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推荐丨青春是一个自我修复的过程:一位班主任处理班级“失窃”事件的智慧
1

课间,小媛焦急地跑到办公室向我“报案”,她那部价值千元的音乐播放器丢了。由于小媛平日里性格开朗,好开玩笑,我开始还以为是哪个学生搞的恶作剧。可是在询问几个学生之后,我的心里却忐忑起来——班里的确发生了有史以来第一起“失窃案”,且“涉案金额”巨大。调查过程中,几个学生都证实,播放器一直在教室后墙的插座上充电,最有可能的“案发时间”就是课间操时段。然而,短短的25分钟时间,在人来人往的教学楼内,谁会这么大胆呢?


学校的安保记录显示,当天没有任何可疑人员出入。况且,每到课间操时间,值日生都会把教室门窗锁好。这一切都让我心底隐隐的不安得到了印证——拿东西的就是本班学生。


班里失窃的消息以让我吃惊的速度传播开来,尽管表面上风平浪静,但我依然可以嗅到处处弥漫的猜疑。平日里,这群稚气尚未褪尽的高中孩子,常常在课间展现出他们生龙活虎而又冒失莽撞的一面——或恣意桀骜或狡黠顽皮,总让我感到喷薄而出的青春力量。可是,一夜之间,这群面庞青涩的少男少女仿佛以一种令人不安的速度“长大了”——以前喧腾欢快的教室安静了不少。很快,网络中也出现了相关讨论,匿名留言放大了质疑的力量,流言开始在班级中蔓延开来。忙于教学和“破案”的我,原本希望这样的气氛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我的安抚而消退,直到一天夜里小婕忽然打来电话。


电话里的小婕听上去十分难过,她向我诉说了这几天许多同学特别是室友对她的怀疑。平日文静内敛的小婕也被卷入其中,这的确让我始料未及,但也警示我事件的严重性。在安抚了小婕之后,莫名的烦躁涌上我的心头——为什么这群孩子这么不理智?带着这样的情绪,我无法继续手头的工作,一心只想着好好教育一下这些胡乱猜疑的学生。

2

经过一个晚上,我烦躁的情绪消减了许多。随之,当下的工作重点慢慢清晰:第一,要尽快制止学生的互相猜疑;第二,要赶快“破案”,给大家一个说法。经验告诉我,对于学生当中滋生的不良情绪,刻板的说教或强力的压制都不会有很好的效果。冥思苦想之际,桌上的一份报纸吸引了我的注意力。报纸头版的一个真实案例让我陷入深思,也颇受启发——我决定改变当天的教学计划。


语文课上,我一反常态地空手走进教室,宣布考前复习课取消,改为班会——社会热点问题讨论。对于埋头复习的学生来说,这无疑是一个令他们既意外又兴奋的消息,许多男生顽皮地带头鼓掌,我也顺水推舟地抛出讨论话题:网上有消息称,某公司的一位管理员因怀疑一名员工偷窃而提出对其搜身,在遭到拒绝后,两人发生口角,管理员动手打人,被打员工第二天下班后跳楼身亡。


说完,我让学生先分组讨论,再自由发言。不出我所料,许多学生的发言显得义愤填膺,对管理员的行为进行了怒斥,也对无辜工友表现出了令人感动的同情。趁着学生情绪激昂之际,我提出,针对这一事件,请大家模拟网络留言,在纸条上匿名写下自己的看法,并投入班级信箱。许多学生奋笔疾书,一口气写下了长长的一段。随后,在班干部的组织下随机抽取信箱中的纸条宣读:


“这个公司凭什么这样赤裸裸地侵犯人权?赔偿!赔偿!”

“想不到当今社会还有这样的血汗工厂,还有这样无人性的管理员!法律难容,天理难容!”

……


这些纸条引起了学生的共鸣,班级中掌声不断。


看到学生的情绪已经到达顶点,我知道时机已到。于是,我让大家安静下来,并对他们的正义感和道德良知大加赞扬。


“但是,”我话锋一转,“刚才的事件并没有在舆论的挞伐中了结。事后的调查显示,管理员并没有与该员工发生肢体冲突,而他跳楼的原因很有可能是之前和女友发生的激烈矛盾。”听到这里,学生当中开始有人小声议论。


“而那位管理员由于承受不住舆论的压力,被迫辞职,她的妻子也在重压下患了抑郁症,儿子更是不敢上学。” 我接着说道。


听到这里,班级里先是一阵骚动,但很快鸦雀无声。


“同学们,此刻你们的感受是什么呢?”


