一条正路;若舍此正路,则长行荆棘之中矣。教导人们做人要有良心,处世要走正路。

以直道教人,人即不从,而自反无愧,切勿曲以求容也;以诚心待人,人或不谅,而历久自明,不必急于求白也。论待人之道:教人以正直,待人以诚心。

粗粝能甘,必是有为之士;纷华不染,方称杰出之人。论处世:能经得住清贫生活的考验和繁华生活的诱惑,才能成为杰出之人。

求备之心,可用之修身,不可用之以接物;知足之心,可用之以处境,不可用之以读书。论待人和读书:待人不可求全,读书不可知足。

凡事勿徒委于人,必身体力行,方能有济;凡事不可执于己,必集思广益,乃罔后艰。论处事:一是身体力行,二是集思广益。

 

                                                                                                                      2010年6月19日

 

                                                                     颜氏家训

《颜氏家训》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内容丰富、体系宏大的家庭教育著作,也是一部学术著作。作者颜之推,是南北朝北齐文学家。

《颜氏家训》以儒家传统思想为立身治家之道,论述了家庭教育的指导思想和根本方法,特别强调了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对后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颜氏家训》共20篇,分上、下两卷,上卷9篇,下卷11篇。其内容除论述立身治家之法,还兼论字画音训,考证典故,品评文艺。所论精确得当,多有可取之处;文笔亦朴实无华,亲切感人。现将其中部分篇章做一介绍。

夫圣贤之书,教人诚孝,慎言检迹,立身扬名,亦已备矣。……吾今所以为此者,非敢轨物范世也,业已整齐门内,提撕子孙。夫同言而信,信其所亲;同命而行,行其所服。禁童子之暴谑,则师友之戒,不如傅婢之指挥,止凡人之斗阋,则尧舜之道,不如寡妻之诲谕。吾望此书为汝曹之所信,犹贤于傅婢、寡妻耳。(序致篇)作者向其子孙后代说明写作此书的初衷。圣贤的书,教人诚信尽孝,说话谨慎、行为检点,修身养性、显亲扬名,都说得很详细完备了。我现在所以写此书,并非是为世人接人待物作出规范,而是为了整顿家风,教育子孙。同样的语言,相信亲人所说的;同样的命令,听从所信服的人。禁止小孩的胡闹嬉笑,师友的劝诫,不如仆妇的指挥,阻止世俗人的打架争吵,尧舜之道,不如妻子的劝解。我希望你们听信此书所说的道理,总还是比仆妇、妻子贤明。

上智不教而成,下智虽教无益,中庸之人,不教不知也。……生子孩提,师保固明孝仁礼义,导习之矣。凡庶纵不能尔,当及婴稚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诲,使为则为,使止则止,比及数岁,可省笞罚。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教子篇)指出教育应从小抓起。只要父母既威严又慈祥,子女就自然敬畏而有孝行了。

吾见世间无教而有爱,每不能然,饮食运为,恣其所欲,宜戒翻奖,应呵反笑,至有识知,谓法当尔。骄慢已习,方复制之,捶挞至死而无威,忿怒日隆而增怨,逮于成长,终为败德。……父子之严,不可以狎;骨肉之爱,不可以简。简则慈孝不接,狎则怠慢生焉。(教子篇)指出溺爱子女的危害性,即平素所说“惯子如杀子”,并论述严与爱的辩证关系,指出父严才能子孝。

人或交天下之士皆有欢爱而失敬于兄者,何其能多而不能少也;人或将数万之师得其死力而失恩于弟者,何其能疏而不能亲也!(兄弟篇)作者在论述兄弟失和的危害后,指出人能够结交天下人并作到欢爱,却对兄弟不能敬爱,为什么结交那么多人而不能与几个兄弟和睦呢?人能够统率数万军队并能得到拼死相助,却对兄弟失掉恩爱,为什么能与关系疏远的人相处很好,却不能与关系亲密的人相处很好呢?

