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斐迪南”/“象”式坦克歼击车
这是一辆被俄军缴获的“斐迪南”式坦克歼击车,它是被俄军的129步兵师缴获的在该师的日志中这样写到:“许多年来人们一直认为 "斐迪南"的损失是由于缺乏机枪,但这不是正确的,大部分是由于缺乏燃料,至于敌人的反坦克炮和步兵的近距离攻击根本不能使它致命。"斐迪南"是一种进攻型武器,但在战争上却常常作为掩护部队撤退的工具,没有时间和机会进行修复,因此它们中的许多由于一点小小的故障而被迫放弃在战场上被盟军缴获,就象这辆一样。”

    出现在战场上最早的具有真正意义的坦克歼击车是著名的动物杀手—苏联红军的Su-152。这种武器的出现要说到一种经典武器给苏联红军带来的影响。这就是在42年8月29日首次出现在东线战场上的德军第502重装甲营装备的虎式坦克。502重装甲营的1连装备的4辆虎式坦克出现在革命家大街上的时候,几乎所有的苏联坦克兵和反坦克炮兵都被这种武器所折服,对于当时的苏联反坦克炮来说,虎式坦克的前部最厚的100毫米装甲,实在是无法从正面击穿,而这种具有重装甲防护的武器所装备的88毫米/56倍口径KwK36炮具有在1000米的距离上击穿100毫米装甲的能力,这也就是希特勒要求的对等穿甲能力和对等防护能力的完美体现。因此,苏联红军在43年1月份缴获了虎式坦克以后,就开始发展一种能够在安全距离上击穿虎式坦克并且具有较强装甲防护的一种类似于Su-76的武器。这也就是Su-152的诞生。 

    Su-152在研究开发阶段被命名被KV-14。由于它采用KV-1坦克的底盘设计而得名。最早Su-152被作为能够完成苏军中的新型突击炮的任务目的而设计的突击炮。可是由于虎式坦克的出现。Su-152被红军高层要求同时具有较强的反坦克能力。在此种意义上,Su-152采用了新型的ML-20炮。ML-20型炮射击初速达到655 m/s,可以在2000米的距离上垂直击穿110mm的装甲(在实战中虽然远达不到书面指标,但是对抗虎式还是可以胜任的)。在装甲防护上超过了苏军的T-34,前部最厚装甲为75毫米。在这种意义上来讲,苏军终于拥有能够与虎式坦克一对一较量一番的装甲车辆了。KV-14的研究开发工作在43年2月份结束,随后试车的阶段,几乎所有的苏联坦克部队指挥官都对这种威力强大的新式武器赞不绝口。在它正式投产以后装备部队的时候被命名为Su-152。Su-152并没有采用坦克炮塔的结构,而是使用不可旋转的全封闭式战斗室结构。由于Ml-20火炮所要求的分装式装弹方式,Su-152的射速仅仅每分钟2-3发。由于采用了KV-1的底盘和引擎,Su-152的机动性并不是像T-34一样出色。但是这已经足够,因为苏军原本就是希望设计一种防御性武器来阻挡德军的重型坦克。 

    1943年5月,苏军成立了第一个具有真正意义的反坦克团。成功的KV-14被命名为Su-152,并且开始正式装备部队。经过库尔斯克装甲会战的洗礼之后,苏联坦克兵们对这种新式武器在战场上的表现还是非常满意的。由于它的优秀的穿甲能力,使得它得到“动物杀手”的称号,Su-152的综合评价在部队中还是处于很高地位的。但是这毕竟是第一个出现在战场上的坦克歼击车,从宏观角度来看,它仅仅是被用作一种能够对抗敌军新式武器的武器来研究开发的。Su-152的机动性很差,很难追随苏军的坦克装甲集群进攻,它优异的表现更多的被体现在如同库尔斯克这样的防御作战当中,作为一种防御性武器,它的射速太慢,无法有效的对付速度较快的德军IV号坦克和豹式坦克组成的装甲突击集群。而在苏军当中,Su-152的相对生产速度也不是很高,所以只有几十辆赶上了库尔斯克会战,而在战争中真正发挥作用的还是苏军的多重立体防御阵地和完美的T-34坦克。 

    与此同时德军的坦克歼击车发展几乎同步,而这第一种真正意义的坦克歼击车出现只比苏军晚了几个星期,但是却创造了一个坦克歼击车历史上的奇迹,同时也影响了德国后来的设计理念。这就是著名的象式坦克歼击车。 

