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针刺“尺腹”、公孙穴配合隔药灸脐法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26例

针刺“尺腹”、公孙穴配合隔药灸脐法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26*

  1△,马凤君1,曹洪福1,李姝静1,代宗辉1,孙  1,马玉侠2*

1山东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研究生,济南2503552山东中医药大学,济南250355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mesentericlymphadenitisML)是发生于回肠、结肠区域的肠系膜淋巴结的炎性反应,好发于儿童及18岁以下青少年,尤多见于7岁以下儿童,经常出现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中或者发生于肠道感染之后,是引起儿童腹痛的常见病因之一1。笔者采用针刺“尺腹”、公孙穴配合隔药灸脐法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26例,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26例患儿来自201611月至20175月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针灸门诊及儿科门诊,年龄最小2岁,最大10岁,平均(6±2)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6年,平均(2.1±1.3)年。西医诊断参照《诸福棠实用儿科学》2及《超声医学》3拟定。①发病前多有呼吸道感染或肠道感染;②主要症状有腹痛、呕吐、发热,有时伴有便秘或腹泻;③腹痛的部位不固定,以右下腹或脐周常见,腹痛的性质亦不固定,可表现为痉挛性疼痛或隐痛,在2次疼痛间隙患儿感觉较好;④腹部彩色超声显示在同一区域肠系膜上有2个以上淋巴结显像,纵径>10 mm,横径>5 mm,视为淋巴结肿大。中医诊断参照韩新民主编的《中医儿科学》4腹痛辨证诊断标准拟定。中医辨证属脾胃虚寒11例,腹部中寒9例,气滞血瘀6例。

治疗方法

嘱患儿仰卧位,充分暴露双上肢、足及腹部皮肤。医者于患者“尺腹”穴(双前臂掌面近肘窝处,见图1

处进行揣穴,探寻穴位附近的条索状物或明显的压痛点,用拇指按揉10~60 s,若疼痛得到缓解则进行常规消毒,然后医者用右手拇指、示指夹持直径0.30 mm×40 mm针灸针直刺条索状物或压痛点,嘱患者做大幅度腹式呼吸,然后常规消毒双侧公孙穴,用0.30 mm×40 mm针灸针直刺,以针感向腹部放射为佳,留针30 min。然后用温水调匀面粉,将其制成面圈,在面圈底面中心挖一小孔,在其上部周围捏起高约1 cm的边,将面圈放置脐上,中间露出神阙穴。在神阙穴中将之前研细末的药粉(炒白芍、五灵脂、肉桂、制乳香、制没药、艾叶、炙甘草、细辛、冰片)填满面圈,将直径1.5 cm、高2 cm的圆锥形艾炷置于药末上;点燃艾炷,待艾炷燃尽,方可更换新艾炷,连续施灸2 h;待施灸结束后,用医用胶布固封药末,留置脐中24 h。每周治疗2次,隔21次,4次为一疗程,连续治疗4个疗程。

治疗结果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5]中肠系膜淋巴结炎的疗效评判标准。痊愈:临床症状消失,肠系膜淋巴结无肿大,计15例;好转:临床症状改善,肠系膜淋巴结缩小,计11例;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肠系膜淋巴结均无变化,0例。总有效率达100%

典型病例

患儿,男,5周岁,于2016215日就诊于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针灸科门诊。主诉:反复腹痛2月余。患儿家长代诉:患儿2月余前因受凉后出现腹痛,腹痛剧烈时出现呕吐,呕吐物清稀,经口服西药抗生素及中药治疗(具体不详),效一般。刻下症:患儿身体蜷缩、表情痛苦、腹痛剧烈、喜温喜按、面色苍白,舌淡、苔白,脉弦;查体:右下腹部压痛(+),脐中压痛(+),肠鸣音活跃;辅助检查:腹部B超显示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西医诊断:肠系膜淋巴结炎;中医诊断:腹痛(腹部中寒)。治疗:因患儿腹痛剧烈,故先按上述治疗方案针刺“尺腹”穴,以缓解疼痛,针入后患儿自觉疼痛减轻,针刺20 min后患儿腹痛明显减轻,身体舒展、表情自然,此时按上法施以隔药灸脐配合针刺公孙穴治疗,治疗结束后腹痛消失。一周治疗2次,直至第2次治疗,期间腹痛发作2次,疼痛程度明显减轻。此后患儿继续上述治疗,腹痛发作次数、疼痛程度及时间逐渐改善直至治疗3个疗程后,腹痛完全消失。继续巩固治疗1个疗程,期间未再出现腹痛,半年后电话随访,未复发。

体会

“尺腹”穴为山东中医药大学高树中教授根据《素问·脉要精微论》中“尺内两旁则季胁也:尺外以候肾;尺里以候腹……下竟下者,少腹、腰、股、膝、胫、足中事也”,结合生物全息理论(人体的任何一相对独立的部位,如每一肢节、每一器官,都寓藏着整个机体的生命信息6)及自己30余年临床实践经验而发现总结的尺肤全息穴位系统中诊疗腹部疾病的一个临床效穴,且根据其主治特点命名为“尺腹”穴。中医学从整体观念出发,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有诸内必形诸外”。当疾病发生时,其本质(内部病变)会通过现象(外部证候)表现出来。因“尺腹”穴可统治一切腹部疾病,且“人经不同,脉络所异”,故在针刺前,需在该处揣穴。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患者中,根据腹痛具体部位的不同,在“尺腹”穴这一区域多有压痛、结节、凸起等反应点,在此处“随咳进针”并配合腹式呼吸,转移患者注意力,消除小儿针刺恐惧的同时宣散气血,使经气速达病所,
以达痛止的效果。在临床中,针刺此穴,效果立竿见影,多有针入痛缓或疼痛消失现象。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在中医古籍文献中无从参考,依据其临床症状可将其归为中医“腹痛”的范畴。《诸病源候论·小儿杂病诸候·腹痛候》记载:“小儿腹痛,多由冷热不调,冷热之气与脏腑相击,故痛也。”

公孙穴为足太阴之络穴,通冲脉。冲脉起于胞中,循腹至胸中而散。针刺此穴,可疏调肠胃、解痉止痛,达到“通而痛止”的目的,为治疗腹痛的常用效穴之一。神阙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血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通五脏六腑,与十二经脉相连。外治大师吴师机言:“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炒白芍、五灵脂、制乳香、制没药,养血活血止痛;肉桂、细辛温阳散寒止痛;冰片通诸窍,携诸药直达病所。隔药灸脐法以艾为介质、作用于药物表面,共同作用于神阙穴上,以通行十二经气血。针、灸、药兼施治疗本病,临床疗效确切,为临床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提供新思路、新方法。(选自《中国针灸》杂志2018年第七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解阳明腑实治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
一种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腹痛的敷脐中草药散剂.pdf
中医辨证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
[转载]肠系膜淋巴结炎或是肺炎支原体感染
幼儿腹痛,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比较常见,一文告诉你
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中医药治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