夫风化者,自上而行于下者也,自先而施于后者也。是以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妇不顺矣。(治家篇)指出,社会风气的教化是从上向下推行的,是先辈向后辈推行的。因此,父慈才能子孝,兄友才能弟敬,丈夫仁义妻子才能顺从。

俭者,省约为礼之谓也;吝者,穷急不恤之谓也。今有施则奢,俭而不吝,可矣。(治家篇)论述俭省与吝啬的区别,指出俭省是符合礼的;吝啬是对困难危急之人不救助。可是有人一讲俭省就奢侈,一讲俭省就吝啬。如果能做到施舍而不奢侈,俭省而不吝啬,那就好了。

借人典籍,皆须爱护,先有缺坏,就为补治,此亦士大夫百行之一也。(治家篇)教育家人爱护书籍、好借好还。

人在少年,神情未定,所与款狎,熏渍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移暗化,自然似之,何况操履艺能,较明易习者也!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君子必慎于交游焉。(慕贤篇)论交友。指出人在少年时,性情未定,容易受到不良行为的感染,比方与善人在一起,如同进入种植兰花的花房,时间久了自然会芬芳;与恶人相处,如同进入卖鲍鱼的店铺,时间久了自然会沾上臭味。告诫子弟交友一定要慎重,应有所选择。

世人多蔽,贵耳贱目,重遥轻近。少长周旋,如有贤哲,每相狎侮,不加敬礼;他乡异县,微借风声,延颈跂踵,甚于饥渴。(慕贤篇)针砭时弊:贵耳贱目、重远轻近。往往忽视了身边的贤能人才,而盲目追求耳闻之远方人才。

有志向者,遂能磨砺,以就素业;无履历者,自茲堕慢,便为凡人。人生在世,会当有业,农民则计量耕稼,商贾则讨论货贿,工巧则致精器用,伎艺则沉思法术,武夫则惯习弓马,文士则讲议经书。多见士大夫耻涉农商,羞务工伎,射则不能穿札,笔则才记姓名,饱食醉酒,忽忽无事,以此销日,以此终年。或因家世余绪,得一阶半级,便自为足,全忘修学,及有吉凶大事,议论得失,蒙然张口,如坐云雾,公私宴集,谈古赋诗,塞默低头,欠伸而已。有识旁观,代其入地。何惜数年勤学,长受一生愧辱哉!(勉学篇)指出人生在世各有其业,应精通其技。而有些士大夫以从事农商、工伎为耻辱,不学无术,一无所长,只知饱食终日,连别人都为他感到羞愧。为什么不花上几年工夫勤学苦练,而一生受人羞辱啊。

有客难主人曰:“吾见强弩长戟,诛罪安民,以取公侯者有矣;文义习吏,匡时富国,以取卿相者有矣;学备古今,才兼文武,身无禄位,妻子饥寒者,不可胜数,安足贵学乎?”主人对曰:“夫命之穷达,犹金玉木石也;修以学艺,犹磨莹雕刻也。金玉之磨莹,自美其矿璞;木石之段块,自丑其雕刻。安可言木石之雕刻,乃胜金玉之矿璞哉?不得以有学之贫贱,比于无学之富贵也。且负甲为兵,咋笔为吏,身死名灭者如牛毛,角立杰出者如芝草;握笔披黄,吟道咏德,苦心无益者如日蚀,逸乐名利者如秋荼,岂得同年而语矣。且又闻之:生而知之者上,学而知之者次。所以学者,与其多知明达耳。必有天才,拔群出类,为将则暗与孙武、吴起同术,执政则悬得管仲、子产之教,虽未读书,吾以谓之学矣。”(勉学篇)论学。有人诘难作者说:“我看见有人凭借强弓长戟征讨叛逆安定民心,取得公侯爵位;有人凭借做官经验匡救时代富国强兵,取得将相官职;而学贯古今,才兼文武却没有任何官职禄位,妻子忍饥挨饿的人,多得不可胜数,学习有什么值得看重的呢?”作者回答说:“人的命运的窘迫和通达,好比金玉木石;钻研学问好比打磨雕刻。金玉经过打磨发出光泽,是因为矿石本身具备美;石头木块经过雕刻也美,能说经过雕刻的木石胜过未经打磨的金玉矿石么?因此,不能将有学问的贫寒之士与没有学问的富贵之人相比。……”

