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见过最厉害的人,他们从不工作

如果一个人不能设定生存目标,不能充分地利用心智,他所获得的美好感受,不过是人类潜能的一小部分。——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

一、永远保持精力充沛的秘密

不知你是否有这样的感受,每天都感觉自己身心俱疲,不想思考,也不想动,累点低。

下班后只想做一件事——躺平。

可偏偏在这个时候,会有人跳出来说,他一点都不累。

马云:“加班算什么,我一直12*12。”

刘强东:“混日子的不是我兄弟。”

周鸿祎:“朝九晚五发不了财。”

以及著名历史学家约翰·霍普·富兰克林的这句名言:

我向来十分认同‘谢天谢地,今天是星期五’这句话,因为对我来说,星期五就代表我可以不受干扰,连续工作2天了!

这还不够,如果你有机会跟一些诺贝尔奖获得者、科学家、艺术家交流,他们也会调皮地告诉你:

我一生,每一分每一秒都在工作,但你也可以说,我从未工作过一天。

附带一个谢耳朵式的欠揍的微笑脸。

这一切之荒谬,让我们普罗大众嗤之以鼻:有什么了不起,我要是能过上你的生活,我也不怕累!

但是,这终归只是我们的推断。

假设一下,现在我摇身一变成了企业家、艺术家,是不是就能和他们一样不知疲倦了?

答案是,没那么容易。

即便和他们一样有钱、有闲、有机会做自己喜欢的事,十有八九,我还是会和现在一样累。

因为,真正让他们精力充沛的,压根不是外在的客观条件。

最近我读的这本书,就向我们揭示了那些顶尖人士们“不累”的秘密:《发现心流》。

《发现心流》提出,真正让那些企业家、艺术家精力充沛的,是一种内在的心理状态,如果缺乏这种基础打底,环境再好也没用。

这种状态就是:心流。

二、什么是心流?

作者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即心流理论之父、积极心理奠基人在书中讲到:

“心流”是指我们在做某些事情时,那种全神贯注、投入忘我的状态。


这种状态下,你甚至感受不到时间的存在,在这件事情完成之后,我们会有一种充满能量、并且非常满足的感受。

运动员所谓的“巅峰状态”、艺术家及音乐家所说的“灵思泉涌”,指的就是这种感觉。

武志红老师曾到湖畔大学讲课,看到阿里员工的日常后,回来跟我们说:

“劲儿使对了地方,就是爽!”

“热火朝天,气氛非常好!”

“一群目标一致的人在一起,做有意义的事,有动力,有创造力,有收获。”

武志红老师喜欢写作,写作时的他,和阿里的员工一样,有时会到废寝忘食的地步:

目标明确,动力十足,全神贯注,没有时间感,成就感爆棚。

下笔时的劲儿,完全是由内而外使出来的,写上大半天,丝毫不觉得累。

我就不一样了。

我是被KPI推着往前跑,业绩压力把我死死地按在工位上,领导的大小指令,到我这,都像是“赶鸭子上架”——

瞎忙一天,活没出来,居然还会累到回家连澡都洗不动。

作为一名基层员工,我真的觉得,我有时比老板还累。以上,其实就是在“心流”区,和不在“心流”区的区别。

一个是动力型,感觉很爽。

一个是压力型,感觉很累。

在心流区的人,很少会感到疲惫。

他们不是被推着向前走,而是主动向前冲。

而不在心流区的人,经常不在状态。

他们的工作体验是被动型的,缺乏自我意识。

所以在工作中,他们通常是明明什么都没还做,就已经感到疲惫不堪。

这时就会有人反问,我工作的动力,就是为了赚钱。而赚钱的目的,就是为了不用工作。

如果能在钱财足够的前提下,过上闲暇惬意的生活,无论做什么,都不会觉得累吧。

然而作者告诉我们,事实并非如此。

三、为什么说有了钱,你还是会累

有了钱,你还是会累。

因为金钱买不来“心流”体验。

在《发现心流》引用的一个调查报告中显示:

在美国,有84%的男性和77%的女性认为,即便继承大笔财富,衣食无忧,日后仍将努力工作。

因为,他们仍然要通过工作,来获得持续的心流体验。

单靠金钱,无法保证幸福感。

另外,大多数追求不用工作、渴望闲暇生活的人认为:有足够的钱财换来不用工作的底气,能够闲下来,幸福感便会上升。

但事实上,不用工作、终日闲暇,更累。

这是为什么呢?