    象式坦克歼击车最早要追说于纳粹德国的VI号坦克发展计划,有资料说德国甚至在39年开战前夕就准备发展一种具有重装甲防护同时拥有强大火炮的能够与法国的重型坦克相抗衡的武器,这就是VI号重型坦克发展计划。而执行这个计划的就是当时德国最好的两个研究队伍—波尔舍博士领导的保时捷公司和阿德斯博士主管开发计划的亨克尔公司。在经过长时间开发试验以后,两个公司都提供了自己的新方案和样车,其中亨克尔公司的VK4501H获得巨大成功,在激烈竞争中打败希特勒极为赏识的波尔舍博士的VK4501P,成为德国军方新型的坦克设计选择,也就是后来的虎式坦克。而为了给波尔舍博士一个荣誉,同时也给已经生产了90辆的VK4501P一个检验的机会,希特勒特别批准了波尔舍博士建立重型突击炮部队的请求。这也就是后来的费迪南(后称象式)坦克歼击车。 

   

 

“斐迪南”/“象”式坦克歼击车 
VK4501P坦克歼击车在采用重装甲防护上远远超越同期的虎式坦克,前部最厚为200毫米,是当时的世界第一。在主要武器威力上也把虎式坦克甩在后面,主要兵装为88毫米/71倍口径PAK43炮,在2000米的距离上可以穿透150毫米的装甲,这是当时苏军坦克远不能达到的装甲厚度,换句话说,VK4501P坦克歼击车拥有在远距离摧毁苏军坦克的能力,同时具有极为坚固的防护能力。在坦克歼击车的发展道路上,由于双方坦克遭遇战的频繁发生,和坦克装甲和火炮的极端发展,使得苏德双方在防御做战中都吃尽了对方的苦头,开始了重型坦克歼击车的发展计划。VK4501P坦克歼击车可以说是一个德军重装甲强火炮的极端体现,与此同时,不可避免的牺牲了坦克歼击车另外一个重要的能力—机动性。VK4501P坦克的装甲和火炮决定了它的车重远大于虎式坦克,为德国当时最重的装甲车辆,而相应的机动性能降至最低点,在道路测试中,最大速度的公路行进只有每小时32公里的距离,这还没有考虑苏联复杂的雪地和泥泞道路的困难系数。也正是如此,装甲兵总监古德里安对VK4501P坦克歼击车能否适应德军的闪击战模式而感到困惑,把该坦克歼击车编为两个新成立的部队,653和654重型突击炮营,随后给这种新式武器命名为菲迪南坦克歼击车,以此纪念波尔舍博士对德国军事工业的贡献。鉴于古德里安的意见,重型突击炮营改名为重型坦克歼击营,以示一定的区别。无论是波尔舍博士还是希特勒都没有料到,这种新式武器以及后来的一系列表现决定了它在坦克历史上的地位和后世最有争议的二战武器之一的评价。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菲迪南坦克歼击车在库尔斯克会战中的表演。 

两个重型坦克歼击营隶属于中央集团军群作战序列,同南方集团军群装备虎式坦克的重装甲部队遥相呼应,北方突击集群里面的这两个重坦克歼击营。他们同一个也是新式武器的灰熊突击炮营组成一个坦克歼击团,被布置在进攻作战的最前沿。 

波尔舍博士在设计这种新式武器的时候曾经为那门当时世界上最优秀的反坦克炮而骄傲,并且认为在这种无论是穿甲能力还是精度都在世界第一位置上的火炮下,没有苏联坦克能够前进到菲迪南的近距离作战,也就乐观的产生了另一个重大的失败决定,菲迪南坦克歼击车没有安装自卫机枪。这样的失误在战场上导致的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SU-100,ISU-152同样没有自卫机枪,但是德军的战术喜欢将重型装甲车辆安排至前线,这不能不说是一个设计上的失败。 

而灾难还没有显示出完结的样子,菲迪南坦克歼击车可谓坦克设计历史上的一个叛逆儿,它没有采用传统的可信赖的燃油动力系统,而是赶时髦的采用了当时并不完善的电力动力系统。这在装甲车辆的设计中还是首例。 

处于阵地前沿的坦克歼击团毫无疑问的担当了进攻作战的主力,德军认为没有任何苏联反坦克炮能够击毁菲迪南坦克歼击车,只要他们始终在进攻,也就是前部装甲对着敌人。在第一天的作战中,菲迪南的确给与苏联红军极大的震撼,甚至在至近距离上,红军的76.2毫米反坦克炮也不能伤及菲迪南的半点毫毛,同时在防御作战中的T-34坦克被极为轻易的在远距离大破。第一天里,波尔舍博士的设立理念就开始作怪,这里有一点点争议,电力动力系统在一些资料里被称为还算成功,机械故障并没有传闻的那么多,而在另外一些资料里则称为极为失败的动力系统,不耐久,且易出故障。不管怎么说,这种新型动力系统在第一次战场洗礼中,多少会有一点不乖的表现,我们可以相信,在第一天卫+1中,有几辆菲迪南的动力系统出不小的故障,并且送到后方大修。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本来数量就少的重型突击武器可发挥的威力大打折扣。 