人见邻居亲戚有佳快者,使子弟慕而学之,不知使学古人,何其蔽也在?世人但知跨马披甲,长槊强弓,便云我能为将;不知明乎天道,辩乎地利,比量逆顺,鉴达兴亡之妙也。但知承上接下,积财聚谷,便云我能为相;不知敬鬼事神,移风易俗,调节阴阳,荐举圣贤之至也。但知私财不入,公事夙办,便云我能治民;不知诚己刑物,执辔如组,反风灭火,化鸱为凤之术也。但知抱令守律,早刑晚舍,便云我能平狱;不知同辕观罪,分剑追财,假言而奸露,不问而情得之察也。爰及农商工贾,厮役奴隶,钓鱼屠肉,饭牛牧羊,皆有先达,可为师表,博学求之,无不利于事也。(勉学篇)论学习之重要性,兼斥时弊。举了四个例子:只知到骑马披甲、舞枪弄棒,便自以为能做将军,却不了解天时、地利,人心向背,国家兴亡规律;只知道承上接下,积财聚谷,便自以为能做丞相,却不懂得祭祀礼仪,移风易俗,调节阴阳,举荐贤良等大事;只知道不谋私财,及时处理公事,便自以为能治理百姓,却不懂率先垂范,总揽全局,消灾灭祸,教化百姓的办法;只知道恪守律令,早审晚释,便自以为能够处理好刑狱,却不懂得灵活、机智审理判决案情的技巧。

夫学者所以求益耳。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乎长者,轻慢同列,人疾之如仇敌,恶之如鸱枭。如此以学自损,不如不学也。古之学者为己,以补不足也;今之学者为人,但能说之也。古之学者为人,行道以利世也;今之学者为己,修身以求进也。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秋登其实,讲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秋实也。(勉学篇)论述学习的重要性。兼论学习态度、学习目的。正确的学习目的是补己之不足,行道利世;错误的学习目的是哗众取宠,求取功名。

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以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然人有坎壈,失于盛年,犹当晚学,不可自弃。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乎瞑目而无见者也。(勉学篇)论述早教的重要性和晚学的必要性。

子当以养为心,父当以学为教。使汝弃学徇财,丰吾衣食,食之安得甘?衣之安得暖?若务先王之道,绍家世之业,藜羹缊褐,我自欲之。(勉学篇)这是作者对儿子的教导。

学问有利钝,文章有巧拙。钝学累功,不妨精熟;拙文研思,终归蚩鄙。但成学士,自足为人;必乏天才,勿强操笔。……学为文章,先谋亲友,得其评裁,知可施行,然后出手,慎勿师心自任,取笑旁人也。(文章篇)论写文章:才学不足,不要勉强写作;写好文章,先请亲友评论,然后发表。

名之与实,犹形之与影也。德艺周厚,则名必善焉;容色姝丽,则影必美焉。今不修身而求令名于世者,犹貌甚恶而责妍影于镜也。上士忘名,中士立名,下士窃名。……人之虚实真伪在乎心,无不见乎迹,但察之未熟耳。一为察之所鉴,巧伪不如拙成,承之以羞大矣。(名实篇)

论名与实,痛斥窃名之人。

吾见世中文学之士,品藻古今,若指诸掌,及有试用,多无所堪。居承平之世,不知有丧乱之祸;处庙堂之下,不知有战陈之急;保俸禄之资,不知有耕稼之苦;肆吏民之上,不知有劳役之勤:故难可以应世经务也。(涉务篇)论述学以致用。指出世上有许多文学之士,评论古今,侃侃而谈,等到有所任用,多数不能胜任。然后举了几个例子加以说明。