“太冲动了,没了理智!”片刻沉默后,一个学生小声说。


“没有调查清楚之前,不要轻易下结论……”另一个学生说道。


我补充说:“《中庸》说,君子要‘慎独’,指的是人在没有别人监督的情况下也要保持高度的道德自律。而在老师看来,君子还要‘慎群’,就是在群众舆论的声浪中保持清醒的头脑、理智的判断,不要让自己举起的‘道德大棒’成为伤害别人的‘凶器’!”


此时,学生的表情告诉我,他们心里并不平静,不少人陷入了沉思。


“班上发生了失窃事件,大家的心情可以理解,但老师也希望大家能理智地看待,同学之间更应该相互信任……”


随后的自习课上,我特地为大家播放了电影《拯救大兵瑞恩》,看到大家其乐融融的样子,我知道班会课产生了效果。


但对于我,挑战还没有结束。

3

为了找出“窃贼”,我到学校保安室调出了监控录像。


在此之前,种种蹊跷都指向一个猜测——东西是我们班某个学生“偷”的。然而,每次想到教室里那一张张青春洋溢的脸,我都不允许自己把这个可怕的字眼和他们联系起来。录像上的时间在一分一秒地走着,虽然屏幕上依然空无一人,但我分明听见了真相走近的脚步声,同时也在心里迅速地“排练”那一刻到来时自己的各种反应。1028分,教室的后门被打开了……


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但从监控录像中看到真相的那一刻,我好像听到了自己紧绷的神经突然断裂的声音——怎么会是她?


拿东西的是我们班的学习委员、小媛的室友小谊。小谊学习努力,为人谦逊,堪称品学兼优,还曾被同学们评为最有品位的女生。可事实摆在眼前,我一时间被错愕、震惊、失望甚至愤怒的情绪弄得不知所措,只有强作镇定。在与保安师傅确认学生隐私不会被泄露之后,我心情沉重地离开了保安室。


怎么办?学生都在翘首等待真相,而我该怎样揭开这遮挡在学生心间的厚厚帘幕呢?


我一个人在校园里漫无目的地走了一圈又一圈,想找到一个合理的方式。路过教室时,忍不住向里面望去。学生都在聚精会神地听课,角落里的小谊依旧坐姿端正,认真地做着笔记,窗外倾泻的阳光照在她桌前翻动的书页上。我心里暗暗忖度:这一切一定有一个理由,而我有责任找到它。


冷静下来之后,我查阅了一些资料,发现中学生“偷窃”行为的动机大致可以分为三种:心理疾病的表现、单纯为侵占财务、转移心中的其他情绪。小谊阳光开朗,人缘极好,而且家境殷实,加之寝室和班级里此前从未发生过任何丢失财物的事件,所以,前两种可能基本可以排除。但是,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她做出了这么不理智的举动呢?


解铃还须系铃人,调查要从小媛开始。晚自习时,我主动找小媛谈心,从学习生活聊到个人爱好,师生相谈甚欢。我也再次说明会尽力找回她的播放器,让她不要为此分心。看到时机成熟,我故作随意地将早就准备好的问题提了出来。


“小媛同学,我觉得丢了这东西说不定也是好事。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嘛!”


“呵呵,老师,您可真损啊,和我妈妈说的一样……”她笑着说,“不过也是,室友们这回再也不会嫌我晚上闹腾了,哈哈……”


从小媛的笑声中可以听出她的单纯和爽朗,但本能告诉我,她刚才的话极有可能与播放器失踪有关。


果不其然,在调查走访其他几个学生之后,我的猜测得到了进一步的证实。虽然小媛所在寝室的同学关系一直比较融洽,但也难免有些小摩擦。由于小媛经常在熄灯后一边听歌一边哼唱,寝室同学对此都有些情绪,不久前小婕还公开表示了不满。


真相似乎呼之欲出,而我也暗下决心,要为事件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4

“老师,同学们说你没收了我的镜子!”小谊焦急地跑过来说。


“对啊,有同学反映你上课经常照镜子,镜子反光会影响其他同学!”我的语气十分严厉。


“我哪有经常照镜子啊?再说我本来就坐在后排,怎么会影响别人呢?”她的言辞间流露出委屈和气恼。


“不用说了,其他同学已经说得很清楚了!”