米哈里指出,在心流体验中,有一个关键因素:成就感。

我们对工作一直存在偏见,认为工作与娱乐相比,一定没有娱乐让人愉快。

但研究表明:工作在营造专注、满足,给人归属感和成就感上,比娱乐更胜一筹。

况且,能真正把闲暇时间利用好,比把工作做好,难得多。

因为,你要自己制定目标,全心投入,需要很高的自觉性。

仔细想想,放假的时候,我们在干什么?

逛淘宝、看剧、刷朋友圈?

还是读书、旅行、学厨艺?

显然,后者比前者更能产生心流,使人愉快,因为它们更具挑战,带来的成就感也更多。

但是,为什么我们会觉得:追剧逛淘宝时,自己好像更加开心、放松呢?

答案很简单:不费脑。

不费脑的活动(米哈里称之为被动式休闲),也能带来快乐,但却不同于心流。

这种快乐是暂时的,当活动结束,快乐也就消失了,没有后续效应,也就是俗称的“没有营养”。

如果心流是治病的药,那么无营养的快乐,只能是麻醉剂。

沉迷于这种即时快感(如美食、性、碎片信息流)的人,一旦麻醉的劲儿过去了,就会感受到强烈的空虚感。

麻醉用得越多,人就越容易“上瘾”,心里的缺口也会越来越大。

这就是为什么,你越刷朋友圈,越空虚,越空虚,越想刷朋友圈。

越刷越累,越累越刷。

《唐璜》中,空虚的男主人公

这就是混乱,一种与心流相对应的状态。

心流,是通向幸福的大门,而混乱,是使人堕落的力量。

糟糕的是,当我们在工作中缺乏成就感,心流体验很少时,我们更容易沦为即时快感的奴隶。

比如历史上每次大战后,都会有一阵“精神颓靡”,文学上有“垮掉的一代”,艺术上有滥交、吸毒、无所事事的摇滚乐手。

这不仅仅是因为战争带来的伤痛。

更是因为,战争夺走了人们的工作,各项事业百废待兴,人们灰心丧气、缺乏心流体验,才会被欲望操控。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酒池肉林

这也是为什么,20世纪中期,精神医生和社会学者纷纷发出警告,认为:休闲时间过多,会酿成社会灾难。

四、如何走入心流区?

糟糕的是,这种快感,会令人上瘾、继而变成一种习惯,形成一个难以打破的循环:

  • 习惯性拿起手机刷朋友圈,即使觉得无聊也停不下来

  • 下定决心要出门或者运动,会因为很小的阻碍就放弃计划

  • 难以专注完整地看完一本书,或者做完一件事

……

那么该如何摆脱这个怪圈,走进心流区呢?

首先,长期内耗的工作,不做。

米哈里在《发现心流》中,指出拥有“心流”的一个关键条件,即:你做事的动机,和你的本心,要一致。

说白了,就是:不纠结。

若一份工作是你感兴趣的,你的工作动机很单纯,态度自然端正,做事没有怨气。工作时,你就很容易产生心流。

但一份工作,你做起来抓心挠肝,纯属为了工资而熬下去,你就会纠结。

你不仅要压抑经常性的厌倦情绪,还要不停地安慰自己:这样做很值!

人就是这样被消耗的:越纠结,越难产生心流,越累。

因为当你的欲望、动机和情绪不一致,甚至互相排斥时,哪怕坐着不动,你也会累到不行。

所以,我鼓励你做喜欢、适合的工作,是想让你跳出这种纠结的状态,找到“心流”体验。

其次,去做有一点难度的工作。

米哈里在书中,指出能拥有心流的另一个关键条件:

只有一件事的挑战,与个人技能匹配,且都高到一定程度时,心流才会产生。

这让我想到李松蔚在《认知思维课》中讲到一个事。

有个读者问李松蔚:面前有份自己喜欢且有挑战的工作,不过收入与目前的流水线工作比更低,应选哪个?