无多言,多言多败;无多事,多事多患。……多为少善,不如执一;鼫鼠五能,不成伎术。(省事篇)论述技能不再多,在专的道理。

宇宙可臻其极,情性不知其穷,惟在少欲知止,为立涯限耳。……天地鬼神之道,皆恶满盈,谦虚冲损,可以免害。人生衣趣以覆寒露,食趣以塞饥乏耳。形骸之内,尚不得奢靡,己身之外,而欲穷骄泰邪?(止足篇)论知足。指出人的欲望是无穷的,只有少欲知足,确立一个限度。并指出事物发展规律都是满盈招来灾祸,谦虚亏损可以避免灾祸。

夫养生者先须虑祸,全身保性,有此生然后养之,勿徒养其无生也。……夫生不可不惜,不可苟惜。涉险危之途,干祸难之事,贪欲以伤生,谗慝而致死,此君子之所惜哉!行诚孝而见贼,履仁义而得罪,丧身以全家,泯躯而济国,君子不咎也。(养生篇)论养生。首先指出要爱惜生命,有了生命才可能养生;但又指出,不可苟惜生命,如果行诚孝、施仁义而被害,或者舍自己的生命保全全家,或者为国家的利益而死,那是在所不惜。

真草书迹,微须留意。然而此艺不须过精。夫巧者劳而智者忧,常为人所役使,更觉为累。(杂艺篇)论书法。

画绘之工,亦为妙矣,自古名士,多或能之。若官未通显,亦为猥役。(杂艺篇)论绘画。

弧矢之利,以威天下,先王所以观德择贤,亦济身之急务也。虽然,要轻禽,截狡兽,不愿汝辈为之。(杂艺篇)论射箭。

算术亦是六艺要事。自古儒士论天道、定律历者,皆学通之。然可以兼明,不可以专业。(杂艺篇)论算数。

医方之事,取妙极难,不劝汝曹以自命也。微解药性,小小和合,居家得以救急,以为胜事。(杂艺篇)论医学。

《礼》曰:“君子无故不彻琴瑟。”古来名士,多所爱好。洎于梁初,衣冠子孙,不知琴者,号有所阙。大同以末,斯风顿尽。然而此乐愔愔雅致,有深味哉!今世曲解,虽变于古,犹足以畅神情也。惟不可令有称誉,见役勋贵,处之下座,以取残杯冷羮之辱。(杂艺篇)论操琴。

 

                                                                                                                  2010年6月17日

 

 

                                                                       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家书》是一部书信集,作者是清末人曾国藩。

《曾国藩家书》以“克己”、“修身”、“勤政”为中心内容,分为“修身”、“教子”、“持家”、“交友”、“用人”、“处世”、“理财”、“治军”、“为政”九个方面,内容丰富、全面,其中不少观点能给人们以启迪,在当时影响极大。先对其中“修身”、“教子”、“处世”、“治军”等方面的内容加以介绍。

         卷一  修身之道

苟能发奋自立,则无塾可读书,即旷野之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负薪牧豕,皆可以读书;苟不能发奋自立,则家塾不宜读书,即清净之乡、神仙之境皆不能读书。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指出一个人能否刻苦读书,根本在于是否有志向,有决心,而不在于读书的客观环境如何。

君子之立志也,有民胞物与之量,有内圣外王之业,而后不黍于父母之生,不愧为大地之完人。故其为忧也,以不如舜不如周公为忧,以德不修学不讲为忧也。是故顽民梗化则忧之,蛮夷猾夏则忧之,小人在位贤才否闭则忧之,匹夫匹妇不被己泽则忧之,所谓悲天命而悯人穷,此君子之所忧也。若夫一身之屈伸,一家之饥饱,世俗之荣辱得失、贵贱毁誉,君子固不暇忧及此也。指出君子要树立高大的志向,要有容纳天下万物的度量,要有远大的理想,应忧国忧民,不应为个人的荣辱得失或一家的饥饱而忧。

《大学》之纲领有三:明德、新民、止至善,皆我分内事也。若读书不能体贴到身上去,谓此三项与我身毫不相涉,则读书何用?虽使能文能诗,博雅自诩,亦只算得识字之牧猪奴耳!岂得谓之明理有用之人也乎?论述读书应与实际相结合,即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论述读书有成的三要素:志(志向、决心)、识(识见、虚心)、恒(毅力、恒心)。