“老师,您怎么能这样呢!那是我姐姐送我的礼物,而且您怎么能只听一面之词呢?”一向深得老师信任的小谊显然没有受过这样的委屈,眼圈有点发红。


“你们寝室的同学都有这个毛病,影响了别人还找借口!”我语气更加严厉了,“你简直和小媛一样,明明影响了别人还狡辩!你们这播放器啊、镜子啊什么的都该没收!”


“老师,我真的没有……”小谊站在那里一动不动,眼泪在眼眶里打转。


这时,上课铃响了,我催促小谊回去上课。看着她转身离去的背影,我的心里久久不能平静。


整整一天,小谊除了上厕所外始终待在教室里,情绪十分低落。晚自习时,我再次把她叫到办公室,并告诉她我已经调查过了,上午的确有些冤枉她,况且小媛还愿意亲自为她作证。我把镜子交还给她时,小谊紧紧地咬着下唇,道谢之后准备转身离开。


“小谊,今天该你做清洁吧?”我故意把她喊住。


“嗯。”她转过身来小声说。


“晚自习后,你把教室后边的储物柜好好清理一下,东西太乱了。”


“好的。”小谊答应了。


“哦,还有,清理的时候注意一下,说不定小媛那个播放器就是不小心掉在柜子后边了,你帮我看看——找到了的话我明天就不用去保安室看监控录像了。”我刻意顿了一顿。


“好。”小谊转身离开了。

5

第二天一大早,小媛就欢天喜地地向我报告:“老师,您猜怎么着,我的播放器找到啦!”


“是吗?谁找到的啊?”我故作惊奇。


“小谊,我亲爱的小谊!是她在柜子下边找到的,哈哈!”她指着身后的小谊欢快地说。


“那你怎么感谢人家啊?”


“我,我亲她一个!”说完小媛冲着小谊俏皮地撅撅嘴。


看到这一幕,周围的学生都开心地笑了,那一天好像过得特别快。晚上回家,我收到一条匿名短信:“老师,谢谢您!”那时候,我仿佛看到一个充满悔意而又单纯善良的孩子站在面前。我想,也许青春本就是一场教人不断犯错的“劫”,而化解它的方式,就是信任与宽容。


陀思妥耶夫斯基说:“没有什么比当众谴责作恶的人更容易,也没有什么比理解他更难。”现实生活中,我们总是很容易从他人的错误中收获某种“道德优越感”,从而高举批判的大旗对其大加挞伐。在此过程中,人们必须反思的是,如果批判不能让人向善,那么这种批判本身就是一个荒谬的错误。案例当中,手机的失窃让班级中的一些人成了怀疑对象,舆论像滚雪球一样逐渐壮大,也逐渐偏离了良性的轨道。对于未成年人来说,如何在这样的舆论中理性地发出自己的声音和建设性的意见,需要成年人做出表率,案例中的班会课就是这样的尝试。


同时,对于犯了错误的青少年,教师的当务之急不是给错误定性,而是去理解问题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偷窃”是一个道德批判色彩很浓的词,一旦背上这个包袱,当事人往往会留下终生的阴影。然而,只要教师能够明白,青春原本就是一个自我修正的过程,那么他就会知道,每一个错误都应该是修正的契机。要做到这一点,不仅需要教育智慧,更重要的,是教师内心对教育的信仰和对生命的尊重。

栏目:工作笔谈

作者刘建勇 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 400700;高红 西南大学育才学院 401524

责编:杨丙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10——2011学年班主任工作总结
打造一支班级高效管理团队,用这些方法,真的很简单
一人一岗工作之实施效率
林志超:好的教育=尺度 温度
用好“第一个”管住班级纪律
班级自主管理心得体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