而苏军很快的就发现了这种新式武器的一个罩门—机动性。在卫+2作战中,苏军开始采用正面吸引侧面埋伏的战术,使用数量并不多的KV-1和Su-152来对抗菲迪南坦克歼击车,在这种斗智斗勇的战斗中,双方互有损伤。但是菲迪南的战绩依然骄人。在整个卫城作战中,653坦克歼击营取得了击毁200多辆敌军装甲车辆的战绩,而自己损伤仅仅10辆左右。而姐妹654营的命运就悲惨的多,可以说是菲迪南博士和德国军方的双重牺牲品。在后来的作战中,苏军再度发现了菲迪南的另外一个致命弱点—没有自卫机枪。在德军战线开始崩溃的同时,一个剿灭菲迪南的计划开始出台。对于当时由654营担任后卫的波涅里车站来说,步兵对坦克的屠杀开始,苏军的战争之神—火炮在这场屠杀中发挥了最重要的作用,几乎一半的菲迪南都毁于炮弹的直接命中,而剩下的则被苏联士兵包下,随后是飞机和坦克的威胁,整个654营除去以送回维修的10辆菲迪南左右,只有3辆回到了自己的阵地。 

在整个库尔斯克作战结束以后,654营的菲迪南全部交给653营,同时这种毁誉参半的坦克歼击车被改名为象式。并且加装自卫机枪,正式进入德军反坦克作战的序列当中。 

象式是德军第一个真正意义的坦克歼击车,它有着同时代装甲车辆不可比拟的强项,但是也有着自己独特的致命弱点。由于机动性太差,它无法在远距离击毁苏军坦克以后迅速推进,更无法跟上德军的IV号坦克突击集群的快速推进,坦克歼击车的固定炮塔加上差劲的机动性,也很容易被来自侧翼的打击所击溃。电力动力系统的不完善,在原本就差劲的机动性上更是雪上加霜。没有安置自卫机枪就根本不适合于进攻作战,无法在没有大量步兵支援的情况下独力支撑面对由步兵部队组成的突击集群。在卫城作战中,象式坦克歼击车的这些致命缺点都被体现出来,并且为敌人所完美的运用。 

但是作为德军第一种出现在战场上的坦克歼击车,象式的重型道路决定了德国今后的坦克歼击车的发展方向,同时作为很多指标都在当时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的象式来说,在战场上的表现有不少还是可圈可点的,领先于时代的各种设计理念也深深的影响到了战后的很多坦克歼击车。但是,坦克歼击车不适合作为进攻武器来运用,它归根到底是一种防御性武器的概念被库尔斯克会战中的菲迪南坦克歼击车所证明了。 

1943年春,有关德国研制“斐迪南”的情报送到了苏联情报机关手中。1943年3月21日军备人民委员会向中央火炮设计局(TSAKB)提交了一份报告,推测这种“突击炮”拥有穿甲力有限的100毫米支援火炮和120毫米厚装甲,但实际上“斐迪南”并没有这么好对付。
  
    1943年7月5日奥尔罗夫-库尔斯克战役开始不久,就有一辆“斐迪南”不慎被地雷炸坏抛锚。战报立即送到苏联13军炮兵司令手中。7月7日,苏联炮兵总局的5位技术军官到达前线希望进行调查,但前线司令部阻止了这些热情的科学家,因为放置该车的地域已全部被德军占领。
  
    次日清晨小镇波涅里附近的“5月1日”集体农庄被滚滚铁流剧烈震撼,地平线上,无数的炮管如恶龙头颈一般刺破朝阳。由于的最初战斗中德军无法正面突破波涅里防线,所以这次打算穿过北东方向的“5月1日”农庄从侧翼进攻。在卡尔少校的指挥下,第505重坦克大队(虎I及三号坦克N型)、第216重步兵炮大队(熊式)、75/105毫米突击炮大队(三号突击炮)潮水般碾过,后面紧跟的是第2装甲师的三号、四号坦克和乘坐半履带装甲车的装甲掷弹兵部队。这支部队由形状奇异的新型驱逐坦克为先锋,它以奇厚无比的装甲弹开了所有苏联炮弹,战斗第一天,德军即成功穿越“5月1日”农庄,出现在波涅里镇格罗耶住宅区的街道上。
  