今人读书皆为科名起见,于孝悌伦纪之大,反似与书不相关。殊不知书上所载的,作文时所代圣贤说的,无非要明白这个道理。若果事事做得,即笔下说不出何妨!若事事不能做,并有亏于伦纪之大,即文章说得好,亦只算个名教中之罪人。指出读书的目的是提高自己的修养,重在实践;痛斥为捞取功名而读书的不良学风。

凡事皆贵专。求师不专,则受益也不入;求友不专,则博爱而不亲。心有所专宗,而博观他途以扩其识,亦无不可。无所专宗,而见异思迁,此眩彼夺,则大不可。指出读书要专心致志。

君子之处顺境,兢兢焉常觉天之过厚于我,我当以所余补人之不足。君子之处啬境,亦兢兢焉常觉天之厚于我,非果厚也,以为较之尤啬者,而我固已厚矣。指出要善处逆境:只要想到还有不如我的,就会知足,才能保持良好的心态。

日中则昃,月盈则亏,天有孤虚,地阙东南,未有常全而不缺者。君子但只有悔耳。悔者,所以守其缺而不敢求全也。小人则时时求全,全者既得,而吝与凶随之矣。论述全与缺的关系。指出不要追求十全十美,如果事情到了尽善尽美的地步,祸患就会随之而来。

一阳初动处,万物始生时,不藏怒焉,不宿怨焉。——右仁所以养肝也。  内有整齐思虑,外而敬慎威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右礼所以养心也。  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做事有恒,容止有定。——右信所以养脾也。  扩然而大公,物来而顺应。裁之吾心而安,拨之天理而顺。——右义所以养肺也。  心欲其定,气欲其定,神欲其定,体欲其定。——右智所以养肾也。此为作者的“养身要言”。以仁、礼、信、义、智养肝、心、脾、肺、肾。

以祖宗累世之厚德,使我一人食此隆报,享此荣名,寸心兢兢,且愧且慎。现在但愿官阶不再进,虚名不再张,常葆以此无咎,即是持身守家之道。冷静处世,能够在得意时保持清醒的头脑,难得。

古来言凶德致败者约有二端:曰长傲,曰多言。余平生颇病执拗,德之傲也;不甚多言,而笔下亦略近乎嚣讼。静中默省尤,我之处处获戾,其源不外此二者。论述骄傲、多言的危害。能够自我反省,难能可贵。

谦者骄之反也,勤者佚之反也。骄奢淫逸四字,惟首位二字尤宜切戒。论述骄傲、懒惰(追求安逸)的危害。

得天地之道,刚柔互用,不可偏废,太柔则靡,太刚则折。刚非暴虐之谓也,强矫而已;柔非卑弱之谓也,谦退而已。趋事赴公,则当强矫,争名逐利,则当谦退;开创家业,则当强矫,守成安乐,则当谦退;出与人物应接,则当强矫,入与妻孥享受,则当谦退。若一面建功立业,外享大名,一面求田问舍,内图厚实,二者皆有盈满之象,全无谦退之意,则断不能久。论述刚柔并济的道理。何时该刚,何时应柔,分析得很有道理。

盛时常作衰时想,上场当念下场时。居安思危,冷静处世。

        卷二  教子之道

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勤俭自持,习劳习苦,可以处乐,可以处约。凡富贵功名,皆有命定,半由人力,半由天事。惟学做圣贤,全由自己做主,不与天命相干涉。教导子女端正读书目的,即读书明理,学做圣贤。

凡仕宦之家,由俭入奢易,由奢反俭难。且不可贪爱奢华,不可惯习懒惰。无论大家小家,士家工商,勤苦俭约,未有不兴,骄奢倦怠,未有不败。教导子女勤俭朴素。

世家子弟最易犯一奢字、傲字。不必锦衣玉食而后谓之奢也,但使皮袍呢褂俯拾即是,舆马仆从习惯为常,此即日趋奢矣。见乡人则嗤其朴陋,见雇工则颐指气使,此即习于傲矣。教导子弟且戒奢侈、傲慢。

