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高建忠.读方用方笔记(六六)临证谈半夏泻心汤

《伤寒论》第149条: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

半夏半升洗,黄芩、干姜、人参、甘草炙各三两,黄连一两,大枣十二枚擘。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渐服一升,日三服。

伤寒五六天了,而见证见到呕而发热,这说明邪入了少阳,应该用小柴胡汤来治疗,但是,前面的医生没有用小柴胡汤,而是以阳明证来治,用其他药下之。在这里出现呕而发热,阳明和少阳容易混淆的。

如果不该下而下了,下了以后会怎么办呢?如果是小柴胡证还在,继续用小柴胡汤(柴胡30g,黄芩、人参、半夏、炙甘草、生姜各9g,大枣4枚。)如果是大柴胡汤证在,那就继续用大柴胡汤(柴胡12g,黄芩、芍药、半夏、枳实各9g,生姜15g,大枣4枚,大黄6g)。下了以后,大柴胡汤证可能性不大,应该是小柴胡汤证的可能性大一些。即便是前医误用了下法,但是证没变,我们还是从少阳来治,从太阳来解。

下之后,柴胡证不在了,表现为心下满而硬痛,满,硬,痛,这是结胸,用大陷胸汤(大黄10克、芒硝10克、甘遂1克)来治疗。

还有一种情况,下了以后,但满而不痛,这是心下痞,这时候既不可以用柴胡汤,也不可以用大陷胸汤,宜且半夏泻心汤(半夏15g,黄芩、干姜、人参、炙甘草各9g,黄连3g,大枣4枚)

大约就是说那个风邪病,有时候我们会问临床思维是从哪里来的,就从读这些经文里面来的,只要读得多了,我们辩证论治的思维自然就形成了,而我们也能看到,整个《伤寒论》强调的就是证走在哪,我们的方药就跟到哪。方药是对到证的。

伤寒论第149条,当用半夏泻心汤的时候,没有柴胡证了。如果柴胡证还在,该怎么办?那就不可以用半夏泻心汤,或者不可以单用半夏泻心汤。

半夏泻心汤,我们每天在用,来看看他原文的组成:半夏半升、黄芩、干姜、人参、炙甘草各三两、黄连一两、大枣十二枚,我们注意一下,半夏用了半升,这是特殊的用量,黄芩,干姜,人参,炙甘草是等量的,黄连只用了黄芩的三分之一,这是黄连与黄芩的剂量配比。

我们从原方来看,把大枣放在一边不说,是半夏的剂量最大,黄连的剂量最小,而其他的剂量是等量的。当我们临床上使用的时候,不一定要严格按这个比例,但是,这种比例至少对我们临床是一种指导,对我们临床上的用量提供参考作用。

关于半夏的用量,很多说半夏有毒,用量大了,如果在医院,药房是需要医生签字,这就给临床医生添加麻烦,所以,很多医院的临床医生为了省去签字,开的剂量就小了一些,开的剂量小了,达不到效果怎么办,于是就开了其他的药来弥补。

上七味药,以水一斗煮取六升,把滓去掉再煎取至三升,温服一升,古人的这种煎药法与我们现在的煎药法究竟差别有多大,尽管有一部分学者在争论,但是,我们没有看到真的去做过这样的对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伤寒论》114方剂
《伤寒论》原文整理,必背条文 云海邹羿
伤寒论必背条文
《郑钦安医书阐释》全本 六
经方:半夏泻心汤(呕痞利烦,消痞散结)
伤寒必背条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