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雅言”即“夏语”就是上古蒙古语

“雅言”就是“夏语”即上古蒙古语

魏文

雅言,就是夏言,这是自古以来华夏学者千古共识。华夏自古十分重视各地方言的统一,于是出现了标准语——夏言即“雅言”。至于为什么将“夏言”称之为“雅言”古人多有论述,可谓智者见智仁者见仁。但是无外乎是对于“雅言”的“雅”字的表面化的阐述。请看《辞海·雅言》条说:“雅言,古时称‘共同语’,同‘方言’对称。”孔颖达在《正文》中说:“雅言,正言也。”“雅言”就是我国最早的古代通用语,相当于现在的普通话。其实,根据笔者对于夏语夏言的研究,笔者认为“雅言”就是夏言的夏民族语音的记录。而夏言就是典型的上古蒙古语,“雅言”的读音也就是夏语即上古蒙古语: [zhuanuyaaran]。

据史料记载,我国最早的“雅言”是以夏朝语言为基础,周朝之后以周朝的国都丰镐(今西安西北)地区的语言为当时的全国雅言。孔子在鲁国讲学,他的三千弟子来自四面八方,孔子正是用雅言来讲学的。《论语·述而第七》中说:“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清代王引之《读书杂志》认为:“古者夏雅二字互通,故《左传》齐大夫子雅,韩非子《外储说右篇》作子夏。”梁启超在《释四诗名义》中阐释《诗经》的雅乐:“依我看,小、大雅所合的音乐,当时谓之正声,故名为‘雅’。然则正声为什么叫做‘雅’呢?‘雅’与‘夏’古字相通,……然而风、雅之‘雅’,其本字当作‘夏’无疑。《说文》:‘夏,中国之人也。’雅音即夏音,犹言中原正声云尔。”墨子《天志下》引《诗经·大雅》作《大夏》,足证古本《诗经》,《小雅》、《大雅》也作《小夏》、《大夏》。又据上海博物馆战国竹简《竹书孔子诗论》记载:

《诗经》分为“邦风”、“大夏”、“小夏”、“讼”四部分。“邦风”即“国风”,因今本《诗经》系汉代人重辑,疑当避汉高祖刘邦讳而将“邦”改为“国”。“大夏”、“小夏”即“大雅”、“小雅”,“讼”与“颂”为古今字。

——赵兰英《上海新发现〈孔子诗论〉战国竹简》[1]

高亨《诗经今注.前言》更是肯定的说:“雅是借为夏字,《小雅》、《大雅》就是《小夏》、《大夏》。

其实,根据笔者对于夏语夏言的研究,笔者认为“雅言”就是夏言的夏民族语音的记录。而夏言就是典型的上古蒙古语,“雅言”的读音也就是夏语即上古蒙古语: [zhuanuyaaran]。即汉语意思:“夏的言”,即“夏朝的语言”的直接音译。而“夏言”则是对于“雅言”即夏语的华语即上古汉语的音译。请看“雅”这个字的古本音的表音表调:

=ia\‘ua’+隹〃zhuei=zhuua\zhuan);蒙古勒津语音:[zhuan\jon]蒙古语发音时[zhuan\jon]的尾音n发轻声几乎听不到。

雅=牙〃ia〃+隹zhuei=ia\ya(今);无疑是以“牙”的今音为音的白读音。

言[yan],几乎与蒙古语:[yeraa][yeran]即演说、说、发言,不仅同义而且语音也非常相近。

雅言=雅〃zhua〃+言‘yan’=zhuayan;夏语即上古蒙古语:[zhuanyeran\jonuiεn]的省略音译。

因此,“雅言”就是夏语即上古蒙古语: [zhuanuyeran],也就是:“夏朝语音”、“夏朝的语言”,即夏语、夏言。这也证明了司马迁关于胡人即匈奴人的祖先是夏后氏的记载:

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唐虞以上有山戎、猃狁、荤粥,居于北蛮,随畜牧而转移。其畜之所多则马、牛、羊,其奇畜则橐駞、驴、驘、駃騠、騊駼、騨騱。逐水草迁徙,毋城郭常处耕田之业,然亦各有分地。

                                 ——司马迁《史记·匈奴列传》

无疑是正确的,并不是毫无根据信口开河。在夏语中这样的夏语与华语结合语言有比比皆是。例如:“呼呼哀哉”这个在历史古籍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常常被词典解释为:

 

呜呼哀哉:

    [释义]  旧时祭文中常用的表示对死者哀悼的语句;意思是“唉!伤心啊!”后用以指死亡或完蛋。

    [语出]  《三国志·文帝纪》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曰:“惟黄初七年五月七日;大行皇帝崩;呜呼哀哉!”