做人之道,圣贤千言万语,大抵不外敬、恕二字。教导子弟坚持谨慎、宽容。

常存休戚一体之念,无怀彼此歧视之见,则老辈内外必器爱尔,后辈兄弟姊妹以为榜样,日处日亲,愈久愈敬。教育其子敬老爱幼。

尔读书记性平常,此不足虑。所虑者第一怕无恒。第二怕随笔点过一遍,并未看得明白。此却是大病。教导儿子读书要有恒心,要读明白。

举止留心一重字,行文留心一圆字。举止要重,发言要韧。教育子弟举止要稳重,文章要圆合,说话要慎重。

吾教子弟不离八本三致祥。八者曰:读古书以训诂为本,作诗文以声调为本,养亲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少恼怒为本,立身以不妄语为本,治家以不晏起为本,居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三者曰:孝致祥,勤致祥,恕致祥。此为作者教育子女的根本大纲。“八本”内容全面,且皆抓住要害。如赡养老人不仅是满足其衣食所需,而是要使老人欢心;再如做官要廉洁,行军不扰民,都是关键之行。至于“三致祥”,更是做人之根本:孝为德之本,一个不孝之人何谈道德;勤学、勤奋、勤俭、勤政皆读书、立身、持家、为政之根本;恕则为处世之要点,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谦虚退让,与人为善,才能处世立身。

处茲乱世,银钱愈少,则愈可免祸;用度愈省,则愈可养福。指示子弟身处乱世避祸之道。

       卷三  持家之道

兄弟和,虽究氓小户必兴;兄弟不和,虽世家宦族必败。指出兄弟和睦的重要性。

以勤俭自持,以忠恕教子,要令后辈洗净骄惰之气,各敦恭谨之风,庶几不坠家声耳。论述勤俭持家的重要性。

家中兄弟子侄,惟当记祖父之八个字,曰:考、宝、早、扫、书、蔬、鱼、猪。又谨记祖父之三不信,曰:不信地仙,不信医药,不信僧巫。教导子弟继承祖传持家信条。“八个字”是一个孝悌、礼仪、诗书相传的小康之家必须遵循的要诀;“三不信”见解独特,尤其是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能有如此见解,却是难能可贵。

祸福由天主之,喜恶由人主之。由天主者,无可如何,只得听之;由人主者,尽得一分算一分,撑得一日算一日。吾兄弟不可不洗心涤虑,以求力挽家运。第一,贵兄弟和睦;第二,贵体孝道;第三,要实行勤俭二字。指出持家的三要素:兄弟和睦,实行孝道,实行勤俭。

家中事务,千万不要越来越奢华。子弟们不要学名门大族的口气,动不动就笑话人家鄙陋,越来越骄纵而无自知之明。且戒奢华、骄纵。

情意宜厚,用度宜俭,此居家居乡之要诀也。教导家人对乡人情意要厚,家中用度要节俭。

居官不过是偶然之事,居家乃是长久之计。能从勤俭耕读上做出好规模,虽一旦罢官,尚不失为兴旺气象;若贪图衙门之热闹,不立家乡之基业,则罢官之后,便觉气象萧索。凡有盛必有衰,不可不预为之计。强调勤俭耕读,居安思危。得意之时预留后路,清醒之举。

余食禄有年,受国厚恩,自当尽心竭力办理军务,一息尚存,此志不懈。诸弟则当付处山林,勤俭耕读,奉亲教子,切不可干涉军政,恐无益于世,徒损于家。教导家人不可仗势干涉军政。

       卷六  处世之道

我县新官加赋我家,不必答言,任他多少,我家依而行之。如有告官者,我家不必入场。凡大员之家,无半字涉公庭,乃为得体。劝诫家人应尊重地方官,不可干涉政务,更不可恃势逞强。

予自三十岁以来,即以做官发财为可耻,以宦囊积金遗子孙为可羞可恨,故私心立誓,总不靠做官发财以遗后人。族戚中之穷者,亦即每年各分少许,以尽吾区区之意。盖即多寄家中,而堂上所食亦不能因而加丰,与其独肥一家,使戚族因怨我而并恨堂上,何如分润戚族,使戚族戴我堂上之德而更加一番钦敬乎?不靠做官发财,不给子孙留钱财,适当救济亲族中困难之人,使其感恩戴德,于自己家中又无大碍,何乐而不为?