李松蔚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他:即使我给你建议,你也不会听我的,还是会留在流水线上,对么?

读者答:没错!

后来,李松蔚让读者做了一件事:计算一下,那份更喜欢的工作,每年会让自己损失多少钱,然后写一张字条,每当自己犹豫换不换工作时,就拿出来看看。

读者照做了,他在字条上写:现在的工作虽然无趣,但每年能让我多赚5万块,我觉得很值!

结果,没过几个月,他就换了工作。

你很容易想象到,他在之前的岗位,每天做着简单机械的事。

一天天地耗,一秒秒地熬,跟时间打仗,活干不完,还要被动加班,越干越累,累了还得继续干……

长期下来,人都傻了,更别提什么心流体验了。

他意识到,多出来的5万块并不值得。

新工作就不一样:自己喜欢,动力十足,且更具挑战性,所以更有成就感。

白天一鼓作气完成任务,晚上轻松睡个好觉。

每天至少有几个钟头在“心流区”,专注使他更专业,业务进步速度很快,可能没过多久,工资就能超过之前的水平。

这种只有在挑战与能力相当的情况下,人的注意力才会凝聚,然后逐渐进入到心无旁鹭的状态,即心流。

这同样也是那些顶尖人士觉得不累的原因之一。

因为他们的工作往往是,高难度挑战与卓越能力相互配合而成的。

在这种身心合一、专注、生命得到极致发挥的情况下,他们自然不觉得累。

最后,如果你想要在闲暇时间也获得“不觉累”的心流体验,只需要做到一点:适当把“被动式休闲”转变为“主动式休闲”。

相信大家都听过一句话:越优秀的人越会玩。

这里的“会玩”说的其实就是主动式休闲。

本质上,放松并不是一件坏事,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松懈。

但是,如果不费脑的活动,成为了填补闲暇时间的唯一方式,那一定会影响到生活品质,让我们变得更情感淡漠。

《发现心流》中报告显示:

美国青少年的心流体验,只有大约12%发生在看电视,44%是发生在进行爱好的活动,44%在运动和游戏中。

并且,把休闲时间利用好,不需要你有特别高雅的爱好。

一些看似简单的活动,就非常能带来心流体验。

比如:收集。

作者米哈里就非常热爱收集电子书,这给他带来了巨大的成就感,听上去不可思议。

但你回想自己童年时,疯狂地收集各种贴画,为了一张卡片,去买一包干脆面,就不觉得奇怪了。

你把一张张小卡片按顺序铺在桌子上,那种快乐,就是心流体验。

可见,心流体验、缓解疲惫并不需要消耗大量的钱。

当你发现,用读一本书或学做一道菜,去代替无限制的刷手机或躺尸,能给你带来“不觉累”的心流体验时,你会想要重复这个过程。

因为,走进心流,更像是在打破“闲暇=不累”这一种固有记忆。

就像米哈里所言:

唯有继心流而来的快乐,是自己塑造所得,对个人意识的拓展与成长才有助益。

而当你掌握了这项能力,工作会变得和休闲一样有趣,休闲会成为真正的娱乐。

因此,当我们闲暇下来,准备刷手机时,我们不妨试想一下:

如果不急着刷社交、购物软件,而是尝试打开一本书,看看后果会怎么样?

本文转载于公众号看见心理(ID:gh_f298c273ad8c)。生命的根本需求,是渴望被看见,关注看见心理,看懂自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最伤人的做事方式,是经常没有“心流”
AAAA《心流:最优体验心理学》—读书笔记导图分享
「心流」是种怎样的极致生活体验?
成就大事的唯一方法:热爱所做的事
我爱工作,工作让我快乐!科学证明,这句话是真的
你期待的假期,它到底给了你怎样的生活体验?| 本周新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