    
    在突击部队的最前方,是654重驱逐坦克大队的“斐迪南”。它们分成2个编队采用前后排列的新型阵法。第一编队又分2个中队,车辆距离保持为100米,654大队长亲自乘坐“斐迪南”位于编队中央。第二编队分成3个中队,车距120~150米,各中队指挥官座车位于中队中央并在天线上挂有军旗。
  
    经过第一天的战斗,苏军意识到根本无法从正面击穿“斐迪南”,于是狡猾的将654大队引入雷区从侧面和后面攻击,德军遭受一定损失后不得不退回“5月1日”农庄。次日,卡尔少校从司令部派来“波瓦特4”扫雷装置(俗称“格拉本狼”,微型无线远距离遥控履带式多用装甲车,也可以有人驾驶)助战,在第二次冲击中“斐迪南”终于攻进波涅里车站。
  
    654大队的“斐迪南”采用不断行进间射击的方式向1000~2500米距离上的苏联坦克开火,并始终用车辆前部面对敌军(正面无敌),如果遇到地雷或榴弹炮齐射就退后让“波瓦特4”处理地雷(它还可以将炸药运到苏军火炮附近再离开,然后苏联人就飞上天)。
  
    7月12日至13日,战线情况恶化,武装SS第2、3装甲师在12日大装甲战中全军覆没,德军开始进行回收车辆并准备防御。苏军乘机向波涅里车站大举反扑,654大队顽强作战,在“斐迪南”的掩护下共有12~15辆战损坦克和自行火炮被维修部队回收。由于苏军逼近、制空权也逐渐丧失,而损坏的“斐迪南”由于太重会拖累维修部队,654大队的官兵谢绝回收部队,让他们省出拖车和维修坦克去救助兄弟部队。
  
    14日,战线崩溃。
  
    654大队再次拒绝维修部队的回收要求,因为这样可以让更多的中型坦克和士兵获得生还机会。在友军开始全线撤退时,654大队放弃最后一次后撤机会而担任殿后任务。由于德军步兵全部撤走,“斐迪南”只能孤军作战。波涅里的天空被苏联强击机遮蔽,无数的航空炸弹、燃烧瓶、重型榴弹倾泻在654大队最后的阵地上。驱逐坦克兵打开所有手枪射击口与爬上来的苏军步兵对射,最后甚至拿起斧头肉搏。能活动的车辆也被苏联坦克包围,其中著名的602号车被7辆T-34/76和4门76毫米反坦克炮在200~400米距离从8个方向围攻,最后侧面油箱被打中而全部烧毁。
  
    7月14日晚,654大队的“斐迪南”全军覆没,第二编队的3名中队长全部战死。
  
  
  
    战后,苏联公布了1943年7月14日德军遗留在波涅里车站的装甲车辆残骸,包括:“斐迪南”重驱逐坦克21辆、“熊式”自行榴弹炮3辆、三号及四号坦克8辆、指挥车2辆、“波瓦特4”遥控车(数量不详)。
  
    其中“斐迪南”大多数都毁于空袭和地雷,5辆被炮弹击中行走装置。苏联专家评论:“该车由于没有贯彻制造意图而未发挥应有的作用,从战术和技术角度看,它应该获得更好的成绩。该车设计目的是在远距离击毁敌军坦克,而在实战中却作为先头车辆盲目地对抗敌军优势火力,显然并不明智。”
  
    但由于“斐迪南”的装甲几乎无敌,使得很多苏联士兵患上了称为“斐迪南综合症”的精神病,分为“斐迪南狂想症”和“斐迪南恐惧症”。前者由于过度紧张而产生“击败‘斐迪南’而成为英雄”的幻觉,1943年7月后,苏军指挥部每天都会收到数千封战报宣称“击毁了‘斐迪南’”(实际后来只有50辆在前线)。后者几乎传染整个前线苏军,他们把所有德军自行火炮都叫做“斐迪南”,严重的则是见了就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浅谈苏军ML-20 152mm火炮实际效能
二战的成功武器(德国篇)
钢铁巨兽:东线战场上的斐迪南/象式重型坦克歼击车②
续写神教传说--苏联SU-152/ISU-152自行火炮史话
抗美援朝志愿军突击炮:来自苏联重型自行火炮 可打穿虎式坦克
二战苏军的“德国造”坦克歼击车——SU-76I的那些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