兄弟之际,吾亦爱之以德,不欲爱之以姑息。教之以勤俭,劝之以习劳守朴,爱兄弟以德也;丰衣足食,俯仰如意,爱兄弟以姑息也。阐明爱兄弟的原则,应教兄弟勤俭朴实,而不是姑息。

生当乱世,居家之道,不可有余财,多财则终为患害。又不要过于安逸偷惰。仕宦之家,不蓄积银钱,使子弟自觉一无可恃,一日不勤,则将有饥寒之患,则子弟渐渐勤劳,知谋所以自立矣。教育子弟勤劳自立,给子弟留钱财反而害了他们。

余在外无他虑,总怕子侄习于骄奢逸三字。家败离不得个奢字,人败离不得个逸字,讨人嫌离不得个骄字。劝后辈力戒骄、奢、逸。

毁誉悠悠之口,本难尽信,然君子爱惜声名,常存冰渊惴惴之心,盖古今因名望之劣而获罪者极多,不能不慎修以远罪。加强自身修养,爱惜名声,尽量少给别人提供毁誉之口实。

不肯轻受人惠,情愿人占我的便益,断不肯我占人的便益。宁肯自己吃亏,绝不占别人的便宜。

        卷七  治军之道

深沟高垒,为坚不可拔之计。先为不可胜,然后伺间抵隙,以待敌之可胜。无好小利,无求速胜。先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然后伺机寻找可乘之机克敌制胜。不要贪图小利,不要一味求速胜。

围城之法,扎营不宜太近。一则开仗之势太蹙,一则军事尚稳尚诡,不宜使敌人丝毫毕知也。论围城扎营之法。

进兵须由自己作主,不可因他人之言而受其牵制。非特进兵为然,即寻常出队开仗亦不可受人牵制。应战时,虽他营不愿而我营亦必接战;不应战时,随他营催促,我亦且持重不进。行军作战应掌握主动,该战坚决战,不该战则坚决不战,不要受别人牵制。

凡与贼相持日久,最戒浪战。兵勇以浪战而玩,玩则疲;贼匪以浪战而猾,猾则巧。以我之疲战贼之巧,终不免有受害之一日。宁可数月不开一仗,不可开仗而毫无安排算计。不打无把握之仗。

攻城攻垒,总以敌人出来接仗,击败之后,乃可乘势攻之。若敌人静守不出,无隙可乘,则攻坚徒损精锐。论攻坚之法。

机已灵活,势已酣足,早进可也;否则不如迟进。与其顿兵城下,由他处有变而退兵,不如在四处盘旋作势,为一击必中之计。时机成熟应及时进攻,错过时机则另寻时机。

身居绝地,只有死中求生之法,切不可专盼援军,致将卒始因求助而懈弛,后因失望而气馁也。摆脱困境要依靠自己,不要把希望寄托在援军身上。

凡用兵最重气势二字。兵勇之力,须常留其有余,乃能养其锐气。用兵应常保士气高涨。

贼不解围,则忍心坚守;贼若解围,则以追为退,不着痕迹。论被围之对策。

用兵之道,全军为上,保城池次之。如不退而能全军,不退可也;如不退而后能全军,退可也。用兵以保全军队为最重要,不要计较一城之得失。

 

                                                                                                                     2010年7月20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不定家规,子难成器!
《梅氏家训》
吾日三省吾身:2019-06-23-25-星期日
耻言-明-徐祯稷
名门家训经典大全
哔哩哔哩流行的古训贤言句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