                                                           ——《成語詞典·嗚呼哀哉》

   顯然這個解釋有點勉強。下面進一步看看這個成語的使用的比《三國志》更早的歷史記載。其實還其它的歷史記載: 

         昔先王受命、有如召公。

         日辟國百里,今也日蹙國百里。
          於乎哀哉、維今之人、不尚有舊。

                        ——《詩經·大雅·召旻》

    於,拼音:wū,yū;注音:ㄨ,ㄩ。【古文】????【唐韻】哀都切【集韻】【韻會】【正韻】汪胡切,??同烏。【韻會】隷變作於。古文本象烏形,今但以爲歎辭及語辭字,遂無以爲鴉烏字者矣。 又【爾雅·釋詁註】於乎皆語之韻絕。【疏】歎辭也。【書·堯典】僉曰:於,鯀哉。【詩·周頌】於穆淸廟。又【周頌】於乎不顯。○按或作嗚烏,音義皆同。 又【廣韻】央居切【集韻】【韻會】【正韻】衣虛切,??音淤。語辭也。【博雅】於,于也。○按《說文》于訓於也,蓋于於古通用。凡經典語辭皆作于。
◎ 音韵参考[ 广 韵 ]:央居切,上平9魚,yū,遇開三平魚影;[ 国 语 ]:yú,yū,wū;[ 粤 语]:jyu1、wu1;[ 闽南语 ]:ti7

可見這裡的“於乎哀哉”就是“嗚呼哀哉”。說明早於“大雅”即“大夏”時代,也就是夏朝時代。

  魯哀公誄孔丘曰:「天不遺耆老,莫相予位焉,嗚呼哀哉!尼父!」——【春秋】《禮記·檀弓上》

  如是,則舜禹還至,王業還起;功壹天下,名配舜禹,物由有可樂,如是其美焉者乎!嗚呼!君人者,亦可以察若言矣。楊朱哭衢涂,曰:「此夫過舉蹞步,而覺跌千里者夫!」哀哭之。此亦榮辱、安危、存亡之衢已,此其為可哀,甚於衢涂。嗚呼!哀哉!君人者,千歲而不覺也。

                                                         ——【春秋戰國】《荀子·王霸》

    哀公誄之曰:「旻天不弔,不憗遺一老,俾屏余一人以在位,煢煢余在疚。嗚呼哀哉!尼父,毋自律!」子貢曰:「君其不沒於魯乎!夫子之言曰:『禮失則昏,名失則愆。失志為昏,失所為愆。』生不能用,死而誄之,非禮也。稱『余一人』,非名也。」

                      ——【西漢】司馬遷《史記·孔子世家》

這些都說明:“嗚呼”就是指“死亡”,也就是現代蒙古語即上古夏語的語音殘留,說明夏朝對於後世的影響是不可估量的。

    與“嗚呼哀哉”相近的成語還有“一命嗚呼”,則含有了貶義意味。請看:下面請看對于這個詞的解釋:

   一命呜呼【yī mìng wū hū】
  • [释义]  指人死亡。呜呼:古汉语叹词;旧时常用于祭文;后来借指死亡。
  • [语出]  清·刘鹗《老残游记》:“谁知这个女婿;去年七月感了时气;到八月半边;就一命呜呼哀哉死了。”
  •  [辨析]  ~和“与世长辞”;都指“死”。但~常用于嘲讽、诙谐的口吻;可用于不至伤害的人;“与世长辞”常用于委婉的口吻;带有庄重色彩;只用于尊敬的或亲爱的人。

                                     ——《成語詞典·一命嗚呼》

這就很明顯的記載“嗚呼”就是“死亡”之意。這與蒙古語是完全相同的,而春秋戰國時期在現代人的眼中是蒙古人還沒有出現的年代,但是誰也否定不了其祖先胡人即匈奴人已經出現,而胡人即匈奴的祖先是夏后氏也就是夏民族。

    因此,對於華夏大地上建立的文明——華夏文明來說,夏民族即上古蒙古人對於華民族即漢民族的影響已經不是只在於蒙古帝國時期開始的,而是從夏帝國時期即夏朝就開始了。無論從文明的角度還是語言生活的角度都是不可避免的打上夏民族語言文字不可磨滅深深的歷史烙印!而这些距今有4000多年历史的语言语音,都无疑充分的显示出“夏语”即雅言就是上古蒙古语的真实反映。


[1]《光明日2000821A4

※节选自魏文成《夏朝文明·第十二章“雅言”就是“夏语”即上古蒙古语》。版权著作权所有,抄袭剽窃者必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我教你学蒙语,还不会说蒙古语的人一定要看,转发功德无量!
中国民族报电子版
四川话差一点成了普通话?
如果您还不会说蒙古语....
简单说说“胡”
匈奴人有没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他们说的是古汉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